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的作文7篇

时间:2025-05-06 作者:tddiction

写作文时首先要明确主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表达,在一篇作文中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表达,让内心的压力得以释放与舒缓,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火把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火把的作文7篇

火把的作文篇1

“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

传说古时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既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火把节”的节日特别有意思,男人们参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马、爬杆等项目;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最美的要数选美了,你看那一个个美丽的彝族姑娘手里拿着黄伞,牵着美丽的镶包,还有一个个帅气十足的美男。

“火把节”那天家家杀牲以祭祀祖先,饮酒、吃坨坨肉。当夜幕降临时要集中到一处点燃火把、唱歌、跳着美丽的达体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结束。

吃过饭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节欢庆开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长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间,这位长者可以算是村子里比较有本事的人,因为吹笛子的手艺只传授给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传授给他信赖的.人,在这位长者的旁边有一堆火把,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在一起跳“踢脚舞”跳好了一会儿舞,人们拿起火把点燃了,人们举着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见点点星光和点点火光,火把每到一个人身边都都要围着火把绕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从他们的笑容中看见了他们秋收时的样子。

多么欢乐的火把节,多么幸福的彝族人民!

花变得更独特,更美丽了。

火把的作文篇2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的火把节。它是彝族隆重、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

火把节的由来说法虽然有多种‘但其目的都是希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迎火。在第一天,人们会杀猪宰羊,那些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共同分享欢乐。夜幕降临时,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打燧石点燃圣火,由祭司诵经祭火。然后,由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

第二天为颂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麦,聚集在祭台下,组织赛马、摔跤、选美等活动。但最重要的当然莫过于选美啦,人们要选出最英俊、勇敢地男子和最美丽、善良的女子。当傍晚来临时,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方,又形成无数的篝火,映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送火,这是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完晚饭,大家陆续点燃火把聚到一起,搭设祭火台,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最后人们将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抗灾害。

彝族的火把节场面壮观,热闹非凡,真相亲眼去看看,亲身去体验呀!

火把的作文篇3

传说,天上的虫王——蝗虫王偷了太白金星的长生不老丹,太白金星告诉玉皇大帝:“玉帝啊,那颗仙丹是我提炼了百年的仙丹,是送给您的生日礼物,可是却被那野蛮的虫王偷走了。”“大胆,敢偷我玉皇大帝的东西,它活得不耐烦了吧!下令把它押入天牢!”蝗虫王押入天牢后依然诡计多端,伺机逃走。有一天,趁着侍卫不注意,带着蝗虫小兵逃出了天牢,来到人间四处作乱。

他们来到了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楚雄,那里生活着勤劳、勇敢、聪明、热情的彝族人民。那天,狂风四起,电闪雷鸣。在田里劳作的人们抬起头四处张望,看见一片黑压压的东西向人们压来,起初吓得人们四处躲藏,有的躲在屋子里;有的躲在山洞里;有的躲在地洞里。“兄弟们,尽情地破坏吧!”蝗虫小兵在蝗虫王的带领下飞到田间肆意破坏,庄稼都被蝗虫咬坏了,吃光了。

勇敢的彝族人民觉得躲避不是办法,于是抬起锄头、铁锹、拿起木棍、衣服和蝗虫决一死战。有的被蝗虫咬伤了,有的被蝗虫咬死了,眼看这些办法都没有用,人们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错。“要知道蝗虫会在分分钟吃完庄稼的,没有庄稼,我们怎么活呀。”一位老人焦急地说道。

“大家别慌,蝗虫怕火,我们可以点燃火把驱除蝗虫。”一位聪明勇敢的彝族小妹镇定地说。”接着,彝族小妹带着乡亲们砍柴扎成火把,点燃火把驱除蝗虫,一瞬间,蝗虫化成了灰烬。

人们高兴地在田里举着火把奔跑欢呼,办起了酒席,杀鸡宰羊,一边喝酒一边唱酒歌,围着篝火跳起了左脚舞。

从那时起,火就成了彝族人民的吉祥物,成为了彝族人民幸福的象征。人们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

火把的作文篇4

在云南,许多民族都过火把节,而各自过法不同。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语称为“夫汪舞”,意为“六月狂欢”。无论城市乡村、山区坝区皆普天同庆。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隆重的节日。除了村寨竖大火把的集体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佳肴美食、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团聚。节前,遍街卖的是火把节的标志物——用竹篾彩纸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纸火香袋以及专供妇女用来染红指甲的凤仙花根等等,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节日当天,人们停止一切生产劳作,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竖大火把的`地点,或村中广场,或本主庙、古戏台前,大青树下,在热闹的唢呐鼓乐声中,人们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爷爷们演奏洞经古乐,老奶奶们齐声念诵经文。当家妇女便要带着孩子备上盐、米、酒、茶到田间焚香祝祷,祝愿五谷丰登。

