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观后感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感悟,当我们看完一部电影后,可以及时写份观后感来记录,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榜样7观后感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1
在基层,有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个卫生室间,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包扎伤口,偶尔也会背着医药箱进组入户。疾病面前,他们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们成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群众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们却踏上了战“疫”征程,村医“大白”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一枚党徽的担当
小小的一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志和象征,带上它,意味着亮明了身份,严于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当前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防控物资尤其是口罩至关重要,安徽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村医吴章学深深明白这一点。村干部说这个村医有点“倔”,卫生室防控物资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一天送出去几个口罩、几瓶消毒液,他都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了,亲戚来找他多拿几个口罩,他绝对不会多给一个,但是一听说有武汉返乡人员被隔离观察出不了门,他却主动为他们送去口罩、体温计、洗手液等防护物资,并引导他们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他说:“目前防控物资比较紧缺,大家绝对不能浪费,要先给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后,这位56岁的老党员、老村医,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随时上门为外出返乡人员和村民量体温,一有空闲,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个党员的职责。
一辆三轮车的轨迹
每天清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骑着三轮车,一路向前,他是群众心中最可敬的村医。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医师鄢德江,家住在高湾村,在复杂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每天天刚亮,他就从家出发,骑着那辆三轮车,向卫生室赶,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骑得更快。由于身有残疾,他看病拿药、测量体温的动作可能没有那么利索,但他总是耐心的嘱咐看病群众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还要骑着三轮车上门为武汉返乡人员测量体温,送去防控物资,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自带的盒饭,这个春节里,他放弃和家人的团聚,靠着一辆三轮车,坚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盏白炽灯的情?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天晚上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的卫生室总是亮着一盏白炽灯,村民们既感到暖心,又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默默守护。村干部张忠洋说:“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吴孔胜医生还在加班加点,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真的非常感动,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本来还觉得一身疲惫,看到那盏白炽灯,我顿时又充满了动力。”一个50岁的村医,在基层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积极履行村医职责,白天深入武汉返乡人员家中监测体温、交代隔离事项,同时,还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每家每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及明白纸,晚上在村服务群里,普及防疫健康知识,接诊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无怨。他说“既然选择当一名医生,就得担负起我的责任。我是桐岗村的村医,我就得对桐岗村群众的健康负责”。
一支体温计的温暖
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进出村路口有7个,卫生室有2个,防疫任务较重。由于廖荣贵医生对村民情况熟悉了解,工作经验丰富,他就主动承担了给群众量体温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带上体温计,奔走于武汉返乡的重点人员家里,他仔细询问、掌握情况,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为他们测量体温,细心登记造册,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下午他在两个卫生室之间来回奔波,为一般群众量体温,发放防控物资。对于廖医生的工作,乡村干部高度认可,但大家在夸赞他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的本分工作,关键时刻,村医不能当逃兵”。
一条朋友圈的思念
在元宵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按照金寨县桃岭乡当地习俗要在故去的亲人坟前“上灯”。今年的元宵节对桃岭乡桃岭村卫生室的村医汪有云来说,意义深重,因为这是她大儿子故去的第一个元宵节。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能给去世的儿子“上灯”,在元宵节仍坚守岗位的她,只能发一条朋友圈来寄托哀思。汪有云的长子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但是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了30多年,另外她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和90多岁的婆婆,本来家庭负担就重,2019年10月,大儿子又突然离世,这对汪有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她在悲痛中依然把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出色。疫情爆发后,她始终坚守在岗位,上门随访、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工作连轴转的她连家都顾不上。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不仅要为移风易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要守护村民健康和平安。”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的眼圈红了。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担和一份丧子的伤痛,还能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用行动诠释仁者爱人,实在可敬。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群村医“大白”,凭着一个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个村庄卫生室,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在基层,除了村医,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默默奉献的群众、不辞辛苦的乡村干部,平凡人物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共同迎接属于2020年的春天。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2
