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适度的使用比喻和拟人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每次写作文都是一条通往自我认知的道路,获取新的领悟,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寻家乡年味作文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1
我们中华民族都要载歌载舞,欢庆这一传统佳节。
不同的地方会有各自的风俗,我的家乡在广东省兴宁市,位于粤东山区,这里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客家城市之一。
过年,是我们兴宁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民俗节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人们非常重视。听爷爷奶奶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就算开始过年了,也叫“入年界”,大人叮嘱说:从今天起,不可以骂人、不准讲不吉利的话。“入年界”就要讲好话。由此看来,家乡人十分注重取兆意。“入年界”后各家各户就为筹备年料而忙碌:买年货、制新衣、试新鞋、炙老酒、蒸甜饼、炸煎堆;上屋下屋开始敲锣打鼓、写对联,家家户户清洁大扫除,洗晒被褥、擦洗桌子板凳,整个村庄处处呈现着过年的气氛。
家乡的年货也有特色之处,特色小吃有:糯米煎圆、炸油角、甜饼、油炸香芋等级。奶奶最拿手的技术就是酿造富有客家特色“甜酒,爷爷最拿手的技术“蒸甜饼和炸煎堆。
除夕那天,大人要办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拜神仪式,要准备的祭品有鸡、猪肉、鱼、水果、饼干等,摆在一个盘子里,到祠堂敬祖先和各路神仙,点着香烛,嘴里念叨或心里默念,祈求来年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在职的步步高升、做生意的财源广进、读书的学业有成。这个活动虽然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它充满着农民对丰收的希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除夕这一天大人们会起得很早,爷爷、奶奶开始忙开了,磨豆腐制作酿豆腐、做鱼丸、肉丸、盐焗鸡……,这些菜是年夜饭中必须要有的菜肴,“鱼丸”寓意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吃鱼丸客家话谐音是“吃唔圆”,意思为“吃不完”。因此家家户户的厨房会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是两把菜刀同时来回剁肉而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
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对联、贴门神,大人们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小孩子们忙着洗澡,换新衣,真是干干净净过新年,红红火火迎新春。晚上六七点钟,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放一串鞭炮,饭后全家人相聚一起,叙旧话新,互相鼓励,晩辈一定会给长辈送上红包以表孝心,长辈给小孩封压岁钱以示关爱。
家乡的年味:拜神、买年货、制新衣、试新鞋、炙老酒、蒸甜饼、炸煎堆……哪一个我都好奇!都觉得特别!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祖国大江南北,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年味儿。
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新登外公家。杭州的小姨一家,本地的姨妈一家都已早早地赶来了,准备和外公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
二月的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春节的喜庆。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地面上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都足以见证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当然,年味总离不开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我等吃货们回老家的最大理由。灶门那边正扩散开来的油炸香味,早已充满了我的鼻腔。冲进厨房,油锅里浓浓的年味肆意地翻滚、升腾着。姨妈知道我们要来,正在给我们炸金灿灿的肉丸子、松花肉、野菜春卷呢。春卷素有黄金万两之称,因为炸后的春卷颜色和形状上酷似金条,寓意着来年的财富。我顾不得烫手,迫不及待咯嘣咯嘣地品尝了鲜香的春卷。外公又给我端来的一大盆五香猪头肉扒给我吃,猪头肉油而不腻。正吃着,姨妈又捧来了一蒸笼的手工米馃,咬一口米馃软中兼韧,白腌菜冬笋肉馅吃起来鲜辣爽口。吃着外公精心为我们准备的土味零嘴,我觉得这才是家乡特有的年味,更是祖辈们对儿孙们浓得抹不开的亲情味!
