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进行作文的写作之前,都要将题目审清楚,为了将作文写的更出色,大家一定要用心对待,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馄饨作文6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馄饨作文600字篇1
今年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我和爸爸妈妈一早就来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家门,大家就忙开了。有打扫房间的、有贴春联的、有忙着做饭的,一般浓浓的年味飘然而至。我和姐姐呢,或看书聊天 、或燃放鞭炮,急切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下午,我和姐姐从外面回来,看见桌上摆着一盆肉馅、几叠-。我正纳闷:这是干嘛呢?这时,爷爷走来,对我说:“晨辰,我教你包馄饨吧”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要准备包馄饨,做年夜饭呢。闲着无 聊,我便打算学一学。
拿起-,我不知所措:这馄饨怎么包啊!看着我焦急的神情,爷爷仿佛猜到了什么,就坐到我身边,耐心地指导我:“我来教你,先用筷子夹一点儿馅放在-正中央,再把-对折,再对折,然后 把包着肉馅的那一份的两角叠在一起用力一捏,看,一个馄饨做好了。”
在爷爷的指导下,我费了好大的劲,弄坏了好几张-才做好了一个。可与爷爷做的馄饨相比,我包的馄饨简直不叫馄饨,倒有点象煮破皮的饺子。这边破了个口子,那边又漏了馅。尽管不好看,但我 依然很开心,因为我也可以包馄饨了。
除夕夜,刚煮熟的馄饨摆上了桌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起来。我认真地挑选自己包的馄饨,很好找的,因为我包的馄饨和别人包的不一样。吃着自己包的馄饨,我显得格外兴奋,不仅尝出了肉馅的爽口 ,-的光滑,还尝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
馄饨作文600字篇2
大年三十的早晨,虽然天很冷,可我还是一大早起床了。走到厨房间,我看到桌子上有馄饨皮和馅,我想:今天奶奶一定要包馄饨了。
过了一会儿,奶奶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她先倒了一些水在碗里,然后拿了双筷子放在馅旁边,最后把馅、馄饨皮和水端到桌子上来,就准备开始包馄饨了。我看奶奶熟练地包着,不禁羡慕起来,心里油然升起了一个想法:我也来学学包馄饨吧!我把想法告诉了奶奶,奶奶高兴地点了点头。
因为是第一次包馄饨,奶奶先示范给我看,让我跟着她一起包,说干就干。我先拿出一张馄饨皮平放在手心上,然后夹一点陷放在皮子的中间,把馄饨皮对折在对折,把两角往中间一折,再用力一捏一个馄饨就成型了。可谁料到那馅儿偏和我作对,像顽皮的猴子直往外钻。我不灰心,重新摊开,夹去一些馅儿,小心翼翼地卷起来。可没想到刚一捏,淘气的肉馅又被挤了出来。我就不相信对付不了这么一个小东西,于是又摊开皮子,一次,两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馄饨终于包好了。哈,简直就是个营养不良的丑八怪。尽管如此,我仍高兴地举起我的“杰作”,兴奋地说:“看,这是我包的馄饨耶!”奶奶看了,不由哈哈大笑。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越包越好,一口气包了好几个。看着一个个可爱的馄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盘子里,像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士兵,真神气!
在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馄饨包好了。我吵着要奶奶帮我煮几个吃。不一会儿,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哇,只见一只只馄饨像一群白嫩嫩的娃娃在水里嬉戏,又像一叶叶小舟迎着风浪前行,还像一条条胖胖的小金鱼在比赛游泳。我馋得直咽口水,大声说:“快点,快点,我等不及啦!”奶奶赶忙给我盛上一碗,我边吃着馄饨,边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想:有时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儿,都会让你大伤脑筋,所以我们接触新的事物时,都得多学、多练,“熟”才能“生巧”嘛!
馄饨作文600字篇3
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祭祖等。而我要说的是我做汤圆的事。
记得前年冬至,我看见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做汤圆,就心血来潮。我想做汤圆,妈妈看出我的心思,说:“想来试试吧!”我点点头,走了过去,准备大显身手。
妈妈和奶奶因为做过很多次,所以这对她们来说小菜一碟。我本以为做汤圆很容易,可做起来很难:我那出一点面团,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汤圆在我手心转动。我感觉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来,这汤圆圆不圆的,像个鬼,妈妈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手把手教我,我左耳听,右耳出,总是做不好。最后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个比刚才好一点点的汤圆,可我还是觉得它不像汤圆,凭着感觉继续做,可汤圆好像不情愿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这汤圆老是给我唱反调。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补。这样一来,汤圆变得跟碟子一样大了。这时老妹经过厨房,看到了这个汤圆,捂着肚子大笑:“这哪是汤圆,这简直就是飞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等一下整个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继续做我的汤圆。哎!瞧,别人做的都出锅了,而我的“四不像”还在手里呢!
啊!冬至,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也明白了做事样样都有门道,要摸着规律,才能做好事情。这真是一个让我难忘的冬至啊!
