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可以让我们学会用更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作文是展示自己思维能力的机会,让我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腾龙洞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腾龙洞的作文篇1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抱怨道:“是谁啊?”我看了看表说:“早上3点,会有谁打电话来呢?”说着,拿起话筒无精打采地问:“谁呀!”
老爸在电话里高兴地说:“起床,把他们都叫起来,我带你们去金华。”我兴奋不已,马上叫醒了他们。穿好衣服下楼,发现爸爸已经在楼下等了老半天了。
大约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金华。在入山的过程中,我看到山路盘曲而上,路边的树木、花草刚被露水滋润了,看上去都很新鲜。
我们来到双龙洞,我们先来到外洞,我们躺在小船上,当船儿滑到中间的时候,我感到上方的石头在向我们压过来,我差一点点就叫出声了,不过,几秒钟就过去了。
洞内的景物真的和叶老说的一模一样。石头有的像青蛙嘴里含着的一株仙草,所以叫“青蛙偷仙草”;有的像一大堆人参果堆成的山,有的像一个猪八戒背上背着一个人,因此叫“猪八戒背女婿”;还有的像如来佛祖在讲佛。
当我们来到“冰壶”时,一天的疲惫顷刻间被瀑布冲得一干二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话用来形容冰壶的瀑布是再合适不过了。
时间飞逝,又到了回家的时间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腾龙洞的作文篇2
10月4日,我和乐亦文、王嘉苡、俞瑶婷一起游玩了大作家叶圣陶先生笔下的金华双龙洞。一路上,我们的所见所闻正如叶圣陶老爷爷所写的一样,粉红色的山,茂盛的油桐……这一切能组成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呀!我们看了也不由得开始唱起歌来,想用我们的歌声来赞叹这美丽的景色。
终于来到金华了。午饭过后,我们便又乘车准备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双龙洞。到了那儿,我们便飞快地来到了洞口的排队处。哇!来金华参观双龙洞的人还着不少哩!队伍一直排到了离洞口很远的地方,从我们这儿望过去,连个洞口的影子也望不到。不过洞口周围的景色还是非常迷人的。虽然我们排着的这条队伍还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能是我们来到洞口,但是我们看着这小小的石拱桥,清澈的冰凉的流水,小而优美的'瀑布觉得眼前一片心旷神怡。
转眼,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洞口,抬头仰望,我们突然发现在洞口顶端的两边各有两个龙头,我想那就是青黄二龙的龙头吧!
走进外洞,里面的样子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描述的一样十分宽敞,并且外洞的石壁上还有几处按上了彩灯,把石壁照得五彩缤纷,在洞口的那个地方我们还看到了好多很大石钟乳和石笋。终于到了坐船穿过孔隙到内洞的时刻了,我们各个怀着好奇又激动的心情跃跃欲试地想要快一点儿,仰卧在小船里来到内洞,真让人拭目以待。我们陆续躺上了小船,像这样的小船,一艘就能容下四个人,而且这个孔隙一共能容两只小来回进出。这跟叶圣陶爷爷描述的孔隙相比整整大了一倍,仰卧着小船进内洞的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过孔隙时的感觉。
来到内洞,仿佛走进了一个仙洞,又好象来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大舞台。让我们大饱眼福,在内洞里随处可见映着各种不同颜色的灯光水塘。这儿是绿的那儿就变成蓝的了,这边是黄的那边就成了红的,甚至有些地方还映着紫色光,美丽极了,把黑色的单调的内洞,装饰得色彩夺目。
之后,我们便走出内洞,离开了这美丽又迷人的双龙洞。
腾龙洞的作文篇3
放暑假了,妈妈和我去了金华最有名的地方——双龙洞。
我和妈妈早上六点就起来了,坐着车到了双龙洞的售票处买了两张门票就进去了。
我们到了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居然真的有书上说的那么大,几乎有一个操场的大小,十分壮观,好像真的来八百多个人在这里开个会也不会觉得很拥挤。这时我看见了一些像像盘子一样的岩石,从远处看犹如一个个巨大的灰色盘子被迭在一起。那盘子上流着清澈的泉水,这泉水可真淘气,它从这个盘子中满出来流到了下面的盘子中,又从下面的盘子中满出来流到了边上的盘子里。看完了外洞,我和妈妈就准备进内洞了,我们仰卧在一条大船里,那条船很大,一共可以躺六个人,三个人的头朝着船头,三个人的头朝着船尾,是这样大的大船。船的两头都系着绳子,只要管理船的工人一按按钮,内洞里的绳子就会收缩,这样船就进去了,我和妈妈并排躺在船尾,刚躺好船就开始动了,大约只过了三十几秒钟吧,船就已经到了内洞。
内洞里有许多的石钟乳和石笋,五彩的灯光打在上面现得更加美丽了。我看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石钟乳和石笋,觉得最好看的就是“青蛙偷仙草”了,因为那几乎和真的没什么大的差别,再加上彩色的灯光使得“青蛙”似乎真的活过来了一样,栩栩如生地拿着翠绿色的“仙草”好像正在逃跑呢。
过了一会,我和妈妈参观完了双龙洞便又去了其他的洞参观,双龙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真美啊。
腾龙洞的作文篇4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图片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资料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隔膜》、《城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腾龙洞的作文篇5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系)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游记中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和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去过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学生的发言、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但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恐怕有一定难度,还需教师指导。写法的学习还需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大胆尝试。
3重点难点
1.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2.掌握孔隙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1.2学时重点
