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5-03-18 作者:dopmitopy

写读后感时,我们将自己的思考与书籍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书籍的主题与作者的意图,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中国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论中国读后感精选7篇

论中国读后感篇1

昨天,我读完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这本书,它分为四个部分:生命之间、美丽地球、哭泣的地球、守望美好,呼唤绿色文明。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孕育出的奇迹。地球上的生命形态丰富多彩,因多样化的生命而变得生机勃勃;了解了我们中华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桂林山水、武夷山、新丰江......还知道了地球现在的.环境正在一步一步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保护藏羚羊》这一篇,张驰和他的五位战友来到青藏铁路巡逻,卫生员何浩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几十余米外躺着一只漂亮的雌性藏羚羊。他的话引起了车上所有人的关注,张驰还没下命令,他们便把车停在路边上。跑过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那只雌性藏羚羊筑起了一道“避风墙”。一个血肉模糊的生命从藏羚羊的身下滚了出来,战士们把自己的牛奶拿了出来,给藏羚羊和它的孩子解渴。他们还找来了牧民们遗留下的毛毯、破布和木棍,又捡回了些石头给藏羚羊和它的孩子搭了一个藏羚羊的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藏羚羊和它的孩子都不见了。

有一天,几只藏羚羊来到了营区,张驰很快发现了那只雌性藏羚羊,它带着儿女来看战士们了。

任何动物都是有情有义的,你对它好,它一定会报答你的。

中国是美丽的,生命是宝贵的。爱惜生命从我做起。

论中国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的故事,我们许多人可能第一眼看到“中国”这两个字,就认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中国人。然而,在现实中,我们错了,其实,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人。我想:大家都没有想到吧!

话归原题。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背景下,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进行了万里长征。红军由瑞金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贵州遵义,并且在那里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又是什么?遵义会议主要强调了__、周恩来在红军的主导地位,纠正了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李德和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也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重要原因。随后,红军在__等人的正确领导下,最终在吴起镇成功会师,万里长征完美结束。所以,大家都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红军的万里长征的总里程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五千里。而在这两万五千里的万里长征之中,红军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四渡赤水河,使红军兵力锐减,当时红军的兵力从之前的8万人锐减至3万人。还有大家所熟知的飞夺泸定桥,当时敌人把这个铁索桥上的木板全部抽走,不让红军过河。而且,河的对岸也有敌人的机关枪。但是,红军并没有被这种困难吓倒。先前的人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桥上铺木板,以便于后面的人过江。最终,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而红军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红军成功的度过了泸定桥。红军再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有许多的战士倒下了。有些人不是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上,而是倒在了饥饿上面,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是战士们死亡的原因,比如说疾病、伤口感染等。最终,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陕西吴起镇会师,万里长征完美结束。但是,当时的红军只剩下了八千多人。那些参加过万里长征的战士们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征精神。

现在是__年7月,而中国共产党也是在1921年7月建党的。所以现在是中国共产党的__年华诞。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并且传承、积极发扬长征精神!

论中国读后感篇3

中国神话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许多的神话故事,早就在民间一代一代地相传。

女娲补天的故事,由于女娲惊人的智慧与勇敢,人类才能从这次巨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从此,天地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又有了春夏秋冬,又有了日夜。读了本片故事感悟:不管现实生活遇到什么问题,都离不开勇敢和智慧,你们说对吗?

后羿取神药的故事,后羿被人挑拨与天帝的关系,泛到凡间,由于对妻子嫦娥的诺言,为了实现,战胜了种种困难。文中表达了后羿的智慧和情义,感悟:不管对周围的人,还是朋友亲人,都要遵守诺言,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个有诚信的人,这样才会让自己胜过的有滋有味。

射月亮的故事,聪明的丈夫雅拉,智慧的妻子尼娥,他们默契的配合,击败了天上凶恶的月亮,整篇故事显示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情深。感悟: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同学之间要懂得相互讨论,多谈谈彼此的知识,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每一篇故事都精妙绝伦,使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也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的道理,读书可以明智,读史使人明志。在书海中我尽情徜徉,遨游,学校这次组织的读书节活动,更让我懂得读书带给我们的巨大乐趣。

论中国读后感篇4

想必人人都读过一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至今依然在民间口头流传着,妇孺皆知。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

远古时代,人们了解的科学知识很少,有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如为什么有花开花落?为什么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日月星辰都往西落?谁为什么江河湖海都向东流?于是,古代人民把自然力神话、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中国神话大多数以开天辟地,为民造福、除暴良安、追求光明等为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气概和坚韧的精神。这些故事代表了古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理解,充满了浪漫色彩,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都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貌。

原始人和现代人,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效果各异,可是他们所力图克服的身心诸层面的障碍都是近似的:渴望更健康长寿;渴望改造自然和控制环境;渴望把握自己的命运……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带有永恒的性质,因为人类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完满的答案。这就意味着,神话对人的灵魂提出的`这些尖锐、深刻的挑战,还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往古的神话与现实的生活息息相通。

阅读神话,不仅可以了解过去,亦可鉴察当下,甚至可以沟通未来。我喜欢这本充满神奇绚烂的书!

