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经常记录作文的好习惯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可以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诗词伴我成长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1
我乐于阅读,尤爱品词。每当我徜徉于书海中,就会感到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本《宋词精选》,本想让我到高年级再看,可我心血来潮地翻了翻。这一翻,就让我翻进了宋词之海。“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峨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我喃喃地念着。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填的《蝶恋花》,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未免有些“高深”了——且不谈对整首词一知半解,就连字音也读错了几个。幸亏这本《宋词精选》有注释,我和着注释、赏析和词一起看,也能懂个大概。
我入了迷,深深地沉醉在宋词之海,汲取着她的灿烂精华,吮吸着她的馥郁芬芳,并惊叹于她的瑰丽奇异。看到不懂之处,翻一番字典,注一注拼音,也不觉繁琐,反倒乐在其中;看到快意之处,吟一吟词句,舞一舞手臂,仿佛自己成了诗中人,穿着雪一样的白裙,绾着云一样的发髻,撑着荷叶,乘着木筏,划着小桨,去池中采莲。
我细细品读着一篇篇词,她们为我开启了一扇崭新的陌生的大门,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快乐——阅读之乐。放学归来,从木质书架上取出一本词集。读一读华丽精致的花间词,想一想破晓时的荷塘之景——波光荷影,露珠滴滴,绿茎红花,清丽可爱,乘兴猜一猜温词人面对清凉的水风,回以悠然的神情。
品一品菩萨蛮,念一念采桑子,翻一翻浣溪纱。词的光辉耀眼,蕴含在油墨中,萦绕在指尖上,使人不知不觉间入情入境。来自女蛮国的“菩萨蛮队”,梳高髻、戴金冠,披璎珞、笼轻纱,热烈地舞蹈。葳蕤苍翠的桑树林中,一个女孩,恬静淡然地采桑,耳边的碧玉玦时不时打着秋千。又是一个女孩,停在溪边,无思无虑地浣着沙,唱起了越国的歌谣。我囫囵吞枣地看,大有不求甚解之感,可阅读词带给我的那种舒心畅快之乐,却是真实的。
一花一世界,一词一天地,手执书卷,时而会心微笑,时而皱眉感慨,时而长叹人生苦短,时而赞美宇宙无垠。走进诗词之海,有谁不承认它的乐趣之深也,它的乐趣之广也,它的乐趣之长也?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2
踏过如歌岁月,行过似水流年,纵观大唐盛世,横望大宋繁荣。多少春花已成秋月,晓光晨曦又落日余晖,历史如一张素纸,诗词如一副笔墨,伴我成长……
懵懂——
孩提时,懵懂无知,不懂那亭台楼阁,烟重水榭,雕栏画栋,龙吟凤哕的美,也不懂那昔日芳华宴,此时人已散的失落,唯一略懂的是哪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隔着纸都能感受到的那一份思乡。是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那一份真挚,是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纯真,快乐,自由。
初知——
稍大一点,一知半解,略懂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略懂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爱国情怀。略懂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自信。略懂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思乡之愁。不过我都是略懂一二,没有完完全全的感受到时人在写下这首诗是的情怀。
年少——
妆成嫉妒的容颜,终有门庭冷落马车稀的失落。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盛景,如今的我,已然领悟,在日落黄昏之时,花瓣凋落之际,不禁想起易安居士满怀失落写下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啊,从大唐的是繁荣到宋朝的分裂不禁让人想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繁华落尽之景。
独自走在巷尾,看昔日芳华宴,此时人已散,颂一首纳兰词,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岁月将繁华落尽时光将万物搁浅,又拂诗篇,那可初心,与那份真挚,莫越走越远……
明白了肤浅的华丽,笑看人世百态。花开又花落,云卷云又舒,成长不乏精彩。诗词不会因岁月之轮回而消逝,虽会陈旧,可那一份信念永伴我成长让我越走越远,但我笑看世间……
一卷书一笔素墨,挥毫寂寞流年。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3
转瞬间,未经到了20xx年,多少千年前的古人对我们来说很边远了,但他们留下的喜闻乐见的诗篇却让我们禁不住赞不绝口。
实在,在我们刚学会识字起,就注定要与古人在纸长进走沟通。
“小时不识月,吸息文玉盘。”第一次读这句诗时,我可是有些吃惊,这明显就是我啊小时候,每该谦月时,尔望着地地面这一轮亮月,曾千万次的把它鸣干红玉盘,如斯瞅去,古己取咱们的思维还恰是大共小异呢!