“他是卧底,用生命和胆识缉毒猎枭;他是军人,用忠诚和担当捍卫荣誉,他用28年的人生在漫长的云南边境线上,一次又一次和毒品较量。”战友们曾这样描述他。他就是“八一勋章”获得者印春荣。这荣誉是“血性担当、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忠贞誓言。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一个时代最高大的碑石。28 年用生死淬火,烽烟处,荡尽群狼。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要有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
要有舍身忘死、不怕牺牲的坚定信仰。
面对千钧一发的时刻,总是把所有的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战友的不幸殉职,不眠不休直到把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数百次孤身卧底,数十次面对毒枭的枪口,没有后退,没有犹豫,一次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辉煌的“答卷”。关键时刻显担当、艰难险阻见信仰。
以印春荣为榜样,就要敢打必胜、英勇无畏,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勇敢面对新时期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勇敢面对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中的各种危险,在忠于祖国与坚守信仰中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
要有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
“时间最长的一次,两三年没有回过家。”28 年奋战在云南边境缉毒一线,面对狡猾的毒贩,印春荣是英雄无畏的缉毒警察;面对家人,他是一个常年不能回家的丈夫、父亲。“我们在边境多查一克毒品,内地的老百姓就少受一分危害。”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要有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崇高品德。
“只要放我一马,里面的 485 万元就是你的了。”面对贩毒分子的重金贿赂,他果断地回答:“你别做梦了!”正义凛然、铁面无私,坚守正道、坚持原则,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以印春荣为榜样,就要克己奉公、廉洁自守,保持政治清醒、坚强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上,不容置疑、不容挑战、不搞变通,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背党性原则的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3
他们中有舍小家、顾大家,36年的坚守大山深处的人民女教师;敢于创新,勇攀电焊技术高峰的大国工匠;舍死忘生,18年如一日最美女警花;智慧报国,创造26项发明专利授权的工程院士;真心做农民工的贴心人,让流动党员处处有家感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心系岛民,乘风破浪始终坚守的先进党组织;德高望重,救死扶伤,一生践行入党誓言的90高龄的白衣天使。还有革命烈士方志敏、半生沧桑父女情,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那段峥嵘岁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看了榜样的事迹,我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这些都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我要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宗旨意识,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4
他,做的事令我们敬佩;他,又有着许多故事;他做的好事数不胜数,他不仅为我们做好事,甚至还为我们付出了生命。他就是“雷锋”叔叔。
3月5日是雷锋日,是纪念雷锋叔叔的日子。大家也在学雷锋做好事,人人都在争当活雷锋。就连老师们也在正当活雷锋呢。
有一位同学在公园里捡垃圾,正巧被老师碰到了。老师就在班会上给大家说了说。你们猜,这个人是谁呢?
下学了,有一位同学扶老奶奶过马路让老师看到了,那你们再猜猜,这个人又是谁呢?
放假了,老师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看到有一位同学主动给人们让位。这个人又是谁呢?
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同学主动让座,又被老师看到了。这个人就是我。
捡垃圾、扶老人过马路、主动让位让座,做这些事的人都是我。我觉得有人会问我,我为什么有这么做呢?
我这样做还有一个故事呢:以前,妈妈总是告诉我,雷锋叔叔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每年的3月5日是雷锋叔叔的纪念日,人人都要做好事。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能放过这个的日子。人人都要学习雷锋叔叔,争当下一个雷锋叔叔。
我想,同学们听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定也会学我做好事的对吧?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5
“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有浑身病却不死,比一个正常人还苦得起?因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张桂梅校长的话格外有情感有分量。
1996年8月,张桂梅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调入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任教。当时,她的爱人刚因病去世不久,为了给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尝尽了世态炎凉。
可刚到华坪一年,张桂梅又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张桂梅带病上课,直到中考结束,才把患病的事告诉学校。张桂梅没想到,得知她生病后,学生和家长都送来了关心,华坪县妇联更发动全县为她捐款。
“这些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人情的温暖,给我生命注入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使我的热血奔腾了起来,点燃了我活下去的愿望和信心。”张桂梅对自己说,“活着吧,好好活下去。这片热土上的父老乡亲,是你们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决心用这第二次生命来报答这片热土,来报答父老乡亲们”。
1998年4月,张桂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华坪女高办学之初,条件极其艰苦。不到半年,第一批进校的17名教职工走了9个,学校教学工作几近瘫痪。这所学校还能办下去吗?张桂梅却在翻看着教师资料时突然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师中6名是党员!
“只要党组织在,只要党员带头干,学校就不会垮!”
张桂梅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组织起来,建立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眼里泛着泪,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什么力量可以让人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超越?
党员教师韦堂芸左脚骨折,不顾医生要求静养的建议,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党员教师勾学华,婚礼当天即赶回学校。资助学生、义务补课,这样的事在女高屡见不鲜,有教师这些年来的义务加班时间累计达5760多个小时……
张桂梅一边嚷着“缺老师”,一边坚定地说:“女子高中的底子已经打好了,将来接班人只要是党员,只要有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那肯定比我干得好,共产党员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强”。
时代在变,这样的教育会不会过时了?
