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文化作文6篇

时间:2024-04-28 作者:pUssy

作文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优秀的作文是我们个人风格和独特思维的鲜明展示,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传统戏曲文化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传统戏曲文化作文6篇

传统戏曲文化作文篇1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童年与刚刚改革开放的时期度过。当时农村的娱乐活动很少,村里一年一度的唱大戏就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娱乐奢望了。

每到秋初之际,村里就会派人外出写一班戏来村演出。一来丰富丰富匮乏的农村文化生活;二来正值农作物急需雨水之际,也祈盼风调雨顺,以求当年有个好收成的心愿。在人们的期盼中村委传出哪天来村演出的确切消息,大家相互传递着信息,各自邀请着外村的亲戚朋友来看戏,全村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气氛。在演出的前一俩天,每家每户或多或少会增加些新面孔,邻里之间相互问候着,祝福着,村里显现出几分少有的热闹。

汽笛清脆的响声把寂静的村庄沸腾了。大人们相互谈论着今晚早点吃饭,去戏场看戏;孩子们雀跃着,奔走相邀,往返在家和戏场之间,往日没人驻足的戏场热闹了起来。中午过后,在村子的主要街口贴出了海报,人们浏览着、谈论着、嬉笑着、相约着晚上的戏场。

大约下午6点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了,晚饭要比平时吃得早,孩子们则已经有早早就到戏场去占座位的了。那时没有什么公共的座椅,靠近戏台的前面村里会摆上几排杨树椽子,充当临时的座椅,后边就是各家各户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圆的、方的或凳子、或椅子什么的,大家倒也摆的一排一排的,虽然不是摆的太整齐,但大家还是比较规矩的相互照应着。我和妹妹也会早早去场子里在好一点位置的椽子上摆上几块手绢什么的,占几个座位,一下午兄妹二人轮流的看着占下的座位,看着戏台上的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不怎么熟悉的小孩、大人打着招呼,焦急的盼着夜幕的降临。日头缓缓的向西沉去,夕阳染红了半个天幕,戏场也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场子里的人们逐渐的多了起来,嬉笑声、叫喊声、小贩的吆喝声充斥着整个戏场。我们兄妹二人也翘首寻找着自己的家人,不时互换着跑回家吆喝几声:快点、快点。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陆陆续续的到齐了。8点钟开始,台上会每隔一会儿奏一段过门:一是提醒戏子们应该开始化妆准备了;二是告观众戏快开了,大家尽快到齐了。人们扬着笑脸,嘴里边磕着瓜子什么的边唠着家长里短的话题等待着正式开演。8:30到了,戏台上的幕布随着器乐的演奏声缓缓地拉开,戏演开了,台下的吵杂声也逐渐的静了下来。人们的表情随着表演的剧情变化着,懂得、不懂得全都津津有味的欣赏着,随着演员过硬的功底和卖力的演唱以及群众忘情的投入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初秋的暑意融入了浓浓的戏情里,高涨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的亮了许多。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瞪着眼看着戏台上表演,听着大人们嘴里不时传出的几句解说,似懂非懂的留着记忆,逐渐的积攒起了对戏曲的爱好。大约12点半以后散戏了,人们呼男携女,扶老抱幼鱼贯而出了戏场,吆喝声、狗叫声、开门声、关门声把整个村庄搅得又出现了短暂的沸腾。

如此四天,辛劳一年的人们的脸上露出的是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演出结束后,大家任要谈论几天,比比去年的啊;今天的有什么不足啊;戏子们谁好啊等等之类的话题。我们孩子们也是演出后的几天才能从喜悦中恢复过来,但却在我们幼小的心中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痕迹,陪我们长大成人,培养出我们这一代对戏曲的爱好。

传统戏曲文化作文篇2

在我很小的时候,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戏曲的种子。听爸爸妈妈讲,我小的时候,电视只要调到有戏曲频道,我就表现得很专注、很安静,我被戏曲人物华丽的服饰深深吸引了。后来,爸爸妈妈有意识的培养我在这方面的爱好。听戏、看戏成了治愈我幼儿时期哭闹的“良药”。

慢慢长大了,我对这种“咿咿呀呀”的表演形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知道它叫秦腔,是我们陕西人的家乡戏,更是我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它的服装颜色鲜亮,头彩浓艳干净。每一套戏装就是一个故事,每一张脸谱都书写着忠奸义胆。我喜欢秦腔的故事美,惩恶扬善,满满的正能量。我喜欢它的唱腔,男声粗犷豪放,一个个豪杰令我叹服;女声委婉清亮,一个个奇女子令我神往。

