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美的作文参考5篇

时间:2023-04-10 作者:couple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认真思考作文的主题后,大家才能够进行写作,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景美的作文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景美的作文参考5篇

关于景美的作文篇1

有一种古学经典,流淌在中国古老文化的长流中,银光闪闪,波光粼粼,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绝唱的。那就是诗歌,中国人启蒙时就学习吟诵的诗歌文化。

端坐于向阳的红木桌前,手捧一本古香的《中国诗歌名篇选集》,心中便荡起惊涛骇浪。窗外的阳光和谐地洒在这本诗歌精粹上,熠熠生辉,让人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

于是,我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诗歌的世界。

汩罗江边,屈原垂泪而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刹那间一声“扑通”,成了诗魂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声余音。

汹涌的乌江口头,项羽不减当年豪迈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得兮锥不逝。锥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何!”随后卸下宝剑,刎颈而死,留下最后一丝霸王之气。

荒凉的原野上,曹操骑马而行,望着这片不毛之地,发出一种悲怆的感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吆喝的集市中,李白饮酒兴诗,写下辉煌诗作,杜甫由此感叹:“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

景色别致的园陵,白居易同友人畅谈历史,青梅煮酒。谈到杨贵妃的时候,白居易诗兴大发:“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后主亡国之痛,发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李商隐兴车游国,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人生,辛弃疾心怀雄志,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从征渴望。……

幻境变得朦胧看不清楚,随着合书的声音,幻境已经破碎了,开窗向外探望,此时已近黄昏。

我的心中受到莫大的震憾:诗歌到有什么魔法——让我能在这么长时间内无法感受人的饱饥与口渴?

是夜,我望着天花板默默地思考着。终于,心中刹时一亮,我顿悟了:这是因为诗歌的美!

因为诗歌的美,才使我的灵魂得到源源不断的思考;因为诗歌的美,才得我的心灵得到源源不断的哲学;因为诗歌的美,才使我得到开阔的视野与人生的思考。

关于景美的作文篇2

“生活不缺美,而只缺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有了这双眼睛,美无处不在。”——题记

一条河,静静在山涧流淌着——也许从山顶发源的吧。在这座普通的山涧,流着常见的小河,没什么美可言。比起雄涛万丈,一泄千里的黄河长江,它比得上什么吗?它并不浩浩荡荡,也没有“九曲连环”,它那在石头上碰击迸发出的水花,比起“长黄”两位,也是小巫见大巫。长江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而它,只养着山上这十几户人家。但若是和小溪相比,它可就大多了——它不似小溪那样柔情,涓涓细流,悦耳动听的小声音,似丝绸的肌肤——小溪一切那么完美。而它,就连在石头上迸发出的水花,比起小溪都显得鲁莽了。但它又那么清澈,不像黄河水的“半碗沙”,水中时常游起小鱼、小虾、小虫子,村里的孩子们在它身上游泳、嬉水——你说,我们的黄河长江,大家敢去游吗?那涓涓溪流,大家能去游吗?它好歹也哺育了几十条生命,也敢在石头上迸发出漂亮的水花呢?——此时,小河的美,就展现出来了。

一株小野花,小到不能再小,我也是弯腰拾东西时发现的。那么小,恐怕连小水滴打在它身上,它也要弯腰吧?它顶多是你的一个指节长,淡淡的蓝色中夹着一丝黄白色。在老家,我曾见过大片大片这样的野花,甚是壮观。但是,它现在就单单一株,脱了群,也没什么“壮观”可言。不过细细品赏,嫩嫩小小的花瓣,似乎能掐出水来。花虽小,花瓣却不含糊,密密的,很细致。我想,顶尖绘画大师的作品也不过如此吧?它很像一件小玩物,让你忍不住的去抚摸,去欣赏,看它怎样用这微薄而又奇妙的力量,去装点这个世界。

从地上的注意力转到天上,突然不见了那深刻的灰色,而是瓦蓝瓦蓝的,蓝的深邃,像海一样挂在空中,似乎大片的海水会涌泄下来。蓝得让你神魂颠倒,不知所处。蓝天上挂着几朵白云,雪亮雪亮的。云像点什么,又什么都不像。“它们其实只像一个东西——云”,一个男孩说过。云像什么,是我们对美的思考加入的,这就是种美。可惜人们总忘记,一些最美的东西,我们俯下身就知道,抬起头便能看见。我们向四处留意观察,就能发现美——其实并不难,重点在于我们肯去做。

美,无处不在,需要的只是一双眼睛。而能一次又一次地又见美,是种更高层次的美。

关于景美的作文篇3

总也难忘一个故事。

欧阳修有次外出,曾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认识欧阳修,居然指着路边的一棵死槐树,当着欧阳修的面做起诗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枝桠。”显然,这是一首不堪救药的打油诗,既无文采又无内涵。但欧阳修听了不但没有挖苦半句,还笑眯眯地夸了一句:“好诗,好诗!如能加上两句,想必会更好。”青年问:“加哪两句?”欧阳修回答说:“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青年听了,连连点头并深有所悟。不是吗?春天树上有青苔,那绿色就是它的生命;冬天树上有积雪,那洁白就是它的风采。尤其令人深思的是,欧阳修的赞美与续诗,不仅把山穷水尽变成了柳暗花明,而且给了年轻人无限的力量和信心。自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句赞美,那小青年才矢志不移,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还有个现代故事更意味深长。

