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作文最新8篇

时间:2024-04-18 作者:loser

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我们的思维敏锐度,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街作文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街作文最新8篇

老街作文篇1

古镇的老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现在可能谁也记不清了。听爷爷说,有好几家店铺,在他小的时候,就早已有了。

老街傍河而建,两岸多是面河而设的酒馆、饭铺、茶肆。3米多宽的街面,全用青石铺成。铺面大多有翻檐,这里,自然就成了过往的行人遮风避雨的地方。

打我记事时起,爷爷三天两头地总要带我到街上逛逛,或给我买些泥人、玩具,或到饭铺中吃碗馄饨。所以,老街是我从小就喜爱的地方。

我渐渐地长大了,对老街的感情也随着岁月而加深了。要是逢上个休息天,我总爱一个人到老街上去走走。

早上的老街可真热闹,那些来自四邻八乡的水乡人,使本来就显得狭窄的街道更拥挤了。这时候,就连老街前面的一条河道,也变成了一条“街”。大小船只,犹如车水马龙,往来穿梭。勤劳的水乡人,用船载着刚刚捕来的鲜鱼活虾,或者自种的蔬菜瓜果,靠河设摊,沿岸排开,用甜甜的乡音叫卖起来。这些来自农家的土产,带着露珠,带着水花,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河草的清香,莫不让人赏心悦目。这时,漫步街头,在嘈杂的叫卖声里,你一定会领略到水乡集镇那特有的一片温馨。难怪有人说:“古镇是河在街中,街在河里。”

到了下午,集市散了,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街面才略显清静。这时,老街成了外乡人的游廊,他们或手挎相机,或肩背画夹,转来转去地搜寻着创作灵感。你就算有事无事地在那里散散步,或观雨景,或赏夕阳,也颇具情趣。

晚上,老街成了人们汇集信息的地方。大伙儿三五成群,或坐在茶馆里,或坐在石桥的栏杆上,说东道西,蛮有劲儿。这时的老街总要到深夜才会静下来。

老街作文篇2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逛了安徽的屯溪老街。老街的东西可多啦,有笔墨纸砚,有太平猴魁,有特色糕点……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们首先走过一家刻印章店铺,里面有许多刻印章的人造玛瑙石,有红的、有绿的、还有白的……我选了好一会儿才选中一块白色透明人造玛瑙石。妈妈请来专门刻字的叔叔,让他帮我们刻字。叔叔拿起玛瑙石,在一张纸上磨了几下后,拿起小刀,不一会儿就把“乐俏均”三个繁体字刻好了,真了不起!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一家店铺的柜台上写着“米上刻字”。我好奇地走过去,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在一颗米上写着字,真是太神奇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买一个啊?”妈妈同意了。我先挑了一个心形的瓶子,然后挑了一株粉红色的假树叶,最后挑了一个宝石挂件。我在纸上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阿姨把这几个字写在米粒上,装进瓶子里。我拿着挂件,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有用的人。

要回家啦,我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安徽屯溪老街,希望以后还能再来一次!

老街作文篇3

在我所生活的城市里,有着些古色古香的老街小巷。大多数的老街小巷已经被开发了,少数的小巷仍在那儿。我时常会去小巷走走,寻找那小时候童真的气息

小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它就如一个大迷宫。这和北京的胡同一样,路,弯弯曲曲而又坑坑洼洼,很不好走。稍不留神,走错了一条岔路口,面对你的,就将是一条陌生的道路。我小时候并不认识路,但又对每个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每次都单独走小巷,七弯八拐就走到了小巷的尽头。每次都因害怕而哇哇大哭,家人们找到我后,总告诫让我别再走小巷了。可我在哭泣过后,又单独走小巷,又让家人来找我。最后终因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对小巷的路线已经牢记在心了,再也没让家人来找过我。偶尔一两次走到了小巷的尽头,我也能迅速地找到回家的路线。

小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它就是一条开满商店的小型商场。从小巷的入口走向出口,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商店。如果你随意走进一家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让你看得目不暇接。正当你犹豫要买哪个好时,一阵香味被你吸进鼻腔内,嗯!这香味是猪蹄的味道!于是你十分果断地买下了一大块猪蹄,慢慢品尝猪蹄那嫩滑可口的滋味。

小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它就是一条充满吆喝声的声音王国。只要是住在小巷附近的人,每天都能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每天早上,卖馒头的小贩一声“卖——馒头啦!!”足足能把人从周公那儿拉过来,过了几分钟,卖油条、豆浆、小笼包的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响了起来,真像一曲大合唱!到了中午,卖冷饮的小贩便一齐出来了。每当我听到“卖冰豆沙、冰凉粉、冰藕粉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一元硬币,买下一碗冰豆沙。猛吸两口,顿觉神清气爽。

老街小巷,是我童年时期最常去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仿佛都能在这老街小巷里,看到我小时候与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太阳洒下我那金黄色的背影……