每个村寨或片区都要共竖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树,通体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顶端还要饰以火把节的大型标志物——“连升三级”的“升斗”,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升斗”顶端彩旗飘飘,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飞的白鹤。竖火把之前,先由老人们以“三牲九礼”祭祀,行“三跪九叩”之礼。火把竖好后,暮色降临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唢呐鼓乐队的护送下从本主庙取来火种将火把点燃。 当熊熊烈焰升起之时,男女老少便载歌载舞绕着火把树转,孩子们争抢着烧落下来的火把果,意为迎祥纳福,青少年们个个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断扑洒松香,飞出团团烈焰,互相追逐喷洒以示祝福,然后高举火把巡游田间。村里村外,人声鼎沸,火光璀灿,古人曾有诗赞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按民俗学的观点,则认为火把节是一种农事节日。白族自古为稻作民族,火把节乃稻谷抽穗时的庆祝活动。以火炬烧灭害虫,祝祷丰收。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此外,白族火把节也包含着一些生育观念。如火把树要由当年生男孩的年轻父亲提供,竖火把的坑要由当年生女孩的父亲挖掘,大火把上挂满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白族火把节是一个源于白族先民生产和生育观念的古老节日。

火把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而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而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而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火把的作文篇6

我们彝族有一个节日,每一年的6月24日的晚上,就是我们彝族的火把节,非常隆重,也非常开心和好玩。

在6月24日的晚上,非常热闹,不管那一家只要能走路的,都会出来玩。我们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约同伴们点火把了,约好同伴,开始准备火把,准备好了,点燃一根火把去玩了。

我和我的几位好伙伴,点着火把。到公路那边,还跑到了学校的房背后,还大声地喊叫着,我们还在那里起歌唱,在火把要燃完的时候,就回去了。回到了寨子里面,()每一个人,都回去自己家里面抱几根柴,一大一起围站着,然后把火燃起来,老年人们都一起跳舞,我们小孩也像大人一样,手拉手,一起跳舞,过了一会儿,到了打火把架的时候了,我们女生胆小,不敢打,生怕火会烧到自己,那些男生胆子大,勇敢,男生们都在打火把架,我们女生在一旁看他们打火把架。

火把快要燃尽了,火把架快要结束了,又有一个节目上演了,那就是摸花脸,在火要灭完的`时候,开始摸花脸了。过了一会儿,我的脸被我的那些好同伴摸的黑黑的,当然了,他们也被我摸的黑黑的,一个看着一个在傻笑。

我们的彝族火把节一共过三个晚上,今年的火把节马上就要到了,准备好你们的火把,和我们一起过今年的火把节吧!

火把的作文篇7

假期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云南石林旅游,正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节。

而热情好客的彝族导游举着小红旗对我介绍道:“古时候有个魔王的堡垒久攻不下,于是改为羊群火攻,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退绑上火把,驱羊进攻,果然大获全胜。人们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在每年的农历二十四日就要耍火把庆祝,因此就有了火把节。

夜晚,天上刚刚出现几颗星星。我看见年轻人们迫不及待地抱着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空地上,准备篝火。

晚会开始了,几个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开头,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来:“咿咿娜给哟哟——哦都丽娜。”在场的彝族人民和我都穿着充满花纹的名族传统衣裳:一些壮汉和小伙子们普遍穿着颜色深沉的衣裙,宽大的衣袖上有着斜线和纹路;美丽的少女和妇女通常在头上围一块头巾,衣服的颜色艳丽,花纹是许多个月亮。男女老少们唱着欢快的民歌儿,一齐翩翩起舞,像纷飞的彩蝶。旁边的游客,也随着他们的音乐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咿咿呀呀”地跟着他们唱起来。随着欢乐的歌声,大家都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好不胆怯地将火把点燃了。在歌声中,一个粗壮的声音叫起来:“大家一起把火把聚拢在一起!”所有人都将火把举起来,这个火团极其刺眼,黑夜被照的如同白天,火光找的每个人的脸上笑嘻嘻的。

火把熄灭了,这片空地在一起沸腾器来——人们把手在火把上的灰烬涂抹,再涂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脸上,意思是让他人健康平安。一阵涂抹后,我和妈妈都变成了“包青天”。整个空地都充满了笑声。

这是多么快活的节日啊!云南的民风民俗就是这么有趣。望着那一团团跳动的火苗,心里乐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