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京剧作文精选8篇

时间:2025-02-22 作者:Cold-blooded

作文可以分为叙事、说明、议论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写作技巧,结构合理的作文能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唱京剧作文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唱京剧作文精选8篇

唱京剧作文篇1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北京特色可我对京剧一点兴趣也没有。声音忽高忽低,结尾一拐弯能拖一分钟,怪腔怪调的。可今天我才领悟了京剧……

今天晚上,天气凉爽,小风一刮,惬意极了。所以我决定去潮白河公园去转转。

走进公园,只听远处传来一阵阵刚劲有力的歌声。仔细一听,哦,是京剧。十几位老爷爷,老奶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有拉二胡的,有领唱的合唱的,打拍子的……这么多人,难道要开演唱会?仔细听听,歌词简练,歌声洪亮,刚劲之中又不失柔美,合折押韵。听着听着,我竟喜欢上它了。

歌声停了下来,我忙走上前问道:“各位爷爷,奶奶这京剧为什么只有老人爱唱?”一位爷爷说:“这京剧有流传三百年的历史了到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刘德华。只有我们上世纪的老人爱听喽!你了解它吗?我想了想说:“不算太了解,只知道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老人点了点头说:“恩——你想更近一步了解京剧吗?”“想!”“好,京剧里有生,旦,净,丑。人物依据个性,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不同来演的。生是老生,武生,小生;旦是演女角色的,有花旦,老旦,青衣和武旦等角色……”我一听这么多不禁皱起眉头来说:“我原以为京剧就这么知识,没想到比红学还多,我太小看它了。”

唱京剧作文篇2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京剧《赤桑镇》选段》,又听了这一段,这激起了我对京剧深深的兴趣,我回家上网查了查,我了解到: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他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道光二十年以后,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了京剧,它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主要唱腔有二黄和西皮两个系统,所以又称它为皮黄。

我发现早期的京剧角色划分得很严格,那时分别有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大行,不过到现在只有生、旦、净、丑四行。我问爸爸,他还说京剧到现在还有末角。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在安徽享用盛名的三庆班首次进京。京剧擅长表现历史题材,大多数都是文章、书、小说的内容情节改编的。

我最喜欢唱旦角的梅兰芳,他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抗战期间,他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自己留上了胡须,我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文章《艺术不是金钱能收买的》,他代表剧目前有《宇宙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我深深地领略到了京剧的韵味。

唱京剧作文篇3

大家都应该知道京剧吧!尤其是年龄高的人。不仅对京剧了如指掌,而且,对京剧本身都是非常喜欢的。

今天,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京剧脸谱课,这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知识。据说在200多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时,对地方上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下旨传召了很多地方上的戏剧表演团来京为他祝寿。

介绍了京剧的历史后,老师见我们听得都饶有兴趣。便开始让我们自己制作脸谱。我拿出了一张白纸,对着它发呆,因为我不知道该做什么类型的脸谱。看着别人都拿起了笔,开始打草稿。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屏幕上的脸谱图片画了起来。我先画了两条像白云似的眉毛,末端微微向上扬,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对眼睛小小的,镶嵌在黑色之中,显得特别机灵。鼻子是由两个倒三角形组成的。嘴唇厚厚的,两边的嘴角向下弯网,让人望而生畏。我把整个脸都涂成了红色,因为这代表着赤胆忠心。接着我把它剪了下来,又用橡皮筋穿好,戴在了脸上,哈哈,正合适。

“谁想先上来展示自己的脸谱呢?”老师问道。单幸棋戴着脸谱走了上来。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奸臣。满脸金黄,一肚子的坏水。还眯着眼睛,露出了两个让人害怕的獠牙。当他走下去时,还奸笑了一声,从喉咙中发出的笑声让我们毛骨悚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包公满脸通红,怒目圆瞪地走了上来,他就是冯哲文,戴着包公的脸谱亲临现场审案。只见他一拍桌子,说:“升——堂——。”我们都附合着说:“威——武——。”之后哄笑一室。他把包公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孙英佳是花旦穆桂英,英姿飒爽,仿佛驰骋在战场上,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要决一死战。

唱京剧作文篇4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四个不同的“行当”。不同的“行当”就有不同的脸谱。脸谱的颜色,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刚直;白色代表奸邪;蓝色代表威猛;黄色代表阴狠;绿色代表强悍;紫色代表耿介……