老街作文篇4

上个星期六,母亲和我早早的起床,乘车去了镇上,去购置一些换季的衣服。

早晨的三界是寒冷的。一下车门,寒风不由自主的扑在身上,精神也被寒风给刺激起来,身体不禁抖擞了一下。

走上老街,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两则的街门大多紧闭着。街边的小贩早早地支起了爆米花机,开起小小的火,慢悠悠的烘烤着。

再走向前去,早餐店的老板却早以忙的不开可交,快步来回踱着,宾客满座,打开蒸笼,白色的蒸汽一下子的冒了出来,漫进了空气里,随着空气游走四方,带着馒头的味道,仿佛在不断唤酲着还在沉睡中的人们。

再往里走,看见一家理发店,但这理发店也已经有生意了,主客交谈甚欢。眼神随着步伐的移动而转移。这时,紧贴理发店的一个有落地玻璃的房间进入我的眼帘,它的最边缘处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眼睛呆呆的望着路面。

步代又不自觉的走了上去,看见几个店主聚拢在一起,仿佛在教一个孩子转圈圈,跳广场舞,只听见那孩子说:“哎呀,晕死了。”大人们纷纷笑起。

母亲说:“再回去走一趟吧,前面也没什么了。”

很快,我又看见了那个老人,这次我注意到他的身后是黑漆漆的一片。那双眼睛格外令人注意,眼神中不仅有着呆滞,还有着一丝的空洞。或许,老人的眼睛只能看到那一段小小的画面,因位置的困束,无法看得更远,但你又在不厌其烦地看着什么呢或许是在等待着什么?

脚步继续移动着,我和母亲越走越远,回头看看那个老人,街上人们结伴,成群的笑着,谈着路过,早餐店依旧热闹,卖爆米花的小贩已经开始烤第二锅了,路边的店铺也开始开门迎客,大家仿佛都没有人注意到那个老人的存在,老人依旧怔怔地望着,孤独着,无人问津着……

转头看着走在前头的母亲,不由地加快了脚步跟了上去!

老街作文篇5

故乡的老街是最让人留念的。如今,偶尔会在周末搭上回乡的公车,不惜半小时的时间,只为到故乡逛逛那条经历过岁月沧桑的老街。

故乡是小的,老街也是窄的。我不清楚老街的历史到底有多久,只知道它是我童年,少年时期每天必到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小孩总是三五成群地在老街上自由奔跑,嬉戏。我想,老街的路就是我童年的烙印吧!而每当我与当年一起嬉戏的几位老友再次漫步在老街上,大家心中总是会深深感动,那是种莫名的感动,谁也说不出。而我们也时常会默默地看着老街,童年再也回不来了……

老街的回忆更多的还是与家人在一起的往事。每到仲夏之夜,一家人总会一起逛老街。这时的老街显得格外温馨。大家互相拉着手,安详地逛着老街。有时,我们小孩就不停地喊着肚子饿了,父亲就会买老街上的特色小吃。月光之下,一家人一边逛着古老的街道,一边吃着传统的小吃,这种感觉难道比不上坐在豪华包厢吃着山珍海味吗?也经常会遇到熟人,他们也总是一家人在一起。于是,我们之间亲切地打声招呼。故乡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一切,也早已熟透故乡的老街。回过头来,却发现,如今与家人已好多年没一起逛老街路。也好久好久没重温当年的老街的温暖了。不知道老街上的一切,会不会变得与我们陌生?

逛多了城市繁华的步行街,却永远忘不了故乡老街的点点滴滴。故乡的老街到处充满活力味儿。记忆中的老街,没有城市那喧哗,浮躁的喇叭叫卖声,只有街上小贩淳朴的喊卖声;没有城市高楼大厦的衬托,只有老屋与古街的完美结合;没有城市茫然的红灯绿酒,只有传统而古老的家乡小吃;没有高贵的珍珠翡翠,只有那精致纯朴的手工饰品……太多太多的回忆,太多太多的感情……

我想,老街总有一天会被宽敞的大道而覆盖,老屋也会发展成高楼与大厦。我想那时候,我会感到高兴,故乡发达了;却也会感到落寞,再也找不回老街的证据,童年的烙印。而我也会永远眷恋故乡的老街……

老街作文篇6

当冬日的暖阳渐渐穿破云层露出笑脸,当繁华的鱼洞还在宁静的睡梦中,我们已踏着江雾,来到老街公园散步。

走到公园大门,一座高大的牌坊矗立在眼前,在它的正上方镌刻着“老街公园”四个火红的大字,它的两侧有一幅用木板刻写的气势恢弘的长联。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约十米,高约三米的巨大浮雕,这就是著名的《老街图》。它描画了古时候鱼洞老街人民的生活景象,整幅图栩栩如生,生动活泼。别看画上的人小,但每一个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人的神态动作也各不相同。有的老人在树下喝酒、聊天;有的挑夫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挑货行走;有的人在自家房前的院子里用石磨推豆花……瞧,还有他们住的吊角楼,虽然没我们今天的高楼大厦气派,但他们的脸上却荡着幸福欢乐的笑容。

