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让我们更加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长培养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长培养心得篇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和情操,而从小培养孩子读书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那么我们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首先,是家长对孩子的主动阅读。我们家刘子正在呀呀学语时,我就依她的年龄段买书。《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幼儿智力世界》那是每天必读必看的。这些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也许孩子听不懂,只是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而已。但是,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孩子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就像为一棵小树苗浇水,它不会马上长出叶子,但是它的根在静静地吸收生长。孩子的整个幼儿时期,我们几乎是天天陪着孩子读书,《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安徒生童话》包括绘图版的中国经典名著等。主动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既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滋润的'过程,是一道分享快乐的美味大餐,何乐而不为?事实证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进步,得益于主动阅读,主动地读书。
第二,从识字开始,带动孩子的阅读学习。要阅读,必先识字。在孩子两三岁时,我们只是买来许多识字卡,让孩子去看去认去读。后来,孩子的爸爸买了一个点读机,儿歌、诗歌、故事、图片等等,包罗万象、内容众多。孩子拿着点读笔,听着声情并茂的发音,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每天一放学主动去拿着点读笔,聚精会神地跟着学跟着念。在这期间,孩子认识了大量的字,这为她的阅读奠定了基础。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或去书店,或去超市,静静地看一会儿书,让孩子把认识到的字再回归再现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加深提高孩子识字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识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阅读的兴趣也慢慢提高了。
第三,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阅读环绕和氛围,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就要为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产生兴趣,简单地说,父母要带头看书,才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在充满书香的家中,孩子感觉到的也只有把书作为好朋友,天天看天天读了。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更离不开老师和学校。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孩子成为祖国的人才,从小多读书,读好书,长大才能成为有用之才。随笔而已,和老师家长共同学习。
家长培养心得篇2
一、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意识
家务劳动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要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而不是帮别人干活,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时,就会心甘情愿去做,而不是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最好不要以贿赂的手段利诱孩子做家务劳动,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不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了才开始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根本就不情愿。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
二、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兴趣
首先,成人要成为孩子热爱家务劳动的榜样。平时父母在做家务时不要因为做家务太累或讨厌做家务而在孩子面前发牢骚,以免给孩子造成做家务活很烦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以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让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务。孩子在幼儿期是充满好奇和喜好模仿的,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这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洗衣服时,可以引导孩子洗小手绢、袜子等小件物品;打扫房间时给孩子也准备一块抹布等。
最后,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务。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后,家长一定要给予肯定,或者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这样孩子便会更加愿意参加劳动。
三、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经常的家务劳动。
首先,应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饭前摆放餐具、洗手绢、整理图书玩具等;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叠被褥、洗碗、收拾饭桌、扫地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会去做家务劳动,并能做好,这是人之常情,但家长也应看到孩子的实际能力。除了必要的帮助外,不宜要求过高、过严,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一点一点进步。
其次,在习惯的养成中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孩子刚开始做家务,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有些家长有时心血来潮,让孩子做家务,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便大声呵斥孩子:“看你干的啥?越帮越忙!”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形成“你做得好,你做吧”的消极心态。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第三,用记录表的方式,评价孩子在家的劳动情况。
家长可以设计“小能手劳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有时独立完成的打“△”,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设计洗碗、收拾饭桌、扫地、整理书桌书橱、整理床铺等栏目,请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况用符号标出来。为了调动劳动的积极性,开始可以用“贴画”记录,后来慢慢用打“√”代替。
家长培养心得篇3
在教育孩子上,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一样看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的孩子。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育儿经验。
1.足够的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所以我每天规定孩子晚九点之前必须睡觉。早六点半必须起床。让孩子有个良好的作息时间。
2.每天放学回家自己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己也看看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做完作业一定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3.学会跟孩子交流,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谈一谈幼儿园有什么趣事,妈妈单位有什么新鲜事。通过交流能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4.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让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孩子有时候问的问题大人也无法回答,比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水星上有水吗?让他在书中找到答案,孩子非常开心。()这样就培养他从小爱学爱问的习惯。
5.对于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家长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别看孩子小,他们也会察言观色,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下次就不好管了。
6.要尊重孩子,不要强求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指责孩子。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保持意见一致。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儿子长大了,做事很认真,时间观念很强。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家长培养心得篇4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看闲书,久而久之会影响学习;作为教师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对可能考到的知识点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当然有的家长、教师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负担下没有时间去读书。因些要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必须先更新观念。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所以,首先我和家长达成共识,读书倡议书、好书推荐、图书管理员、借书证、图书公约,得到家长的支持后,我开始着手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书读,还要有好的读书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能使学生“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食物上一样。”那么,课外阅读指导就成功了。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背诵大王: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阅读标兵、手抄报:办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一月一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就是这学期我们教授了孩子《新华字典》的查阅方法,所以我鼓励孩子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阅《新华字典》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最后我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积累丰富自身词汇量,现在一部分孩子们在写话中能运用自如。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之核。好文章看得多背诵得多,畅达的造句、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原一部分。
家长培养心得篇5
培养优秀孩子家长心得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形成,他的潜力将是非常巨大的。然而,自信心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并尝试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要代替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他应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他做错事时,家长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但不要用惩罚来代替教育。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形成责任感。
4.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即理解别人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和感受,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并关心他人的处境。
5.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形成耐挫能力。
总之,培养优秀的孩子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和引导。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感、同理心和耐挫能力,这样孩子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