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家乡年味作文推荐5篇

时间:2024-12-14 作者:pUssy

对于写作文的内容,个人的真实体验往往能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写作文是锻炼写作技能的好机会,让我们逐步掌握不同文体和写作技巧,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寻家乡年味作文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寻家乡年味作文推荐5篇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1

由于国外的节日不断的流入我国,造成了我国人民崇尚了“洋节日”,中国春节过年的年味也淡了。

对于新年,人们总是那样的期盼。但似乎,现在的新年,过得让人“无聊”、让人担心……

在路上的、在车中的、在街上的……总会听到这样的话“现在也只有炮声还能添点年气,如果没了它,还真不知这年过成什么样……”

的确,在以前,人们心中的新年总是充满快乐:穿新衣、挣压岁钱、吃到平常无法吃到的可口佳肴……那时的人们,总希望过年;那时的新年,才过得更有意义。而现在呢?人们生活富裕了,政府对于贫困户也帮助了,在党的领导下,现在过年得到的东西,平时也能得到了。这虽然是件值得五湖四海人民举杯同庆的事,但谁又想过呢,这样一来,新年岂不是变得“平凡”。

现在过年,想来想去,只有炮声才能让年过的“与众不同”,而吸引人们。但是,各大城市却在这极为缺少年气的“危急”情况下,又颁布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严酷命令,一下子又让这几乎是唯一的年气渐渐消失……

我知道了,每年过年因燃放烟花爆竹炸伤的.人很多,有些人都残废或失去了生命。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无情的“赶”走了这个年气,我们可以想一个即让年气(炮声)长存,又不会伤倒人的好法律、好政策。

虽然过年除了放炮外,各地还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但这些民俗必尽在大城市无法使用,这样一来,大城市的人过年岂不很平凡呢?

今年,部分城市撤销了这个“严酷”的命令(“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命令)。但我们仍应该注意,不要再让它“上市”,取而代之的应是更好、更适当的规定。

我们中国人放炮已经是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我们中国已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消失了。如果不远的将来,这个“放炮传统”也被人们逼走了,那我们中国还留着了什么?我们中国人的新年还会那么吸引人吗?难道我们要让其他国家的人指骂我们中国人的愚昧吗?

科技的进步是不可缺少的!但我们也应该留住一些传统、留住历史、留住回忆,也应该留住这新年中不可缺少的年气——炮声!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2

腊月三十早晨。吃过早饭,我们全家人就忙开了,贴春联,准备年夜饭……

爸爸妈妈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精心烹制各种菜肴,我和弟弟也不闲着,跑这跑那的给他们打下手,直到下午,一家人才得以围坐在桌子旁,看着桌子上的鸡肉,扣肉,红烧鲤鱼,豆腐圆子,东坡肘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年夜饭,我可整整盼了一年哩!

晚上12点刚过,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来,可真是爆竹声声震天响啊!这个鞭炮声,是为了驱赶传说中的年兽的。这个年俗至于是什么具体时间形成,估计很难说清楚。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但惧怕红色和炸响。因此,在年兽来的那天,家家户户门口贴鲜红的对联,放鞭炮,挂灯笼,放鞭炮,驱赶年兽。

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当晚我跟弟弟一支接一支地燃放烟花,爸爸妈妈不仅不责骂,而且脸上还笑开了花。我和弟弟过足了放烟花瘾。

大年初一,真正的拜年来了。当远方传来“咚咚锵"的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便知道是“他们”来了。慢慢地,锣鼓声,鞭炮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转眼间,就到了我们家门前了。

从阳台往下看,一头黄狮和一头红狮摇摇摆摆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咚咚锵,咚咚锵”,黄狮和红狮在我家门前舞动起来。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彻云天。只见黄狮和红狮一会儿扭腰,一会儿左右摇头,一会儿起旋转跳。狮头还一个劲地向我家门口点头,给我们拜年,给我们献上新一年的真诚祝愿。这时,爷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还有大葱,双手递给了狮子,而狮子也毫不客气,一下子就把红包“吞”进了肚子里。

拜过年后,紧接着就是放鞭炮了。说到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我们这之所以要放鞭炮,是为了对我们拜年的狮子表示尊敬,好让他们更加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财源滚滚。

大年初二初三,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了。这几天,我们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跟他们团聚,聊天,小孩子们可以领到不少红包。哈哈,这几天摆脱了作业的烦恼,玩的不亦乐乎……

过年,是快乐的,幸福的。在这个日子里,我们过得不同寻常!于是乎,我们都盼望过年。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3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父亲母亲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父亲母亲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4

