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读后感7篇

时间:2025-07-22 作者:Mute

读后感写作中练习把握文章节奏,能让今后的写作更具韵律感,尝试用第一人称视角写读后感,会使你的感悟显得更加真实动人,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本书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本书读后感7篇

本书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男孩的冒险书》这本书。在读之前,听妈妈说这本书是男孩成长最完美的手册,还获得了不少奖项!这是真的吗?我带着许多好奇进入了这本书的世界。

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被吸引住了,有几个小男孩在一棵树的周围,有的`在树上观望,有的正在爬树,还有的在树上荡秋千呢!书的下面有一句话:“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我觉得很趣,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里面的内容。刚一翻页我再次被“男孩必备的工具箱”吸引住了,男孩需要有瑞士军刀、胶带、指南针、钓鱼钩、放大镜等11种工具,才能开始冒险。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让我了解到各种的自然知识、自救知识、天文知识、娱乐及户外探险等知识,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其中户外探险和娱乐,是我最喜欢阅读的内容,像“在树上建个房子”、“怎么样制作弹弓”、“怎么样制作简易的手电筒”,看到这些让我联想到,如果我真的到了大森林冒险的时候,我真能做到这一切吗?我相信,我会的!书上还教怎么样变魔术,看过刘谦的表演,我喜欢得不得了,通过书上的知识,让我知道了魔术的奥秘,哪天我也会变个魔术试试。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怎么样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 “冒险”更精确的说是“尝试、探索、体验”。它传授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应该知道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男孩要具有强烈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不服输等优秀品质。男子汉需要强壮的体魂、宽阔的胸怀、顽强的意志,以及对于家庭的担当能力。

本书读后感篇2

读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好书里蕴含着作者高尚的品德,多读好书,我们也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我读过很过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绝境狼王》、《查理九世》、《稻草人》等等,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盲聋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书中主要讲了海伦·凯勒一生的经历:她两岁不到时不幸被高烧夺走了视力和听力,从此如坠入万丈深渊般地陷入了永久的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但她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还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体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我被她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意志深深地震撼了。“海伦,加油,只要你勇敢,永不放弃,所有事情都会实现”的信念,激励着海伦,也感动了我。我要向海伦学习,学习她勇于面对困难,无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德。

海伦说,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读书,长大后成为有学问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本书读后感篇3

本书围绕着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以提高自身的理解力来展开,作者认为大部分的读者都对阅读的目的不加区分,阅读主要两个目的,一是吸收信息,一是提高理解力,前者固然重要,但后者才能促进个人真正的成长。吸收信息只是知其然,增进理解则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本书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做一个主动地读者,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对话,最终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作者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阅读四个层次,并针对每个层次的需求提供了不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

这本书对我而言,还是一本好书,因为确实对我有用。困惑于自己读书虽不少,成长却有限,最近进行了阅读及写作方法论的阅读,这本书则是这次阅读的开端,无疑,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一直以来通过阅读所获甚少的原因在于我长期以来只是在进行娱乐阅读及吸取信息的阅读,实际上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得到锻炼。其次,今后应该如何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无非就是多思考,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如何去思考,如何做到主动地去思考,如何在思考中让自己与作者产生对话,这就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个人认为非常有帮助,接下来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这些具体的操作建议重新进行梳理,以方便在今后的阅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阅读的书,其中中间穿插了很多逻辑思维的内容,这对于个人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也非常有帮助。

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1.尽管作者多次强调本书的方法可以运用在任何书籍上,但是实际上,分析阅读的方法明显更适用于理论性的论述性的研究性的著作。2.尽管作者针对四个阅读的层次理论进行了具体的运用(体现在书中对不同类型的书籍给出的建议),但是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方向,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作者不仅系统地论述并解决阅读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建议。3.不可否认,为了吸引读者,文中存在过分夸大该阅读理论的作用,有些文字也显得多余。

本书读后感篇4

?老人与海》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告诉人们要有永不言败、宁折不弯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渔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的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部吃光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我很佩服老人这种永不言败,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而我正缺少这种精神与挑战困难的勇气。记得有一次,我在家做数学练习题,由于辅导书是小姨从外地带回的.,一些题型并不熟悉,遇到难题就一跃而过了。这是,爸爸看见了,让我仔细读题,一遍读不懂再读一遍,直到读懂。在那时,我想起了那位老人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迎难而上,把这些难题攻克。渐渐的,我喜欢上了做练习题,这也是对我学习的一种挑战和锻炼。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这种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等着我们,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遇到困难锲而不舍、永不言败才能闯过这些暗礁险滩,战胜困难这只拦路虎,创造美好的明天。