大概四、五点钟,客厅的大圆桌上就陆续摆满了各种我们平时吃不到的土菜。上香拜过祖先放完鞭炮,大家围坐一起给外公敬酒拜年,年夜饭开吃了!外公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菜,可我的肚子竟然装不下更多的美味了。外公感叹道“你们真是幸福的一代啊!平时都是想吃什么有什么,而过去的我们是有什么吃什么。偶尔吃上一顿用肉炒的菜,那可算是莫大的奢侈了。”边吃边聊着过去的贫穷和艰辛,聊着现在的富足和幸福。让我了解了不曾了解的历史,明白了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沧海桑田般的变化。看着大人们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样子,感慨是祖国的强大赋予了我们这美好的生活。
吃过晚饭,外公端来了木炭大火炉,我们暖意浓浓。村庄里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柴禾味道,满足而祥和。
我爱中国年,更爱家乡的年味儿。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3
商场里循环的音乐告诉你要过年了,学校的放假通知告诉你要过年了,各种广告大气的煽情牌也告诉你要过年了……年味就是这样随着春节的临近,越来越浓,好像一碗淡茶,在变成甜甜的清酒,最后又融入母亲的瓦罐里,变一碗浓汤。年味就是一种生活的快乐,是中国人崇拜的味儿。
年味,融在舌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福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这是老一辈们的年,也就是“吃”年。中国人喜欢年糕,哈,现在手上还拿着一块。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满足好舌头,又有好彩头。
有句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中国人特有的食物,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包饺子,虽然我包的难看,自己都不想吃,但还是有感受到那种快乐,也许这便是年味吧!一锅饺子出炉,在我面前的瓷碗里,一个个可怜可爱的饺子冒着热气布满了眼镜又充满了心窝。我知道,妈妈又偷偷地把我包的那些都盛到她的碗里了,如果不是过年,这样的“吃”年味,这样的感动,怎么会有呢?
年味,贴在门上。
当你走进省实验高三教学楼,你不难发现,每个门上都贴着一副对联,红纸黑字,装饰以金色墨点;比喻对仗,寄托以深深期望。年味儿,贴在各家的门上。有人说福字是一种人们快乐幸福的符号,只要贴着自家人看着舒服,有暗示幸福的作用,怎样贴都是年味儿。
不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都包含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都给人以快乐的正能量。
年味,贯穿在人群中。
过年,即是团聚。我喜欢看到春运时人们忙碌的样子,嘴是哈着热气,脸上流着汗水,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年货,脸上挂着笑,握紧的`回家的车票……冯骥才是文化名人中最会过年的,他告诉人们,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年,或许也就失去了意义。
“春节好”,“恭喜恭喜”以前以为这都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现在细细想来,这些话原来带着一种真心的祝愿的。爷爷奶奶盼过年,因为他们可以见到大半年没见的儿孙,虽然重逢时的笑脸布满了皱纹,但那种快乐,却如同新生儿一般纯真。
中国人崇拜生活,中国人崇拜年。现在的我们,只需要在家人热闹的谈天里,美滋滋地喝下年味儿十足的浓汤了……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4
在我的家乡,喝了腊八粥,年味儿也就发酵起来了。
年三十,是最红火的日子。
姥爷喜欢炸丸子。一大早,姥爷和姥姥将大火炉抬出,姥姥往火里装炭,姥爷添柴、生火、吹风。火生旺之后,姥爷上油锅,姥姥把捏好的肉丸放入油锅里,滋滋肉丸在锅里翻腾着,热油不断冒着白花花的油花,肉丸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馋嘴的我偷偷捏几个放在嘴里美美地嚼几下,热热的肉丸,淡淡的香气,可真解了我这只小馋猫的馋。
下午,贴对联的事情需要我上阵。我和姨姨把买来的对联分类放在地上,哥哥和我从楼上放下梯子。区分上联和下联的事情当然是我的。我把对联一条条送给哥哥,然后哥哥贴,我招呼稳梯子。看着一副副贴成的春联,我会一遍又一遍朗读,并琢磨它们的意思。福字、车贴、出门见喜、天帝爷、灶家爷等都由我来贴。等到日落时,我们家的对联才能贴完。白色的墙壁映衬着红色的对联,给年罩上了一片喜庆的色彩。
最有趣的当属初一早上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全家会早早起床。打开门,哥哥会先点一发炮,然后扔出去,大家都叫这炮开门炮,响亮的炮声会冲破寂静的夜空,清脆的炮声会把我附近的邻居全部惊醒。几乎同一时间,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扔出开门炮。
随着开门炮声,院子里红火起来啦!我们一帮孩子会拿上一盒火柴,挨家挨户点燃年柴。然后比赛哪家年柴火焰最高。爱搞恶作剧的几个孩子还会带我们走出院子,把别院的年柴全部点着。那些被点燃年柴火的大人对我们会大吼几句,我们听也不听便跑回院子里。
初一早上吃饺子是习俗。在我们家,姥姥总会将一枚洗净的钱币捏在饺子里。姥姥说,谁先吃到了钱,谁这一年最有福气。为了争到这吃来的福气,我和哥哥总是一碗又一碗的吃,直到把肚子撑得滚圆滚圆,直到这一枚硬币的出现。
吃完饺子后,我们会每人拿一柱香开始放炮。我们会将点燃的炮乱扔,啪啪啪咯咯咯哈哈哈,村子里会传来我们爽朗的笑声。
啊,家乡的年味儿!你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5
所谓过年,当然少不了美味佳肴,网络有一句话:每逢佳节胖三斤,这句话不就是来形容我的吗?