馄饨作文600字篇4
星期天,阳光灿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馄饨。爸爸一早到菜市场买好了馄饨皮和馅料。我看着雪白雪白的馄饨皮却不知道如何包,妈妈见到了,就走过来说:“是不是不会包呀?我来教你。”只见妈妈拿起一张馄饨皮蘸了些清水往上抹,再用筷子架起一些馅料放在馄饨皮中间。她将馄饨皮对折,然后用灵巧的双手翻了又翻,一个馄饨就包好了。我见妈妈的动作很简单,就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我来!”我照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好几次都失败了。要么是馄饨皮没粘紧,要么是馅料露出来了,要么是翻的手势错了。哎,这也太难了,我冲妈妈大嚎起来:“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笑吟吟地说:“万事开头难,学学就会了,慢慢来,我再来教你。”
妈妈手把手教我,更正了我的方法,不一会儿,我的第一个馄饨就出品了,虽然样子有点丑,但我心里却乐开了花。这时,坐在一旁看报的爸爸也走了过来,拿着我的作品端详了起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接着我又包出了第二个,第三个------没过多久,在我和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下,一大盆馄饨就完成了。
馄饨包好了,下面就开始煮馄饨了,妈妈端着馄饨进了厨房煮了起来。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馄饨就出锅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馄饨,感觉特别香,也特别开心!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通过这次包馄饨的事,我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事看似容易,真正要做成功却很难,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学,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第一次包馄饨,真令人难忘啊!
馄饨作文600字篇5
今天,外婆在菜市场上买了肉、洋葱、芹菜、料酒还有馄饨皮,准备包馄饨。
下午,外婆在厨房里忙了个热火朝天,只听“咚咚咚”,外婆把洗净的肉放到了砧板上,操起刀,一上一下的快速的舞动起来,过了一会,又倒下了料酒继续切,不到十分钟,那大块的肉早已切成了小 肉渣,外婆又拧开会龙头,清水“刷刷”的流了下来,她把芹菜凑了上去,又是搓又是揉,芹菜上的泥早已不知踪影,晶莹剔透小水珠挂在芹菜上把芹菜装点得更加水嫩。切完了肉和菜就该搅拌了,于 是,外婆“哗”的一声把肉倒进铁锅里,再撒上盐、味精,然后拿起铁铲就开始搅拌,在一旁看着的我,终于忍不住手痒,喊到:“外婆让我弄吧!”“好的。”外婆微笑着答应了。我拿起铁铲,费力 的铲起来,不到几分钟,我的手酸的提都提不起来,但我还是坚持了下去。过了一会,馄饨馅做好了,该包馄饨了。
我提起袖口,拿了一些馄饨皮,把心弄了一点放在馄饨皮上,再把馄饨皮对折,可我把心放得太多了,都出来了,只好重新再来,第二次又因为放得太少了,做出来就像小鸭子的扁嘴巴,第三次时却因 为下手太重,搓出了个洞,只好做“双层衣”……做好了馄饨,一篮子扁扁的,胖胖的,两层衣的馄饨娃娃好像在排队。
晚饭时,我尝着亲手做的馄饨,心里喜滋滋的。
馄饨作文600字篇6
这个暑假我过得非常有意义。暑假里,我们假日小队又搞了好几次活动,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要数“包馄饨”啦!
8月9日,我们“阳光假日小队”的成员一起到翠园一区的'“苑中院”公园集合,大家带上了自己的零用钱。大家一起来到菜市场,拿出零用钱,凑在一起,分别买了葱、肉末、馄饨皮。
上午9点左右,我们又来到小组长家。我们来到厨房把葱洗了洗,我们的小组长还想把肉末洗一洗,多亏了我及时劝阻,要不然,馄饨的馅就只有葱啦,那肉末被水都冲走了!
我记得妈妈跟我说过“包馄饨或者包饺子的肉必须要用加饭酒、盐、味精拌一拌,这样的肉才会好吃。”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把肉、加饭酒、盐、味精混在一起拌一拌,果真很香!接着我去切葱,因为我从来没切过葱,所以切出来的葱是一段一段的,后来只有请小组长的妈妈亲自出马了。
然后我把水烧着,就去包馄饨了,我想:“馄饨包好了水也应该烧开了吧!”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包馄饨了,我们大家花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馄饨包好了。我们包出来的馄饨是奇形怪状,有方的、圆的、大得、小的……哈哈,我们美其名曰“创意包法”。
本来我们想把馄饨放到锅里去烧的,可是水已经被我们烧干了!唉,只好再烧一次。我们又在锅里放了一点水,等水烧开后,我们就把馄饨放进锅中,过了3分钟左右,我们就闻到了香味。把火关掉后,小组长在碗里放了点醋,把馄饨盛到碗里。
我们把自己包的馄饨捧到了桌子上,此时的我们肚子饿得都可以装下一头大象啦!也许别人觉得肯定是买来的馄饨好吃,可是我们认为这是最好吃的馄饨!
馄饨作文600字篇7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妈妈早点起来和我一起包饺子,因为小时侯,妈妈常常对我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的。”
小时侯总会在妈妈的怀里哭呀,害怕耳朵会冻掉。(因为我不爱吃饺子。)现在一想起就会发笑,我当时是多么幼稚。妈妈买来饺馅,我们全家总动员,开始包起来,告诉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饺子了,已有一年的历史了。我托着饺子皮,惬意的往饺皮里放了一大块饺子馅,用手轻轻地捏了捏饺皮边,呵,第一个饺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给了妈妈,妈妈只是微微一笑,我转开了话题,和妈妈爸爸亲昵地交谈着……过了一会,饺子熟了,看着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拉着妈妈的衣服撒娇地说∶“妈妈你给我讲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妈妈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以后要多吃饺子以免耳朵冻掉,不一会儿饺子就吃完了,但妈妈跟我说的话我永远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