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提升整体的文化素养,撰写读后感是我们检验理解力的途径,有助于发现知识盲点,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生作文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作文读后感篇1
我很尊敬祥子的善良纯朴、热爱劳动,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但我也惋惜他最后的堕落。
我喜欢祥子的勤劳和努力。他是个车夫,就想用自己攒的钱买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很努力,最终换到了属于自己的车。他渴望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他很善良且十分正直,我非常喜欢他这一点,虽然最后他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祥子和我爸爸有点像,我爸爸也是努力工作,为了我们一家人。当然了,我妈妈也是。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努力的原因吧。我也是会为了愿望而努力的那种人,即使最后没能实现,我也不会后悔,至少我努力过了。
我喜欢祥子的坚强和独立。祥子渴望的那种生活是靠自己的,面对着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他一次次骄傲地抬起头。我佩服他前面的坚强、上进。虽然,后面变得堕落起来,这绝不是我想看到的。我现在还不能靠自己,但我在生活方面还是会遵循祥子的这种坚强、独立的生活方式。要是自己能做的事,就要去努力完成它。
我更同情祥子的命运,也进一步想到坚持的重要性。祥子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战胜社会,他的堕落令人惋惜,但这是他在那个时代不可改变的命运,是黑暗的社会一步步把这个勤劳、善良、坚强的人逼成了一个懒惰、狡猾、堕落的人。这让我想到,追求本身是漫长的过程,会很复杂,人往往被社会裹挟着,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祥子堕落的原因,社会的极度黑暗是一方面,他个人也有原因。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因为没能最终坚持到底、没能战胜自己而堕落,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坚韧不拔一辈子。所以说,坚持是很难的一件事,很多人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我想,我如果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就会坚持下去,毕竟,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比起祥子的时代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高中生作文读后感篇2
直到读完最后一页前,我的心情都还像书的重量一般沉沉甸甸。可是合上书的那一刻,却又犹如无边辽阔的蓝天般释然。
满满的一书文字,更是对心灵的一场救赎与释放。或许每个人在主人公阿米尔的赎罪旅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震撼,也产生了共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幼年的阿米尔因为惧怕暴力,只是远远地在一旁看着好友哈桑受尽欺辱。他的确因此而逃过了一场暴打,但却也因而受尽了漫长的罪恶感的折磨。我想每个人都有隐藏着的黑暗面,你可能因此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于是缠绕在心里的罪恶感就像藤蔓层层包裹着你,有人因此选择勇敢面对,解放心灵,也有人会因为害怕汹涌而来的舆论与惩戒而就此畏畏缩缩,不敢承担。
书里的阿米尔,一开始的确因此而选择逃避,再三说谎。当他意识到哈桑其实看见他袖手旁观,不施予援手的时候,他甚至为了不让哈桑去向父亲告密而设法栽赃,逼走了哈桑一家。记得书中如此描写阿米尔犯错后的悔恨:“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哈桑并没有说出真相,只是静静地离开。阿米尔发现,这比打他一拳更让人难受,可是接踵而来的战争让他还未来得及补救便已随父亲迁往美国。从此哈桑杳无音讯,但是陈旧的伤口总是隐隐作痛。直到中年,他重返故乡阿富汗,知道哈桑逝世,他又收养了哈桑的儿子,才解放了自己困顿多年的内心。
书的开头写到的阿米尔与哈桑一起玩过的追风筝的游戏,在书的结尾再次被提到。时光一瞬而过,中年的阿米尔在一帮孩子们中间追着风筝,笑得无忧无虑。少了童年的玩伴,却多了一份对人生的释然。一只风筝,此刻对他而言更像是心灵的追逐。
人性的复杂在书中得到了深刻的揭露,丑陋的地方令人发指,但是温暖的光芒从不曾因此而磨灭。不仅仅是阿米尔,他的父亲、他的未婚妻,都曾有过各自无法释怀的伤疤。但是最终,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心灵的救赎。他们都是勇敢者,不曾逃避与退缩,生命里的风筝最终也都落入了他们的掌心。
或许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而那只高高飞向天际的风筝,对你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是梦想,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想要填补的缺口,是心灵的慰藉和治愈。无论我们在追着什么样的风筝,只要脚步不停止、不退缩,手中的线就不会断,风筝就不是遥不可及。
高中生作文读后感篇3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平一个来自农村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三起三落,希望屡次破灭,他从上进好强滑向自甘堕落的无底深渊。他就是《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
