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书籍的历史背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作品,读后感不仅是个人的思考,也是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的桥梁,增进了交流与理解,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课外阅读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课外阅读读后感篇1
这个单元,我学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课文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很喜欢游泳,仰浮本领最高,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一天妈妈知道雨来耍水,要打雨来,雨来跑到河沿,一头扎到河里去了。一会儿,他探出头来,望着正在发愣的妈妈笑。
秋天,雨来上夜校,他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一天,鬼子来“扫荡”了,雨来自己在家中读书,交通员李大叔忽然跑了进来,藏到缸下地洞里。鬼子没有找到李大叔,便把雨来绑了起来。鬼子用糖和金戒指诱惑雨来,雨来没有接受。鬼子又问雨来,但雨来仍然说没看见。鬼子生气了,扭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脸上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但雨来始终说没看见,气得鬼子嗷嗷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枪声,都哭了起来,他们到河沿上找雨来。忽然,河面上露出了雨来的小脑袋。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这个故事很感人,小英雄雨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去保护李大叔,而且,他非常勇敢和机智,把敌人骗了过去,他还是个爱国的小英雄不会因为自己的好处去出卖中国人。
我要学习他的爱国行为,也希望会有许多人像雨来一样!在生活中,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仅交钱供我们上学,还很宠爱我们。我们的学校又明亮、又宽敞,可有些同学们却不好好学,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相反,雨来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雨来学习却很认真。雨来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到:要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课外阅读读后感篇2
爱有很多形式,有时爱是无形的,比如说妈妈的鼓励、欣赏;有时爱是有形的,比如说妈妈送给你的礼物、玩具;爱可以是父母对你的爱,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关爱,可以是同学之间的关爱······
暑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小说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它以日记的形式告诉我们以前意大利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爱。《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有很多人物——有对老师和同学感情很深的主人公安利柯;有对同学很和蔼的老师;有学习好且很善良的班长代洛西;有做事稳重、乐于助人的卡隆;有很活泼、很灵敏的可莱谛;有很幽默,会做兔子脸逗大家开心的“小石匠”安东尼;有学习认真的斯代地;有经商头脑会卖一些文具之类的小东西的卡洛斐;也有被学校开除的捣蛋鬼弗兰谛······我最喜欢泼来可西,虽然他很可怜,但他用爱化解了自己的不幸。他的爸爸经常喝醉酒,有时泼来可西被打得鼻青脸肿,但当同学们问起时,他还是不承认是他爸爸打的;有时他的爸爸不给他饭吃,他却从来没说过:“爸爸不给我吃饭”;他非常怕他的爸爸,见到他就吓得浑身发抖,可他还是立刻走过去和他的爸爸打招呼……泼来可西没有因为爸爸对他的不好而感到怨恨,他努力的学习,获得了奖牌,他用他的爱和孝行使他的爸爸对他改变了态度。
爱有很多形式,但我们有时候并不懂得爱。《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处处充满了爱。我们要像《爱的教育》中的同学们一样,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互帮互助。
课外阅读读后感篇3
今天,我们看了一个故事。是一个叫刘伟的人10岁双臂因点击失去。这对一个10岁的孩子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啊!将来的日子还很长呐,这对他来说该怎么办呐?
手是很重要的东西,也不能失去的东西。这样一个10岁的孩子该怎样面对这样伤感的现实呐?
当他上高中时,刘伟慢慢的对文化课没有了兴趣,却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好感。他买了好多关于音乐方面的书。可刘伟的妈妈却很着急。刘炜就对妈妈说:“即使我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到一个好工作,那还不如不上了,学自己的爱好……”刘伟的妈妈听了,觉得刘伟说的还有一定道理。所以,刘伟妈妈就给他找了一位音乐教师。当音乐教师说:“要弹钢琴时。”刘伟一下子蒙了。这对一个没有双臂的人,是多么艰难的啊!可刘伟的心中有毅力,他心中想: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刘伟就每天练习钢琴,练钢琴必须要手长,脚比手要短一半。刘伟却依然坚持。只要有毅力,没什么做不到的`。
用一年完成的,别人用双手五年才能熟练弹奏的曲子《梦中的婚礼》。
刘伟做什么事都用脚,而我们用手做事的,都没有像他这么坚持,这么有毅力。
坚信:
只有想不到的,
没有做不到的。
只要迈出第一步,
你就成功了。
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有毅力,
不要半途而废!