论中国读后感篇5

是谁,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您,我伟大的祖国妈妈!是谁,拥有屈原、林则徐、郑成功这些伟大的人物?还是是您,我亲爱的祖国妈妈!是谁,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仍然是您我可歌可敬的祖国妈妈!

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我感慨万千,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巨澜滚滚而来。民族的历史,在这里汇聚,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升华,民族的精神,在这里传承。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 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翻开书卷,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它们在我心中激起了朵朵浪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当国歌在次响起时,已经是21世纪了,2008年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神舟“一号”至“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21世纪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数十年来中国最盛大的活动了。上海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吉祥物是象征着和平吉祥的海宝。上海世博会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祖国妈妈,我们爱您!

论中国读后感篇6

这本书被列入了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而另一本必修课本的推荐书目是《红楼梦》,是在好奇能够和《红楼梦》一起并列必修课本推荐书目的书是什么样的作品,于是买了这本书打算细细品味。初听书名,还以为是写中国乡土风味的散文集或是小说、杂文集,后来才知道是学术作品。

说实话,这本书对我来说,读起来是困难的,不是说理解上有多困难,而是读起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抛去一切杂念来读,实在太不容易了。可能是学术作品的原因,又是社会学的书籍,涉及不少专业词汇和专业问题,给我的感觉总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高难度化,读来有些难以消化或者说难以产生阅读的快感。

前面的乡土中国读来稍微好一些,有原生态的乡土情味、风味,也细数了不少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乡村观念、乡土问题,后面的乡土重建则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制度等问题,越读越觉得晦涩,也不太提的起兴趣。

可能也是我个人便好文学类的书籍,更是因为我的水平和阅历不够,所以没有特别大的收获和感悟。不过,作为教育类的研究生,我不得不考虑,这样的书籍推荐到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中有何意义,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学术高度这是不用质疑的,但是让高中生来阅读这本作品,老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样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是否真正的对学生有帮助。能不能读懂是一个问题,能否学会读学术类作品,学会学术文章的写作方法又是一个问题。

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次云南,也提到了很多次云南的呈贡,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地方,有熟悉感,有陌生感,作者笔下的乡村,和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乡村,有本质上的相同,也有形式上的不同。因为书中的论文及所涉及的调查大多在五十年代左右,距离现在过去了太多个日新月异的年头,不过,作者很多关于农村建设,乡土工业的建设似乎在今天看来,得到了实现,说明作者的调查的问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同时提出的解决措施也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写不出什么有质量的书评,因为我实在读不懂、进不去这本书,可能需要历练可能还需要多沉淀,才能了解乡土中国,而不是把乡土仅仅局限于我童年成长的的乡土风俗。

论中国读后感篇7

这本书写了很多事情,有中国崛起的故事,有世博、奥运会的故事,有最美教师徐其军、最美妈妈吴菊萍、消防勇士孙茂珲的故事,还有各种公益的宣传……可谓是把中国的辉煌、感动和美丽全写出来了。

5.12,大家都知道吧,四川的汶川发生8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13亿人发出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声音——“汶川,我们与你在一起!”很快,总指挥部就把一系列安排,一项项部署发向四面八方落实到每一个乡镇村寨……每一次灾难,都是一次洗礼,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重生。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听一首诗吧:“七月二,中午时,杭州市,滨江区。一女童,十楼悬,众呼喊,情危急。九楼居,好心人,搭梯去,恨太短。刹那时呱呱坠,皆心碎。说时迟,那时快,瞬落地,砰一声。伸双手,左臂救,齐晕倒,静窒息。惊天举,不顾危,女英雄,何许人?吴菊萍,八零后,党员者,最美妈。幸运儿,可爱妞,头无碍,肢无伤。双平安,心石落,人间善,天保佑。”国关注,民担忧,牵亿心,挂万情。一时起,最美妈,感华夏,动九州。”这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双手拖住了孩子。

美丽中国,有你有我。叩击天使的琴键,奏出美妙的.旋律、音乐。拿起五彩的画笔,描绘理想的壮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