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5-07-06 作者:Gourmand

跨学科整合的教案,打破知识壁垒,让学生看见世界的完整图景,我们想要通过教案的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优秀6篇

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篇1

一、活动由来:

本班幼儿刚升入大班,却已在中班时期的日常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音乐常规。他们非常喜欢音乐活动,特别是在听到节奏感鲜明、欢快活泼的音乐时,更是情不自禁地想要抒发情感。在一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听到了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哆来咪》,从他们的喜悦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想随着欢快的音乐舞动起来,同时《纲要》中指出要支持、鼓励幼儿运用动作、表演等方式大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我借助《哆来咪》这首好听的歌曲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2、活动难点:幼儿的动作合拍,富有节奏感。

四、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观看过《音乐之声》中演唱《哆来咪》的片段。

2、幼儿熟悉并能够演唱歌曲《哆来咪》。

3、幼儿能掌握一些舞蹈动作。

(二)物质准备:

1、表演道具:花环、彩带、披风等。

2、在音乐教室的地面上布置一个大的.五线谱。

3、音乐:《快乐哆来咪》、《哆来咪》、《欢乐的牧童》。

五、活动过程:

(一)幼儿戴上自己的表演道具,如:花环、彩带、丝巾等,随《快乐哆来

咪》音乐,欢快进入活动室进行律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展现自我。

(二)引导幼儿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以及音阶1 2 | 3 4 | 5 6 | 7 i|

i 7 | 6 5 | 4 3 | 2 1| 1 3 3 | 3 5 5| 2 4 4 | 6 7 7|进行发声练

习,使幼儿气息畅通,能够唱准1----i音域中的各音。在演唱音阶时,幼儿分成七组分别扮演1—7的七个音符,教师来当高音i。幼儿站在音符在五线谱中的相应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来增加趣味性。

(三)教师和幼儿一同富有表情地、运用多种游戏形式演唱歌曲《哆来咪》

如:齐唱、接唱(“do是小鹿多灵巧”由do这一组的幼儿来唱;“re是金色的阳光照”由re这组的幼儿来唱……),来巩固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四)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和自身的感受进行动作创编。

2、引导幼儿欣赏同伴的动作,通过比较从中选择一些较适宜的动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输理并将其连贯下来。

4、引导幼儿伴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愉快地进行表演。

(五)听《快乐哆来咪》的音乐,幼儿自由创编“再见”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创编"船"河"桥洞"的造型,随音乐边唱边玩游戏,进一步感受河表现歌曲的开始和结束。

2、在造型的基础上,探索"船"河"桥洞"不同方向随音乐律动的可能性。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观察过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迁移原有经验,表现浮动的船。

1.幼儿回忆有关船的经验,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船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有通过变化手部动作来变化造型,鼓励幼儿大但表现。

二、幼儿做"小船"造型,随歌曲《伦敦桥》做节奏动作。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坐在椅子上随音乐晃动。

2.师:小船可以怎样浮动?上、下、左、右……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

师:小船可以怎样在水面上浮动?脚下可以像前面学过的上面(鸟飞)一样,轻轻地、快快地走小碎步?

4.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并学唱歌曲。

三、幼儿做"桥洞"造型,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1.教师邀请两名幼儿合作表现"桥洞"造型。

师:桥是什么样的?桥洞在哪里?

2.其余幼儿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桥洞"在唱完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师:唱到哪个字,大桥就一下子倒了?

4.全体幼儿做"桥洞",教师智慧幼儿边唱边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四、幼儿随音乐玩游戏。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手拉手搭成"桥洞",围成圆圈,其余幼儿做"小船",边唱歌边四散穿过任意一座"桥洞",歌曲结束,"桥洞"扣下,被扣住的"小船"退到场外。

2.教师增加"桥洞"数量,并让部分"桥洞"一次站在圈上。教师指导"小船"依次穿过所有的"桥洞",被任意一个"桥洞"扣住均要退到场外。

师: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小船"被大桥压在下面?"小桥"唱到什么时候要准备逃离"桥洞",否则就怎样?"桥洞"呢。

活动反思:

在进行韵律活动环节,我让幼儿结合幻灯片欣赏伦敦桥,先学会《伦敦桥》这首歌曲,并学会做小船的动作和做大桥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大桥应在何时倒塌,理解游戏规则。但请幼儿进行游戏时,幼儿都显得很兴奋,并没有真正掌握游戏规则,幼儿的秩序有些乱,没有能够满足所有幼儿参与的愿望。感觉自己放不开,总是担心超时,自己把自己圈住了,有时语言表达上都显得有时乱,这都是我要改进的地方。

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有关清明照片

活动过程

(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

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3、提问:有什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4、教师朗诵古诗进行小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珠杨柳属柳莺。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中班的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特别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整体深层意义。

在进行活动《清明节》时,我就关注到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学习看图片,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图片中心的牛以及牧童老人,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这个小朋友在牛背上干什么?注意观察这个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发生什么事情呢?和老爷爷说什么呢?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是做注意的动作呢?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就能马上明白,原来骑在牛背上的孩子给那位老爷爷指路呢。然后引导孩子和我一起朗读《清明》。并再次观看扫墓的图片,提问孩子们图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呢?孩子很快回答,图上的人们在跪拜,但是孩子们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去跪拜?结合图片我给他们讲解举例人们是在特殊的纪念日子用鲜花表示自己对故人的怀念,我们国家把这样的日子叫做清明节。并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引导孩子知道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

引导孩子继续看左右下角的小幅图片,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哪些运动和饮食习俗?孩子们踊跃回答,有荡秋千,爬上,去动物园,放风筝等等吃鸡蛋呀。与小朋友们继续对话,家人怎么怀念故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起欣赏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活动孩子参与的很活跃,我也快乐的参与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是要孩子学会关注整体,同时也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孩子谈话上应该注意让孩子们听懂,能够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让孩子想参与主动交谈会正确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引导孩子完成相应的活动目标。

在绘本活动中,要注意图片在相应时间针对活动的重点,细致的准备展示及讲解....。在活动重点的把握上,我还需要多思考,认真思考后的重点进行每个环节上的把握,努力达成绘本活动的最终目标。

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注意力集中地欣赏歌曲,知道歌曲名字,初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力度的强弱,会用自然声音唱歌。

3、大胆运用肢体表演春雨,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种子发芽的喜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歌曲《春雨沙沙》

2、音频:下雨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发声练习

1、教师播放音频:下雨声师:春天来了,小朋友听,沙沙沙,沙沙沙。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读一遍歌曲。

师:种子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种子说话吧

二、欣赏歌曲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春雨和种子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1、播放歌曲《春雨沙沙》

师:春雨是怎么歌唱的,种子是怎么歌唱?

师小结:春雨落下来是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小种子很着急,很调皮,唱的歌是快乐的。

2、完整欣赏音乐

(1)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2)我们怎么样把歌曲唱得好听?

师小结:这首歌曲就像春雨带给我们的感觉一样,甜甜的,我们唱的时候也要用甜美的.、温柔的声音来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逻辑提问法师:例:种子在干嘛?

幼:种子在说话(幼儿根据理解回答)

(2)填充提问法师:"春雨"幼:"沙沙沙"

3、儿童学唱

(1)分句学唱

(2)整体学唱

4、复习歌词(全体唱、分组唱等形式复习)

5、创造性歌唱活动

6、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首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儿童的歌唱与说话一样自然,具有游戏性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音乐的最好素材。音乐对儿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能增进幼儿认知、身体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激励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悟性和想像力比关注儿童音乐天赋的成长更为重要。

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现小小粉刷匠工作时的快乐。

2、能根据歌词创编小小粉刷匠工作时的动作,尝试替换部分歌词演唱。

3、体验小小粉刷匠劳动时的愉快,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歌词内容,会熟练快乐地演唱歌曲,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表演。

难点:自主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1、《小小粉刷匠》伴奏音乐、歌曲音乐cd、电子琴。

2、每名幼儿一套小围裙、工作帽、不同颜色的颜料桶和小刷子。

3、大纸箱做的小房子两个,小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劳动兴趣

师幼谈话:小朋友,森林里的小熊搬新家了,想请小朋友帮忙把房子粉刷的漂亮些,大家愿意去帮忙吗?