沿着石板铺成的林荫小道拾级而上,道路右边的石壁上镶嵌着一块块数不清的小浮雕、有成语故事、有寓言传说、有古代诗词,有民族英雄等等。看,“刻舟求剑”让我们知道剑掉入江中后,船已开走,可是剑不会随船移动;“半途而废”告诉我们不能做事有头无尾,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了;“李绅的悯农诗”让我们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一颗粮食都不能浪费;“守株待兔”说的是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是不会有收获的;“岳母刺字”激励我们要好好学习,精忠报国……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

读着这些故事,不知不觉到了山顶,夕阳染红了白云。远远望去,长江东流,一江冬水半江红,令人心旷神怡。沙滩边依靠着一艘艘排列整齐的船,五星红旗在船上迎风飘扬,一阵阵轮船的汽笛声飘向遥远的地方,壮丽极了。俯看整个公园,满目苍翠,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金黄色的银杏叶随风飘动,红彤彤的枫叶点缀其间,似乎秋姑娘流连忘返,不想离开。

虽然下山的路变得漫长,但我们一会功夫就到了山脚。突然,我看见了一块长满青苔,刻着“古榕苍桑”的石碑,在碑的旁边长着一棵高大挺拨的、郁郁葱葱的黄葛树,它粗壮的树枝蜿蜒曲折展开,形成不规则的形状,据说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树叶在风中不停地摇曵,好像在讲述着鱼洞老街古老的故事,也看着今天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老街作文篇7

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下邵老街,那便是古朴。老街并不出名,却如旁人口中的那样:朴素、古老而又无不透着岁月蹉跎。

踏入老桥,最显眼的便是那座石桥。石桥样式简单,很不起眼。岁月流逝,石桥不在崭新,桥根的青苔就证实了这一点。站在桥上,俯视河水,又别有一番风情。桥下河水潺潺东流,那水并不干净,不像景区里那样刻意的清澈见底,却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祖母绿。站在这经历多年岁月的石桥上,感受着淅淅沥沥落下的春雨,仿佛回到了那撑着油纸伞走在雨中的时代,心中自然也多了几分惬意。

在那窄窄的街道间,是一条充满古朴气息的青石板路。那青灰色的瓦片上落下一滴又一滴晶亮的雨珠,砸在地上溅起一朵飞扬的水花。也许是时间太久了,石板上竟出现了一个个小小的坑洼,验证着“水滴石穿”。路两旁,长着一丛一簇青翠的野草,虽叫不出名字,却也给这古老的街道增加了一份春意。铺路的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没有经过可以的排列,显得杂乱无章。在石头中间,有着细小的缝隙,从外往里看,似乎能看到小虫子在蠕动,从上头走过,那石头还会轻微地摇动起来。而这看似无序的一切,又处处彰显着老街的古朴文化。

就连那棵大树,也颇哟韵味。那树又高又大,树干很粗,估计得两个我抱起来还不够。那根主树枝向右斜伸出去,恰好拦在了两栋房子的围墙上。树叶密极了,抬头向上望一片又一片的青叶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透过满目的绿色,依稀看见那淡淡的雨后晴空。而那一丛又一丛的青苔,古怪的节疤和藏在其中的小小蜗牛,更使这树变成了古老的见证、时间的浓缩。

这就是下邵老街,它并不出名,但有一天,我一定会走出老街,走出老桥,把这发扬光大。

老街作文篇8

南塘老街是宁波人记忆中的“外婆家”。

街的旁边是静静流淌的南塘河,河面看不到半点涟漪。河上静静地卧着南塘桥,绿里透黑的青苔和被磨得透亮的桥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条两米宽的石板路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它们个头有高有低,身材有肥有瘦,但都是白墙、青瓦、雕花木门窗,门前挂着红灯笼……走进老街,仿佛进了一个美食天堂,圆鼓鼓、软绵绵的汤圆;肥嘟嘟、白亮亮的肉馅包子;炸得酥香的春卷儿,皮薄得连里面碧绿的菜叶和淡棕色的肉馅都隐约可见……

虽然南塘老街从早到晚都人声鼎沸,但最热闹的要数傍晚时分。人们走在弥漫着诱人香味的街上,侧着头看两旁店铺的招牌,不时从摩肩接踵的人流里挤出来,驻足在自己心仪的店铺前。虽然忙碌了一天,但生意人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卖力地吆喝着。街上还有人用复古装扮来招揽生意。一位老奶奶挎着一个我只从外公外婆口中听说过的冰棍箱,箱子外面包了一层棉花,里面放着一条小棉被,棒冰宝宝就躺在棉被里。递上两元钱,老奶奶拿出一根来,哇,周身还冒着冷气呢。一位老爷爷穿着长袍、戴着礼帽,一副古人装扮,在现做现卖棉花糖,也引来了不少小朋友围观。

夜已经很晚了,人群慢慢散去,老板也陆续关了店门,南塘老街恢复了宁静,沉沉地睡了,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