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时间:2025-07-27 作者:Indulgence

记录观后感能够让我们在每次观影后保持思考的习惯,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拓宽视野,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

难忘的一天—参观地质博物馆 十一终于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地质博物馆。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去地质博物馆?石头有什么好看的呀?那我来告诉你。有一次爸爸去外地出差,带回来一块沉积岩,那块岩石形状很奇特,一层一层的,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它。去地质博物馆可以看到更多的岩石。 我们中午出发,先坐地铁,然后又坐公共车到了西四。地质博物馆是一座浅灰色的大楼。楼右侧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名字叫巨型山东龙。楼正面是一尊李四光的头像,旁边还有许多大石头。 地质博物馆一共有四层。

第一层是地球;第二层是岩石、宝石;第三层是史前生物;第四层是植物。每个具体的展台前都有一台触摸屏幕,我一点它,上面就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知识。展厅里还有很多模型。比如地震模型:你用积木搭一栋房子,按下绿色按钮,它就能模仿地震的效果。 我最喜欢的是史前生物厅。这里展出的有三叶虫、菊石、恐龙、孔子鸟等的化石。我还看了一个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觉得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以后我要多看书,才能更多地了解这些石头。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

今天,我、哥哥、爸爸、妈妈、妹妹和奶奶,一起来到了郑州地质博物馆。

先开始我们在负一楼看见工人挖煤和一些火山爆发、地震的一些资料,最后我们还感受了地震的力量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楼,不过一楼只有一个看海啸的地方。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个长廊。对,这个长廊就是二楼。这里有很多品种的恐龙和恐龙蛋。还有一部分恐龙的资料。然后呢,还有一些人类对恐龙问题的解答。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三楼见到了一些漂亮无比的矿石,我们又来到了四楼,见到了一些象牙和骨头。真是壮观极了!最后,我们来到了五楼矿物资源厅,我们看到了一些用水利、风力和火力发电的场景。

这次参观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受益匪浅。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

上午,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国家地质博物馆。参观这些国家级博物馆,可是要提前预约的哦。

我和妈妈拿着票通过了安检,然后走进了地质博物馆里面。我们进了地质博物馆后,先上了二楼,二楼是矿物、宝石类。我发现二楼的空间非常大,地质展品也非常多。我们走进了那个大屋子里,屋子里的宝石可真多呀!有紫色的紫水晶、碧绿的萤石、火红的火欧泊、粉色的蛋白石、金黄的猫眼……

我仔细看了猫眼展品说明:猫眼效应是当某些宝石沿一定方向切磨成弧面宝石后,因反射而在其表面形成从这一头到另一头的明亮光带。一些宝石如金绿宝石、石英、碧玺、月光石、磷灰石和绿柱石等都有猫眼品种。

我们把二楼参观完后又上了三楼。三楼全是画像,没什么好看的东西。然后我们直接上了四楼,四楼是化石类。突然妈妈用手指着一个柜子跟我说道:“宝宝快看,那个柜子里面,有许多石化的恐龙蛋!”我赶紧跑过来一看,哇,还真的有许多恐龙蛋耶。以前总是看到电视剧里面恐龙蛋像鸡蛋一样,见到了真的恐龙蛋化石,发现一点也不像鸡蛋。恐龙的蛋长长的,和鸡蛋完全不一样。

下午闭馆的时间到了,我带着许多关于地质科学知识,结束了这次参观地质博物馆之旅。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篇4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以社会公众为主体,青少年和资源环境相关业务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的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河南特色的全国省级一流的地质专业博物馆;是河南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基地,大众游览胜地;是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赏石于一体的理想去处。

那里,我们饱览了地球运动造就的自然奇迹。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

现在,我整理一下回忆,向大家倾吐一下我的观后感。

20xx年x月3号,也就是周五下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管。它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拥有58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的布展面积。

坐车坐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地质博物管,站到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恐龙,它高8.2米,长超过18米,一个指甲盖长22厘米、宽10厘米。站在黄河迎宾馆的梧桐树下,不需要抬头就能“吃”到树叶。这只汝阳黄河巨龙还很魁梧。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介绍,它是目前已知亚洲体腔最大、最壮的恐龙。为保护化石不被损害,复原出的这具恐龙化石是用硅橡胶、玻璃钢、钢材等制作并架起的。负责制作模型的工程师张玉清说,为制造这个大家伙,硅橡胶用了1吨,玻璃钢用了2.8吨,钢材用了5吨左右,做好之后的模型重量在3吨左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说,根据化石的密度以及骨架结构推测,这条汝阳黄河巨龙活着的时候,体重应该在60吨左右。这重量相当于10头大象。

大概是由于大家都没有这么零距离的接触恐龙吧,好多人都在巨龙旁边拍照留念

呢。本来地质博物馆的游客就不少,呵呵,这样一来弄得巨龙身旁每个角落都有游人,当然我们也不例外,靠近巨龙,拍下了属于我们的集体照。

接着,我们从入口进入,在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大石头-----方解石,它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就属它最常见了。之后,我们来到了地下一楼,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观览。