放寒假了,爸爸带我们回了老家。在我的老家,我是众多兄弟姐妹们中比较小的一个,一年中又难得回来几次,所以我的伯伯、大姑和姐姐们格外宠爱我,他们准备了满满一桌美味嘉肴来给我品尝品尝。单是看着着红嫩的、清脆的和金黄的菜肴,我的口水就像那庐山的瀑布,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们老亲戚个个都是厨师出身,做的菜可谓是飘香四溢,吃过后唇齿留香。不过,我更喜欢我姐姐做的,因为她炖的、炒的、煎的、炸的都很在行而且很合我的口味。除夕晚上的大餐也是姐姐掌勺。但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一桌子的美味,而是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场面。
除夕夜,我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艰难地来到我姐姐家里。在楼下的时候我就已经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也听到了伯伯们爽朗的笑声。我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人都到了七七八八了。大家都在忙活着,伯伯们在帮忙端菜,伯娘们在收拾东西,我也想帮忙,但活都被他们干完了,所以我只能静静的待着。随着端上来的菜越来越多,我的肚子越来越饿,一颗吃货的心开始蠢蠢欲动。“开饭了!”姐姐骄傲的喊道。我眼疾手快,抢到了一个“风水宝地”——离炸排骨最近的'位置!炸排骨可是姐姐的招牌菜,不止我爱吃,我全家都爱吃!
大战在即!而我最强劲的敌人,是我两个弟弟!看着金黄的排骨,冒着诱人的香气,我的心激动地砰砰直跳。我们都想抢到第一个大排骨,看着他们起筷,我也准备动手了。只见小弟挥手一夹,夹中了一块鲜嫩多汁的大排骨,还用了一个轻蔑的眼神看着我,我只抢到了另一块小排骨。我在这一环节输给了他,但是我临危不乱,准备趁机捣乱,趁家长不注意,往他的饭碗里倒了一杯椰汁。因此他的排骨被淹死了。另一个弟弟攻击力没那么强,他学我往我碗里倒椰汁,不幸的是他这一行为被他妈妈逮着正着……哈哈!
最终,敌人们全军覆没,而我大获全胜!我吃到了大部分的炸排骨,真是太高兴了!
家人的关心,弟弟的玩乐,还有饭菜的香味——这就是我的年味。你们的呢?
寻家乡年味作文篇6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过年的习俗不一样,所以年味也不一样。我们河南也有自己过年的习俗。
春节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备年货,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鸡鸭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过年人就特别多,挤都挤不动。超市的话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因为马上就要——过年啦!
除夕早上,天还没亮,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饭菜了(因为我们是中午吃团圆饭),切菜、炖肉、蒸排骨,煎蒸焖炸顿,各种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满屋的香味,可诱人了。
在开饭前,爷爷现在神像前烧纸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后再放上饭、菜、肉。弄完之后才可以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饭的时候,还要燃放烟花鞭炮。
在晚上睡觉前,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到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刚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开始。就要燃放烟花,放完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准备和爸拜年,妈妈就留在家里,因为也有人到你那儿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邻居朋友拜年,后几天就去亲人家拜年,吃饭。
拜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不过了,可以领红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们就喜欢买烟花爆竹,女生就喜欢买扎头发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兴好几天了。
河南人的过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时代的变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们一些特有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这样年味就会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