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书籍的价值,有一篇出色的读后感是对书籍深刻思考的结晶,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妞妞读后感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妞妞读后感篇1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一本文集中的一个章节,虽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却让人看后,悲痛万分。
他们一家本来是幸福的,可是幸福,却往往很短暂。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得了先天性绝症,一岁半的时候离开了人世,离开了疼爱她的父母,使父母的生活跌入深渊。
也许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和苦难都是平凡的,它们本身不是奇迹,也创造不出奇迹。他们一定会过度伤怀,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儿的小小身影会越来越模糊,以至慢慢忘却她的模样。如果你是路人,你也会这么想吧。的确,有什么办法呢?生活太现实了,我们甚至不能在自己的下一个不幸上,长久地集中注意力,更何况是陌生人的不幸呢。可是,他偏偏不是路人,而是孩子的`父亲。我被这一家人催人泪下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从中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感受,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折磨。相信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们也会慢慢感受生活中父母的爱。
夕阳不留人,时间不等人,如果你是个健康的孩子,你将最最幸福的人,所有能做健康的人,多好。
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都是孩子,父母的宝贝,也许我们该回报他们了,这就是文章的启示吧!以后的岁月,我们会慢慢成长,并在成长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妞妞读后感篇2
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文章不长,可几乎每篇都会让我流泪。不是以一个孩子或是母亲的角度来诠释生命的意义,而是从一个身为哲学家的父亲。记忆中,我的父亲是不善言辞的男人,莫说用文字记录下心境,就连用言语表达也是具有难度,索性不说、不写。而周国平先生却实实在在地表现了出来,甚至于让作者身临其境,理解心中的苦闷。
文章的开头就向读者叙述了妞妞在人间仅活了562天便夭折的事实,让我不得不用沉郁的心情往下看。
从母亲肚子里抱出的孩子,第一声啼哭不带一点悲伤,是那么响亮地那么明媚地暴露在空气中。是的,就像周先生所说,每个新生儿都是哲学家,从神界而来总是用超然的眼光看着世界,不带一丝悲凉,因为悲伤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产物。从医院抱回家的路程很短,却着实让身为父亲的周先生苦恼,小东西是那么软,那么信任地抓着衣襟,大人不得不凝神屏息。我也记得母亲曾和我聊起过父亲第一次抱我的时候,那么大一个人却那么窘迫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一团软绵绵的肉带着浅浅的呼吸那么安然地躺在怀里不带任何心机,是那么让人觉得心神安宁,更何况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哺育孩子的过程正好让自己重温那不留痕迹永远失落的摇篮岁月,填补了记忆中无法补全的空白。
后来的日子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是父母的成长,本不耐心的母亲也能心平气和温婉地为孩子吃奶而定住不动几个小时。可是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周国平和他的妻子知晓了孩子患有眼癌,一个几率很小很小的疾病。从一开始认为经过治疗就能康复,到后来作者也不由怨恨老天为何要如此耐不得寂寞而这么快召回这个天使。
妞妞无法用眼光与人交流,所以言语是她表达自己对这个人世间依恋和好奇的唯一方式。她在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会用“疼痛”这个词来表达眼疾发作时的痛苦,她只会一遍遍地重复着“磕着了!”每每看到这儿总是禁不住埋怨,为何苦难要这么折磨一个孩子。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史铁生的《地坛》。同样是悲剧一般的日子,在亘古不变的地坛里看见那蚂蚁也在忙忙碌碌,自己有什么理由去赴死哀愁呢?每个季节里都有盛开的花朵,在含苞待放时也忍受着痛苦,或是严寒,或是酷暑,却依然要绽放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因为这是责任——把美丽带去人间。妞妞死去了,无需太久,作者和妻子也将死去,世上知道悲痛的人都将先后死去,每个人的生死都在这个世界上不留一丝痕迹。正如周先生所说:死亡是不存在的。也如史铁生先生所说:死亡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
苦难与生命交错着,难舍难分,有无处不在的幸福也有无处不在的悲伤,但是生命不会复制着悲剧而渺小的我们更没有资格去埋怨不公平,因为我们有更多的爱去面对生命。能够迎接生命里的痛苦,本就是一种活下去的勇气。
妞妞读后感篇3
“我的女儿没有故事,留下了许多灿烂的笑容,一辈子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飘零。”
妞妞,一个一岁半便夭折的婴儿,在她的身上,有着太多的平凡与不平凡,她是周国平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她母亲心血的结晶。她是上帝的恩赐,上帝给了她美好的面容和爱她的父母,但仅仅给了她一年半的生命。“女儿啊,你到这个世界来,仅仅是为了看看你的爸爸妈妈吗?”一年半的生命,是恩赐吗?是诅咒吗?生命的得失又该如何衡量?寿命的长短又有何意义?我们赤裸裸地来,又赤裸裸地去,可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走这一遭啊!也许寿命的长短只是上帝和人类开的一个玩笑罢了,它可能给上帝带来快乐,但是,寿命所带给我们的呢?或许,只是一个代码罢了,只是一个数字罢了!
