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理的教案安排,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激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案的清晰结构使教师在授课时更加自信,减少了临场的紧张感,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阅读类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自制阅读记录本,能记录阅读书籍的名称和日期,愿意对书进行简单的评
论。
2.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记录本,喜欢与书做朋友。
活动准备:
1.白纸、笔、订书机、装订好的小本子、彩色纸、彩色泡沫、压花机等放在
统一的材料区域
2.教师自制阅读存折一本。
3.幼儿用书第3册第28页。
活动过程:
一、认识存折。
1.存折的作用。
这是什么? 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出示存折,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 存折是用来记录你在银行的存款和取款,钱的收支情况。
2.阅读存折的作用。
(1)假如能让我们阅读的书籍也有存折,那这本阅读存折会有什么作用? (幼儿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阅读存折的重要性在于能方便地知道你读过了哪些书,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二、我的阅读存折。
1.设计我的阅读存折。
(1)你觉得我们的阅读存折应该怎么设计? 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小结: 阅读存折的内容可以包括阅读的日期、书名、对这本
书的`评价( 可用星星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以及对这本书的感受(可用画画的形式表示)。
2.制作我的阅读存折。
(1)你看,这是老师为自己设计的阅读存折,你读懂了吗? (出示教师自制阅读存折,幼儿观察。)
(2)请你想一想,你可以怎样设计自己的阅读存折? (幼儿交流)
(3)你需要哪些材料? 请你自己到材料区去取(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存折。)
(4)请在阅读存折里存人一本你已读过的书。
三、阅读存折交流会。
1.交换存折。
(1)请小组成员交换存折,给对方提点建议(在小组交流后,部分幼儿尝试
修改、完善自己的阅读存折。)
2.存折交流会。
(1)请大家将阅读存折摆放在桌面上,相互参观交流。
(2)你觉得谁的作品最棒? 为什么? (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特征较鲜明的存
折,大家一起欣赏点评。)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2
【活动前思考】
这个故事向幼儿展示了三只机灵的小兔战胜大灰狼的事情。其中,三只小兔遇到大灰狼后显露出的机智能给孩子一定的启示,幼儿非常喜欢这类故事。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掌握了初浅的阅读方法。但对于有序的阅读单页多幅图还没有经验,为了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故事的线索有序阅读,我将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先让孩子与教师共同阅读,在观察与分析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按数序阅读,为下面的自主阅读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孩子以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这时师生通过借助大小图书相互交流意见,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幼儿形成对故事连贯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学习有序的`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大胆的表达表述对图片的理解。
3、体验智斗大灰狼取得胜利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
2、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图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大图书,想看吗?猜猜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怎么知道了?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
二、共同阅读前五幅图。
*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图1)先来看看第一幅图,这里有谁?这三只小兔长得一样吗?
(指图2)谁来说说第二幅图?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幼儿充分说了以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他们在爬山。)
(指图3)这里有谁?在什么地方?猜猜他想干什么?谁来讲讲这幅图?
(指图4)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指图5)这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学大灰狼扑向小兔的情景。
小兔有没有被吃掉?请小朋友拿出小图书从第六幅开始接着往下看。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图书。
引导幼儿边看边讲讲后来发生的事情。
四、与大图书结合进行理解和分析。
*有没有被吃掉?她们呢想了什么好办法?
大灰狼找到小兔了吗?请幼儿找出第9幅图。教师讲述。大灰狼没有捉到小兔心里会怎么想?
(指图10)教师讲述。
1、三只小兔战胜了大灰狼心里怎么样?你是从哪一幅图看出来的?(幼儿找出那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2、你喜欢这三只小兔吗?为什么?
小结:我也非常喜欢他们,因为三只小兔遇到危险没有害怕,会动脑筋想办法,他们很机灵。
五、完整阅读图书。
1、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请拿好你的小图书和我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吧。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图书。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猜测、感受想象的乐趣。
2、用封闭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水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猜故事角色
1、听声音,猜角色。
(1)听叫声猜角色
(2)看图片猜角色:
猜猜谁是圆圆,谁是琪琪,谁是毛毛?
小结:圆圆有最漂亮的羽毛,琪琪有最漂亮的腿,毛毛有最漂亮的鸡冠。
2、讨论谁是最漂亮的母鸡?'
小结:他们奇妙的地方让你们各有各的喜欢。
二、猜故事情节 .
(一)欣赏故事
1、国王是怎么说的?他决定让三只母鸡比什么?
过渡:那我们看看它们三个会生什么样的蛋?
(二)、最漂亮、最大的蛋
1、圆圆生了一个什么样的蛋?
2、琪琪生了怎样的蛋?
3、你们觉得它们的蛋奇妙吗?为什么?
过渡:你们觉得毛毛会生一个怎样的蛋?
