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金蝉作文5篇

时间:2023-07-04 作者:Iraqis

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平时的功夫可少不了,通过作文的文字我们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的,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捉金蝉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捉金蝉作文5篇

捉金蝉作文篇1

“知了,知了,知了……”夏日来临,当然少不了这么一个昆虫——蝉。它是夏天的主角,但这个主角有时有点“惹人嫌”。

自暑假以来,每个夜晚屋外的树上总会传来一阵阵蝉鸣。首先是“个蝉演唱会”,接着来个“集体大合唱”,最后还有“谢幕式”,吵得我们家都要折腾几番才能睡着。于是,今天下午,我决定将屋外树上的蝉都赶走,还我一个安宁的夜晚。

等到太阳下了山,我便行动起来,拿出塑料袋和一跟长竹竿,用竹竿悄悄地靠近树上正在鸣叫的蝉,趁它不注意,飞快地将它推进塑料袋,我又如法炮制连续捕获了五六只蝉,经过我仔细观察,发现其中一只蝉的颜色与其他蝉不一样,颜色呈金黄色,十分漂亮,而且还十分安静。我便将它留了下来。

我把它放在昆虫观察盒里,静静地看着它。突然它的背上裂开一道痕,露出白色的背部,仿佛像丑小鸭撕开了丑陋的伪装。慢慢地,那黑宝石似的小眼睛露了出来,亮晶晶,水汪汪的,真精神!爪子也出来了,一对、两对、三对,六只纤细的小白爪不紧不慢地全露了出来。当我正期盼它将全身都露出时,它却不动了,似乎是蓄势待发,不一会儿,小蝉猛地用一对瓜子紧紧钩住壳,向后方来了个大翻转,半个身子一下子倒了过来,接着又来了个高难度动作——屈体向上,用两对前爪抓住壳,光滑的尾巴顺势挣脱出来。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只“安分”的小蝉是要脱壳呀!再看,那只蝉静静趴在它那土黄色的壳上,安详地休息,刚出壳的小翅膀有了一些变化,慢慢舒展开,变成层层轻盈的薄纱,十分美丽。

这就是金蝉脱壳。是蝉一生都要经历的痛苦过程,但结果很美丽。这和我们的学习不是一样的吗?

捉金蝉作文篇2

傍晚,跟着妈妈在河边的小树林散步,无意中发现一只长得怪模怪样的“虫子”正沿着树干慢慢地往上爬。于是我停了下来,“妈妈,你看那是什么‘怪物’呀?”之所以叫它“怪物”,是因为这家伙实在长得怪怪的……它胖乎乎的,身上还披着一层硬硬的铠甲,两只前爪看上去粗壮而有力,最怪的是,它脑门上顶着一对亮晶晶的大眼睛。

妈妈顺着我手指的方向,也发现了这只“小怪物”。妈妈告诉我:“这叫‘知了猴’,是蝉的幼虫。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停下了,然后蜕去外面的皮,变成真正的蝉,我们说的‘金蝉脱壳’就是从这儿来的。”说到这儿,妈妈忽然问我:“你想不想看看金蝉是怎么脱壳的?”我说:“想,可是它再爬高点儿我们就看不到它了。”妈妈说:“我们可以把它带回家去,等它脱完壳,再把它放生。”我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了家,找了一株茎干比较粗壮点的花,把它放上去,然后关掉屋里的灯。借着月光,我清楚地看到,这个小家伙开始沿着花茎慢慢地往上爬。它的爪子可真有劲儿,尤其是两只前爪,不但粗壮,还带着钩,使它能够牢牢地抓住花的茎干。当它爬到一处茎干有分叉的地方便停下来,不再往上爬了。妈妈告诉我,它要在这里开始它的蜕变。我的心情还有一点儿小激动,——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我坐在边上静静地守着,一分钟,两分钟……十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什么动静,我都等的有些着急了。妈妈安慰我:“耐心点,应该快了。”又几分钟过去了,终于,我看到它的后背出现了一条小小的裂纹,同时它后背的地方开始一点一点地鼓起来,那条裂缝也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宽。再后来,我看到里面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里面不停地挣扎着,它的后背渐渐地露了出来。它就这样不停地挣扎着,挣扎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终于,它的头也挣了出来,这个白白胖胖的家伙,瞪着一对夸张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崭新的世界。我故意凑上前去,睁大眼睛,跟它对视,我都忍不住快笑了,它却还那一副严肃的样子。

