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高写作技巧,写读后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读后感如同一扇窗,让我们透视到书籍的深邃与广阔,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后感四百字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后感四百字篇1
从小到大这十几年来,我受的感触数不胜,但极少是因为一本书而引发的感触,可是在小学的时候,我读了一本老师推荐的书,使我第一次有了如此深刻的感觉,那本书叫——《红瓦黑瓦》
这是一篇乡村题材的小说,作者是曹文轩,错综复杂的情节,却又好像一目了然。美丽安详的乡村风景,读了仿佛身临其境。这本小说记录了主人公从初中到高中六年的曲折历程。这六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全部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一本看似普通的书里,显得如此充实。每一段的过渡常以乡村风景所代替,看完给人一种苍凉,孤寂感。仿佛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部电影。就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书能给人的不仅仅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人对世界的最好的认识。
初中的红瓦房,高中的黑瓦房,体现的不仅仅是两个故事,是“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关爱”。这本书让我懂得感动我们的是正义的力量,感情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这一切,与日月同在。
曹文轩以优美的略带伤感的笔调,以一种悲悯与近乎追忆的情怀,为我们展示着一个个与主人公林冰休戚相关的少年的生活,也展示着他们或甜蜜或沮丧或绝望的情感世界。掩卷而思,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染坊之子”赵一亮由孤傲历经无奈辍学,无缘文化宣传队告别胡琴,当他一心想经营自己曾鄙视的染坊,成家立业之时,一场火灾无情地将他击倒,身临决境的他迫于想拥有栖身之所,偷了木排引来了劳狱之灾。许一龙,一个不容许任何人在胡琴上超越的理发师,因胡琴与赵一亮结缘、结怨,但当赵一亮蒙受重大挫折时,他依然是一位慈父,守护着赵一亮脆弱的心。主人公林冰一个才艺出色的少年对陶卉的爱坚贞不渝,却又半遮半掩,工工整整地写成的堆满了华丽词藻的情书却不敢亲手相赠,最后几经周折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也只能“让它随着流水,一闪一闪地走了。”。当然不可忘的还有乔桉,这个心灵已被扭曲的大男孩,自己始终感觉活在别人的冷眼里,他想尽法子拆散杨文富与夏兰香、马水清与丁玫,在陶卉母亲面前捏造林冰的劣迹。历经与马水清、林冰的肉搏之战,最后竟成了杀死外公的凶手。当对他的冷酷与残忍切齿痛恨的同时,我也不竟多了一份沉思,这难道不是那个年代腐败的痕迹?
当我们被一个个起落跌宕、震撼人心的故事牵着走的时候,也不忘停下来欣赏曹文轩用文字精心营造的诗意的境界。
“秋风几乎把所有的枯黄了的柿叶吹落下来,一院子落叶,竟把地上的砖头都盖满了……那柿子长得很大,扁扁的,熟透了,橙红色,打了蜡一样光滑,在夕阳的余辉里,仿佛挂了两树温馨的小灯笼。”
“此时,四野的麦子正在成熟,开镰的日子就在眼下。浸了露水之后,这夜晚的空气里,便弥漫着浓浓的麦香。最后几片云彩过后,那月亮全露出来,照了这似乎无穷的麦地,泛起一片淡淡的金光。远处的林子里,布谷鸟正啼啭着飞向天边。田野上,没有遮挡,空气远比庄子上凉爽。”
读后感四百字篇2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典雅的文辞,细腻的描写,美妙的意境,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出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完全消灭旧社会而奋斗,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读后感四百字篇3
书架上,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书的名字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和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们的英勇无畏。
书中的人物冠晓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户,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计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对日本人毕恭毕敬,向他们的背影深鞠躬,给日本人下跪,却因为“消毒”丢了性命。他的太太外号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国被日本打垮,找关系给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刚烈,对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晓荷的结局一样,在他们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书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见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国奴,而决定离开北平,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做一个抗战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经不是一个急躁的学生,而变为了有丰富的阅历和抗战斗经验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组织委派,潜回北平,做情报工作,他在北海公园刺杀了给日本人做特务的招弟,在抗战胜利时,与邻居们共享快乐。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他不怕为国捐躯,只希望为战争胜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书中曾经讲述了一段日本人残害中国人的片段。日本人发给北平人的共和面,弄坏了北平人的肠胃,日本人怕这种病传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这些晕倒的,闹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车拉到野外,把他们活埋了。多么残忍的暴行!
掩卷沉思,我立志发奋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份贡献,成为一个爱国爱家和自强不息的人。
读后感四百字篇4
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我真舍不得合上书,总想看看书中的小豆豆是怎么调皮捣蛋的,再听听小林校长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小女孩是怎样变好的,书中描述了一个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和一位与众不同的好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在小林校长的指导下,很多让人头疼的孩子渐渐变得乖巧、可爱了。
小林校长很温和,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他都不会严厉地批评他(她),而是告诉他(她)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还记得有一次,小豆豆把心爱的钱包掉进厕所了,她还把便池里的东西全部挖出来,被小林校长看见了,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提醒她说:“记得要放回去哦!”