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地球厅,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包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也了解、认识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亲手操控了古大陆的聚合、分裂与漂移;在地震剧场感受地震带来的震撼和灾境;了解而来风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体会到了黄河、黄土和黄河文化。

之后我们来到了恐龙厅,恐龙厅又称中生代展厅。在此展厅大家可一睹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这里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十余件珍贵的长羽毛恐龙,恐龙足迹等珍贵标本。还设有《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恐龙拼图》、《恐龙下蛋》、《恐龙盖章留念》等寓教于乐、供大家参与的互动项目。

呵呵,貌似大家对恐龙都有着不一般的情谊呢,但是为了之后的顺利观看,不得不狠心离开恐龙厅。然后,我们依次穿过了生命演化厅、古象厅,见识了很多之前从未谋面的动物,虽然叫不上它们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留在了我们心底。 之后我们又进入了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

矿产资源厅主要展示介绍了河南的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概况。矿产是所有能被人类利用的天然的岩石矿物,分为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四大类。在这个大厅,设有吸铁砂、找宝石、比体重、观看各种各样媒体等互动项目。

矿物厅展示了数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石标本。矿物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瑰宝,经过亿万年的孕育、演变,形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靓丽群体,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

地质环境厅展出面积虽然仅有350 m2,但游客仍能从这里领略到中原大地16.7 万km2 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了解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影响,认识进步的影响,认识地质灾害与群防群治,从而学会与大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管外,我们零距离接触了矿石林,石凳、石桌,是它们的主体。在科普广场,我们看到了“地球发威”的壁画,它这是在警告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它的时候都会心有触动的,爱护地球是我们不容辞的责任。

到此,整个地质博物馆就观看完毕了。虽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既拍照了许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又在科研、科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娱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可谓娱乐、学习双收啊。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篇5

学完石头书这篇课文后,我就一直想去一次地质博物馆,虽然之前去过很多次。寒假的一天,我终于跟妈妈一起去了!

在20分钟的奔波后,我们来到了地质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一个恐龙,脖子长长的,头像椭圆形,眼睛小小的,身长好几米。

我们走进博物馆,看见许多矿石和水晶,然后看到半个地球型的房子里有个椭圆形,走进去一抬头发现是一个地球模型在讲“地壳”的演变。继续往里走,我看见了许多化石,我发现这些化石全是动物的尸体。

再往里,我看见了火山模型,然后看见了火山是怎么喷发的。

到二楼,我看见一个地方可以与假恐龙拍照片,于是我就央求妈妈让我拍一张,妈妈点点头说:“好”。

到三楼,我看见了许多恐龙蛋。

到四楼,我看见了可以看9d电影的地方。好想看电影啊!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点了一部“欢乐圣诞”。阿姨把我放在椅子沙发上,给我戴上了一副奇怪的眼镜,让我能参加到电影里面,跟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做动作。好刺激!

玩了好一会儿我们才回家,今天挺高兴!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篇6

进入地质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地下一层,地下一层分为地球厅和恐龙厅。地球厅讲的是地球的形成以及地质作用形成的一些岩石。恐龙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厅,一进恐龙厅我就十分惊喜,刚刚走上台阶,我的身旁有两只恐龙骨架,其中一只恐龙的头在空中,脖子非常长,我想:要是它还活着,它会不会吃掉我?答案是不会,这种恐龙虽然体型庞大,但却是食草动物;另一只则身形要小得多。我抬头看了看空中,哇塞!空中还有一些翼龙的骨架,它们好像在盘旋着,飞舞着。走进展厅,里面有许多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化石,我看着这些完整的恐龙蛋化石,非常疑惑的说:“为什么这些蛋恐龙妈妈没有孵化啊?”在一旁的大姨听到了,说:“不知道,也许我们再往前参观一点就有答案了。”果然如此,走到前面我们看到了墙上有一块牌子,上面有一句话很关键:有许多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发育,所以就被恐龙妈妈们遗弃了。这句话正好解决了我的疑惑,原来这些保存下来的恐龙蛋化石是“坏蛋”,孵不出恐龙。

接着,我们顺着旋转通道走上一层,在旋转通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软体动物的标本,也懂了一些关于它们的小知识。

然后,我们来到二楼展厅,二楼是古象厅和矿产资源厅。在那里,我见识了许多美丽的矿石,像紫水晶,矿石,雄黄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

最后,我们走楼梯来到三楼,三楼有一些文字介绍,还有河南省有名的山体模型,我一眼就看到了三门峡的崤山,山顶突出。

在此期间,我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水资源严重污染浪费。是的,我国现在河流湖泊在不断的减少,并且水质也很差,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从现在起,节约用水,不污染水资源,人人有责!

