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8-07 作者:Brave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更深入地探讨书中的社会问题,写读后感让我更加理解了书籍中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愤怒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愤怒的读后感7篇

愤怒的读后感篇1

看完这本书我居然有点失落。如果作者还活着,看到今时今日的加州不知道作何感想。失落的是对比起1930年代开着卡车逃荒的美国农民,工资还够买4磅肋肉,三十年过去后的甘肃定西,中国农民逃荒因为饥饿走不出20里地。如果作者也看了定西孤儿院纪事还会反对资本主义和市场垄断吗。更失落的是还未到“仿佛不似人间”的境地,书里充满了反抗精神,而定西孤儿院纪事有悲伤怯懦自私有听天由命却丝毫没有愤怒之情,这是融入骨血的逆来顺受吗。

作者说“当各种学派、哲学,当各种有关民族、宗教、经济的思想因狭隘而阴暗的途径由发展而分崩离析的时候,人总还是前进着,他痛苦地、有时是错误地颠踬着前进。人向前迈了步,也许要跌回来,但也只退回半步,决不会退回一整步。”

可是我觉得不是的,有时候我们只是陷进了死循环不断的在仓鼠球里奔跑却误会自己在不断前行。

愤怒的读后感篇2

"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一切的成就都垮台。……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愤怒的葡萄充塞着人们的心灵,在那里成长起来,结得沉甸甸的,准备着收获期的到临。"

小说讲述的是饥馑年代(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破产农民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大批农民被银行和大公司剥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背井离乡,向西到加利福尼亚寻找传单上宣传的那些果园里的诱人工作。没想到加州并非破产农民的天堂。大业主们利用过剩的劳动力大肆压低工资,拼命干活也仅仅够一家人不至饿死。果园里的桃子,棉花地里的棉桃一旦采摘完毕,做工的人就立即被驱赶出去。在一份份短暂的苦力活之间辗转,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难以维持生存,只有不断迁移,不断寻找。一路上饥寒交迫,从富庶自足的农户,沦落为衣衫褴褛的难民。

我不想谈论愤怒的葡萄属于“左翼文学”的说法。我所看到的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传神的描摹苦难,刻画了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类的作品。在浮躁虚华的现今,拙朴沉痛至此的作品,令人陷入沉思。

现代人大多数已体会不到饥馑,这并不代表饥馑已从地球上消失。且不说遥远的非洲,就在中国宁夏西吉那个我有不少校友在支教的地方,如果没有捐赠的棉衣,学生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也只穿秋衣和校服。意识到这些事实,并不意味着我必须从此以后带着罪恶感吃肉喝牛奶穿棉衣,而是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贫穷和公平的理解。

是否那些一直找不到工作的人就可以一律用“懒惰无能,不思进取”来概括?是否农民不会使用现代化工具就只能怪他们自己愚昧无知?是否有的农村孩子言辞狭隘见识有限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学习活该?这种过分强调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让人很容易貌似客观理智,其实冷漠无情。

这就是我从《愤怒的葡萄》中所思考到的。

愤怒的读后感篇3

暑假,我读了沈石溪先生的著作:《愤怒的象群》。真是让人禁不住感慨万千。

本书精选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创作的广受欢迎的中短篇动物小说佳作。这些作品讲述了关于大象、熊、牛、乌龟、大白兔、鹅等多种动物的传奇故事,并通过这些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的动物故事,展现了动物世界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揭示了动物们丰富的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作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动物的尊重。聆听到动物们动人的心声,触摸到动物们美丽的心灵!

故事讲了因为一个名叫岩温扁的青年,因为心存歹念,残杀了一头的大公象,拔掉了象牙。可是这却引起了象群的愤怒。要不是波农丁说出了发现岩温扁满身是血,鬼鬼祟祟的情景,说不定曼广弄寨早就被象蹄踏成了平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心存不良心态的岩温扁最终被被象蹄踏死,躺在了那头大公象的身旁。

面对生活,又有多少人考虑过动物的感受:给自家的或猫吃剩下的残渣;看到流浪在外的动物,视而不见,一走了之;有些人甚至排挤动物。其实,动物也有美丽的心灵,有些人可能会说,它懂什么?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养了一只狗,当主人出去时,他叮嘱小狗要看好孩子们。出门回来之后,主人看到狗和孩子全身沾满了鲜血,孩子已经了,主人以为狗对孩子们起了歹心,大怒之下,拿起菜刀将狗的头砍了下来。随后,他发现桌子底下有一只狼已经奄奄一息了,顿时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主人怪自己太鲁莽,晶莹的泪珠从眼中流出……听了这个故事,谁说动物没有美丽的心灵?