“当初不赖美教习,看你当前怎么办。”奶奶又在申斥我了。“急什么,生成我才必有用。”我不紧不缓的说讲。过后刚上三年级的我并不知路这句话没于何处,是什么意思。只晓得这能让奶奶无言以对。等到六年级时我才发明本来这是李皂《将进酒》中的一句话,诗我是在抒领感情而我却用它来替本人辩驳,这岂不是写亵读了李白的诗篇。
跟着年纪的增加,我懂得的诗越来越多。这些有些写了祖邦的大好河山,有些则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巨大情怀。
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面吴音相媚好,白发谁野翁媪。”就写出了安谧的乡村生涯,,让我也为之憧憬。而“墙角数枝梅,凌冷单独启”则写出了不畏酷寒,百折不挠的精力,不外我最爱好的仍是“仰天大啼出门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情怀,就使他养成了我撒脱的性情。
古诗词也让我更恶的表白情感,像读到项羽黑江从刎的故事时,即不由自主地吟诵讫李清照的“至昔念项羽,不肯功江东”应看到电视中战斗入言的热火朝天时又会想伏“马作的卢飞钝,弓如霹雳弦惊”的诗句。
归头看看诗词给我的成长带来了多多诗情绘意,诗词就是我的成长行程中最佳的敌人。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4
读背诗词的习惯已经坚持好多年了,从未中断过。
记得是从二年级的时候开始的吧。那一天,爸爸对我说:“儿子,你上小学接近两年了,有很多空余时间,我从今天开始,就要利用这些时间,给你读背诗词了。”他说时,脸色很和蔼,也很亲切,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严肃。
那时,我还不知道。从此,诗词就要贯穿我成长的每一天了。
那时的我,还处于刚开始接触诗词的阶段,所背的也只是一些简单易懂的诗句,如“窗前明月光”一类的。因此,爸爸给我背的,便是那些三言两语,不用花上几分钟就能背完的古诗词。
第一次接触较长的诗歌是在四年级,背的是《滕王阁序》,因为它实在太长,所以我喊着、闹着,就是不肯背。最后,爸爸实在是忍无可忍了,黑着脸,斩钉截铁地说道:“你现在有时间不背,等到了高年级、初中,就没有时间背啦!”这句话如同当头一棒,直接打在我脑袋上,我不得不去背那篇在我看来无聊至极的长诗。
但是,当我去背它的时候,《滕王阁序》便仿佛是一块强力磁铁,而我的心就好像一块铁石,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
我发现它不仅不索然无味,还丰富多彩。工整对仗的骈文,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它那里,我欣赏到了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古南昌的繁荣昌盛,品味到了贾谊被谪贬长沙的辛酸,李广壮志难酬的苦闷。还有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更是让我心醉神迷,不知肉味。
从此,品读诗词的快乐便一直与我相伴。
每天早上起来,吃过早饭读一会儿唐诗,诗的干净和纯粹使我心胸开阔,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中午回到家,品一阵子宋词,词的激越和奔放使我神清气爽,讨厌的困倦消失了;傍晚,用完晚餐,坐在书房中,诵一小段元曲,曲的亲和和细腻使我精神百倍,海量的作业我不怕了。
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内任务逐渐加重,已经快没有时间读背诗词了,甚至有的时候只能稍稍看上一眼,便去埋头奋斗在那堆积如山的书本中了。
不过,爸爸对我说:“你只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可以缩短作业时间,不就能照样继续读背诗词了吗?”我点了点头,将时间从生活这块“海绵”中挤出来。就这样,我就再次有了时间可以去读背诗词了,让诗词陪伴我成长了。
从中年级到高年级,从小学到初中。古诗词成了我的好朋友,它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的生活品味,陶冶了我的情操,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它一直都在。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5
我母亲是个喜欢古诗的人。她经常告诉我,中国是一个诗歌之乡,诗歌之乡。
我父亲是个旅游者。他总是叫我读几千首诗,行几千里。
从小,妈妈教我诗歌,爸爸带我去旅游,我经常走唐诗宋词。
我记得我说话的时候,妈妈会抱着我念“春天我睡不着,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唱”,“床前的明月,我想是地上的霜”,我会跳舞,喃喃地说“鹅,鹅,向天空歌唱”。
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喜欢带我到郊外游玩,有一次当我气喘吁吁地爬上一个小山包时,妈妈让我往远处看,“你发现了什么?”我说:“好爽!”她笑了:“傻孩子,还记得‘欲穷千里目’吗?”我恍然大悟,和爸爸一起大声接下去:“更上一层楼!”下山后,已是夕阳西下,爸爸牵着我的小手,沿着河边慢慢走,天边那个太阳,像一个红红的大气球,美极了,我久久地望着它,忽然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妈妈赶紧把这一瞬间给我拍下来,并给这张照片提名为“安然诵夕阳”。
五岁时,我第一次游江南,在漫长的路途中,妈妈给我讲白居易的杭州,苏轼和杨万里的西湖,张继的姑苏城。然后,我一一见到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太湖,“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在西湖边上,遇到了滂沱大雨,我又冷又怕,紧紧抱着妈妈,爸爸安慰我:“忘了你妈刚教你的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阴晴不定就是西湖的特点啊。”果然,很快就雨过天晴了。漫步在苏堤白堤上,我觉得西湖更美了,真不愧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呢。可惜那时是春天,我没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
七岁时,在福建武夷山下的九曲溪漂流,青峰碧水,非常迷人,我在日记里引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妈妈逗得笑弯了腰。
八岁那年盛夏,去李清照纪念馆参观,虽然没有看到海棠,却见到了满湖怒放的荷花,我高兴地大声叫:“快来快来,这里可是‘红肥绿瘦’哦!”兴致勃勃地在湖里“争渡”了一番,却没惊起一只鸥鹭。
九岁那年的深秋,站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我第一次感到天地之大,我之小,禁不住大声吟诵:“千里川,银山下,天空如穹顶,覆盖四片田野。天是灰色的,野是广阔的,风吹草看牛羊。
今年的妇女节,我陪妈妈去庐山,在“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盘山公路上,旅游车上的阿姨们被颠得七晕八素,导游姐姐让我表演节目给她们放松一下,我搜肠刮肚给他们背“望庐山瀑布”“大林寺桃花”“横看成林侧成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我知道的庐山诗词很快背完了,还是没到山门,我只好再唱一首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她们逐渐忘记了晕车,热烈鼓掌:“好个典雅的小姑娘!”