这只蝉终于脱壳而出了。而这时,它的翅膀还软软地曲卷在一起。它就静静地待在那里,等着它的翅膀慢慢变硬,舒展。

亲眼见证了“金蝉脱壳”这一奇迹时刻,我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一觉了。

第二天一早,我再去看它的时候,它已经几乎变成了黑色,看上去强壮而有力。我打开窗户,把它捧在手上,它便张开翅膀,向远处飞去。我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

捉金蝉作文篇3

周末晚上,微风习习,凉快又惬意,还有弯弯的月亮挂在枝梢。我和爸爸在散步,我发现路边一只裹着泥巴的小动物,在往树上爬。

我好奇的走近一看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说:“这是金蝉,也叫知了猴,看样子像是要脱壳了!”我又问爸爸:“金蝉脱壳说的就是它吗?”爸爸说是的。我赶紧找了一片干净的叶子,把蝉小心翼翼放在上面,迫不及待地捧着它回家。

我先把蝉慢慢地放在桌子上,发现蝉走一走停一停,一会它又趴在那儿。我盯着这只拇指长的蝉,爸爸在旁边讲着小时候捉知了猴的趣事。我静静地观察,眼睛不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一点点的变化。它愣在桌子上,我不知道接下来它会怎么样,会不会突然叫着飞起来?还是像弟弟一样已经睡着了,好期待呀!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它先伸缩了一下身体,背部裂开了一道小口,渐渐露出嫩嫩的头和肩膀。它一点点往外拱,壳却纹丝不动,这会儿腿在哪儿我都看不到了,我只能捏着拳头为它加油。

我看见知了两旁对称的小嫩芽,这是未舒展开的翅膀,它用力地抖了几下,浅绿色的腿向上扒着,像脱衣服似的脱掉了它的外壳。终于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它绿豆大的眼睛,六只细长的小腿蜷缩着,还有一根细的吸管,那是用来吸食汁液的。看到它完全出来了,我也松了一口气。这时爸爸说:“脱壳前它叫金蝉,脱了壳叫知了,知了壳还是一种药材呢。”好厉害呀,知了能唱歌,壳还能治病!

窗外起风了,我期待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可我眼前的知了懒洋洋的。难道是它累了吗?它孤独的望着夜空,居然腿上还有透明的粘液,路过的地方瞬间沾染了黑色,难道这是一只有墨水的知了吗?太神奇了!

脱壳后的知了,它黄绿色的翅膀还没有展开,我看不到它飞的样子了。或许是真的困了,让它休息吧!我也闭上了眼睛,在梦里,我看见知了拍打着蔚蓝色的翅膀向我飞来、梦到知了像闹钟一样叫我起床……

捉金蝉作文篇4

美丽的夏夜,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享受微风带来的凉爽。在运河公园的小树林里,我有幸观看了一只爬上树干准备脱壳的蝉蛹。

雨后的小树林里,微风习习,我和爸爸妈妈边走边聊。突然,我发现地上有许多拇指粗的小洞,周围的泥土看起来很湿润松软。爸爸说那是蝉的幼虫刚刚钻出来的洞。果然,在一个小洞边的一棵树干上,我看到了一只蝉蛹。这只蝉蛹呈棕色,它的眼睛像小灯泡一样鼓着,它静静的趴在树干上,一动也不动。爸爸说蝉的幼虫就是蝉蛹,土名叫“爬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所以饭店里称它为“金蝉”。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蝉蛹的头背部裂开了一道口,蝉蛹的头部慢慢探出,它的头淡绿色。接着,它的壳又裂开了许多,身体慢慢往外钻,它的全身都是淡绿色,青青莹莹。它差不多每个钻出来的动作都要重复好几遍,我们则像看电影一样耐心地等待着,想早点看到蝉蛹脱壳后的真面目。一分钟、两分钟……蝉蛹努力向外爬着,使劲顶着那层壳,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蝉蛹脱壳了。