在生活中,我也有这样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上体育课,我的同桌郑可,他被另一位同学一不小心把头弄到了,伤了很大一个口子,老师很着急,连忙把他带到医务室并给郑可家长打电话,家长把郑可带去了医院,可过了一会儿,老师还是不放心,又给郑可的家长打电话问郑可的情况,直到老师听到郑可已经没事后才放心。
爸爸妈妈更是对我无限的宽容,有一次,我考试只考了85分,刚开始我怕爸爸会骂我,可我回到家,把试卷小心地递给了爸爸,我不敢看爸爸,可我却听到爸爸说:“别怕,我们来分析一下……”
合上《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记住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想:生活中的我得到了老师、父母这么多的关心、爱护和鼓励,我一定会在他们的关爱下自由自在地“飞翔”!
读后感四百字篇5
读了《雷锋的故事》,我知道了雷锋叔叔是一个高尚的人,他拥有着助人为乐、刻苦学习、乐观进取、艰苦朴素等许多优秀的品德。虽然他只活了22岁,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我也想像雷锋叔叔一样,做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上个星期二,我一大早回到学校,放下书包,发现同桌杨韵希脸色苍白,不像平常那样活泼,就关心地问她:“你怎么今天脸色这么苍白呀?”她摇摇头,满不在乎地说:“我没事。”
到了第二堂课的下课,杨韵希突然吐了,难受地趴在桌子上,我拍着她的背,说:“杨韵希,还想吐吗?”她有气没力地点点头,我想了一个办法,赶紧叫来好朋友温尔文、伍涣澎,让他们两人一个拿着垃圾桶,一个帮她捶背,让杨韵希继续吐。
吐了一地,空气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围上来的帮助的同学有的同学捂住了鼻子,有的皱起了眉头。我立刻冲进男厕拿起拖把跑回教室,双手拿着拖把用心地拖起来,真臭啊!我屏住呼吸,坚持着拖完了。不一会崔老师来了,带她去了医务室,我们好朋友三个互相击掌。
中午临走的时候,杨韵希对我说:“贺昱玮,谢谢你!”我的心里暗暗地高兴,因为我已经是助人为乐的“小雷锋”了!
在我们班里,同学们都很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也接受过不少同学、老师的帮助呢!因为我们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学习雷锋好榜样!我要做一个像雷锋叔叔一样的男子汉!
读后感四百字篇6
有意无意的翻开《城南旧事》,经典再次呈现在我眼前……
英子,一个七岁的小姑娘,随父母迁至北京居住。她纯真善良,因此而结识了不少朋友,“疯”秀贞,妞儿,那个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的年轻人,朝夕相伴的奶妈……都是英子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部分。直到严慈的爸爸病逝,英子才真正的开始长大,体会到什么是“责任”。
英子善良的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十足的坏人,也许是因为她看到了这些“坏人”身上的有点和痛苦。她总是那么善良,聪明,招人喜欢,她伟大的悲悯之心让她不惧与“疯”秀贞成为朋友,还努力的帮助秀贞和妞儿相认。却不料,最终,秀贞和妞儿双双被卷入火车轮下,这对英子来说,似乎太过残忍,因为是她一手促使两人相认。英子在痛苦中懵懂的理解了什么是命运,命中注定无法更改的灾难。
为何人世如此的凄苦?这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却一直要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离去,生离死别面前,人的力量似乎太过渺小。但这些,让英子知道,无论多大的痛苦必须要去承担,自己不能倒下,还要去帮妈妈挑起生活的重担呢。对于成长,年龄不是记号,责任才是标志,长大则是一种勇气和责任。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一句话:“但凡拥有一颗敢担当的心,执于坚持,勇于突破,平凡者,亦是英雄。”
读后感四百字篇7
我最喜欢里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找一个机会除掉诸葛亮,故借军中缺箭,叫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否则人头落地。诸葛亮请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第三天半夜,诸葛亮下令把草船划到离曹营不远的江面,二十条船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排开,然后命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一听,急忙起床,但由于江中大雾,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全都射在了草人上。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调转方向,逼近曹营,大声呐喊,擂鼓助威,虚张声势,而自我和鲁肃却在舱中饮酒。曹军以为敌军来功,拼命放箭,一会儿工夫,二十条船上的草人都密密麻麻受满了箭,诸葛亮下令鸣金回营,边撤边喊:“多谢曹丞相送箭。”曹操方知中计,再要追时,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怎样追得上!诸葛亮回到东吴,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万支。这一计,使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嫉妒之心更强了。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我还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当这样,不能为自我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我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
要做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的人,从小就应当不知疲倦,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