(三)、创作想象
1、你们可以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去画一画特别的蛋
2、幼儿自由创作
3、交流展示幼儿绘画作品
(四)、最不可思议的蛋 ,
1、毛毛生了一个怎样的蛋?
小结:这是让人想都想不到,最不可思议的蛋。
2、讨论:你认为谁生的蛋最奇妙?为什么?
三、猜故事结局提问:围王选了谁做公主?
小结:如果你有奇思妙想,你有创意,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很快乐。
活动反思:
?最奇妙的蛋》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只各有特色的母鸡,为了争夺公主的称号,国王给他们下了一个任务,就是谁能剩下最奇妙,最特别的蛋就会被封为公主。因此三只母鸡都各自生了不一样的奇妙的蛋,所以三只母鸡都当上了公主。《最奇妙的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不仅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妙之处,并且每个人的心中的美都是不一样的,通过故事可以鼓励孩子们要接纳自己独特的美,并且要学会欣赏他人的美丽和特别。
选择《最奇妙的蛋》作为此次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因为故事的`独特性,更是因为我想通过故事的情境阅读,发展幼儿奇妙的想象力。作为情境阅读教学,我将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猜测、感受想象的乐趣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观察、讲述来大胆表现自己奇妙的想法,并且能够通过他评的形式,来强化幼儿的想象行为,让孩子们知道不管他们想到什么哪怕是不可思议的情境,在他人眼里原来是那么的讨人喜欢。
翻课一研结束以后,我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活动中幼儿的反应以及教研组老师给予的评价中我觉得有一些不足的地方:1.第一环节中让幼儿根据图片猜测画面中谁是圆圆、谁是琪琪、谁是毛毛,我再幼儿只能猜测一个圆圆时,没有提供其他两只母鸡的线索,适当进行语言提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猜测主人公的姓名。2.第二环节中让幼儿创作想象中,给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够充分,导致孩子再用线条表达的时候由于材料而限制了想象。3.我在给予孩子充分想象、表达的时候有些急躁,当孩子纷纷争论的时候,我会想去控制这样的场景,来维持整个活动的秩序,但孩子争论刚刚是他们最想表达的时候,我觉的当孩子想去表达,并且着急想说时就是要为他们提供机会。
反思活动能够让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仅能够理解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也能让我不断的去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让我再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有经验。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4
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通过爷爷为孙子不断改衣服的寻常小事,折射出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中的脉脉温情。故事书的画面细腻,会使孩子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更会使孩子们在一次次惊奇的发现中体会家的温暖。刚刚步入中班的孩子使用剪刀的机会比较少,这次的活动就以故事为主线,借助剪纸这条副线,为孩子创设剪纸的机会,在为爷爷做礼物的情景中体验自己的成长,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结合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一、目标设置:
1、积极关注故事线索的发展,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及家人的关爱。(活动重点)
2、初步尝试使用剪刀,大胆想象并运用废旧纸张剪出各种物品。(活动难点)
二、活动设计:
活动的第一环节主要是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故事中一共有五次“变”,第一、第二次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什么;第三次变时引导孩子重复爷爷的话“还够做”,从中体会爷爷的节约;第四次时增加难度,将爷爷的话和妈妈的话进行对比;最后一次用问题“已经这么小一块手帕了,爷爷有没有把它扔掉?”来引导孩子思考,从而更进一步显出爷爷的聪明与节约。
孩子理解了故事以后,自然进入第二环节:师生共同参与,按照故事线索将故事中出现的物品一一变出来。这是活动的难点。考虑到第一步“把毯子变成外套” 操作难度比较大,所以由老师来示范完成。示范指导的`同时把一件剪成的衣服和一张方形纸进行对比,让孩子充分地观察、比较,主动习得剪纸的方法。接下来每一步的操作难度相对比较小,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进来,进一步探索、感知剪纸的方法。
最后,引导孩子大胆想象为爷爷做什么礼物。我会出示不同形状的碎纸料,让孩子判断思考怎样按需取材或按材做合适的礼物,对孩子渗透按需选材和按形创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我将采用“帮一帮(局部帮着剪)、放一放(教师或同伴演示)、推一推(鼓励独立完成)”的指导方法,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体验成功。
三、活动特点: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从学前阶段到小学低年级,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因此让幼儿慢慢适应故事文体特征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基本成分,都会有助于儿童建立起基本的阅读策略。”“在与幼儿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用绘画和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假设不同的事件发展情景。”在这个活动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阅读,用剪纸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感受故事的内涵,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策略,而且孩子在主动的动口、动脑、动手中很自然地理解故事、提高剪纸水平和技巧。相信孩子在快乐阅读、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会收获许多。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细节,讨论画面内容,发现线索并进行推理判断。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体会“捉”和“藏”的最佳做法。