本书读后感篇5

美国学家埃德加·戴尔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而通过做报告等亲身体验能够记住90%,因此思考和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和目前我们所接触的主流学习方式是很不同的,单纯的阅读,恰恰是信息留存率最低的,其优点仅是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指出,“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然而,知道某件事发生,并不是我们读书的本质目的。我们会停留于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段知识的错觉之中,并未加入任何自己的斟酌、取舍和判断。而且,即使我们已经多次阅读,也无法在脑袋中留下过多的印记。我想,有过相关阅读经验的人,都会了解这种情况。

分享一个我的懒人笔记法:关键点截图→关键字标注→回忆召回。这个方法花费时间极少,使用方便,具体方法如下:

阅读电子书或纸质书时,遇到陌生的知识点、新颖的观点、论证过程等,在看书的'间隙:

①使用手机截图(电子书)或拍照(实体书),注意图片需要包含页码

②截图后可以标记简介概要的关键词,传输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便于记忆和查找

③在需要时,不需要去找大段完整的阐述和论证。而是通过查找关键字或翻看图片,成为这一部分知识点有效的触发键,主动召回记忆,这样理解会更深刻。主动召回,意味着记忆和理解的加固。

如果仅仅停留在重新阅读段落之上,不过是重新吸收了作者所介绍的知识和观点,不假思索地“吸收资讯”,是低效的读书。而关键词或关键图片的有效信息查找,会真正做到对此段内容的融会贯通。材料和观点,会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呈现或调用,做到灵活运用。在标注出关键词,读后感以及此段观点、素材以及可做何种思考之后,一切交付于大脑,它自会建构出错综复杂的思维网络。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每一处观点认真思考,主动建构出关联性。如果单纯做笔记,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是被启发、主动理解的层面,读的书也不会被真正理解和使用。

相对单纯的看书,更立体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大的长远收益。读书是学习,思考也是学习。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思考的目的是学以自审。读书是一个吸取精华、丢弃糟粕的过程,而做笔记、思考、实践是巩固这些精华的方法,也即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途径。

本书读后感篇6

这本书全讲的是女孩的故事,每个女孩的心不同,性格更是不一样。而在这十三个另类女生中,我看到了一颗冷酷无情的心,钢甲铁皮的面,就连流淌在血脉中的血液,也是冰冷无温的。就是这么一个女孩,也可以被感动。快来看看“苏丹快跑”中的苏丹的故事,看看一个冷血动物的感化过程吧。苏丹自己写了十三封信,然后成功地让自己的父母离婚了,然后按零花钱的多少决定了跟妈妈走。苏丹不爱运动,她不太注意自己的身体,至少现在不注意,她想胖。苏丹只钦佩一种人,是能自己做事的人,其实就是敢自己单挑其他人的打架能手。但是有一天,苏丹变了,彻底地变了。学校突然早上要求每个班都要晨练——跑步。苏丹不情愿地走上跑道,这时,全班同学大喊:“苏丹快跑!苏丹快跑!”苏丹的心被感染了,她跑了起来,她流的不只是汗,还有泪。我觉得,如果苏丹这种人,保持着冷漠的性格,没有人去感动她的话,她的成功几率非常大。做事果断,没有任何亲情可谈,自主能力强,这都是成功的秘诀。但,她太过夸张地释放这种性格了。如果能把这种性格中,稍微加一点温柔,加一些体谅,那么她会真正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世界上没有冷酷的人。如果有的话,那是因为他还没有被感化。如果心被人感染了,即使外表再冷酷的,心也会是温暖的。

本书读后感篇7

伟大的诗人歌德以前说过 “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向喜欢看图文并茂、情节曲折生动的童话书,使我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明白许许多多深刻的大道理的寓言书,但我此刻也喜欢看科普读物了。呀,不看不明白,一看吓一跳呢!科普读物蕴藏着神秘和奇妙,所以一下子吸引了我,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博击风雨的苍蝇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不辞劳苦的啄木鸟那里,我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快乐……还有,比如为什么电信号能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电冰箱能制冷,为什么导弹能飞很远等等。

还让我明白了微波炉不喜欢与金属做伴,因此,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不能使用金属容器。明白了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这种很小的东西构成的。而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高尔基体和中心粒组成的。我们身体里有200多根骨头,骨头是由活细胞和矿物质混合组成的,如果,我们的骨头断了,能够透过打石膏,把它们重新接上。打石膏是为了防止断裂的骨头在愈合过程中移动从而造成错位。

啊!读了科普读物让我重新认识了地球,我想我要继续探索这奇妙的地球,并把这些知识告诉同学,让他们明白生活在这如此多姿多彩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