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5-06-27 作者:Brave

现在教案是教师们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精心编写的教学方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优秀5篇

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剪剪、贴贴中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2、尝试通过一次性水杯装饰制作水母。

3、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水母脚和身体

活动准备:

一次性水杯、剪刀、乳白胶、排笔、彩色皱纹纸、废弃彩卡纸、范例一个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题

1、教师诉说故事:"生活在北美洲深海中的水母,格外强壮,它的触须像人的手臂那样粗,体型大,肌肉有力,每只水母重达60公斤。水母们从小就学会了急速而迅捷的游动,以躲避种。种凶恶的敌人。这样一天天的锻炼,它们的身体更壮,游速更快,力量更大了。在强敌日夜的追杀下,水母们仍免不了被咬伤,触须也时常被咬断。水母们不甘于任人欺负,更不甘于死亡。它们因运动而激发了新陈代谢的功能,因强壮而积聚了生命蓬勃的力量。于是,被咬得遍体鳞伤的水母,不但不会死,还会很快从这段触须的根部长出新触须,伤口也会迅速愈合。所以,人们从来看不到伤残的.、忧愁的水母。它们不停地游动着,永远展示着完美和快乐。"

2、师:"小朋友在刚才的故事里听见了吴老师说的水母的样子和特点是什么吗?"

二、知识探讨出示范例

1、师:"小朋友们看看吴老师手里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师:"我们应该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师小结:今天就用我们都认识的材料,彩色卡纸、皱纹纸、乳白胶和一次性水杯来做一只水母。用皱纹纸做它的触角,彩卡纸做水母的花衣裳,让它们变得可爱漂亮起来。

请一位小朋友用大家讨论出来的方式试做一只水母,请其他小朋友观察。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

1、提醒可以先将触角和装饰的碎片纸剪好再进行粘贴。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将装饰身体的碎片纸剪成带图形的。

3、注意操作时不要剪刀手和伤到其他小朋友,多余的垃圾最后丢到垃圾桶。

四、作品展示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做的水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水母游啊游"的游戏。

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形状组成画面,学会合理安排画面。

2、体验欣赏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花园展示板一块、小鸟、蝴蝶、蜜蜂等图片

2、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我是一朵小红花。

1、师:小朋友们,我是谁?我们也来做做美丽的花朵吧!

2、听音乐让幼儿摆出不同形状的花朵。

二、欣赏花园里的花。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小熊玩偶),它就是小熊,小熊家有一片美丽的'花园,那里的花可好看了,它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欣赏美丽的花园,你们想去吗?小熊有个要求,你要说出它家花园里的花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展示板)幼儿欣赏,师巡回指导。

3、师:你喜欢哪朵花?这朵花里面的花蕊什么形状?花瓣什么形状?

4、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不同形状的花瓣。

5、出示画好的花朵:花朵画好之后还要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再剪下来把美丽的花朵开到小熊的花园里。

6、师:请小朋友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

三、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贴画,师指导安排画面。

1、幼儿贴画,

2、哇。小熊的花园真漂亮,来了许多蝴蝶、蜜蜂它们也想在美丽的花园里玩,小朋友想一想,它们应该停在什么地方才能让我们的花园更美。

五、讲评。

师:小朋友你们看花园里哪朵花最美,我们就学它摆个花的形状。

活动反思:

环节设计简单明了,第一环节以音乐游戏导入再深入到欣赏范画,而教师对范画的处理是并没有直接出示范画,而以参观花园去感知不同形状的花朵,教师在设计花园展板时考虑到范画会给幼儿带来局限性,因此以不同形状的花朵展示在幼儿面前。通过幼儿观察后的讨论出示不同形状的花瓣图形,为幼儿更好地作画铺垫。最后环节,以集体性的贴画,让幼儿学会合理安排画面,这种方法的尝试考虑到幼儿能力上的差异,合作性的完成更能让幼儿感受美感,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遵照《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的教学活动建议,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与《笔墨游戏-青蛙》是在三年级学习《水墨游戏》和《彩墨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和用色。三年级的两节中国画课重在笔墨情趣,突出趣味性,并无固定的表现对象,而荷花是具体事物,让学生在感悟笔墨情趣的同时提高中国画的造型表现能力。同时为下学期学习《笔墨游戏-猫头鹰》、《笔墨游戏-大熊猫》打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接触较少,在三年级虽然已经了解一些执笔方法和墨色变化的基本规律,但是还很不规范,也不深入。对墨色、水分的掌握较差会成为对本课学习的难点问题。但是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特点有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