小说的开篇首先为书名作了清楚的交代,介绍的不是骆驼,而是人力车夫——祥子,因为祥子曾经用三匹骆驼换了三十五块钱,因此落下“骆驼”这样一个外号。祥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以下的生活遭遇作为描述的重点和结构中心。
他正直、善良、纯朴,他来自农村在北平这座城市里谋生,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成为一个上等车夫,不要被人们嘲笑,但他不会为了实现梦想而采取一切不正当的手段,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挥洒自己的汗水,去赚钱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虽是一个青年车夫,但他不会欺负老车夫,不会抢他们的生意。他平时省吃俭用,对花钱狠狠地控制住。
他一贯要强和奋进。他不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爷的六十辆车,不愿听从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不想往上爬,他所梦想的不过是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为了梦想经历暴雨烈日,忍受人们不理解的白眼和责骂,像一个旋转的小陀螺。拼命的赚钱,一步步向理想迈进。
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离死亡还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吃饭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
最终,他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心丧失无遗,他慢慢地滑向堕落的深渊。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读了这篇小说,我才感觉到我们现在的环境真的是好太多了,我们应感激这来之不易的环境,骆驼祥子的转变反映了像祥子一样的个人奋斗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高中生作文读后感篇4
昨日,最后顺利的把《追风筝的人》看完,这本书,我以前看了四遍,前面三遍,总是在匆匆开头后放下了,自我也不明白是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车上也舍不得放手。
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偏偏掺杂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纷纷交杂纠缠在一齐,在那兵荒马乱的社会中,抽丝拨茧般的将人性一层层的展此刻读者的面前。被社会认可的阿米尔,拥有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利,财富荣誉诸如此类,但与此相伴却也承担了父亲的愧疚,在父亲疼爱的同时,也被父亲所嫌恶,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全心疼爱,却又对父亲充满敬畏,于是他嫉妒,胆怯。不被社会认可的哈桑,以仆人的身份与阿米尔一同长大,受到老爷的格外疼爱,也始终最是忠诚的陪伴着阿米尔,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尔背叛,也依旧能够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他单纯,诚恳,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终日惶惶不愿与哈桑在一齐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尔少爷一向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我的原谅;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向为阿米尔付出的哈桑,纵然一生忐忑,却始终活的真诚。
直至数十年后,阿米尔才从父亲的好友口中明白真相,为什么父亲对自我时有厌恶,为什么父亲总是格外疼爱哈桑,只因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是父亲对自我对阿里,对哈桑无言的愧疚,却成为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一个转折点,而当明白哈桑为了保护父亲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倾注了父亲的精力,承载了他们所有欢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枪下,哈桑的孩子成为孤儿流落的时候,阿米尔最后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整本书以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温暖舒缓的笔触却数次让人忍不住落泪。
突然想起一句古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一生,或许会犯很多错,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取和恐惧,我们所能做的是让自我的心勇敢地应对,纵使伤痕累累,也要问心无愧。
心疼哈桑,也万分的敬佩这个始终诚挚的男孩。而阿米尔,却总让人觉得可怜和心酸,而及到最后他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当他为哈桑的孩子去追风筝,说道:为你,千千万万次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想为他祝福。
为你,千千万万次。
高中生作文读后感篇5
傍晚,空旷的黑色的土地,笼罩在橘黄的夕阳染红了的天空下。一只风筝,一根长线,一个人影,一幅让人捉摸不透的画面,那长长的风筝线后面到底是什么呢?
