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类教案5篇

时间:2025-05-02 作者:Anonyme

通过实践活动,教案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一份完善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平衡类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平衡类教案5篇

平衡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平衡类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掌握平衡板的玩法,能平稳地站在平衡板上,发展平衡能力。

2.尝试同伴合作游戏,提高动作的灵巧性和协调性。

3.感受情景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平衡板每人一个,音乐,哨子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创设——快乐游泳。

师生问好!

1.教师:孩子们,夏天到了,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呀?(游泳)

2.那你们知道游泳有几种姿势吗?(四种:分别是:蛙泳、自由泳、蝶泳、仰泳,说一个做一个)

3.我们一起来快乐游泳吧!(随着哨声用不同姿势游泳)

蛙泳:蹲下去,双手合拢从下向前打开。

自由泳:左右手轮流向前划,听到鲨鱼来了,就快速向前划。

蝶泳:双腿微蹲,双手从前往后用力划动。

仰泳:双手交替从前往后划动,头向上扬起。

4.我们学会了游泳,一起跳下水游吧!

跳下水听教师口令,用不同姿势游泳。

5.教师:游得有点累了,上船休息一下吧!

在我们的脚下有一艘神奇的小船,你会和它玩游戏吗?可以怎么玩呢?都来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玩平衡板,探索平衡板的玩法)

6.请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交流:你是怎么玩的?(请幼儿个别示范玩法,其他幼儿尝试练习)

?教师提取动作要领:可以双脚站在小船中间,双手打开,眼睛看前方,保持平衡。

?一只脚先踩在小船的一边,另一只脚踩在另一边,双手打开,眼睛看前方,保持平衡。)

二、集体教学:有趣的平衡板

(一)平衡板的平衡练习游戏。

1.教师:我们不仅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让自己稳稳的站在小船上,让我们做个勇敢的孩子,到大海里去航行吧!不过大海上风大浪大,还有吃人的大鲨鱼,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一有危险,我就吹哨子,你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本领站在小船上,这样就安全了。

2.好,一、二、三、跳:幼儿寻找空地方自由选择各种姿势的游泳。

3.教师:大风来了,“嘟”,赶紧回到自己的船上站稳。

4.继续游戏,躲过了大风,再次游泳。大浪来了,听到哨声,用最快的速度游到船上,站稳。

5.再次游戏,我们躲过了大风,大浪,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让我们继续勇敢向前吧!继续游泳。

6.教师:大鲨鱼来了,“嘟”,听到哨声,用最快的速度游到船上,站稳。

7.教师:小朋友的动作非常快,逃过了大鲨鱼,这次大鲨鱼变聪明了,它想把小朋友骗下船,如果你一有声音或者一动,大鲨鱼就会发现你,把你吃掉。(幼儿保持平衡站在小船上,配班教师干扰孩子,训练孩子的持续平衡能力)

教师小结:表扬站的稳的孩子。(小朋友不仅能非常稳的站在小船上,而且一点声音也没有,都没有被大鲨鱼发现哦,你们太厉害喽!)

8.教师:大鲨鱼又饿又生气,把一些小船沉到了海底,小朋友没有了船,等一会儿大鲨鱼来了,怎么办呢?

幼儿交流办法。(可以两个孩子合作站在小船上)

小结: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小朋友,以后在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要相互帮助。

再次游戏,继续拿掉六艘船,让孩子两两合作保持平衡。

9.教师小结:小朋友表现很好,大鲨鱼说:你们太聪明了!它只能到其他地方去找东西吃了。

(二)探索自由玩平衡板的方法

1.大鲨鱼走了,我们可以放松、开心的玩游戏啦!刚才我们一个人和两个人合作都能稳稳地站在小船上,除了这样,你能找更多的朋友把小船放在一起玩一玩吗?(幼儿探索将平衡连在一起的玩法)

2.幼儿合作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你们把小船都变成了长短不同的连索桥,还能稳稳的走过去,现在让我们把小船变成两座更长的连索桥吧!,来,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教师做手势吗,带领孩子摆桥)

3.幼儿练习排队依次走过连索桥。

教师:我们过连索桥的时候,一定要当心一点,小脚踩在桥的中间保持身体平衡。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走过了长长的连索桥,让我们站到小船前,跟着音乐放松一下吧!