“唱国歌是什么状态,唱《英雄赞歌》是什么状态,它是提精神的,那是魂啊,学校要把这种‘魂’立起来。”
“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很有必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教育的种子很重要。我就是要为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信仰要坚定,必须信仰共产主义,要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忠诚于党。我希望女子高中的孩子出去就变成星星之火,长成燎原之势。”
华坪女高毕业生多选择了医生、教师、警察等相关专业和职业,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公益、扶贫项目,主动投身偏远、贫困甚至危险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看到学生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张桂梅感到欣慰,心里想的是:“共产党后继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6
人的一生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过去的选择决定了现在,现在的选择影响着将来。择何处立、向何处行,蕴含着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生追求。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历览前贤,感念当下,尽管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总有一些人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走上了逆行而上的艰难道路。这看似“格格不入”的逆行者,恰恰是值得尊崇与敬仰的先锋榜样。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榜样6》专题节目的播出,让我们看到了榜样们放弃了安逸稳定,放弃了世间繁华,选择了最苦、最难却最伟大的事业,至此一世执着一生坚守,为党履职尽责,为民担当奉献,虽逆行而上,却光芒万丈。
弘扬榜样正能量,争当时代逆行者。共产党人入党时境遇各异、条件不同,但有一点绝对相同,那就是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正是有了信仰的力量,使得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他们用忠诚燃烧赤诚之焰,以信仰攒聚迎难之力,以执着坚守诠释逆行源于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背后,有着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员,他们把职责当成服务人民的平台,将岗位视作造福百姓的舞台,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利为大义,以实干品行演绎逆行寓于情怀。平时看得出来,关键冲得上去,是共产党员的担当。
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榜样的力量。榜样的道理是深刻的,榜样的借鉴是科学的。榜样是人生坐标,给了我们蓬勃的朝气与昂扬的激情,榜样是成功向导,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和不竭的动力。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止。榜样力量已化作春雨,滋润了大地万物;榜样精神已化作不朽丰碑,奋进了万千党员;榜样事迹已化作逆行灯塔,照亮了使命方向。因此,我们当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在“赶考”路上,守好初心,扛起责任,笃定前行不停步,勇于逆行不惜力,筑梦圆梦,久久为功。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7
本来是为了完成任务,你说我被洗脑了也好,你说我假大空也罢,利己主义我赞同,但总有人要站出来为国效力,为大众而活,他们就是榜样。平凡而伟大的人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们,永远致敬。唯一让我失望的就是今年没有一线的公安干警,可能教育整顿更多一点。
媒体说我们正处于娱乐至上的时代。
打开电视、浏览网页,各种以流量论英雄的节目数不胜数,极大影响着全国人民的信念和价值观,小学生认为社会语录精彩,青年人认为“网红”才是偶像,中年人认为歌手值得尊敬,那谁来为国效力?那谁来站岗边防?谁能为国奋斗终生?谁会为他人着想?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任何人都不想自己的后辈被称为“精神青年”。但封禁只能治标,引导才能治本。
于是央媒扛起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大旗,《榜样》系列正发挥了去污自清的作用,以榜样为例,倡导主流价值观,这才是治理混乱风气的良药。用例子感染国人,用精神激励自己,希望通过收看《榜样》能让祖国青年崇尚英雄。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英雄张开双臂就是护国的长城”
越是伟大的时代,就越是呼唤榜样,越是需要楷模。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观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后,我被触动了。胡说几句,见谅。
52年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魏德友用“活地图”诠释着边防人的初心。他说:“一次宣誓,守护终生”,他说:“地窝子都住过了,有啥苦的?这里挺好,我们哪也不去。”在物质需求越来越重的今天,他过的比任何人都开心,他活的比任何人都自由,心灵的升华胜过繁华的浮夸。
面对死亡大多数人都是恐惧与担忧,在病床前仍能审阅200余页学生的手稿是何等的毅力。陈定昌没有辜负“决心长大了一定要投身国防,为国家研制精良武器,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的诺言,他舍小家,为中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媒体说他是拓新者,他更是守护者,他用“红旗2”为国铸盾,他用“毫米波、红外、反辐射”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大山里的孩子难成才。这不是偏见,是几十年的现象。山里教学简陋,山里人不想读书,更不愿让孩子读书,特别是山里的女娃,可能从一出生她们的人生轨迹就被定义成“耕田育娃”。《榜样》中有一段采访让我记忆深刻,一位从张桂梅女子学校毕业的学生说:“如果我不读书,可能我的孩子已经三岁了,我感谢张校长让我走出大山。”比起大城市的少女,他们曾经心甘承受老天的安排,可偏就有这么一位校长,以药为伴、以校为家,徒步劝导家长,用生命传授知识,拖起了两千多孩子的未来。她说:“我这一辈子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我救了一代人。”
当然,今天的节目还有很多感人事迹,不一一赘述。仔细拼读,他们都不为钱、不为利,他们只是想对得起自己对党宣誓的誓词,对得起自己心中那份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善良。他们有着凡人很难得到的精神快乐。这种信仰令人感动、震撼心灵、净化灵魂。
总有人问我,有没有信仰,年少的我总说我信仰善良,现的我说我信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善良,信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我们应该向榜样学习“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带着信仰做好自己基层螺丝钉的本职工作,说大一点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合格党员。说小一点叫:“做好自己,不愧于心。”
2023年榜样7观后感篇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吩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窖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好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