爸爸妈妈也是尽可能给我创造看戏的机会,我更是乐此不疲,像着了魔似的。省戏曲研究院、易俗社等赶着趟儿地跑,看着台上的喜怒哀乐,听着似懂非懂的戏文,我的脸上竟然留下了泪水,我是真的爱上它了!想不到那诗意的台词,豪放的唱腔,舞动的水袖,铿锵的锣鼓,亮丽的妆容竟有这么大的魔力。

回到家随口哼着秦腔的曲调,拿两块毛巾搭在手上当水袖甩。大人们说戏的时候我也会参与其中,不由得说上几句。忽然发现,秦腔在我的世界已经无处不在了。当我抚摸身上的戏服,坐在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变成曾经痴迷的模样,那一刻,幸福满满,梦想照进现实。

当同龄人听着流行歌曲,疯狂追星的时候,我的爱好好像跟他们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继续我的戏曲梦,用心去唱戏,用戏来做人。

传统戏曲文化作文篇3

周末的清晨,外婆带着我到公园的小树林里听戏。树林里,有一个用石头搭的简易舞台。台下已有很多坐在马扎上的老人,他们都在那里翘首期盼着好戏开锣。

等了好一会儿,锣鼓声响起,帘幕后走出来一位化着精致妆容的美妇人,她咿咿呀呀地唱过一段后,便甩着长长的水袖舞了起来。台下听戏的观众不时地大声鼓掌,连声叫好。这是我对传统戏曲的最初记忆。那时的我,正在妈妈的引导和熏陶下,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古诗词。舞台上的戏曲演员字正腔圆,唱念做打,好不热闹,却丝毫提不起我的兴致。环顾四周,老人们竟都是一副沉醉的表情。然而,我怎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在听戏时,竟然也是这种表情?也许因为妈妈的职业,我们家保留了一些文化传统。逢年过节回老家时,亲人们常常围坐一团,捧读古典诗词,谈论古典戏曲,一起研究戏文,一起听戏。那些戏文虽然生涩难懂,可当我真的沉浸到戏曲文化的氛围中,我才发现,戏曲的唱词优美,音色婉转,曲调雅致,那甩动的水袖,总是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情。耳濡目染,我逐渐融入到这种文化氛围中。

现在,我也能和京剧票友小姨妈谈论京剧角色,领会戏曲的魅力。看一部戏曲,就能了解一个历史事件,读懂一个人物,就可从中知得失。“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戏曲就像写意的山水画,用纵横的笔势在方寸舞台上表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现在,人们把这些寄托着美好愿景的传统戏曲抛掷一边,认为那是愚昧、过时的代表,一点点忘却。传统戏院消失了,戏曲只能栖身在这片小树林里,只有老人们还在孤独地守望着。“眨眼间数年光阴,寸炷香千秋万代。”

戏曲的魅力令人着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传承发扬呢?当我们为万圣节着迷,为圣诞节狂欢,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新奇中时,我们能不能也经常去感受一下那些美好的戏曲文化呢?

传统戏曲文化作文篇4

今天,学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这次活动形式新颖,采取的是戏曲知识讲座与现场互动演出进行结合,令人印象深刻。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了这个活动。

通过主持人精彩的解说,我们了解了黄梅戏的起源、行当以及池州傩戏的起源、分类、寓意等有关戏曲传统文化知识和内涵。之后,主持人告诉我们,今天要表演的节目有黄梅戏《天仙配·满工对唱》和池州傩戏《舞伞钱》。

“当,当,当”,锣声响了,表演开始啦!黄梅戏剧院的艺术家们精彩演绎了传统黄梅戏《天仙配·满工对唱》。这一对扮成夫妻俩的演员跟着鼓声一边唱着,一边做着动作加以配合,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掌声、唱戏声,声声入耳。表演完之后,黄梅戏艺术家又在现场教我们唱传统戏曲《天仙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戏曲魅力,体验到了优秀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有趣的是池州傩戏《舞伞钱》,只见两名演员头系红巾,戴着两张笑嘻嘻的面具,其中一人手持一把上面系着许多布条的巨型伞,另外一人手持一枚巨型铜钱,上面还铸着八个字:一帆风顺,国泰民安。开始表演了,只见一名演员旋转着伞柄,伞上面的布条飞快地旋转着,似乎飞了起来,五彩缤纷的像一朵盛开的花。另一名演员挥舞着巨大的铜钱,他们在舞台上跳跃奔跑,充满了喜悦和幸福之情,持续了好长时间才停下来。顿时,台下响起阵阵喝彩声和掌声。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去延续这份辉煌。

