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爱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5-03-25 作者:Monody

写读后感的过程是对自我情感的梳理,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读后感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反思,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角色与情节,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筒爱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筒爱的读后感7篇

筒爱的读后感篇1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人一生中要经历无数次的爱,朋友之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子女之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爱的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最近,又把《爱的教育》读了一遍,受益匪浅,久久的被爱包围着。

——题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上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

多么真诚的一段话啊!先生的这一段话,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动,也深深的让我折服了!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投入在学生身上,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更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他们的想法。他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学生,给予成绩不好的学生希望,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更加上进,不断突破自我。多么可亲可敬、伟大无私的一位老师。

父母对子女之爱更是崇高的。

一天,一个有钱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一个烧炭工的儿子培谛争吵起来。诺比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花子”,诺比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比斯向培谛和他的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比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比斯道歉。

虽然,诺比斯的父亲是一位有钱的绅士,身份高贵,但培帝的父亲只是一位烧炭工,他们身份相差太大了,可是诺比斯的父亲毫不在意这一点,不会因为自己身份高贵而抬高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样子。他认为自己孩子做错事情,就必须得道歉,这样长大以后才会有出息,才能成就一番大业。他熏陶儿子,不溺爱,不袒护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想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尊重他人。做才是对的。如果一味的包庇孩子,就算他们做错了,还是不纠正他的话,让孩子一错再错,因为家长的溺爱,才会害了孩子。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挚爱之情。

筒爱的读后感篇2

提及此书,我想到的最多的是爱情。本以为这就是一本关于爱情的艺术之作,翻开后才发现,不止爱情,有关于兄弟的爱,母爱,性爱,自爱,对上帝之爱。

长久以来,似乎一直都在恋爱,也一直有来自家人的爱,也有对家人爱的付出。但是突然觉得,爱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一直都在爱,但好像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只能把自己或者对方称之为自私。一直以来的相处模式,所谓爱也只是一时兴起,来的快去的也快。甚至觉得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于是就渴望有这么一本书。《爱的艺术》来的刚刚好!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以此形成一种创造倾向,否则,一切爱的尝试都是会失败的。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谦恭、勇敢、真诚自制的爱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人即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

我们都知道,爱一个人就要给他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两个人共同进步。而往往在其中,渐渐地会发展成一种惰性,觉得其他的多余要求都是奢侈,更多的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关心自己有没有达到满意?而忽略了对方的`需求,这种爱自然持久不了。

"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的囚牢中解脱出来。"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是寻找另一个人与之结合,因此我们才总是在自己缺失的另一半。

爱是一种活动,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是永恒的,不是坠入情网。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爱通常包含的基本元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筒爱的读后感篇3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咱们身边到处都是爱,咱们从未离开它。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咱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咱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这本书教会咱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咱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咱们的老师,和养育咱们的父母。

筒爱的读后感篇4

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看《爱的教育》这本书,看后感觉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小主人公安利柯从三年级升入四年级,他认识了许多新朋友:高高的卡隆﹑不幸的耐利﹑真诚热情的克莱谛﹑快乐活泼的“小石匠”﹑刻苦顽强的泼来可西﹑品学兼优的代洛西﹑虚荣的华谛尼﹑坚韧好学的斯代谛﹑坏孩子勿兰谛……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小主人公充满爱心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玩具火车》。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泼来可西和卡隆一起来到了安利柯家发生的事情。因为卡隆第一次来这里,安利柯把他介绍给妈妈。之后,三个小朋友开始做游戏,泼来可西很喜欢那辆玩具火车,安利柯知道泼来可西家没有玩具,想把玩具火车送给他,安利柯的爸爸也十分赞同。当安利柯把玩具火车送给泼来可西时,泼来可西很疑惑。安利柯的爸爸说:“因为你们俩是好朋友呀!这是他的贺礼。”泼来可西接过玩具火车,高兴得合不拢嘴。

从这些故事中,都能体会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学生父母高尚的品质。这本书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情感与心灵的熏陶,培养孩子的一颗爱心。

同学们,打开这本书,一起接受一次“爱的教育”吧!

筒爱的读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还有一个书名叫《一个小学生的日记》。

书的内容是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写的日记:包括学校感人的.事,父母的信,老师说的动人故事,以及家里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保护弱者的卡隆。经常有孩子欺负弱者,而卡隆总是站在前面讲理,如果那个孩子不听劝告,卡隆就会动手脚。确实,如果有人仗恃欺凌弱小,我们应该阻止,或者告诉老师。

书上说:老师也会“发火”,我们也会“发火”。读完书后,我觉得老师“发火”容易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我们的作业不认真,我们上课开小差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使老师“发火”。而我们对此不太理解,还说:“这个老师狠死了,一点儿也不好。”现在我懂了,严厉也是一种爱!或者说老师批评我们甚至“发火”,也是一种爱!有些家长不理解老师,甚至埋怨老师。我觉得这些家长应该设身处地的替老师着想,理解老师。

这本书可以给我们许多爱的教育: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等等。读完之后,我自己收获很多。

筒爱的读后感篇6

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关于这样的理念,我觉得是应该值得借鉴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从法律或者宗教上来说,这是基本道理之一。而我们现在的某些人眼中,只要有钱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对于该如何教育孩子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个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爱的教育》中,说表现出来的对教师的尊重,其实这个也是需要教师自身去做好本职工作。教育的大部分责任确实是在家长身上,但是教师是否负责也是教育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社会面前对教师还是比较尊重的,我们的教师也是比较负责的,但是有部分教师中还是存在一种不负责的现象。再说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制度也是有点问题的,孩子都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有可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爱的教育》是有引起我一些想法的地方,但是总体上我觉得还是不适合我们的孩子看。因为要是按照他所说的教育孩子的话,可以没有办法让孩子在现实的生活中生存。比如说,看到乞丐要伸出援助之手,我认为那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我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是这么说的,现在的乞丐大部分是职业化的。也就是说,乞讨只是他的工作。我最看不惯的是一些带着孩子乞讨的这些人:你们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人?!现代的社会不是明朝初年的时候,讨饭中的人也可以当上皇帝。现在的社会更多的是要靠教育让一个人不至于成为社会的累赘。他们这样的做法怎么可能教育出好的人才?!

作者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也有一些很是经典的看法,不过我觉得总体还是有点过于浪漫。如果真实的意大利是这样从小就从他书中描写的这样做的话,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筒爱的读后感篇7

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而这种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所感动。

爱是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