2.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

3.好,让我们划着小船回家吧!

平衡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幼儿能在高20cm的平衡物上,眼脚协调的正面、侧面安全通过。同时锻炼幼儿能在平衡物上躲闪的能力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创新、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的心理品质。

活动准备:

1、长3米的平衡木两个或者20把小板凳

2、动感音乐、轻音乐、报纸棒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从森林里回来了,在森林里老师发现了好多好玩的东西,其中有两座独木桥特别好玩,小朋友你们愿意跟老师一块去玩吗?但是森林里什么动物都有,独木桥下面就有一只可怕的动物你们害怕吗?(引导孩子要坚强勇敢)

2、活动环节:

首先让孩子们安静的把手打开,正面从桥面上通过。(引导创新环节: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通过,鼓励幼儿创新,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通过时老师观察,取出好玩的方法让所有幼儿尝试一下,侧面通过可以包含在创新环节当中。)

3、接入情景:

(1)引导告知幼儿,桥下的动物睡醒了,它把手臂放在了桥的上面,你们要怎样通过?(游戏方法:老师把准备好的报纸棒拿出来,手打开侧平举,蹲在两平衡木中间,举在离平衡木40厘米的地方,让孩子低头弯腰从平衡木上钻过去,游戏次数跟时间而定)

(2)引导告知幼儿,桥下的动物生气了,现在他舞动手臂要抓你们,你们要躲开他的手臂,不要被他抓住。(游戏方法:手臂姿势同(1)一样,左右晃动起来,速度老师自己把握,孩子眼睛观察,等手臂升起时再通过,落下时要等候) 注意事项:游戏时孩子前后保持距离,不能拥挤,不能推人,老师要控制得当。最后引导,现在桥下的动物困了,你们不要吵,慢慢的静静地通过,让孩子静下来,慢慢的通过一次,平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运动曲线。

4、放松部分:

播放轻音乐,让孩子跟老师一块深呼吸手打开,做放松运动。

5、活动中难点部分:

幼儿自主创新环节,解决方法: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多给孩子这方面的机会。

6、活动中重点部分:

孩子在平衡木上的技能训练。

平衡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在a段音乐处较合拍地做兔跳动作。

2.在教师启发下,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编“花”的'各种姿态。

3.游戏中,知道寻找空地方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小兔子布偶,《飞飞曲》音乐

活动内容:

一、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姿态创编“花”的造型。

开火车去郊游,看,草地上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是什么养的?谁来做做看?

二、教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

瞧?谁也来看花了?(教师演示布偶,跟a段音乐有节奏的跳)

三、教师鼓励幼儿边欣赏a段音乐,边用拍手

动作感知a段音乐节奏。

1.提问:小兔是怎样来的呢?(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它,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兔跳。

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呢?谁能学一学?

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轻)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地方跳,声音就会轻轻的呢?(用脚尖跳)

3.教师带幼儿听a段音乐一拍一拍做兔跳。注意,要跟着音乐来跳哦!

教师带幼儿一起用手指在腿上学小兔子轻轻跳,好吗?

四、完整欣赏音乐,听辨出b段捉迷藏音乐。

提问:小兔玩得真高兴,还和妈妈捉迷藏呢,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什么地方是小兔子在跳?(前、后)什么地方小兔子藏了起来?(中间)

五、游戏,创编花造型

小兔和妈妈捉迷藏时,变成了一朵花,妈妈就找不到了。

平衡类教案篇5

活动要求:

1、利用平衡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克服幼儿胆小情绪。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平衡台上坐摇,跪摇、趴摇、躺摇、站摇。

活动难点:

爬过排成一列的平衡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请小朋友做各种平衡动作。

二、练习各种动作

1、请幼儿学样,练习坐摇,跪摇、趴摇、躺摇、站摇的动作,保持身体平衡。

2、教师个别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小蚂蚁过桥

1、平衡台排成一列,在上面四肢协调爬。

2、幼儿练习

3、游戏

教学反思: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小百科:平衡:

1.谓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倾斜。

2.谓两物齐平如衡。

3.谓保持平衡;同等。

4.谓权衡国政使得其平。

5.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