京剧人物万千,我最喜欢的还是多数人厌恶的曹操,他是《青梅煮酒论英雄》里的人物,他的脸谱以白色为主,表示奸邪的意思。

故事主要讲述了,曹操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刘关张三人回许昌。一日,曹操趁青梅正熟时,邀请浇菜的刘备在亭子里煮着青梅酒,讨论天下“各路英雄豪杰”。手段狠毒的曹操代表白脸可能毫不为过,但是《青梅煮酒论英雄》里,如果将奸雄的标签从他身上撕下,曹操也有许多令人欣赏的地方。

曹操文武双全,但生性多疑“煮酒论英雄”中,试探为本意,可其心中满是顾虑。刘备担心曹操把他当对手,将刘表等碌碌小人也一一报上。

最后,曹操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同为乱世英雄,曹操为何就背负“恶人”这个罪名?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曹操做事彻底,不留后患,却现实主义,同时也做事狠绝。京剧一般带有性格的夸大,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也并非非常奸诈邪恶。

俗话说得好:跟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从好的方面来看,坏人撕下白脸,更多的是过于现实主义。白脸的曹操——才华横溢,敢想敢干成就霸业。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话说的狂妄些,但也是他这一代枭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我们读书,应注意书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喜好,更注意情节的发展,一分为二地去解读作者塑造的鲜活人物。

唱京剧作文篇5

那天晚上,我忽然听到外公的房间里传来连连叫好声。咦,是什么这么吸引他?出于好奇,我疾步跑过去。哈,原来外公是在看京剧。外公一见我,赶忙热情地让我坐下来和他一起看,他又想争取一个京剧迷呢。为了不让外公失望,不爱看京剧的我只好硬着头皮看热闹。

咿咿呀呀的,真是越看越没劲,我正要动身离开时上来个新节目《十八罗汉斗悟空》。孙悟空神通广大,是我的偶像。为了看一下京剧里的悟空啥模样,我又耐着性子重新坐好。这悟空还真不一般,是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儿扮演的。一出场,小悟空就是十几个空翻,紧接着舞起了手中的金箍棒,看得我眼花缭乱。不一会又练起了金鸡独立,站得稳稳的,真是好功夫!我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而且也像外公那样连连叫好。特别是跟罗汉斗的时候,悟空三拳两脚就把罗汉们打得落花流水,真是精彩极了。轻松胜利的悟空还调皮地抓耳挠腮,显出了猴子的顽皮劲儿。这个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使我更加喜爱智勇双全、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了。

嘿,真没想到京剧这么有意思!看来,以后还真的需要多多亲近我们的国粹——京剧呢!

唱京剧作文篇6

今天上午,任老师在我们班讲了一节和京剧有关得优质课。

京剧是我国得国粹,也是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得戏曲剧种,已有两百多年得历史。它融合了徽剧、昆曲、高腔、弋阳腔等唱腔精华。其中主要得艺术表现手法有:唱、念、做、打;主要唱腔是西皮和二黄。京剧老少皆宜,都能哼上一两句。尤其是老人,简直是一种享受。

在京剧中,将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得人物划分为四个类型,这就是京剧里得行当: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可以细分为不同角色。例如生,又分为文生、官生、小生、娃娃生等等;旦角分为:青衣和花衫;净角俗称大花脸,丑角就是小丑,俗称小花脸。

京剧有很多家喻户晓得剧目,比如《红灯记》:我家得表叔数不清;《霸王别姬》、《苏三起解》等等。都让人耳目一新。

京剧得主要伴奏有京胡、大锣、二锣、月琴、鼓板和饶钹,可以表现人物得激励、奔跑、战斗等急促得动作。

京剧大世界真得太奇妙了!不愧是国粹。我们应该把京剧继续发扬光大。

唱京剧作文篇7

老年人喜欢看京剧,变脸什么的,我奶奶也不例外。

奶奶总是喜欢看中央11频道,遥控器上对应的数字按钮早就被磨破了。有时看着电视里面得京剧,也能随便哼上几句,或是跟着电视里面的京剧老师学口音,学唱腔,学手势等等。奶奶学起来像模像样的,一点都不比电视里面的差。

又一次,大家都睡着了,我非常口渴,无法入睡,没办法,只能起来去客厅喝水。当我走到房门口,我隐隐约约听到客厅传来一些声音,我还以为是小偷,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奶奶躺在沙发上看京剧,边看边唱。我走过去轻声的对奶奶说:“奶奶,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睡觉呀?”奶奶被我吓了一跳,平静下来之后,她对我说:“哦,睡不着,所以过来看点电视。”“啊!”我的嘴巴简直能装下一个鸡蛋了。

还有一次,爸爸已经坐在沙发上了,决定观看意大利队对西班牙队的决赛。可奶奶想看京剧表演节目。爸爸和奶奶同时看到了藏在书包下的遥控器。爸爸赶紧扑过去,奶奶也不落后,俩人同时抢到了遥控器,你拉我扯。奶奶虽然没爸爸力气大,但奶奶会说,她说:“要尊老,要孝敬……。”终于,在奶奶的一番劝说下,爸爸松手了。呵呵,姜还是老的辣啊!