快过年了,太爷、太祖母一直盼望着我们回老家过年。我打小在那里度过无数个热闹传统的春节,喜欢一大家子放烟花鞭炮,所以每逢春节都有好几堆不同种类的炮竹等着我们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缩在空调房里怕出来。一直到大年三十前两天,才被太爷打来的电话风尘仆仆地催回老家。这儿几条街的小孩儿全是我儿时的挚友,老老小小都认得。看见我们拉着一车子年货礼品回来,眼里都闪着羡慕的光直说太爷、太祖母有福气。我听着有些愧疚。

台太祖母知道我们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准备好了春节地各项安排,成堆地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里。我看到两位老人脸上红润地光。晚上内屋、堂屋里坐了两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厨房里忙着,太爷、太祖母被儿女子孙位坐在中间,不说话也不动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张宸熟稚嫩地脸上抚摸,傻傻地笑。吃晚饭,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风大,执意要在屋里看,也只是呆呆地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们被安排到条件最好地一间房里,我嘴里直喊冷。太祖母说:“有热水袋还冷?”我随口回了句:“哪有空调暖和?还没电热毯。”第二天,吃着太爷买来地全家乡最好地包子,太爷勉强问:“你们要不明天回家?别冻着了。”说罢,转身进了里屋。我地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执意要到外面把剩下地几堆炮竹放完。太爷、太祖母先是一愣,继而眼里洒满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电话叫了几家子一起来。烟花在低空中绚烂,鞭炮声在耳旁畔回荡,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地味道。太祖母又说:“放炮竹可以驱散晦气,吓跑邪鬼。”这话虽是往年太祖母同样地叮嘱,却寄托了太祖母对子孙后代年年地嘱托,并祝福和希望老人仍开心地说着,唠唠叨叨。依稀地,一个小女孩儿正搂着老人地脖颈,是儿时地光啊,那老人怀念地旧时光。老人沉醉在那时光里。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点就看不到你们了。”我惊愕在那里,家乡里没有人告诉过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叹。我地心像被烟花末烫了一下。

儿时,与太爷、太祖母在炮竹烟花中相守地时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决计要在家乡多留几天,好好把握在家乡地时光,好好欣赏家乡地炮竹,好好珍惜来自家乡地爱。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又是一年新春佳节。聆听着鸡年的钟声,遥想猴年三百六十五朵飘雪的日子,缤纷成一条幽香的小径。

过年是团圆的时候,一项大戏就是走亲访友去拜年。于是,踏着丁酉鸡年的缕缕春光,我们一家人去杨村桥的潘家拜年,妈妈说让我感受下农村的别样年味。路上妈妈告诉我,这一带,以前都是很穷的,现在可是著名的草莓之乡。

如今城里过年的热闹场面越发稀淡了,大家都说现在农村过年才是真热闹,农家菜才是最让我们流口水的。果不其然,农村的年味比城里醇厚得多。门口大红灯笼高高挂,雪白的墙映衬着红艳艳的春联,格外地喜气。五层楼的农家别墅气派非凡,屋檐下挂着一排排的腊货,香肠咸肉看得我眼花缭乱,整一个香气扑面、喜气洋洋。真的,这才是年味,才是红火和热闹。

我们坐在院子里,望着对面的山,大人喝着亲戚自家采摘炒制的茶,我主攻杨村桥的特产——草莓。这里的草莓形若玑珠,艳比花萼,色赛玛瑙、味胜甘露,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只听老妈跟亲戚说:“给我留块地,以后我来这造个房子,就搬到这里来住了。”

吃饭了,桌上的菜都是自家种自家养的,真正是生态有机绿色无污染,有清炖土鸡、梅菜扣肉、蒸肉圆、咸肉春笋煲、菠菜圆子汤、炒青菜、南瓜饼;酒是自家酿的荞麦烧;饭是柴火饭,结了厚厚一层焦黄喷香的锅巴,这顿饭,吃得大家心满意足,大人满脸通红,小孩肚皮滚圆,这才叫真正地过年。

饭后我们要回去了,亲戚把腊肉、笋干、米酒、草莓一个劲地往我们手上塞,表舅舅说:以前过年都是你们送我们东西,现在我们日子好过了,不差钱,你们一定要多带点土特产,不要客气了。

农家的房子渐渐离开我们的视线,我在心里说,明年还来。

这世界的变化真可算是日新月异,处处充满惊喜。跟过去相比,现在过年大不相同了。以前过年发红包,现在流行在手机上抢红包;过去大家都是在家过年,现在流行旅行甚至出境游;过去出行彻夜排队、一票难求,现在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什么都可以买到。一切都是那样快捷便利。谁也不知道,接下去,会有怎样的一个缤纷天地等着我们,不管怎样,肯定是一年比一年更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只是不管怎样变化,都不要冲淡我们的年味,让这个中国人的传统佳节,近似图腾的仪式,永远传承下去,因为年的浓郁是亲情的召唤,是故乡情的翘首,是中华儿女的同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