也许,妞妞去了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地方,那个地方,或许游离于尘世之外,也许那是另一个宇宙,另一个时空。或许,每个人在这个时空中离去后,都要到那里,再继续另一个时空的另一个生命。但是,当妞妞离去时,她带走了那个她最喜欢的绿色小圆板,或许,她将那个圆板带到了那个宇宙。其实,妞妞没死,她只是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者说,死是不存在的。但所有知道这个故事的`人终将“死”去,这样看来,尘世中的死,倒是一种永生。或者说,死,是一种升华。当我们的灵魂离开时,可能会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记。
妞妞,赤子之心总是令人难以想象,妞妞在忍受着强烈的病痛时,没有像一些大人,有着自杀的念头,她是否留恋着这个世界呢?还是她留恋着她的父母呢?我们不知道,也无从知道。但我只知道,妞妞没死,她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是的,妞妞没死,而是永生。
妞妞读后感篇4
昨天和一位长辈聊天,他说,我到死的那天都放不下我家丫头。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多爱她。
——《父亲写的散文诗》热评
??
“熙熙”是我老爸老妈对我的爱称,而“妞妞”则是周先生与雨儿对他们已逝去的女儿的昵称,当然,“妞妞”也是一本书的名称。
在这本书中,周国平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哲学家、作家,而是一位父亲,也只是一位父亲。
他会像无数个父亲一样:因孩子的一声“爸爸”而惊喜,一阵哭啼而慌乱,一句“磕着了”而悲痛……即使是神,也不会无动于衷地面对自己的孩子吧。
世界上完美的人很少,但在每个父亲眼里,自己的女儿一定是最美的,最可爱的,最……是把所有用来赞美的词都说尽了,却仍觉得不够的——
“你总是那样恬静,出奇地恬静,小脸蛋闪着洁净的光辉。”
“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读你读得入迷。”
周国平眼中的妞妞像个天使,但现实中婴儿并不好看,为什么呢?仅仅因为妞妞是他女儿。
可是,可爱的妞妞终究是离开了。妞妞的生命如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却也因此永恒地活在“我”和雨儿的记忆中,更活在了他们的心中。《无人之岛》中有句话:“消失或存在,都在我的记忆深处,不灭不散。”妞妞没有死,她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活在了这个世界上,因为“死是不存在的。对,死是不存在的。”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因为躯壳只能受限于三维空间,而真正的人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活下去,活成永恒。
如果有来生希望/每一次相遇/能成为永恒。
——三毛
二
妞妞,不仅是雨儿和“我”的孩子,更是幸与不幸交替之“子”。
她盲,她吃不下饭,“磕着了”,却总是笑,去外外,听音乐,听探戈,是她对生活的爱,也是世界予她的幸。
在书中,妞妞努力地学习,她失去亮亮,却有一颗努力生活的平常心。她为自己学会一种新本领而满意,这是她对生命的新解读。雨儿与阿珍谈话,妞妞在童车里东张西望,这是她对生命的新探索。她边说不吃手,边把手塞嘴里啃,这是她对生命的新调皮。妞妞醒了,叫了十几个“爸”,毫不解气,这是她对生命的新亲近……
妞妞虽小,她有快乐,有欣喜,有对生活的渴望与活下去的坚定勇气与信念。
妞妞坚强坚韧,有耐力,有心力与生命拼搏。妞妞把头埋在被子里,不让阿珍看到自己流了带血鼻涕,这是她的尊严,她不用开塞露靠自己的力量拉臭臭,是她的自强坚韧……
可这样的好妞妞终走了,我和雨儿也散了。
“缘来缘去终会散,花开花落自有时。”当我们叹世态炎凉,不妨想想妞妞,想想一九九一年十一日的那声啼哭……(钱奕冉)
三
“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句话感动了不知多少人,但读罢《妞妞》,我不禁要质疑:生与死,真的不遥远吗?
周国平和雨儿对于妞妞的宠爱,简直到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程度,妞妞自然也会感觉到,她爱的父母亦爱着她,上天却偏对这个幸福的孩子心存嫉妒,妞妞患有先天性眼癌,每天病魔缠身、痛苦不堪,却又强打起精神笑脸示人,以慰父母心安。
这样活着,真的幸福吗?
“妞妞疼,爸爸哭”,一对父母操碎了心,只渴望让女儿恢复健康,摆脱病魔的纠缠。这样地活着,痛苦、折磨、心碎。结束吧!结束了,于她的父母,于她,或许都是一种解脱,但妞妞去世后,下一秒夫妇俩便崩溃了,为什么?本应快乐美满的家支离破碎,白发人送黑发人,雨儿夫妇分手……苍天,为何如此不公?