传统戏曲文化作文篇5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我的爷爷酷爱戏曲,每天都咿咿呀呀的哼着,自从爷爷学会放电视后,那戏曲的声音更是传遍左邻右舍,震得我的耳朵呀,都“嗡嗡嗡”的响。

对我而言,戏曲就是那种一句话都要说个好长时间,弄得人不耐烦的电视剧,还有那正不正斜不斜的音调,真是太难听了。爷爷却总是听得不亦乐乎,要我说,那些流行歌曲比这土里土气的腔调好听多了。“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唉,你瞧瞧,他又开始听了。我捂住耳朵在一旁写作业,但那长长的音调还是直往我耳朵里钻。就这样,戏曲一直是我的仇敌。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这天下午,学校要举办“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操场边站满了老师,还不时有些爷爷奶奶辈赶来,他们或坐或站在操场边沿,目光都向着舞台。我真的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听戏曲呢?

带着疑惑,表演开始了,当欢快的音乐声响起,一位妙龄少女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走来。那一身五彩斑斓的衣裳让人眼前一亮,长袖飘荡,一身粉梅色纱衣,月牙白的衣裙,多么引人瞩目。“真美啊!”我一下入了迷。当听到《天仙配》中的“荒郊野外,孤男寡女,拉拉扯扯,成何体统”这一句,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跳出来时,我不禁笑了。这种令人回味的腔调,这种故事性的表演,一下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就是戏曲的强大吸引力吗?有这样几句谚语:“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我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把精彩呈现给大家,演员们付出了多少的辛苦呀!我的家乡就有种很出名的'戏曲叫做目连戏,戏中也穿插了不少杂耍表演,如度索、翻桌、蹬罈、跳索、跳圈、窜火等。当我认识到这种戏曲时,我可谓是十分震惊,那种高难度表演深深的震撼了我---这才是真功夫啊!这才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呀!我耐心地,从头到尾的看完了所有的表演,那悠扬悦耳的腔调,那绘声绘色的表演,一直在我心头荡漾……

“用目来观看,捉到个贼姑娘……”黄梅戏又响了起来,这次,我跟爷爷一起坐在电视机旁,听着这悠扬的腔调,看着那精彩的表演,摇头晃脑,不亦乐乎。

传统戏曲文化作文篇6

“儿子,快到7:20了,快调到戏曲频道,看戏!”我听了恋恋不舍地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最后一眼,然后很不情愿的调到了戏曲频道。

唉~这都要怪吴老师出了着了个这么刁难人的任务——听一小时的戏曲。哎,有办法了,“哎哟,肚子疼,”老妈冷笑道:“别装了,快听戏吧!”啊,失败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看戏了。开始了,演员刚一唱,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就紧急集合,连续不断。我真不知道,这么难听的东西也能被称之为“国粹”,真是难以想象。这声音难听就不说了,再看看这脸画的怎么和妖怪差不多呢?看得我心惊肉跳的。5分钟过去了,我实在受不了了,便向老妈求起情来:“妈妈,你看,我这几天表现也不错,也看了一会儿了,能不能就此结束啊?”我陪着笑脸对老妈说。而老妈也不温不火的对我说:“不行啊,这是你们吴老师布置作业,一定要一个小时的,现在离一个小时还早着呢?我得做好监督工作,要不然我就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了。”唉~诡计又被老妈识破了,没辄了,看来,逃是逃不掉的了,那我就拖延时间,我一边看一边东摸摸西看看,就等着一个小时赶快熬过去。这时候,老妈突然对我说:“张若怀,你就在这给我认认真真的看,我就在这里既陪着你看也监督你,你定下心来看,也许,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见此情景,我只好耐着性子,硬着头皮认真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渐渐地被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这部戏的名字叫“赵氏孤儿”,说的是一些正义的侠士为了保护一个忠诚的宰相的后代而舍生忘死的故事。再接着,我又被演员那生动的表演给吸引住了,只见那些演员表演得活灵活现,双眼炯炯有神,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也在一边手舞足蹈的学了起来。可是,我的表演实在太差劲了,看起来是那么的笨拙,呆板。这时候,我才深深地体会到: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的含义啊!这一招一式是经过怎样的刻苦训练才练成的啊?不由得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出对这些演员的敬意。就在这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而我还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着。

第一次看戏,可真令人难忘!我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面的津津有味地看完。这次看戏使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尝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