我看过“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我走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我去过“空翠湿人衣”的婺源,我住过“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普陀,我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体会着唐诗宋词的无边魅力,我愿意永远这样诗情画意地生活。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6
我喜爱诗词,那是众所周知。可你们知道吗,我从小到大都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使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懂得了不少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上小学之前,我就已经接触了许多简单的诗词。“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一系列诗词是我的伙伴。我虽然不能懂得诗词的意思,但是古诗词的种子已经在我心里生了根,已经注定要开出花朵。
上小学之后,我逐渐明白了各种诗词的意思,那颗种子已开始了萌芽。
在我四年级时,央视开展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节目一播出就受到我的喜爱,我逐渐成为一名诗词的真爱粉。从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亡国之恨到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悲壮;又如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与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奇……这一切,都使我深有感触。
那一刻,我想,我如此热爱诗词,为什么不能表现出来呢?那一段时间,我和我的搭档刘淞楷共同编写了迎接外宾的相声《论诗词》。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既让人耳目一新,又不乏搞笑的情节,使人浮想联翩。
到这里,我已经不能满足于那一首首诗词了。看到“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选手出场时为自己写的诗,我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春运中,因拥堵造成的各种事件使人不快,我灵机一动写出了《西江月。拥堵》“春节驾车上路,路过盱眙高速。春运期间封三路,敢问家在何处?应急车道不赌,人们趋之若鹜。又进又出又挡路,引发几起事故”。就这样,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首诗。
诗词是美丽的,其间渗透着前人的智慧;诗词是优雅的,其间拥有着无穷的韵味;诗词是独一无二的,其间充斥着感人的血和泪。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7
我喜欢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倾听那些灵魂的歌唱;我喜欢感受歌赋的喜怒哀乐,放逐内心想象的翅膀。一句话,那些优美的诗篇,亲切地陪伴我成长。
感悟历史的沧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寄托着杜牧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中,我还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告诉我们:历史不容假设,但正是在假设中创造出的千古佳句,给人无尽的联想。
在诵读这些诗句的时候,我心海的涟漪随之荡漾,神游于历史长河之中……
欣赏山河的美丽
课本中有不少描写壮丽河山的诗歌。比如“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眼观岸边的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野外浅浅的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诗人在春光美景之中,清醒地陶醉着。
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妩媚嫣然,喜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高峻壮伟,更喜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
诵读这些优美的诗篇,我惊叹祖国河山的美丽,而自己何尝不该努力学习,以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呢?就以我青春般的活力创青春之中国,创青春之世界,创青春之时代吧!
领悟语言的神奇
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我似乎看到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虽然还是冬天,但春天的气息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鲜活的春意。一“生”一“入”给我带来一幅真实的画卷,令我遐想。
读了“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仿佛看到数字的奥妙,从诗人的“千”与“万”的夸张中领悟了新旧更替的道理,也想象到诗人面对困境仍乐观向上的心境。
读了这些课文中的诗句,我领悟到了大师们的风采,真正体会到诗与歌的完美结合,更有一种文字渗透于心灵的丰满感受。
流连于这些诗句,我认识到历史的沧桑,欣赏到了山河的美丽,领悟到了语言的神奇,于是斩断了灵魂深处的劣根,澄清了内心的龌龊,冲破了思维的藩篱。在阅读中我拥有了长袖宽带的飘逸、风流倜谠的洒脱和雄伟豁达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