刚刚变成蝉,好像很不适应,翅膀还卷曲着,很软。后来慢慢伸展开,泛着透明的,莹莹的光,很漂亮。妈妈说蝉要变黑,还要差不多一个小时,天色已晚,我们就离开了。

一只蝉蛹要在地下度过两三年的时光才能见天日,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裂变成为蝉,来换取阳光下短暂的一个多月的歌声,这就是蝉的一生。如果没有蝉,我们的夏天该多么寂寞。我们是在蝉的歌声中度过了炎热的夏天。

捉金蝉作文篇5

“我”的院子里果树上,有许多“我”做来的金蝉,它们饱了,就会放声歌唱,就像歌手在舞台上歌唱。

有一天,“我”发现了几个亮壳,原来是金蝉脱的壳,当快要天黑的时候,金蝉就会出来换衣服,把黄色的旧衣服,换成漂亮的新衣服,还小声地说:快点天黑吧!要不然我换衣服的时候就会被被人看到我的身子呀。

哇!听着就会让人着迷,真是太有趣了,我要去看看这金蝉脱壳的谜底究竟是怎么样呢,“我”就来看一看。

这一天傍晚,就下了一阵小雨,雨过后空气十分好,“我”就往长了柿子树的菜园里跑去,在夕阳的映照下,“我”的眼睛正在搜索着,把柿子树一棵棵地找,接着,“我”发现一个又大又亮的蝉虫,蝉虫正顺着树往上爬,蝉虫的小脚正在紧紧地抓住着树上的裂口,像在拼命地挣扎要爬到树上去,“我”爬上树去,非常怕会被那只蝉虫给发现或惊扰到它,“我”眼睛瞪地大大地,等待着这个蝉虫的脱壳的时候。

蝉虫开始脱衣服了,蝉虫身体来回摆动,就裂开了一道口子,就相当于衣服裂开了,背露出来了,蝉虫的保护衣在迅速地变化颜色,首先是淡淡的绿色,然后慢慢地变成了很深很深的绿色。头又钻了出来,透明的大眼睛,像两颗小小的珠子,闪闪发亮,六只脚也跳了出来,全身在慢慢地活动,蝉尾出壳是最有趣的,还没出来的蝉尾在动来动去,蝉的上半身正向后仰去,再用前脚把蝉壳一拉,又白又嫩的蝉虫出来了,这像运动员跳高一样,配合协调,10分,蝉虫又开始怀念起那个蝉壳,蝉壳与蝉虫共度了许多时光,蝉虫才念念不舍地走了。

“我”想,金蝉脱壳应该是特别好玩的,但是我那只蝉虫全身都是灰灰的,真难看,折叠的小翅膀也那么小,我飞不起来,突然我的蝉虫的翅膀就变长了,覆盖了整个身体,蝉虫好像高兴地说:我的翅膀变长了,而且把我灰色难看的身体覆盖了。,我好开心呀!蝉虫快活的说,哎呀!我身上再也不是灰色难看的身体了!而是由图案漂亮精巧的花纹了,把我身上整件衣服都给变漂亮了,好呀,好呀!

这实在太美好了,也好奇特,蝉虫就像画画家正给蝉虫的衣服上颜色呀!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美丽的色彩。蝉虫正在休息,养好精神,才能在一生中展现自己的歌声,在舞台上歌唱。“我”很小心地把正在休养的蝉虫和它的旧衣服捧在手心里,在捧着这蝉虫的时候,我想到一句话:知识往往是学不完的,好多地方等着我们去观察这些“蝉虫”去发现更多的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