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2024-06-28 作者:Indulgence

通过书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从书中的智慧和经验中受益,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通过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向读者展示书籍的精彩之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孩子读后感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红孩子读后感优秀7篇

红孩子读后感篇1

她热情、仗义,同桌尚海被欺负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她善良,有很强的同情心,看到被丢弃的蚕宝宝和孤身一人的小朋友幸幸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她懂事、大气,在经常批评她的老师生病后,花掉了所有零用钱买花看望老师……

这本书的作者是黄蓓佳,她虽然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但她经常给孩子们写东西,这本书的主人公金玲的原型就是她的女儿,所以我觉得和我的生活几乎一样,都是讲小学生涯里的难忘的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集讲猫和老鼠的,看到这儿,你会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真可恶!”主人公金玲却偏偏喜欢老鼠,奇怪吧?在联谊会中,金玲被她们班学习尖子捉弄,邢老师让她们每人想出一个自己拿手的节目,每个组再定一个大节目,这下,倪志伟让他们这个组演一个小品,猪八戒背媳妇,倪志伟虽然学习好,但品质极差,还有他们班的好同学:如刘娅如、胡梅、倪志伟,他们都是班上的尖子,但一犯错误都不敢承认错误,怕担责任,他们就是偏偏被人喜欢的猫。而金玲说自己就是那可怜的老鼠,人人讨厌的老鼠。喜欢猫,他们不许鼠这类的动物生在这个世界上用猫捉它,用老鼠夹子夹它,用药毒老鼠,除了这些,还用火烧、石头砸、脚踢……

金玲现在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前几天她还从国外打电话回来,要求她的妈妈寄过去几本儿童小说,她室友们要看。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他们还想重温一遍阅读儿童小说的快乐。

快乐并忧伤,或者说快乐并思想,这是作者对自己写作儿童小说的要求。不有趣不行,仅仅有趣更不行,她的文字和人物在孩子心里留下来,很多年后还能记住,在回忆童年时,心里有一种温暖和感动。

在我心中,好孩子有纯真的品格,有孩子的天性,当然有缺点,但更有没被磨去的天真。努力过、拼搏过,别人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出手相助。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红孩子读后感篇2

第一次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宝宝只有几个月大。那时我急需从各种育儿书,成长书中寻找知识、积累信心、增强力量,可是这本受很多人追捧的《孩子,你慢慢来》却没有给予我心灵的支撑,我觉得它温馨但不够强悍。第二次翻开这本书,我突然比之前更加感动于书中生活的瞬间,也比之前更懂得孩子对于母亲的意义,这些看似细微细碎细小的时刻,组成了孩子与母亲的整个世界,就像湖水上的粼粼微光,闪闪发亮。对于母亲来说,这些就是记忆中最珍贵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

在序篇《蝴蝶结》中有一个小孩子系蝴蝶结,那一句“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体贴的母性关怀温暖心扉。而与之对比的是,因为交不起补习费而挨老师鞭子,最终带着弟妹自杀的王爱莲。开篇便用这样的对比与警示引起思考,一个温柔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孩子的世界有单纯又宽广,孩子的善良令人动容,孩子的真实让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让人热泪盈眶。学会说话的华安,观察世界的华安,听故事的华安,看小鸟的华安,说四种语言的华安,失落的华安……孩子展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充满欣喜的世界,清晰又新鲜,同时他们也展现给我们一个无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她长大,直到她准备好独自前行。

妈妈的世界温柔又多情,她忍不住与孩子亲吻,她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她有自己的事业理想却心甘情愿的放下,面对好友的询问“你后悔吗?”,她说:“还好。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她有时也心烦,但是看到亮晶晶的纯真眼睛,她的心里无比柔软。她思考三岁的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她安慰孩子的失落,她有时也会像很多中国妈妈一样要求孩子写字规范,但是面对孩子的愤怒她又坦然接受。妈妈相信孩子的诚实,在意孩子的自尊心,面对偷东西的小孩没有责骂。这些让人禁不住思考,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耐心与信任是多么重要。

我们常常在说,教育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好的教育给予孩子信心,坏的教育摧毁孩子的自尊。耐心的等待是大人能给予孩子的最温柔的拥抱,而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我们催促孩子,因为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我们嘲笑孩子,因为他们做的不够快不够好;我们嫌孩子笨拙,完全忘记他们还只是孩子。无形当中,我们替孩子做了很多,而最终我们抱怨,你怎么什么都不会做。

生命很长,成长不易。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外出的六个小时的妈妈回来了,她问:“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这小孩平静地回答:“我想事情。”妈妈忍住笑问他:“你想什么事情?”“嗯——”小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看到这里,心柔软了,眼睛模糊了,在孩子的童年里,妈妈就像是天空,笼罩着一切,没有妈妈该怎么办?男孩平常地说出这句话,妈妈们看了却心中激起千层浪。如果孩子这样需要你,你是否愿意慢慢地陪伴他长大,让他慢慢地向前走?

