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完书后,内心充满了感悟,记得及时写进读后感中,读后感的写作应结合书中的情节,同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悟和思考,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读红色故事书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红色故事书读后感篇1
没有过多的言语,也没有太多表情,有的只是最简单的动作,和平凡的身影,却令人震憾有这样一群人,用自己的一双脚走出了二万五千里征途的路,用热血和身躯前仆后继与重兵的敌人战斗,在饥饿,寒冷的威胁下,依旧心怀希望,笑而相对。
在“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时,中国工农红军,已经走到了一个不是灭亡就是新生的关口——渡过湘江,西进贵州。“面对嚎叫着冲上来的黑压压湘军,两个连的红军官兵一直坚守到最后一刻。子弹没有了,就与敌人抱在一起用拳头打,用牙齿咬。无数人倒在了血泊中。”在渡江的前一战中,面对国民党作战飞机倾泻下来的无数炮弹,面对六个师的猛烈进攻。即使在一个个阵地失守、一个个队伍损失惨重之下。红军官兵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在这烧焦的土地上,流干最后一滴血。
傍晚,夕阳低垂。原本是碧绿平静的江水,此时却激起滔天的巨浪。抢修浮桥、殊死突围、冒险过江。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泥浆满目的面庞,慷慨赴死的身影,听到了万丈豪情的口号。
两千多年前,湘江附近由秦始皇下令修建了灵渠。两千多后,设计修建这条渠道的人们绝不会想到,一群为了生存和理想而抗争的青年,洒下的鲜血染红了湘江。
1998年,多么相似,天下着滂沱大雨,,人民子弟兵用生命抵挡汹涌的洪水,为人民搭起一座坚固无比的生命桥!
这几年,我的家乡在政府的资助下也也修了一座桥,原来是又窄又短的木桥,现在却已是美丽的,结实钢筋混泥土的桥了。这一头是乡亲们所住的村落,那头是无边的稻田和远方。每天,总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老农,往返于桥。那山,那河,那村落仿佛都融入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图景之中。
再读《长征》,我的感触更深了。长征,如一首英雄史诗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那些可爱的人,因为党,天地辽阔,生命光荣。为此,我们重新上路,走过千山万水,感受长征征途中那坚定的信念和精神,一步,又一步,跟随那道光,勇敢前行。
读红色故事书读后感篇2
看了题目中的书名,你可能会认为它讲的是一块红色岩石的故事。其实你错了,《红岩》是一部共产主义奇书,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
假期中的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坐在书桌前,顺手拿起了由罗广斌、杨益言叔叔写的《红岩》这本书,竟不知不觉被书中情节所吸引,让我爱不释手。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书中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最后一章,也就是第三十八章的故事。徐鹏飞镇坐在总指挥部,心情焦躁,不断地看表。满屋子都是他的怒吼声,而电话也叮铃铃地响个不停。这使他更加狂躁了,好比是火上浇油。另一边,白公馆的越狱计划也在执行中。在这次行动中,牺牲了好多人,他们都是为了别人而牺牲。他们没有白白地牺牲,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人民解放军赶来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邪永远战胜不了正,所谓邪不胜正。故事中,我最恨的就是那个叛徒,由于他的叛变,使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牺牲了,但是,他们却在敌人面前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渝。
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家里悠闲地喝着热茶时;当我们在设备先进的校园里读书时;当我们在假期里快乐地玩耍时,我们是否会想起几十年前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烈士们?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们使我们的祖国独立强大了起来!这种为了党、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们要将先烈们的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并发扬下去,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上空更加骄傲地飘扬!
红岩精神,时代的骄傲!残忍的失败了,顽强的胜利了!所有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红色故事书读后感篇3
?红军的故事丛书》记录了红军将士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的历史。我最喜欢铁流转进这一册故事,这里面战事连连,故事跌宕起伏。红军将士生前丰功耀万里,死后伟绩垂千古。
红军在打仗之前,战士间经常说这两句话。一句是:请一定要想办法告诉我的老母亲,她的儿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光荣地牺牲了。另一句就是:如果将来革命胜利了,请记得在烈士纪念册上,为我登记上一个名字。有的红军战士会在身上系上一条“识别带”,上面写着籍贯和名字。这样的标志代表着他们随时为了理想而献身的决心。
从氓山到草地,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像这样感动和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在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
每一位红军战士都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精神汇聚成一束火炬,燃烧了红日,点燃了天空,点燃了层云,点燃了草原,点燃了山峦,点燃了一切。而我们便在这火焰中吸取力量,追寻起一番远大的理想来。我们生活在物质丰余,生活平稳的年代,更不应忘记先辈的牺牲!勿忘少年之使命!
读红色故事书读后感篇4
暑假中,我读完了《小英雄雨来》。这是管桦的一部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英雄雨来和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叙事文。说到主人公雨来,他机智又勇敢,愿为革命与鬼子斗争到底。而且他坚强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枪毙,雨来都没有告诉敌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雨来身上有好多令人钦佩的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他无所畏惧的勇气。对于战场,雨来从不害怕,总是怀着极大的报国热忱参与其中,勇敢地和手持刺刀枪支、高大凶狠的敌人抗争。譬如,雨来被特务抓住后,没有丝毫恐慌,而是机智地把敌人引到了真正的地雷阵,消灭敌人;后来,他身陷敌营,誓死谨守八路军的消息,最终和八路军战士们里应外合,炸毁敌营。
雨来在那么艰苦的年代,那么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连正规的学校都没得上,只能利用很少的时间在夜校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字,并且还要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骚扰,可是他们始终坚持学习,他们并没有放弃。现在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地学习,相比那时候的艰苦条件,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雨来是个不平凡的人,有着不屈不挠、宁死不屈、大智大勇的可贵精神。雨来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到要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读红色故事书读后感篇5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首《红星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我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闪闪的红星》这本鞭策人奋进的爱国书籍,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触极深。
书本中的那些人物形象,依旧闪回在我的记忆深处;流动的旋律,在夜晚的不经意间让我潸然泪下,曲折动人的故事,给了我内心隐隐的震撼。那岁月的流逝,模糊了我们的记忆,那些曾经让我们震撼的书籍成了记忆中的碎片。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份难忘的记忆。
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离开后的江西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冬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反动地主胡汗三前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冬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冬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与敌人的斗争,冬子渐渐成长,替母亲报仇的时刻也终于来到。
和潘冬子相比,我羞愧极了,今年我已经12周岁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今以后要以潘冬子做榜样,潘冬子不怕困难,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精神和为党、为国、为人民的不畏艰险的高尚品格像闪闪的红星一样,感染着我,鼓舞着我,鞭策着我,使我也像闪闪的红星,积极向上。
红色薪火永相传,我们少年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要用爱国主义诠释人生的意义,用勤学笃行开创优异的成绩,用创新进取攀登学习高峰,用诚信友善传递人间大爱,用无私奉献丰富人生色彩,在砥砺奋进中收获精彩人生。
读红色故事书读后感篇6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试想一下,在那一个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还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饭,拖拽着遍体的鳞伤,强忍着伤口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我要感谢《红岩》,是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