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5-02-06 作者:Animai

教案的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用性,为了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案中应包含相应的考核方式,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天气热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天气热教案参考6篇

天气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风、雨、雪、虹、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设想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现象,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天气的种类,了解每种天气的.基本特点。

2、尝试用动作来表示不同的方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天气牌(晴天、雨天、刮风)活动过程:

一、观察天气

1、小朋友看,今天是什么天气呀?

2、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情景,说说今天是晴天还是雨天,有没有刮风,风大不大。

3、如果是下雨是大雨还是小雨。

二、认识天气牌。

1、分别出示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的天气牌,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2、帮助幼儿了解天气的种类及其特征,教幼儿认识天气牌告诉幼儿有太阳的是晴天,画了小雨点的是雨天.

3、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三、用动作表示天气

1、这些天气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小朋友想一想都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晴天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下雨天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下雪可以做什么动作。

2、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我们手臂向上围成一个圆圈当作太阳,表示晴天。

3、我们五指张开,从头顶向下摇动手腕,表示下雨。

4、高举双手,在头顶左右摆动,表示刮风。

5、紧握拳头,轻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6、老师高举某一个天气牌,幼儿根据天气牌指示的天气表演相应的动作。

四、游戏介绍游戏玩法:找一个朋友,让他背对自己,在好朋友背上用手的动作表示天气,让他猜猜是什么天气。

反思: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天气的的变化为导线,根据天气的变化同时出示各种天气符号的标志,晴、阴、小雨、大雨、雨夹雪等,引导孩子们分别认识了这些标志符号,结束部分天气又变的晴朗,和孩子们一起继续去郊游,前呼后应。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关注了天气的变化,并认识了各种天气的标志符号,本节课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学得轻松快乐。

天气热教案篇2

设计理念:

开展此活动是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有习性,让幼儿通过主动的观察发现动物与人一样对自然环境、气候有本能的适应能力。同时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根据动物本能的反应进行探索、分析、丰富幼儿关于气象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下雨前气象特征和小动物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

3、发展幼儿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自制幻灯片。

2、天气记录表。

3、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重难点:

通过图片观察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探索兴趣。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一、幼儿观察并讨论:今天是什么天气?前几天是什么天气?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二、幼儿观赏幻灯片:故事导入《招聘动物气象员》。

思考:

1、都有谁报名参加了?

2、大象站长都收下了吗?

3、大象站长为什么都收下了?一、幼儿观察并讨论:今天是什么天气?前几天是什么天气?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二、幼儿观赏幻灯片:故事导入《招聘动物气象员》。

思考:

1、都有谁报名参加了?

2、大象站长都收下了吗?

3、大象站长为什么都收下了?

三、故事欣赏:《要下雨了》

四、教师组织幼儿表演情景剧《招聘动物气象员》

动物气象站大象站长贴出广告,招聘

气象预报员。

小蜻蜓飞来了,说:……

小鱼游来了,说……

小狗跑来了,说……

青蛙跳来了,说……

蚂蚁爬来了,说……

小猫也赶来了,他们都想当气象预报员。

大象站长高兴地说……

五、出示天气记录表

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识本周天气情况,让幼儿自己尝试画

观察图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欣赏故事体会故事中八种动物有不同预报天气的'方式,通过表演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记住也不会很容易,没有想到幼儿就会说了,并且说的很到位。在基本部分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时,孩子们发言都积极踊跃,说出了很多老师都不了解的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激动地忍不住去拥抱他们。

天气热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导学重点】

1、快速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导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知识链接: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严密,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作引用: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自主学习】

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注音:

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

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

(2)释义:

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

弥漫:征兆:崩塌:

3、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a、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合作探究】

1、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2、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4、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达标测评,整理学案: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方法的说明文。

2、文章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

3、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4、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5、“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7、“华”的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

8、华环由小变大

9、天气趋向晴好。

天气热教案篇4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

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检查词语(幻灯片2演示)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

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幻灯片4演示)

2、对照课文和幻灯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幻灯片5-11演示)

3、学生发言,课堂交流。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认识天气有很大的'帮助。课文告诉我们,除了云的形状,还有云彩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照课文完成表格。(幻灯片12演示)

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办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的层次也十分明了。(幻灯片13演示)

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

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幻灯片14演示)

五、第五个教学板块:课外延伸(2分钟)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教师补充。(幻灯片15演示)

3、布置作业:收集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天气热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积累文中比喻句,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二、重点与难点:

1.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巩固比喻的修辞,积累文中比喻句,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资料(包括图片、影像等)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语:“云往西、披衰衣,云往南、雨绵绵”生动的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图中那飘浮的云彩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 共10个)

峰峦 预兆 轻盈 均匀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千姿万态 变化无常

2、结合课文解词:(共8个)

① 峰峦

② 一霎间

③ 预兆

④ 轻盈

⑤ 弥漫

⑥ 征兆

⑦ 千姿万态

⑧变化无常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明确:“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文章共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1层:(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学生边默读边填写后,教师明确)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二课时

一.探究表述之美:请大家选一种云和彩,以第一人称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

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抓住特征描述:

2.让别人明白你将带来怎样的天气,与天气的关系。

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

二.探究语言之美:

1、请大家用“我认为”-------”句美,美在----”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性的话。

例如:我认为“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这句美,美在作者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等等。

2、齐读第1自然段,并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学习这段语言,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引导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并且总结写作经验: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再让学生模仿写作。)

三、探究写法之美:学生分组发现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1.美在:层次清晰。

2.美在:抓云的主要特征来说明。

3.美在:运用引用,作比较,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4、语言严密准确。例如“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此句为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

四、交流积累之美:(小组交流在课外搜集的关于天气的谚语)

例如:

天低有雨,天高旱

日落乌云起,半夜听雨声

今晚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

云往西、披衰衣,云往南、雨绵绵

早风雨,夜风晴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春南夏北,磨墨无水

雨打五更日晒

一点雨一盏灯,落到明朝也不停

南风吹清明,田禾大有成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里少欢喜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雨射,南闪闪三夜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五、教师总结: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紧扣题目,层次清晰。首先从总体上指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可以看云识天气。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文章中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有序地展开说明,尤其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也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来的!

六、练习写作:

课外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用《看--识---》为题,写一则观察日记。要求:用比喻,拟人句描写;用分类别等方法说明。

天气热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