红孩子读后感篇3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我要做个好孩子。拿到书,我一看书名,就在想:我要做个好孩子,那怎么样的孩子才算个好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捧起书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金铃,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为了做一个让老师、爸爸和妈妈满意的“好孩子”,她很努力。但是尽管努力,她的学习成绩老是中等,还经常写错别字,只有遇到熟悉的作文题,才会超常发挥。数学成绩让人头疼,遇到计算题经常出错。看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和她很像,在语文考试中,我的错别字也不少,我一直努力不让错别字出现,但结果总还是出现,妈妈总说我下笔太快太粗心了,脑子还没想清楚,手就已经下去了,唉!这让我十分苦恼。真是“先下手为弱”啊!金铃,让我们一起努力,今后一定要认真加细心,争取考出好成绩。

金铃虽然成绩中等,但她十分善良,聪明,还富有爱心。有一次,金铃在回家的路上,得知一位老爷爷突然中风身亡,小孙女幸幸无人照料,金铃把这个无依无靠的幸幸带回了家,为了幸幸能留下来,金铃在一次考试中考了九十八分的好成绩,妈妈才破例把她留在家里。这个在家中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的金铃当起了幸幸的妈妈,帮她洗澡,帮她穿衣,帮她买衣服,为了让幸幸有一件称心的圣诞礼物,金铃费劲心思,为她买了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做圣诞礼物,真令人感动啊!看到这儿,我感动不已,我不禁想对金铃说:“金铃,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懂事、善良、有爱心,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次,她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病了,金铃就买了花,去看望生病的老师,老师让金铃给同学们布置一篇作文,金铃答应了。第二天,金铃就把批改好的作文带到老师的屋子里,读给老师听,金铃知道病人不能生气,于是,她就专挑好的作文念给老师听,还在上面添油加醋,金铃善意的谎言换来了邢老师的开心,这让金铃的内心感到无比高兴。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好孩子并不是由无数个一百分组成的,不是只有学习好才是好孩子,成绩固然重要,但人品更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学习好,却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是不行的,应像金铃那样诚实、善良、宽容、有爱心,才算是好孩子。

红孩子读后感篇4

?我要做好孩子》描绘了六年级学生金铃学习中等,却正直,机敏,善良。她想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并作出种种努力,最终得到认可。

本书情真意切,融入社会元素,给人思考和启迪。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刑老师是个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金铃妈妈对女儿恨铁不成钢,总有操不完的心。书中的故事贴近生活,耐人寻味,不失为一篇佳作。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要当好孩子的信念:金铃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好孩子。为了这件事,她烦恼过无数次,做过无数次的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败。可她从不放弃,因为她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努力。金铃一定会成功的?

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好孩子,学习金铃,乐观坚强,兴趣广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让我们一起来做好孩子吧!

红孩子读后感篇5

我看了一本名叫《能闻出孩子味的乌龟》,这是笑猫日记系列之一。这本书出自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很好奇,孩子味?什么是孩子味?于是我便带着好奇心开始阅读了起来。

一只背上刻满了甲骨文的老乌龟,这只乌龟很大,活了至少几千年。他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闻出孩子味。因为它呆在孩子味的地方,才会长生不老。可是现在的孩子味越来越少了,乌龟闻着气味找到了笑猫的秘密山洞。在大雨滂沱的深夜里,乌龟闻着孩子味来到了马小跳家,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期就这样开始了……

乌龟在这里遇到了开朗、活泼、好动的马小跳,唐飞,毛超和张达,因为他们几个孩子的孩子味很浓,所以乌龟很喜欢他们。

不过,在这个故事中杜真子的妈妈总是让杜真子不停的学习,还有安琪儿的妈妈也是这样,她们的孩子味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乌龟曾说,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之前,都要像孩子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子成熟,这些早熟的果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多么希望大人们能够明白这一点,让我们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红孩子读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槐乡的孩子》的课文,体会到了槐乡的孩子很勤劳,很辛苦,而且他们在收获劳动果实的时候很开心,真的很佩服那些早当家的孩子们,而我吧却是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长大的,没有吃过苦,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槐乡的孩子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自己需要的东西,我呢?没挣过一分钱,还理所当然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让爸爸妈妈代劳。学会做一个独立的孩子。

红孩子读后感篇7

游学期间,闲暇便拿出《孩子,你慢慢来》看看。

翻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在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

用心,感觉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成长中的喜悦和泪水。

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离奇。但又无数次的忍俊不禁,嘴角的一次次不经意间的上扬。

龙应台,让我在她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中,感受到她是一个聪明的母亲。而她的孩子是幸运的,同样她也是幸福的。

在孩子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丰盛礼物,更真切的感受,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更多爱。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深刻感悟到,应当有宽容与等待中长大,慢慢的,等待生命的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等待。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五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叙阳残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孩子,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有着用一生的等待的耐心和勇气。而我,面对我的亲弟弟时,我没有耐心等待他一点一点的长大,更没有勇气穷尽一生去等待,而龙应台却为了不相熟的孩子沥尽心血,她比我们少了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她的心境是那样明亮。

我相信孩子的世界中,总有大人理解不了的模样,“慢”很重要,慢慢的等待。

“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