不公吗?也许并不,妞妞在的日子里,他们同样拥有了很多快乐不是吗?只是,这样的快乐,需用双倍的痛苦换得罢了……
妞妞未死,只要有人纪念着她,她便,永生。
妞妞读后感篇5
这段时间在看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每一次都是边流泪边看着,心情压抑。
妞妞是个患有先天性视网膜癌的女婴,是哲学家周国平40多岁时才得到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妞妞的妈妈雨儿在怀孕期间被迫做了x光射线检查,妞妞出生后就患上了这种绝症。周国平和雨儿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马上做手术,拿掉妞妞的双眼,不让癌细胞扩散,但这种办法并不能保证妞妞以后就可以正常地活下去;另一种就是任其发展,后果便是很快死亡。这两种选择都是那么揪心,如果选择动手术,也许可以延长妞妞的寿命,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但可爱的妞妞将会成为盲人;而如果不动手术,妞妞的生命便会很快戛然而止,如昙花一现般。妞妞的父母在刚开始的时害怕妞妞如果做了手术会成为一个盲人,他们不停的说,不希望妞妞遭受这样的痛苦。直到妞妞八个月大的时候,这个可爱聪明懂事的孩子已经带给他们太多的欢乐,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不能失去妞妞,比起妞妞的生命,或者身体的缺陷并不算什么。可是犹犹豫豫间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妞妞的生命终于在18个月时停止了。
读者对于这本书和作者的评论有同情的,关心的,鼓励的,也有不少是不理解,甚至是指责的。“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这一句话被铅印在书的`扉页上,用很大的字体。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看到的是作者和雨儿为人父母的自豪和对于妞妞这个小可爱质朴而真实的爱。“上天降灾于我,仿佛是为了在我眼前把亲情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让我看清楚它的无比珍贵,并通过我向人们传达。”对于这本书,我更多的是感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作者对于要不要为妞妞动手术的事犹疑着,不可否认周国平也有人性的弱点和恐惧,他害怕去面对和照顾一个失明的女儿,但这样的一种抉择一定是痛苦的,困难的。妞妞是那么懂事,那么聪明,对音乐的感知是那么强,而作为父母,恰恰要亲眼目睹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小孩经历诞生、快乐和那可怕的眼疾怎样一步步的逼近,到最后吞噬这个可爱的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合上这本札记的时候,仿佛看到自己对生命曾经的浅薄和虚度。生活总是和欢乐和痛苦交织在一起,只要还生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恩赐,与其抱怨,不如感受其幸福抑或疼痛。珍惜着每一天,珍惜所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就那样爱着,不要过多计较回报,就那样爱着。
妞妞读后感篇6
妞妞是一位得了癌症的女儿,注定是要夭折的。但是他的父亲没有放弃。在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她存在世上的十八个月,身患癌症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智慧,都给父亲带来了继续的勇气和力量。这一本书,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
本书不仅仅记述了父母与妞妞之间的感情,还记述了父母在孩子死后,父母承担的凄苦,无奈,愤怒与绝望。《妞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妞妞的父亲是一位哲学家,母亲是一位天真未泯的小女人。他们的婚姻虽然有问题,但感情十分深厚。儿妞妞的.降生就像一位天使,但这个天使在降生人间十八个月后就被上帝召回。她徘徊在无可挽回的旅途上,却在一路上洒播欢笑。在此过程中,作为父亲的哲学家一直思考着生与死的重大问题。而小女人则慢慢成长为一位母亲,三个人彼此依赖生活。
每个生命都是偶然的,但并不妨碍每个生命都是尊重的。有些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妞妞死去之后,周国平说:“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这句话很富有哲学的味道,让人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周国平对妞妞的喜爱。
?妞妞》中妞妞虽然存在时间上很短暂,但在她的生活总是欢乐,过好她的每一天。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活着,没有理由不好好的活着。
妞妞读后感篇7
断断续续写了两年,终于把这篇读后感写完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的读后感。这是我写得最长的一篇读后感!现在真的很难找到一本可以引发自己如此之多,如此之深感触与思考的书。如果不忙,如果有时间去翻翻吧。周国平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完后或许你会明白爱的深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或许它无法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但它会影响你对生活的态度。妞妞离开以后,作者与雨儿离婚了。这个结局虽不是我们所愿,可我却能理解。和妞妞一起的日子对于两个人而言是刻骨铭心的,读后感《《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的读后感》。这最深刻的体验缺乏世俗的对应物会不可避免地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但真正的痛点是无法超越的,没有任何意义可引渡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再要个孩子,这需要太多的······或许离婚了,对两个人而言,都是好事吧。
如今,作者又有了一个女儿,叫啾啾,和妞妞一样可爱,但拥有妞妞没有的健康。作者说,请不要这是对他曾经丧女的一个代替,请不要说新来的生命是对失去的小生命的一个代替。新生命的到来是生活的一个独立的事件,与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的因果联系。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妞妞离开了,但我祝愿她在那个世界里可爱、健康。也祝愿作者和他现在的女儿,还有那位可敬的妈妈雨儿一切安好。最后祝愿将来我的孩子、朋友的孩子、师长的孩子······所有的孩子一切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