我翻开华丽的封面,开始走进那一片火红的晚霞,头上风筝猎猎作响,耳畔传来了那句真挚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书的开头,作者那温和轻巧的笔调,描写出了阿米尔记忆中阿富汗,展示了一个少为人知温馨幸福的喀布尔。平日里,我们听到关于阿富汗的,都是跟恐怖主义扯上关系,总以为那是一个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枪声中的地方。那份和谐美好,与今日的落魄战乱的鲜明对比,令人震撼!
当然,令人震撼的不仅仅于此。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人,是主人公阿米尔的父亲,一个在别人眼中魁梧正直的勇士,还有阿米尔同父异母、从小一起长大的哈桑。
哈桑善良、重情重义,他毫无保留地为阿米尔付出,这种从血液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对亲人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动、震撼。为你,千千万万遍。而如今我所能想到能毫不犹豫地说出这句话的人,那就是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亲情这份深沉的爱,从我们出生开始,就默默地再滋润、保护着我们,你可感觉到了?还是像少年的阿米尔一样,习惯到麻木了?哈桑的勇敢无畏,从小时候时时为阿米尔挺身而出,到临死还保护着阿米尔的家园。这份情谊至深至重,让我们看到他遇害时,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难受。
高中生作文读后感篇6
?边城》,一个令人动容伤感的故事。向往怀古朴实的小镇,没有污染,远离喧闹,宁静得令人可忘记自己的呼吸。小镇有一条清澈明了的溪,养育了一方苗家儿女,这个名叫茶峒的山城里,在溪边座落的白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家里有爷爷、翠翠还有一只黄狗。翠翠是孤雏,父母双双殉情而死,在那个并不惜命的年代,死亡可以只为情仅为义。生与死只是一瞬间的决择,只是苦了爷爷和这个被自然养大、被天然雕琢的女子。《边城》中的翠翠,若即若离,飘忽不定,忧郁感伤的美,仿佛是古老神话的女神。想必沈从文先生在写书时也着实是偏爱她的,“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爷爷很疼爱翠翠。爷爷与孙女相互依存那般无法割舍。老船夫淳厚善良,守信朴实,重义轻利。在极俭的生活中,两人相互体贴、关照。老船夫有时在大石头上睡着了,人在对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从不误事。这样简单快乐的日子,是多么美丽的啊!
只可惜,凡美丽的都不容易长存。
先是顺顺船总家的天保的意外逝去,导致顺顺认为是爷爷的过错。爷爷因孙女的婚事急得“发了疯”。雷雨交加的夜晚,这位质朴淳厚的老人,因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打击,静静地离开了他最疼爱的翠翠。又是一场大雨,冲走了渡船,轰倒了白塔,爷爷死了,心上人滩送下了桃源。整个故事轰然落幕,只剩翠翠孤身一人守着渡口,企盼着滩送的归来。
高中生作文读后感篇7
这个假期,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读了《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告诉了我许多我不了解的美丽岛屿;它让我了康塞尔是何等的忠诚;还告诉了我许多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作者在海底遨游,能看见许多珍贵的鱼儿,又能经历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我好羡慕作者,但我有幸能看到这部著作,也算三生有幸。
皮埃尔•阿龙纳斯被美国海军部部长邀请去寻找令人们不得安宁的“独角鲸”。在船上认识了尼德•兰,并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一次次地追逐“独角鲸”,但都没有成功。在一次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是,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其中有几处引人入胜,使我难以忘怀:
上部第二十章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他们把嵌板打开,把铁梯通电,土人们被强大的电流压了回去。他们获救了!
下部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这本书还写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看完这一本书,我想到了一个充盈丰富的世界,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尼摩船长带着我们一起探索海底的奇妙。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平时感受不到,想到了我们平时想象不到的东西。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能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这里能给你全新的感受,体验到另类,刺激的人生。
我了解了这么多,说到底还是要读书,如果不读书,也就不会了解这么多。其实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像我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有时可以开发你的智慧,启迪人们的思维,活泼人们的大脑,让大家在惊险与刺激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让大家多读书,走进文学的时代吧!走进文学,情感会为之温润;走进文学,心灵会为之舞蹈;走进文学,生命会为之永恒,在这个时代里,“课外书”将会让新世纪少年前行的路上多飘逸几缕纯静怡人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