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的教案框架,赋予学生问题解决者的角色体验,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建议参考相关的教学大纲,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苔古诗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苔古诗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诵读古诗感兴趣。
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熟悉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学习创编古诗的动作。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幻灯片、板书、乐曲《平湖秋月》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诗的意境美。
2、教师范读古诗,请幼儿欣赏古诗的音韵美。
3、古诗欣赏与理解:
(1)古诗大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2)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的鸟叫声]
(3)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4)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想一想:“眠、闻、晓”的含义。
(6)古诗情感渗透与写法了解: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6、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出来。手指点读教材中的古诗《春晓》。
7、游戏“回音壁”,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8、观看flash、集体跟读。请幼儿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
9、创编动作,加深记忆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两胳膊交叉,自里向外,自上向下打开)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引导幼儿将右手放在右耳旁,做倾听状)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引导幼儿将双手举至头上左右摇摆,做刮风状。)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请幼儿做花瓣飘落的动作。)
10、教师鼓励幼儿自编动作帮助记忆。
活动延伸
积累咏春的诗句。
苔古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想象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査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解读诗题
3、齐读课题
4、师配乐范读
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
1、师述: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2、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4、全班齐读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1、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
2、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配乐]
3、同位互说诗意
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
2、cai:出示画面
3、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4、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一)理解“月黑”
1、 指名说
2、 指导理解诗意
3、 生谈体会,指出画出月亮的错误
4、 师描述: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师相机板书:月黑
[cai:师操作(隐去月亮)]
6、指导朗读
(二)理解“孤光”
1、师:这么宁静的夜晚,瞧,岸边还有点点灯火呢!是这样的吗?
2、生谈体会。指出“点点灯火”的错误
3、师:你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板书:孤光)
4、指名读
(三)理解“一点萤”
1、师:那你们还从哪知道是一盏渔灯呢?
2、生谈体会
3、师: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似的。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板书:一点萤)
?cai:隐去岸边灯光】
4、指导朗读
师: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自己试试读读吧!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
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
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4、师cai: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
5、同位互读
6、指导朗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板书:散作---满河星)
7、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1、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2、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
【板书设计】
舟 夜 书 所见
月黑
↓见
渔灯
一点萤→满河星
散作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古诗《所见》的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苔古诗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苔古诗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
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⑷ 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3、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⑴ 感悟韵律:
① 齐读古诗。
② 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③ 自由练习朗读:
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⑵ 感悟节奏:
①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② 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⑶ 想象意境:
① 课件或挂图: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② 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⑷ 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⑴ 引导书写“夂”。
⑵ 捺要写出小“脚丫”。
(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2、学生练习。
苔古诗教案篇5
目标:
1、能安静聆听教师讲述的内容,了解古诗中的意境。
2、引导幼儿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准备:
图片一张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
3、老师朗读古诗。(幼儿完整欣赏)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理解诗歌
1、你喜欢古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说说、读读)
2、你看了这幅图、听了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感觉?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4、师总结:
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三、讨论与朗读
1、谁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3、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4、全班朗读。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