3、教学目标:

学习中国画用墨中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通过表现中国写意画“荷花”,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用笔和用色。体验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调配。

三、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流程:复习旧知识自主练习观察分析讲解演示欣赏学习艺术实践欣赏评价拓展延伸。

技术准备:pp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具准备:作品资料、宣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笔洗、画毡等。

学具准备:宣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水瓶等。

四、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及摆放。

二、复习旧知

ppt展示三年级学习《水墨游戏》时的一些学生作品。

提问:同学们在三年级学习了哪些中国画知识?

1、欣赏过去的作业,回忆所学过知识。

2、请学生参照28页图片练习墨色变化,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

提出并板书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潘天寿的《晴霞图》

问题:你能在画面里找到不同的墨色吗?在这幅画中哪里用中锋,哪里用侧锋?并说一说。

2、出示真的荷花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与画中的荷花的不同。

3、播放视频——画家画荷花

4、让学生根据所看的自己试着画一幅荷花图。

留心观察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5、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提问:

①说一说哪些作品运用了前面所学得知识?

②在画作业时你遇到哪些困难?

6、演示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边演示边讲解。

①叶的画法(两种:展开的、还未展开的)

用侧锋大笔铺叶,中锋勾筋(在一幅画中荷叶的画法应有浓有淡)

②花的画法

用淡墨勾勒画法(中锋)

没骨画法(有中锋,有侧锋)

③茎的画法

中锋用笔,墨色有浓有淡。

7、欣赏书p29的学生作品,

说一说作品中笔墨的运用。(简单介绍构图:四角留白、茎不能平行画)

四、作业要求

出示一些画家的作品和范画,提作业要求:

每人完成一幅荷花作品,注意墨色、用笔及构图安排。有能力的同学可进行创作,临摹的同学可在构图上有变化。

五、学生实践

巡视指导:

1、对笔墨掌握较好的学生,提示对构图的安排。

2、指导学生对墨色浓淡的调配荷花瓣色的浓淡表现。

3、重点关注练习时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必要时单独示范。

六、作业讲评

1、组织学生组内展示互评选出一副优秀作业。

2、展示每组选出的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七、课堂延伸

请学生欣赏几幅有特色的画家作品,了解其设色及其技法特点。

八、布置任务

下节课依然准备国画用具,学习《笔墨游戏-青蛙》

中班美术活动风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嘴吹画和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

2、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认识过梅花;

2、绘画线、样板画、黑色和红色颜料、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做手指游戏:《大乌龟 小乌龟》……大小乌龟都怕吹。有“吹”字引入课题:我们今天来学习《吹画梅花》。

2、欣赏范画《吹画梅花》。

二、出示范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2、梅的枝干是怎么画上去的?是用什么颜色吹上去的?

3、再看看梅花是怎样画上去的?

4、启发幼儿说出梅花的外形特征。

三、教师示范:吹画树干、树枝和点画的方法

小结:刚才大家看到老师画画的方法了,树干是用——黑色的颜料——吹出来的,花是用——手指蘸——红色的颜料——点出来的`。

四、幼儿动手操作

1、蘸一些黑色的颜料,滴在纸张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用嘴对着颜料用力向前吹,要向不同的方向吹,就能吹出一棵茂盛的大树。

2、大树吹好等墨汁晾干后,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梅花。点画的时候,先要看好位置,梅花的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要排队。

3、点画好后小手要用抹布擦干净。

五、幼儿吹画,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用嘴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朝不同的方向吹画。

2、在吹化时,老师要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画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六、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1、你最喜欢那副梅花作品?为什么?

2、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看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发现孩子作品值得表扬的地方,鼓励孩子。)

七、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欣赏。

2、对作品加以边框装饰,进行梅花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