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中人物与现实中认识的人作比较,能写出有趣的读后感,大家在写读后感时,应该注重个人感受与客观分析的结合,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美德少年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美德少年读后感篇1
读了这则报道,我深受启发,是啊,只要有美德,谁不能成为人们佩服的人呢?
美德少年,他们每天做好事,渐渐小的好事变成了大的,让人们都知道的好事。韩桥中心小学的张一凡和杨潘每天都默默无闻地做好事,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同学心目中的美德明星了。淮阴小学的蒋骁扬和李润泽在亲人和朋友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这些美德少年谁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呢?还有被评为“江苏省第二届美德少年”的夏倩倩,她从小体弱多病,与奶奶相依为命,除了上学以外还要照顾奶奶,但她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美德少年,他们也在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他们最终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真人”。
2024年美德少年读后感篇2
这几天,我读了许多美德少年的故事,但其中郭秦姐姐的事迹,最让我感动。
郭秦姐姐的家庭并不富裕,爸爸是机关普通工作人员,妈妈已经下岗。但是她捐献的.东西可以用“富裕”二字形容。 16岁的她,10年来,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得来的15万余元奖金、稿费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灾区的人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几年她累计捐献书籍有几万本,衣物几千件,由于她的帮助,让许多贫困儿童重新回到课堂,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郭秦捐钱捐物,自己却非常节俭,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一件羊毛衫要穿许多年,一般都是在地摊买。由此可见,她真的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她的大爱无疆,还被回良玉爷爷接见了,她本人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读完故事,我感慨不已。相较郭秦姐姐,我做的还不够,真如我妈妈常和我说的,“做人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要做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我日后一定勤奋学习,做个有知识有能力品德高尚的人,要做到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我一定向郭秦姐姐学习!
2024年美德少年读后感篇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品德、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籍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美德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有一次,我们家来了许多客人,而我却没有向那些叔叔阿姨们问好,对他们不理不睬,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妈妈一看我这个样子,赶忙对我说:“快向叔叔阿姨问好呀!”我含含糊糊地叫了一声“叔叔阿姨好”便回到了阳台,继续干我自己的事情。妈妈见我不甘情愿,就过来数落我。我一开始觉得自己并没有错,所以还和妈妈顶了几句嘴,不过没一会儿便落了下风。我被妈妈训得有些委屈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仿佛一眨眼,眼泪就掉了下来,所以我赶紧出去招待他们。从这件事当中,我明白了:要讲文明,懂礼貌,见到客人要问好。同时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2024年美德少年读后感篇4
美德,是当今社会最需要也最缺少的,有一群人就拥有这高尚的美德——美德少年。
?美德少年》这本书讲述了二十位美德少年的真实故事,其中给我影响最深刻的要数王思源。
王思源有个与他人截然不同的业余爱好——捡拾废瓶子。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甚至外出旅行时,王思源都会随身带一个塑料袋,把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易拉罐,一个一个捡起来,装进塑料袋,带回家去。为此,还有同学戏称王思源为“拾荒佬”,可王思源照例捡拾废瓶子。几年下来,王思源靠捡废瓶子攒了几百元,并在汶川地震后将钱捐了出去。甚至连班上的同学也被王思源感染,纷纷开始捡废瓶子。
读了他的事例后,我不禁感慨万千。王思源的年纪比我还小,但他却会早早地自己赚钱,并一直坚持,不怕别人的嘲笑。若是我的话,可能早就因为不好意思而放弃,或者因为没有恒心而放弃。
“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仅要有这种品德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付之于行动上面。
美德体现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当我们走过马路的时候,多扶一下身边的`老人;当我们付出租车费的时候,多说一声谢谢;当我们听完演出的时候,多给一点掌声……
美德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美德是甘霖,滋润干涸的大地;美德是灯塔,照亮黑暗的道路;美德是花朵;装点善良的心灵。美德需要弘扬,需要肯定,更需要传承。
美德是文化,是修养,让我们传承美德,做美德少年。
2024年美德少年读后感篇5
今年寒假里,我认真读了《江苏省美德少年故事丛书》这本书,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赵璇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赵璇出生时因长时间缺氧,导致右手发育畸形、脑瘫,患有轻度癫痫,每天都得服药控制,记忆力受到很大影响。但从小酷爱音乐的她没有自暴自弃,为了记住一首完整的歌词,她不断地重复记忆,有时在上学、放学途中都要不停地背诵。后来,她参加了少儿音乐比赛,和健全少儿同台角逐。她充满自信,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名列第五,获得最佳潜力奖。20xx年,赵璇还被评为江苏省“四好少年”、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受到了省委书记的`亲切接见,真是太了不起了。
赵璇的故事让我不由得想到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海伦小时候,一场疾病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她就生活在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中。但她身残志坚,坚持学习各种知识。有一次,已经到了深夜了,海伦的眼皮都已经垂了下来,手指也在颤抖了,可是她还在拼写这单词。当沙利文老师把她抱上床时,她的手还在不停地挥动着。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成为了伟大的作家。
和赵璇、小海伦坚持好学比起来,我真是羞愧。我四肢健全,身体健康,但是我做事经常会半途而废。比如打乒乓时,一开始我会每天坚持练习,可几周后,我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再后来,就变成难得打一回了;再比如骑自行车,刚开始买的时候我,天天都骑车出去锻炼,可现在呢,车上都落了一层灰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自己说:“我以后一定要向赵璇、海伦学习,学习她们那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24年美德少年读后感篇6
轻轻翻过一页页,脑海中一个个少年的顿时身形鲜活起来,他们或开朗,或宽容,或勤奋,或乐于助人,又或孝敬长辈……他们是美德的孩子,书中的文字清晰而又生动的记录了他们的种种事迹,当最后一页悄然翻过,才发觉心灵受到的震撼如此之深,少年们用他们纯洁美好的心灵,给了这个已然缺乏“真情”的社会重又增添了一股生动的活力,让我们明白,原来美德就在我们身边!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拾荒佬”—王思源的故事,与别的小学生不同,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捡废瓶子,为此他没少遭到其他同学的戏弄,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捡瓶子,王思源的家境不差,为何还要捡瓶子呢?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的老师由其他一位同学嘴里得知,王思源捡瓶子是为了攒钱帮助希望小学同学和家境不好的'同学。其实这一习惯在王思源上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养成了,在平时,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把人们丢弃的饮料罐,塑料瓶一个一个收集起来,带回家中。于是,人们常常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弯腰捡着瓶子。王思源还是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孩子,哪怕夏天皮肤晒得炭黑,冬天手制动的通红,他的咬牙坚持了下来,如此年复一年如复一日,到了小学毕业,已经足足有八百多元,王思源也没有忘记他的承诺,在学校组织“爱心捐助”他从事毫不犹豫的30、50地捐,四川地震时,他也他又拿出所有剩下的钱汇给了中国红十字会……
王思源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很多,倘若换做是我,会用自己辛辛苦苦捡瓶子换的钱无私的捐给平生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吗?可是读到这篇故事后,才让我知道人间有真情,不论贫穷,不论富贵,我们都要充满爱心,为别人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
像王思源这样的故事或许还不止一个,只要你愿意,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的心灵,你就会发现美德其实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