更不要放弃。
课外阅读读后感篇4
星期四,我看完了《课外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八个大主题,它们都有不同的吸引人的地方,每一个主题里面,都会有包含着关于爱的文章。我觉得最有趣、最值得回味的一部分是第二编:文学名著故事。这一部分让我知道了,读书时“静心”的事,读名著则是“净心”的事、“乐心”的事。多读一些名著,将会完善我们的心灵世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恶邮差这篇文章,它主要讲了,一个孩子感觉到妈妈心情不好,认为是妈妈没有接到爸爸的信而不快乐,很生邮递员的气,并且要自己仿照一封信,妈妈被这个孩子的举动逗笑了。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却很值得回味,这是一个孩子对妈妈的天真的心疼和安慰。用孩子的心来思考关于邮差和信的一切,让这篇短短的文章拥有了一种美和感动。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到,生活中没有爱不行。生活中没有书籍也不行。我们需要和平。我们应当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当然,生活中也不能缺少快乐,而快乐是谁带来的呢?那就是童话,童话是个奇妙的东西,它没有魔法,却能把我们吸引过去,完全陶醉在这之中。我们还要知道我们身边的人物,去学习他(她、它)们的长处,这将对我们的未来有所帮助和指引。上帝赐予我们耳朵,我们要好好利用它,倾听大自然那优美动听的声音,不创造噪音,那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美好的东西,不用着急,一点一点寻找,细细品味每一个美好的东西,你的人生就会丰富多彩。
课外阅读读后感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嗟来之食》这篇文章,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的齐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有钱人黔熬给灾民施舍食物、大家都乐于接受施舍,因为食物是人生存下来的最基本条件。可在这次施舍中有个灾民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他的思想里那个有钱人的施舍是对他来说是一种侮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受侮辱、他选择了守护尊严、放弃生命。
我很佩服这个人的精神、他为了尊严而不受嗟来之食,可这是带有遗憾的佩服、不希望有的佩服。我觉得为了骨气赔上性命、划不来。人的生命伟大而宝贵、一次性的生命不会有第二次,他应该接受施舍、保护生命再帮助别人、爱护亲人。我在佩服的同时感觉他是很固执的、为什么要理解为嗟来之食、为什么不理解为借来之食。无论是什么之食、首先要选择活下来,活下来再偿还别人的帮助、选择放弃生命的思想是极端的错误。
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与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形成强烈对比。勾践为了打败吴王、选择的是屈服于吴王、奉承吴王、承受吴王的羞辱、再卧薪尝胆以积蓄能量、利用机会打败吴国,获得胜利。还有韩信甘愿忍受胯下之辱、如果韩信选择不怕死挥剑刺向那屠夫、屠夫死、他也会死,韩信选择从屠夫胯下钻过、避过祸端求得平安,日后跟随刘邦建功立业被封为淮阴侯,他报答了漂母,但并末报复那个屠夫,而是把他找来,任命他为下级军官。
我觉得韩信的选择很正确、如果故事中主人公选择接受食物不被饿死、凭他的个性一定会有所成功,之后再去报答施舍他的人,像韩信那样做该多好呀!可放弃尊严是很难的,想韩信当时的选择也很痛苦。
尊严使一个人变得不再丑陋、使美丽成为永恒,但是相比之下生命更加宝贵,因为一个人的尊严、梦想的实现、成功与否取决于有没有生命,没了生命就没有梦想、没有成功。
课外阅读读后感篇6
前几天,我阅读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海伦'凯勒的《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讲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孩只能用动作来让别人看懂他的意思。而且必须要有一个爱她的母亲,母亲肯定看到自己生的孩子19个月就成了如此摸样,必定心如刀割,母亲也肯定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学习手语和动作,小海伦凯勒的黑夜能得到一点儿光明,全都要靠着母亲的慈爱和智慧。
这篇文章十分“活泼”讲的是小海伦和老师玛莎的故事。小海伦也十分聪明:五岁时,她学会了把洗好的衣服叠好收起来,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归好分类,还能分辨出哪个是自己的。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发脾气,虽然她知道是不应该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像我常踢伤的保姆艾拉,我也知道她很疼,心里就觉得很愧疚。她还喜欢搞恶作剧:有一天,一只大火鸡竟把我手上的番茄拿走了,我也学火鸡,把厨娘刚考好的饼偷走了,结果吐了一天,不知那只火鸡是否也受到了惩罚。他还不让保姆爱莎去拿鸡蛋,因为很容易打破。他还挤过牛奶,她还被牛尾巴打过很多次。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好奇的蒙上眼睛,堵住嘴巴,按住耳朵,走了两圈,并跟家人比划了两下,很痛苦,家人看不懂我的动作,我很着急,我才烦躁地摘下棉花,结束了这场体验。我才感受出聋哑人的痛苦,更可谓小海伦从19个月就聋、哑、盲还能是个作家,我们也要努力,并且,我们也永远是幸福的!
课外阅读读后感篇7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我们这些后辈永远地歌颂,因为艾青的诗中富有人生的哲理。
?失去的岁月》其中有一句写得很有道理:“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道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零零星星的消失地,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是啊,过去的岁月都不知道丢失在了哪里,我的时间都丢失在了发呆中,本可以好好地学习,我却在那里发呆,别人的时间安排很充实,还觉得时间不够,而我却在那里浪费时间。
鲁迅有一句名言是:浪费时间是在浪费生命。我却浪费了多少时间,本来今天的`事情可以做,而我要推到明天甚至后天才去做这件事。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捡起来,倒更像是一碗水泼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是固体,即使过了几万年也能在岩层中找见。时间也像是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东西,一瞬间就擦肩而过,流逝的时间不能像一块固体一样,即便过了几万年或几千万年,你都可以在地下找到它,时间有如陌生人,擦肩而过,你可能见过它,却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有可能是某一个城市,也有可能在梦中。
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回来了,所以我要好好地珍惜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今天的事情就是要今天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