1、粉刷房子要用哪些材料?怎样粉刷?(上下刷,左右刷,来回刷)

2、引导幼儿表演粉刷动作。

二、引导幼儿在表演中学习歌曲

1、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师:去小熊家帮忙,听着音乐粉刷会更带劲儿。

播放伴奏音乐,师幼随音乐一起自由表演动作,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2、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师:有个小朋友边粉刷边这样唱,大家一起来听听。(播放歌曲)

(1)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感觉?(好听、快乐)

(2)你觉得哪句最好听?

(3)“哎呀,我的小鼻子怎么变了样儿了呢?”(感受歌词带给幼儿的幽默、风趣)

(4)播放伴奏音乐,听歌曲旋律,随乐曲节奏用身体部位(拍手、拍肩、点头、转手腕、扭腰等)自由表现,说歌词。

3、教师弹琴伴奏,幼儿演唱歌曲。

4、播放歌曲,幼儿之间边唱边把对方当作房子来粉刷。

5、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

师:小朋友在粉刷时,心情怎样呢?(高兴、快乐)

小结:劳动让大家快乐,也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在劳动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安全、卫生)

6、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1)除了粉刷房顶和墙,还可以粉刷房子里的哪些地方呢?(窗子、门、桌子、椅子等)

(2)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词,替换到歌曲里演唱。

7、幼儿自由进行角色表演、哼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感受创编的快乐。

教室里摆上纸箱做的小房子,教师戴上小熊的头饰,和幼儿一起穿上围裙,提上小桶,拿着刷子,去粉刷小熊的新家。

三、活动结束

师:房子粉刷得这么漂亮,现在大家累了吧?让我们放下工具,一起到院子里玩玩吧!(师幼共同收拾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延伸:

把活动材料投放到户外涂鸦区,以便幼儿日常户外活动时使用。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以下启示: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学会这首歌,我多次让孩子唱,激发不同的情感去唱,来体验这首歌中的滑稽,轻快的情景。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带着孩子们唱,我的声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实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我可以声音轻一点,让孩子声音大一点,主动权交给他们。

2、评价单??

一个活动的好坏,还缺不了多元化的评价。而在活动中,我也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是集体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多一点个别评价,比如在孩子刷墙壁时,对他们进行不一样的评价,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这样的评价,幼儿的兴趣会更高。

3、教学动作再夸张一点

好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教态、教态也包括语言和肢体。而粉刷匠,需要用动作来表现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风格。课堂上我还是放不开,如果我放的更开得话,可能活动的效果还会更好。

音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乐曲作品。

2、在对比欣赏乐曲的情况下,辨听乐曲中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感受小猫弱小与狮子威武的不同乐曲形象。

3、乐意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小猫与狮子的图片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小猫和狮子的乐曲)做律动入活动室。

1、听猫的乐曲时,边做律动边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听狮子的乐曲,原地做律动。乐曲结束后,坐下。

二、再次听乐曲,引出小猫和狮子。

1、引导第二次听乐曲。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小动物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仔细听听再介绍给我。

2、幼儿介绍出两位动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赏乐曲,感受小猫和狮子的不同乐曲形象。

1、师:再听一次,谁告诉我,两段乐曲一样吗?

第一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轻柔)

第二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低沉)

2、师:哪一段乐曲像小猫?哪一段乐曲像狮子?为什么?

四、教师出示小猫和狮子的形态图片,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

1、师: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小猫和狮子。你觉得在乐曲中小猫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小猫形态。

3、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小猫形态。

师小结:小猫是活泼可爱的`,还喜欢蹦蹦跳跳的。

4、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狮子形态。

5、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狮子形态。

师小结:狮子很威武的,它认为自己是狮子王,所以走起路来头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听乐曲,玩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

选一名或两名幼儿头戴狮子头饰,扮演狮子。其他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扮演小猫。

当听到小猫乐曲时,“小猫们”尽情地做小猫各种有趣的动作。当听到狮子乐曲时,“小猫们”马上停止动作并造型。“小狮子”开始模仿狮子,大摇大摆地巡视一周,若发现有“小猫”在动了,将她抓出来。

2、幼儿游戏。狮子的角色可视情况而定,先由教师扮演,再有幼儿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