希望人类与动物界能永远和平,再也别出现这种情况了。警告人类:贪心不足蛇吞象,贪心的人永远会遭受报应,而没有贪念的人,将会一生太平。

愤怒的读后感篇4

寒假,我读了本书,名字是《愤怒的葡萄》。《愤怒的葡萄》是部深具社会意义的小说,浓缩了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且是如此细腻而又深刻。很久以来,颗心没有被文字给这般震荡过了。

?愤怒的葡萄》所描的是在当时经济不景气时,中小农户在大企业财团的垄断兼并下朝不保夕,纷纷破产。成千上万的家庭顿时没了土地,到处流离失所,此时正好收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徵工人的传单,上面的薪资也叙述得相当诱人,大家都对于这个”西部〃相当的憧憬,于是家家偕老携幼挤在辆车中便前往”美丽的〃加利福尼亚开创另番新天地—约德家人便是最佳代表。汤姆(约德家中的次子)方从狱中假释,高高兴兴的回到家中却发现屋内空无人,事后才知切原委,于是他们便决定要到西部去重新生活,在颠簸的旅程中汤姆的爷爷和奶奶相继逝世,他们的破烂卡车也常出状况,幸亏在次寻找服务站的过程中遇到了威尔逊夫妇,从此两家子在路上彼此照顾。终于,经过了非常艰苦崎岖的路程后,大片果园、成行的柳树、桃树列列整齐的排开,他们以为幸福的日子已到,孰不知还有波波的难关即将迎面而来。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汤姆的母亲。在她丈夫的眼里,在他们结婚后,她的个性非常温驯,但是在次的车子抛锚中,他毅然决然地要留下来修理车子,为的是不希望拆散全家人,这不正是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团圆”的观念样?最让我敬佩的莫过于在卡车穿越沙漠那幕,奶奶因身体老迈,经不起坎坷的路途而身死异乡,而在当下汤姆的母亲因不愿影响全家人,他独自忍受巨大的悲痛躺在尸首旁,半途又假装发火蒙骗检查站人员,这才使全家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就因为她把爱化成无尽的力量,才能使全家渡过个个接踵而至的难关。这种坚毅果敢、临危不惧之精神若在现今时代,必能有番惊人的成就,但她生不逢时,在当时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连养家糊口都有问题了,何况是创造番成就?这真是使我深深惋惜。

在《愤怒的葡萄》中最让我憎恨的莫过于包工头和果园主,他们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勾结警察压榨流动的农业工人,为了”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种行为真是让人不齿。

愤怒的读后感篇5

?愤怒的葡萄》书中开场所描写的沙尘暴,即1930—1936年期间发生在北美的一系列沙尘暴侵袭事件。该事件被称作黑色风暴时间(dust bowl),灾害的中心区域为德克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的走廊地带,以及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和堪萨斯州的衔接区域。干旱致使上百万英亩土地荒芜,成百上千人背井离乡。许多家庭(在美国被称为“俄克佬”(okie),代表那些来自俄克拉荷马的人)被迫迁往加州或其他州,而处于大萧条时期的当地经济状况却未有太多改观。由于失去土地,他们寄人篱下,往来于农庄间靠替人采摘葡萄或干农活勉强为生。

北美大平原(包括了黑色风暴事件发生地的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新墨西哥州)的土地并不适合耕种,在一次大战之前主要以放牧为主,由于参与一次大战需要大量粮食,该区域开始种植高产作物,滥用灌溉技术使得大平原的畜水层耗竭速度超过了其地表恢复能力。书中描写农民种植棉花使土地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棉花是一种非常耗水的作物,本来就干旱贫瘠的土地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人造肥料,加上不当的灌溉和排水,最终使土壤含盐度过高而无法耕种。

1930年代的干旱期,由于缺乏自然植被固定土壤,干旱使其转变为沙尘,向东和向南的大风卷起沙尘,形成巨大的深色云雾。此时美国不仅被沙尘暴和由此带来的饥荒威胁,还遭受这异常国际经济危机——由1929年华尔街股灾为标志的大萧条是的粮价暴跌:一次大战结束后对粮食的需求量降低导致美国粮食过度生产。美国农业出口的崩溃导致美国农民拖欠贷款,小型农业银行出现挤兑被认为是导致美国大萧条的原因之一。