3、通过教师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理解故事内容,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课前与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遮住书上的文字和部分画面。
活动过程:
一、 谈话:说说玩捉迷藏游戏时,怎样“藏”怎样“捉”
二、 阅读封面。
向幼儿展示书,观察封面。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老鼠和象会干什么呢象为什么要躲起来
三、 阅读内页。
第一页:
1、这是什么地方象被捉到了吗象怎样被发现的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咱们看看作者怎样问鼠小弟的
3、鼠小弟是怎么回答的
第二页:
1、象藏哪儿
2、你怎么发现的
4、你象藏会藏到哪儿才不容易发现
第三页:
1、这是什么地方
2、桌子是怎么歪的
3、为什么会歪的
4、你觉得在厨房捉迷藏可不可以
5、有什么危险的地方
6、那应该怎样做最好呢
第四页:
1、你觉得象藏在哪儿好呢
2、鼠小弟怎样找呢
3、象藏在哪儿怎样被发现的
第五页:
1、象藏在哪儿
2、怎样被发现的
3、鼠小弟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怎样的
第六页:
1、这次象会藏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
2、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3、鼠小弟在哪儿它发现了没有
第七页:
1、怎么回事象和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为什么都这么高兴
四、师生完整阅读图书。
五、捉迷藏真有意思,我们到外面也玩会捉迷藏。
活动反思:
读本《捉迷藏》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和学习来理解故事,并发展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发现象藏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等,同时,把从读本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游戏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这也是本读本的`重点。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并结合教学设计示例,根据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第一环节经验联结时,对于捉迷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第二环节阅读图画中,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通过画面信息,说出象所在的位置,如象藏在浴缸里,象藏在被子里,象藏在桌子下面,象藏在小房子里,象在汽车里等等。这些地方或物品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在读本最后一页,象到底藏到什么地方呢孩子们找来找去,就是没发现象在哪里,最后唐宇轩和杨季昀说象在水里,我问了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说发现了象一点点鼻子在水上……故事的结局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在读本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些画面信息和词组,也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语言词汇的积累,如通过浴缸学习了浴室,通过被子等物品学习卧室,通过饭桌等学习了厨房等词汇。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6
一、活动要求:
1、能仔细观察每幅画面,并能在相近色的背景和相似形的物体中找出主体。
2、愿意积极帮助他人,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自制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认识老师,寻找自己的椅子
(二)导读 —— 共同阅读大图书,了解观察发现的方法
●寻找小青虫
——谁愿意来指出这条小青虫(示范用放大镜找出主体)
——奇怪奇怪真奇怪,小青虫把自己藏得那么好,怎么还是被你们发现了呢,你们是怎么找的,才能把这儿所有的东西都看清楚,一个也不漏掉呢。
小结:对对对,原来找的时候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从上往下,从一边到另一边,一个挨着一个的看,这样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了,也就能找到你想要找的东西啦。
(连续翻阅三幅画页,请幼儿共同阅读,认识每幅画面中的主角)
●寻找丢失的宝贝
——你们看到有哪三位动物朋友需要我们帮助啊?谁能一口气讲给大家听听的`呢
——听清楚了吗,海狮要请我们帮忙找什么呀?
——谁愿意大声告诉大家,轮子在哪儿啊?(再次示范用放大镜找出主体)
——小鱼丢了什么?你们能找到吗?
——谁愿意用放大镜指出小鱼的盘子呢?
——读读,猜猜,小狐狸到底要寻找什么
——一双到底有几个袜子啊?
——他们在哪儿呢?(同时请两个小朋友指出袜子)
小结:你们真的太厉害了,那么快就帮助我的动物朋友们找到了丢失的东西,太谢谢你们了,瞧,我要给你们一个更大的五角星哦(出示第二个五角星)
(三)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小图书,完整阅读故事
●一会儿要仔细看看是哪些动物朋友需要帮忙,读读他们究竟要寻找什么宝贝,看看这些宝贝都藏在了哪儿,最后用放大镜找出这些宝贝,好吗?
如果,你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我很乐意帮助你们读懂这本书
好啦!找一张小桌子坐下吗,安静的看看这本书,帮着找找书里藏着的宝贝
(幼儿自主阅读小图书,教师巡视并指导)
——谁来说说你帮助了哪个动物朋友,你帮他找到了什么(结合图表完成简单交流)
小结:所有的动物都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宝贝,真的要谢谢你们啊!为了表示感谢,动物朋友们把一件礼物藏在这些站着的老师身上,请你们找找,礼物在哪儿,找到了就可以带着礼物高高兴兴地回教室了哦。赶紧去找礼物吧。
●得到糖果开心吗,帮助别人原来是件很开心的事哦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绘本内容,理解小主人对弟弟的期待之情。
2、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讲述、讨论、猜测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喜欢阅读,胆表达对弟弟妹妹的喜爱之情。
4、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绘本《我会有个弟弟吗》、蓝色记号笔,男孩女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1)提问:你们家有几口人?都有谁?如果你的妈妈再生一个宝宝,你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呢?为什么?