一次,女教师在课堂上想问一个小男孩:“假定有一个小朋友非常聪明,那么,我们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他的喜爱呢?”小女孩怯怯地站起来,红着脸,好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句:“就是,就是……”然后怯怯地低下了头,等待着女教师的批评或责怪。可是没有,女教师一边示意她坐下,一边笑眯眯地夸奖着:“好,回答得很好!”老师听懂了,你的意思是说这位聪明的小朋友太可爱了,可爱得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小女孩笑了,心里甜丝丝的,从此真诚地爱上了语文课。后来,她毫不犹豫地上了师范,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是的,这就是赞美的力量!

它如春风晨露,可以催开最美的花朵!

学会赞美吧。在许多时候,赞美就是点石成金。谁会赞美,谁就能点亮美好人生的希望。

关于景美的作文篇4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的标准,美是最现实的东西,美不是等号,因为美没有尽头……

美是什么?有没有这样问过自己,我想你无法回答自己,因为美的用处太多太多,你无从下手。人需要美,“美”人的公式是“漂亮的脸+修长的身材+独特的气质=美”动物也需要美,只有美了才能得到人的宠爱,所以动物美的公式是“可爱的长相+温顺的脾气=美”用品更需要美,只有美了才能提高价值,所以用品美的公式是“实用性+艳丽的颜色=美”……的确,每样东西以及事物都有自己美的一面,只有美了,才有价值。

“美好”“美丽”“美妙”“美味”“美感”“美意”“美满”多么美妙的词呀,看来美代表着一些美好的事物,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或事才可以冠以这个“美”称。字典里说“美”代表漂亮代表好看,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们幸运的被上帝赐给了中国,在这片充满和平的土地上成长,我们在这高科技的社会里过着美满的生活,但在我们享受着一切时,有很多人在背后付出着!远的不说,我们就来说说伊拉克吧!

我试着在新浪网上搜索了一下以“伊拉克”为主题的文章,结果却让我震惊!网上显示,在这两个月以来,以“伊拉克”为主题的文章有9782条,你会想象的到吗?会有多少位勇敢的记者在战场上不顾危险的工作着!他们把危险把生命甚至把家把孩子都放下不管,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让中国人像那些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一样安全的坐在家里以最便捷的方式看到最新的最准确的新闻资料。不可否认,中国曾经衰败,曾经破落,但我们站起来了,我们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人亲眼目睹的,我们站起来了,我们是世界强国之一。我以我能生在中国能在这么美好的地方过着美好的生活而自豪!我认为只要为中国的发展付出过艰辛的人都是最美的,他们的公式是艰辛的汗水+爱国的心=“最美”。

“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

“美”是生活,我们唯一的美学法典,就是生活。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关于景美的作文篇5

生活犹如一杯清茶,淡而无味。美好的时光似乎总是稍纵即逝,在人们不曾来得及品味的时候,生活已经再次彰显出了它的本质——平淡。

大人们工作繁忙,早出晚归,不时心烦意乱;小孩子功课紧张,学业繁重,经常怨气重重。生活啊,你怎么如此无聊,除了工作就是学习,难道除了金钱和分数,就没有让人高兴的事情了吗?

假期本该是放松身心,外出活动的时候,可又有几个假期真正达到了假期的效果呢?话说今年五一长假,原本抱着愉快的心情去游览周边景区,可是仅仅看到了拥挤的人群就兴致减半。公园中,街道上总是人满为患,那些颇为的景点中更是人头攒动,加上天气炎热,人们心里多了几分烦躁。呆在家中的生活也算得上充实,有时候一觉就睡半天,还觉得不够,难道都市生活只能是这样平淡吗?

无聊中走出家门寻找生活的美。夜幕下,街道被霓虹灯装点得分外妖娆。围绕着水花四溢的喷泉的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傍水嬉戏。有些人穿上了心爱的溜冰鞋,尽情展现青春活力。悠扬的音乐响起,大人们成双成对地跳起舞来,伴随着缓慢的鼓点迈着轻盈的舞步,一派欢乐祥和的生活美景。

心情稍微舒畅了些,回到家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释放自我。打开钢琴,弹几首优美的乐曲,顿觉遗落了满心的冗杂,忘我地陶醉。一时心血来潮,拿出久违的画笔,妙手涂鸦也不失为生活中美好的色彩。灵感袭来时,书写几句清新隽永的小诗,体会诗情画意。无精打采时,拿上热血的篮球,到楼下运动一个小时,享受到奔跑与进球的快乐,使人神清气爽。甚至一时兴起,放着音乐为家里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

生活也许就像一杯清茶,只要用心体味,斟酌其中的美好与欢乐,你便会发现,生活之茶的平淡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淳香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