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为了实现教学创新,教案中可以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苔古诗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苔古诗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外古诗词诵读》位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属于课外自读古诗词。
二、学情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古诗词的一些经验,可以自己简单的读一读古诗词,但是可能还在没有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诵读古诗词。
2、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备课的时候,感觉这节课要读的这四首古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写作的方法多样,可读的角度较多,我就有点纠结,要从哪些角度带领你们读呢?不好选择,只好来寻求你们的帮助,你们来和我说说,你们平日里是从哪些角度来读古诗词的?
(二)自由批注
师:我们上学期在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了批注阅读的方法,本单元在名著阅读中也提出了批注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以往阅读古诗词的经验,从四首古诗中自选一首,自选角度做一个批注。
生:批注
(三)发言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做的批注。
2、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四)呈现老师批注
1、怎样理解“诗中有画”?
2、第二首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怎么传达出来的?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五)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读古诗
(六)我们一起来有情感的朗读四首古诗词
(七)学生任选一首诗一个角度,动笔写一写赏析
1、学生交流自己写的赏析;
2、教师进行相关语言表述的指导。
(八)作业:积累背诵四首古诗词,并继续完成其它三首诗的赏析。
苔古诗教案篇2
【教材简说】
本课共有两首古诗,这两首诗言简意赅,贴近儿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春晓》中诗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瞬间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那声声鸟鸣、落地花瓣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由喜而惜的阵阵情怀。在《村居》中千里莺啼、花草杨柳、春风轻雾,令人陶醉;少年儿童在大好春光中尽情放飞、玩耍。在文字的引导下、在声声的诵读中怎不叫人爱春和奋发!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春天,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从心底由衷地喜欢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自由记生字。
⑵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⑴ 师范读。
⑵ 自愿读。
⑶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3、吟诵古诗、唱古诗。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1、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2、在春天里,约会古诗。
3、小组合作,演绎《春晓》。
苔古诗教案篇3
活动领域:语言、科学。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春晓》并感知古诗的意境。
2、观察春天的季节特征。
3、探索春天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幼儿用书《春晓》。
二、请幼儿欣赏图画,想象古诗的内容
早上醒来的时候,常听到什么声音?
春天的早上,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
三、播放磁带,请幼儿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声音。
四、请幼儿想象一下听到的各种声音,用语言简单叙述声音表达的情境。
区域活动
1、语言活动区
提供配有图画的故事图书,鼓励幼儿阅读。
2、美工活动区
投放多种美工材料,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如提供彩笔和纸,幼儿可以绘画;提供彩色皱纹纸和树枝,幼儿可以撕贴、制作春天的花树;提供油泥,幼儿可以制作小蝌蚪等。
活动评价
能说出家居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
活动反思:
在上节课的儿歌学习中,孩子们对《春晓》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苔古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生字“牧、童、骑、闭”,学习部首“马字旁”。
2、学会吟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趣味,熟读成诵。
3、借助看图说话,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吟诵古诗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借助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看图说话。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一)出示第一幅图,看图说话,学习生字。(图一:牧童骑在牛背上,张大嘴巴唱歌。)
1、看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随机学习“骑”。
2、初步了解牧童,学习生字“牧”和“童”。
(1)简介“牧童”,出示“mù tóng”拼读音节。
(2)说说记字好方法(“牧、童”)。
(3)老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看清字的笔顺笔画,正确书写。
3、用上“牧童”这个词说话。
(二)出示第三幅图,看图说话。(图二:牧童站在树下,抬头看知了。)
1、看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练习说话。
(三)揭示诗名,了解诗作者。
过渡:刚才,小朋友用一句话把你们看到的画面说清楚了,有位诗人把他所看见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出示:所见 , 齐读诗名。
2、出示:yuán méi ,指名拼读。
3、出示:清 袁枚 让学生了解袁枚是清朝的一位诗人。
二 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一)初读古诗,随机正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 正音:(振(zhèn)、林樾(yuè)、意(yì)欲(yù)、鸣(míng))
振?林樾(“樾”就是树阴的意思)??振林樾?(什么振林樾?)歌声振林樾。
意欲?(意欲干什么?)意欲捕鸣蝉?随机正音“捕、鸣”。
3、再读古诗(自由读 指名读)
(二)再读古诗,正确停顿。
1、老师范读。
2、学生练习(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齐读。
三 图文对照,说清图意,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
1、看图,找出与画面相对应的诗句。
2、仔细观察图一,看清图意,练习说话。
(1)(出示图一)引读诗句。
(2)听听歌声,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这歌声。
(3)(出示)骑 唱歌 歌声…… 借助提示,说清图意。
(4)同桌练说
3、仔细观察图三,看清图意,练习说话,学习生字“闭”。
(1)(出示图三)看图思考:牧童站在树下,他究竟想干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引读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学习生字“闭”。
(4)理解“闭口”,引导想象牧童的心理活动,感受牧童的聪明与可爱。
(5)(出示) 一声不响 站 想 , 借助提示,说清图意。
4、根据诗的内容,想象画面,练习说话。
(1)联系图一和图三的内容,启发想象
(2)出示图二 听到 看到 ,借助提示,练习说话。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图1??3),按一定的顺序把句子说清楚。
(1)同伴合作讲故事。
(出示)图1:骑 唱歌 歌声
图2:听到 看到
图3:一声不响 站 想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3位同学配合说话。
6、男女生比赛读。
四、 背背唱唱。
过渡:你看,诗人袁枚用简简单单的四行诗句把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告诉了我们,还引发了我们的想象,这古诗真是太有魅力了!
1、同桌互背,指名交流。
2、吟唱古诗
(1)听录音
(2)生跟唱
五、 布置回家作业。
师:今天,我们通过读读,说说,背背,唱唱的方式学习了古诗《所见》,回家后,大家可以把古诗背诵或者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把古诗中有趣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苔古诗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5、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门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2-3位)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为什么呀?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吧!
活动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有好处。
苔古诗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老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
1、老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老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老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老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