罗斯福上台后推行针对农业和乡村的新政,最早的农业法案(aaa)通过人为降低供给来抬高农产品价格,例如犁除棉花地,让玉米腐烂,把小猪宰杀并遗弃,这些在《愤怒的葡萄》后部分章节有提到,但是aaa收效甚微,并被多数美国大众反对。最后该法案被其他法案取代。

愤怒的读后感篇6

在夏蝉的叫声中,我走进图书馆,来寻找沈石溪的一本书——《愤怒的象群》。

?愤怒的象群》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天夜里,原本与曼广弄寨和睦相处的动物邻居——戛洛象群突然狂暴,包围住了曼广弄寨和村民。村长明事理的把因为要得到值钱的象牙,而杀死大象的酒鬼岩温扁交给象群处决。第二天,有人发现岩温扁的头被象群踩扁并且尸体躺在那头被他杀死的大象身旁。

岩温扁的死法和死相有点儿惨烈,但这也是他自找的。如果岩温扁在看见那头年轻的公象之时没有起贪念,那么他就不会被象群踩死,也不会致使他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两个孩子失去了父亲,妻子失去了丈夫的。因此,岩温扁的死是他咎由自取的。

在现在,像岩温扁这种被金钱迷惑住了双眼而猎杀、偷盗野生动物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是愚昧无知的。这些人认为金钱是万能的,看见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不是上缴给国家或是联系专业人员前来保护,而是在想这动物哪里是值钱的、怎么卖、怎样不被人发现等等。这些人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

其实,动物和人类是有深厚友情的。我曾看过不少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其中不乏动物帮助人类的故事。

曾经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安全的地方。一英国游客说,海啸发生当天,一头在海滩边供游客拍照的大象的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子都抱上象背,大象便背着他们快速逃离了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还有在十三年前的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26岁的丽扎的所住村落被巨浪淹没。在慌乱中,人们纷纷逃命。她的女邻居受了重伤,恳请她带上自己的双胞胎逃生。于是,她带着双胞胎与急流搏斗时,闪现了一条蛇。那条蛇从左侧顺着洪流游去,她就跟着蛇一直游。结果蛇带着她抵达了安全地带。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是数不胜数的。

?愤怒的象群》里面这些大象虽然是动物,虽然它们的报复方式有些可怕,但它们团结一致,有情有义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如果我们人类能和动物继续保持彼此之间的友谊,那么大自然就会愈来愈好。

愤怒的读后感篇7

有一篇名叫《愤怒的象群》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七八十头战象因为一头年轻的同伴被杀,所以以往的平静被打破了,它们向村寨的制高点走去,流露出万分愤怒的神情,村长立刻明白了:他们平时井水不犯河水,是象族头领“一根半”治理有方。平时,人象同行也不会彼此攻击。现在,连“一根半”也来了,定有人杀害了大象,机智的村长马上抓住了这位村民,教诲了他并把它交给向群处置,象群终于散开了。第二天,人们在死象身旁多发现了一具尸体,是那个村民的——他的头被踩扁了。

读到这儿,我的心灵被震撼了!象群是如此有情有义。它们为一头已经死去的同伴,为了友谊,明知有丧命的可能,但是它们依然毫不畏惧,毅然向村寨进发。“七八十头”这个数字敲击着我的心房,象群数量如此之多,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每一头都为了同伴奋不顾身,没有一头象落下。我仿佛看到林子里尘土飞扬,每头大象准备就绪,时刻待命攻击。我眼睛都不眨一下,全神贯注地看着,这种有难同当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它们为了同伴在天堂感到安慰,把猎杀者杀了,葬在死象身旁,也许它们的方式有些可怕,但是它们群体的意识和疾恶如仇精神却是那么另人佩服!

虽然对于那名猎杀者来说有些残忍,然后这一恶果不正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吗?

连动物都有情有义,人类怎能自相残杀呢?就拿美国和伊拉克来说吧,美国进攻纯粹为了资源,不惜代价,美国死亡4000余人,伊拉克死伤无数,看着这些数字多么令人心痛!

?愤怒的象群》中这群大象是否在向全世界呼吁:请勿捕杀,我们有情有义,你们也应该停止战争,热爱和平。否则,人类会遭到毁灭,整个世界都将与美好告别!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有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