1、重点: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理清文章层次。
4.1.3学时难点评
1、难点:明确文章两条线索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
“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
1、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活动3【讲授】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活动4【活动】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⑴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⑵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⑶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⑷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活动5【作业】作业
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2.2学时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文章主次。
2、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
4.2.3学时难点
学会运用恰当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腾龙洞的作文篇6
今天早上七点,我们乘车来到了金华最有名的双龙洞。
我们开着车来到山脚下,看到上面的标牌,上面醒目的写着“双龙洞”还有一个“↑”的小牌,所以我们的车便向山上驶去,山路十分蜿蜒,真所谓是“山路十八弯”呀!过了“山路十八弯”我们便来到了双龙洞的入口,我们按照上面的路线先是来到了金华观这里香烟缭绕,一些报有诚心的信徒在参拜佛仙们的保佑。下一站我们来到闻名以久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其实它们都是在一个洞里,只是叫的名称不同。我们先是从一个洞口进入,在那里排队,这时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要排队,让我来告诉你吧!其实我们是在排队上船。不过这次坐船可与我们以前大不相同,因为以前我们都是坐着,而今天却是躺着,每只船最多只能容纳四个人,我们躺在船上,船的另一边有一根绳子在拉着我们行驶,我们便到了岩石下面,那些岩石仿佛要压在身上一样,我十分害怕,划行的小船把我们带到了别一边的岸上,这里就是双龙洞了,洞内灯火通明,因为里面是人工设计的灯美丽极了,在这优美的景观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冰壶洞,里面的岩石都平整而清凉,这让我们时而感到凉风袭来,真是名副其实的冰壶洞,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桃源洞、二仙洞……
通过参观了这次风景秀丽的双龙洞,使我了解了我们中国的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的在丰富资源,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腾龙洞的作文篇7
正月初四这天,我们一家去了双龙洞景区。我们的车开了大约2小时来到了一座山上,崎岖的山路蜿蜒着,车子一抖一抖的,好玩极了。
进了双龙景区的大门,走一段石子路就来到二仙洞。进入洞内,一条不宽的石头长廊展现在我们眼前。在灯光的照映下石头墙上泛起了亮光,一闪一闪的好像是星星在闪耀。走过长廊,我们来到二仙洞的大堂,这里到处都是石头,一块堆在另一块上面,有的看上去像猴子捞月亮,有的看上去像一朵莲花,有的看上去像一朵蘑菇,千姿百态,简直可以与黄山奇石相媲美。最让我喜欢的是大仙梯田,这梯田和真的没什么两样,让我不敢相信这是石头呢。
出了二仙洞,我们来到名人碑廊,石碑上刻着许多文人墨客的名字,他们可都曾到过双龙洞哦!刘仲卿、左元放、郭璞、沈约、刘孝标、孟浩然、李白、苏轼、李清照、徐霞客、郭沫若等等。最有名的就是叶圣陶爷爷了。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就能在我们四下语文书中找到。这也是为什么爸爸妈妈带我来游双龙洞的主要原因呢!
随后我们到了双龙洞。抬眼望去,洞口一左一右各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这就是双龙洞的由来。双龙洞的外洞很宽敞,大约能容纳1000人。要进内洞需要坐船。说是船,但不能坐,只能躺在船上进洞。因为洞口很扁,每条船能躺下6个人。我躺在船上,头上的钟乳石不停地在滴水,头上的石头好像要掉下来,好不危险啊。下了船,导游让我们回头看石璧上的一块石片。他告诉我们,那是晴雨图,可以预测天气呢,如果洞外是晴天,那么石片是干干的。如果洞外是雨天,那么这石片上就会有小水滴,真是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往内洞走去,我们看到形态各异的石头,有将军腿、倒挂蝙蝠、青蛙盗仙草、海龟探海……..有一个寿星,它有一个小脑袋,还有一个肥嘟嘟的身体,这寿星望着一个大仙桃垂延欲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告别了双龙洞,告别了金华。
腾龙洞的作文篇8
黄龙洞在张家界武陵园景区8公里处,是武陵园第一大景区。在洞口就感觉到凉爽,洞里更是凉风习习,刚进洞就看见里面有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石钟乳和石笋,往前走,有两扇门,一扇是幸福门,一扇是长寿门,进去先走幸福门,代表幸福美满。走过了幸福门,跃过了百米长廊,我们来到了龙舞厅,龙舞厅有个大舞台,下面还有几排观众席,旁边有包厢,包厢里,小龙女和她的男朋友在说悄悄话。旁边有一条响水河,我伸手一摸,河水很清,很冰。我们坐着船在河上慢慢的行驶着,就好像去参加龙王的宴会。
下了船,我们得走上高高的楼梯,到第二层,突然眼前出现一片黄土高坡,坡上长着石钟乳,像冬天落了叶的树枝,抬头看,从洞顶上流下一股清泉,正好落在黄土高坡中间。黄土高坡的左边有一片片丘田,丘田上有一根石钟乳,石钟乳横卧在丘田里,像一棵玉米,从它的年龄来判断,它是世界上最老最大的玉米。
向前走,看见一座仙人桥,它是仿照赵州桥缩小的,穿过仙人桥,走上狭窄的,只能容的下一人通过的栈道,就来到了第三层。这里可热闹了,到了孙悟空的花果山,美猴王手捧蟠桃,正在吆喝他的小猴们一起吃刚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偷回来的美酒佳肴。
最后一层,我们来到龙宫。在最上方,有一座龙王宝座,可以容纳十八个大男人,旁边有两艘火箭,我们称它为黄龙1号和2号。只要龙王一声令下,火箭就可以升天了。在龙宫的中间,有一个兵器库,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兵器,在宫殿的一角,有一根定海神针,它长19.2米,通体透明,直达宫顶。
顺着龙宫往下走,不一会儿就回到了长寿门,从长寿门里走过,就可以长命百岁,黄龙洞之旅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