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篇7

在我校组织下,我班32人在12月4日下午同几个兄弟院系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之后感受良多,写下这篇观后感与同学们探讨。

之前早曾闻地质馆的大名,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去参观,这次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的实践课,让我满足了一下这个心愿。中午大家早早的做好准备,一同痛并快乐着的挤公交车到了位于郑西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给人的第一印象其实有些令人失望,没有河南省博物院较大的占地面积,也不如博物院造型那么别出心裁,放眼望去,广场上只有一个巨大的恐龙模型还算是比较壮观。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难道说真是看景不如听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跟着队伍进入了地质博物馆那不算大的门。进入大厅,正中央放着一大块璀璨夺目的方解石,在灯光之下,不同的晶格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顿时,我立马来了些精神,凑近观看,不禁叹服大自然这个万能的造物主的伟大。怎知,更令人称奇的在后面。进入展厅,首先让我跌掉眼镜的是,原来展厅是在地下,所以在地面上看来,地质博物馆其貌不扬!当时我就又想起那个教训:任何事情,不要早早的下定论,在不同的方向看,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收敛心情,观察四周,发现自己仿佛置身时光隧道,首先踏入的便是宇宙的起点,一个不规则的球状物质,在某天,这个不稳定的物质突然发生了大爆炸,这便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又经过亿年为计数的冷却之后,便形成了现在这个较为稳定的宇宙雏形。随着在“时光隧道”的前进,我们到了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各种地形进入我的眼睛,时而巍峨的群山,时而广袤的平原,时而又是苍茫的雪原。最令人难忘的便是各种奇特的地形了:比如卡斯特地形等。在长期的雨雪冲刷,冰川开凿的作用之下,在一些地球的角落形成了那些令人叹服的地貌。突然从地面拔地而起的高山,一块一块叶状片石堆叠而成的石林,高山之中突然出现的巨大溶洞...这些亿年作用产生的石块,沙石,记载了在这片土地上的曾经发生的一切。这些模型做的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乱真,当然,也有许多珍贵的标本,外星来的陨石,钟乳洞的石笋,地下千米深处的断层标本......为我们诉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很自然的,不知不觉的在这个“时空隧道”里出现了生命,到这时,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各种化石也出现在展柜中。如三叶虫这种在传说中的存在,便以化石的形式出现在我眼前,花纹、触角、壳,无一不生动,而这些大量的保存完好的化石,也侧面显示出了当年的这种生物在大海里是多么的繁荣......进化是自然的规则,三叶虫、海百合走了,各种鱼类出现,鱼类锐减,大陆结构发生了变化,两栖类,爬行类应运而生,物种也由最初的少数几种开始了大爆发。最令人难以忘记的也许就是下面的展区了。恐龙,这个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物种,现在就出现在我们眼前,鱼龙长达数米的化石给予我们真实的感觉,十数米的恐龙骨架模型更是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也许恐龙是我们大家最为熟悉的史前物种了,从最初的连环画到后来的《侏罗纪公园》,恐龙的身影无处不在,大家对一些恐龙也是如数家珍,什么马门溪龙、窃蛋龙,都如同早就认识一样。看着橱窗里的骨架,不免唏嘘,曾经称霸地球千万年的霸主,现在却在橱窗里,默默地用化石展现曾经的风采。一个物种无论力量再大,也无论多么的风光无限,在大自然前,显得却是那么得卑微。随着我脚步的前行,橱窗里的化石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动物的头骨或其他部位的骨骼,这就证明着越来越靠近近代了。经过一个大毁灭,爬行动物大量减少,哺乳动物出现了,袋熊、袋虎以及现在依然生存的鸭嘴兽和袋鼠,记载着早期哺乳动物的模样,剑齿虎、巨鬣狗,大型猫科动物,依然是男同胞们的最爱,橱窗前不时有男同学用手机咔嚓咔嚓的拍个不停。然后,就是人类的出现了。在“时空隧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表,他把从宇宙诞生到现在比拟成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令人惊奇的是,我发现在这非凡的一天里,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生命的,直到“晚上”,才出现了最初的一组氨基酸,而现在不可一世的伟大的人类,出现的时间,是23:59:59,而不可避免的,人类也在走向灭亡。难道就先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什么都是浮云,我们的努力,最终都有会回归成零,再次变成一堆碳氢氧?不!我们的努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正因为我们在岁月的长河里显得渺小,所以我们才要更加的努力,创造辉煌的文明,短期里,我们要让历史记住自己,上升到以万年为计的时光里,我们要让也许是下个可以创造文明的物种记住,曾经有个叫人类的、团结的种族,在地球这个蔚蓝色的小星球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在这之后,我们有参观了其他展厅,比如河南地形地貌展厅,矿物展厅等。其中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矿物展厅了,不同分子组成的晶体,令人眼花缭乱,在这里,你才会切实体会到,什么叫做鬼斧神工,现代化的机器,永远也做不出来这种万年积淀出的神话般的美丽。这次地质馆之行,让我们大家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让我的思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时光这个大转轮里,如果你不能抓紧时间,创造出色的价值,也许,你连一个尘埃都算不上,所以,大家努力奋斗吧,为了让时间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