(2)游戏:弟弟还是妹妹。
要求:想要弟弟的话就把自己的标记贴在男孩下面,想要女孩的话,就把自己的标记贴在女孩下面。
2、分段阅读绘本,胆猜测故事内容并进行,体会爱德华的心理变化。
(1)出示图片,认识爱德华。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爱德华,我的妈妈怀孕了,我希望她生个男孩,就像我一样。”
(2)幼儿自由阅读,体会爱德华的心情。
①提问:宝宝来了吗?是詹姆斯还是莎拉?爱德华会把他送给伊丽莎白阿姨吗?”
②讨论:爱德华喜欢妹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问:为什么原来爱德华那么生气?现在他的心情怎么样?
3、联系生活,鼓励幼儿胆表达对弟弟妹妹的喜爱之情。
(1)提问:你喜欢你的弟弟妹妹吗?你喜欢和他们一起做什么事?
(2)小结:有弟弟妹妹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看书、一起做游戏、一起做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中班阅读类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知道妈妈的爱的伟。
(2)仔细观察画面,联系故事内容思考、讨论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
(3)初步了解情景绘本的阅读方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妈妈摘的葡萄》,配套音乐及相关动物叫声
2、拱形门,玩具猎,小狐狸及狐狸妈妈头饰,小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导语:今天许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图画书,想看吗?教师用ppt展示绘本封面,问:
1、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认读书上的字“知道的”)。
2、但是接下来的书中基本上没有汉字,你能读懂吗,你会用什么方法去读呢?
二、边提问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狐狸母子情深。
1、小狐狸为什么会哭?它可能遇到了什么事?
2、是谁来助小狐狸的?它是怎么对小狐狸说的?
小结:当什么遇到苦难时,第一时间出现的总是妈妈。
图四:设问:
1、究竟是怎么回事?狐狸妈妈怎么还没回来呢?
2、狐狸妈妈在找什么?它是怎么找到葡萄的?
小结:狐狸妈妈是翻山越岭,跑过了三座山为宝宝寻找食物,终于摘到了葡萄。
(二)、讲述故事第二段,感受狐狸妈妈对宝宝无私的爱。
图九、十、十??
提问:1、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是怎么往回跑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跑回家?(让幼儿自由讲述,妈妈是担心宝宝的安全才拼命赶路)、
2、妈妈是怎么确定宝宝没有危险的,他明明听到了老鹰的叫声呀!
3、妈妈为什么要停下来,难道妈妈不知道宝宝在等它吗?
小结:狐狸妈妈摘倒葡萄后急急忙忙的返回,妈妈回来时又翻过了三座山,嘴里还叼着葡萄,太累了,在确定宝宝无危险后,才停下来休息。
(三)讲述故事第三段:体验妈妈最伟的爱。
1、狐狸妈妈发现了什么?你来猜猜将会发生什么事?
2、假如你是狐狸妈妈,你会怎么做?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如果它不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
3、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助幼儿理解:妈妈为了引开猎人的注意力,站在猎人的身后喊的,宝宝在山洞里哭呢,要不然肯定要被猎人发现。
4、再看看这是什么?(家附近的树)地上还有什么,是谁留下的呢,他怎么会留在这里的呢?请小朋友记住这个地方。(为后面葡萄的来历作铺垫)
(四)讲故事至结束
提问:小狐狸伤心地寻找着妈妈,风来了,雨来了,它都勇敢地跑着,寻找着,可是他始终都没等到妈妈,也不知多少年过去了,它来到了和妈妈住过的家附近,它为什么要来这里?它看见了什么?小狐狸吃到了葡萄,这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呢?小狐狸为什么又哭了?重点让幼儿讨论葡萄的来历。
小结:小狐狸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了让它吃到葡萄翻山越岭,不辞辛劳摘到葡萄,当它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为了救孩子,自己却牺牲了,小狐狸眼泪一串串的流了下来。小狐狸最后对着山说了句什么话?山坡上的狐狸是谁?(小狐狸太想妈妈了,眼前好像看到了妈妈,而且妈妈笑眯眯的样子好像在表扬它的坚强)。
三、升华主题,进行爱的教育。
1、听了这个故事,有哪些地方让你很感动?你想对小狐狸说些什么?
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做过什么事让你很感动?
3、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再来完整的听一遍这个温暖的故事。
4、放音乐,完整欣赏故事。
活动延伸:
把心里话说给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