你看,这就是我家的京剧迷奶奶。

唱京剧作文篇8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似乎,还没走出戏的世界。正是日暮时分,天际的白光缓缓幻化成浅绛,继而泛成酡红。我不语,彳亍一路,心底氤氲着一抹淡淡的忧伤。“动作倒是做得挺好,只可惜啊……唱腔不够圆润……”京剧老师的话仿佛还在耳畔摇曳。

再也耐不住沉闷的氛围,正在爆发之际,我瞟见路边一颗小石头,瞬间仿佛把心头那股浇了油的无名业火登时掷到那颗石子上,对其便是狠狠一脚。滚远了,我却还不甘心,又用脚跟使劲碾了碾。“这孩子,底气练不上来,不建议学京剧!”耳边即又响起老师对父母说的那一番真挚话语。

此前,面对这句话,我一向只有坚决否定、矢志不移的不二态度,甚至会偷偷对其“嗤之以鼻”;而今日,已是练戏的第十四天了,我已经听过这样的话十四次了,十四遍了呀!无论我再如何坚定,此时也被重复的话隐隐动摇,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观点。

磨磨蹭蹭,总算回到家里,应付过父母一席热忱的关心和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便进了房间,把自己扔在了床上,对着苍白的天花板,脑海里回放着新学的戏曲,不由得扪心自问:真是如老师所说的那般,功底不行,作何打算?

想到这里,心中猛然一个激灵:要是这样,我这十四天来的砥砺奋斗、刻苦训练,都成了过眼云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句句赞赏,岂不都打了水漂?眼前立即浮现出父母每逢我离家赴学的音容笑貌,我每次艰苦练戏时留下的一点一滴,我对自己说:“万不可放弃了呀,坚持才是胜利,努力的最后总能遇见曙光!”这样一想,心微微安定,我又有了明天去学戏的勇气。

念头再一转:若真这样,那么继续学下去,原本对京剧神秘色彩的探索,摇身一变成了对自己满腔热情与耐心的种种消磨。不论自己曾经怎么努力,学完后如何笑着坦然接受这一切,可依旧说服不了内心,失望与不甘仍然大于释然和旷达;另一方面,更是增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一家三口虽不算贫寒,可也不富裕,经济的出入堪堪持平,答应学戏便已是“开恩”,如果还得不到任何成效,难道不是等同于烧钱么?霎时间,身上已出了薄薄一层冷汗。

我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理清心绪,不经意间看到一张放在床头的照片,镜头前的我笑得那么天真无邪,合不拢的嘴里露出十二颗整整齐齐的小白牙。那是两年前的暑假,我们一家抽空回到了北京,顺便去了一趟梅兰芳大剧院,并在台后留影。在那里,我初遇并邂逅了京剧:婀娜多姿的身段,高亢圆润的唱腔,台上人步步生风、衣袂飘飘,宛若一个个偶入人间的仙女。从那以后,我就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今日。京剧,我人生中第一个悄悄萌芽的种子。它,叫梦想。

此时,再低下头看看自己方才的想法,不禁想要大笑:梦想啊,哪里是轻而易举可以言弃的一样东西呢?还有七天,我就将迎来我的结课表演;七天,是我为京剧而作出不懈努力的最后期限;七天之后,演出效果将决定我能否留在这舞台上。我不再犹豫,踏上新的征程。七天,我将拼尽全身气力,建造一个美好的梦:梦里,有京剧,有我。

七天的苦与痛历历在目,然而我却不再感叹;因为,即便是能够耗尽平生气力的事物,也不如最后的结果来得重要;毋庸置疑,我成功了。时至今日,仍见一个女孩,身着京剧服装,在舞台上一声长鸣,矫若惊龙,舞出一朵灿烂的梦;梦,叫京剧;梦中有个少女,在其中永不停息地翩跹、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