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培养思考和探索能力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本质,作文中融入真实情感可以增加作品的亲和力和可信度,让读者更加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高考作文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2024高考作文篇1
看完这则小故事,我们不妨来个假设:如果油漆工没有把船上那个漏洞给补上,造成船主孩子舟覆人亡的后果,船主能追究油漆工的责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油漆工的本职工作就是涂漆,按他与船主之间的契约,他只要负责把船上的漆涂好就行了,补洞是他职责之外的事,由此漏洞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与油漆工无关。
这无疑是个冷冰冰的答案,之所以冷冰冰,是因为它只强调了契约精神和法律责任,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担当和人性善良的守护。
是的,现在是法治社会,我们必须遵守法律,必须要有契约精神,但法律和契约,从来都只是最低层面的道德,可以想见,如果一个社会仅仅靠条条框框的法律和契约来维持运转,那无疑是个令人恐怖没有半点温情的社会,也是个没有半点希望的社会!
还好,这则故事有个令人欣慰的结尾:因为油漆工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顺手也把船上那个漏洞给补了,保证了船主孩子们出海之后能安全归来。
也许,他补的不是那么太专业,也许,他仅仅是因为“看不顺眼”,但关键的是,他“出手”了——正是他这一看似随意的“举手之劳”,挽救了几条鲜活的生命!
这不禁让人想起不久前的“小悦悦”事件,那么多人从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身旁经过,却没有一个人做出一个小小的“举手之劳”,到最后还是一位农村阿婆伸出她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那些匆匆而过的人,他们忙于各自的生计,法律也难以追究他们的“见死不救”,但他们难以逃脱公众的谴责;阿婆“出手”了,她没能挽救小悦悦的生命,但挽救了一个社会最后的良心和普世价值,她也替我们所有人,守住人性最基本的善良!
这位阿婆也就像那位油漆工一样,顺手把一个漏洞给补上了,她补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漏洞......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各有各的分工和角色,我们必须恪尽职守各尽其责,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角色,那就是社会公民,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而且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都提倡厚德载物和谐共处,强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也应同样欣慰地看到,在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普世价值的“润物细无声”下,涌现出一批在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并发扬出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等,他们无疑是值得赞美的,但我们同样也要向这样一群“沉默的大多数”致敬:他们,以每一次不经意的善良人性的流露,以每一次看似随意而额外的“举手之劳”,解人于困厄之际救人于危难之时,他们如点点星光,照亮并温暖着这个急速转型的社会。
他们,正是给我们这个社会补漏的“油漆工”!
2024高考作文篇2
人是不可能没有自信的,自信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自信是人们可以确信的看法。
高尚、远大、美好的理想给人以力量;卑下、低微、丑恶的生活目的给人以消沉、不振、悲观或是低级趣味。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信,这样能促进社会进步,合乎人民的要求,能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理想信念才是美好的。
自信是超越现实,对未来美好远景和远大价值目标的自觉的价值追求,是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以及面向未来,努力实现更高价值的自我意识。
自信是成才的灯塔,引导着每个人一生的道路。自信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带来信念,给奋进中的你我指明方向。
存有自信,留有希望。人们对于成功之人往往不惜重力来追捧,唯独对于失败之人则不遗余力地给以最大的伤害。孰不知成功也是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拥有的成果。但是,现实的人们好像只是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正如冰心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尽了牺牲的血雨。”这些话反映的是一种对世态炎凉的一种悲凉的心情。我相信冰心老师也是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拥有今天的辉煌。但是,像她一样才华横溢,由于某种缘由而未能如愿以偿,但心中仍存有一些信念,希望便时刻留在你身边。
人生需要坚定的信念,人生道路漫长,难以一帆风顺,遥远的路途总是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只要有信念,总会看到希望,看到曙光。即使前路有更多的艰难困苦,即使前方的风浪再大,也会执着追求,无怨无悔。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成功后的光芒,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在于自信的树立与坚持的过程。
自信总是徘徊于坚持与推脱之中,总是彷徨于前进与退缩之中。自信的失去,固然有外在的迫力,固然有种种的无力与无奈,但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己。外因永远靠内因才起作用。正如自信的重塑需要外在的推动力,但最终还要靠自己去完成。任何人也不可能把自信深种于你的心中。
让我们一起用信心照亮未来,创造辉煌人生。
2024高考作文篇3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那么,我相信,河上必有一座座桥,桥上满载着亲情、友情、乡情和爱国情……它载着你度过漫长的生命。到达彼岸的人们,莫忘了回过头思索一下你走过的路,跨过的桥。
生命悠悠,而亲情是一条永远扯不断的弦,在心中奏响永恒的爱的音符。曾记得,一人行走于西风瘦马相伴的古道,声声寒鸦的啼叫,给人倍添羁旅他乡的伤感,而猛然间,映入眼帘的小桥流水人家,竟给心灵带来不小的颤动,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忍不住倾泻而出,泪眼朦胧中仿佛是回到了家乡的村头小桥,袅袅的炊烟伴着稻米的清香弥漫开来。于是,抹干泪水,收起行囊,掉转马头向故乡的方向飞奔而去。
淡淡的忧,淡淡的愁,淡泊如水的友情宛如一条独木小桥。虽然简陋,却总在你最疲惫、最困窘、最需要一个厚实的肩膀来依靠的时候给你送来及时的温馨。曾经多少次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灰心丧气。“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何必太过忧愁”的话语如清风拂过耳际;曾一次次因学业上的挫折而满脸颓唐甚至打算放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朴实话语便如一弘清泉注入已近于干涸的心灵。古人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如同一座独木小桥,朴素简单却亘古不变的温馨。
一个人总免不了羁旅异国,面对着迥异的环境、文化,心中怎能不怀念故国。每每此时,想起沉默于康桥的徐志摩,撑着一支竹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后,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轻轻走,我在想,他是否打算轻轻的回归阔别多年的故国呢?
寒夜寂寂,冷月无声。我独自一人徘徊于曾是芍药丛生的二十四桥,它曾那么的极尽繁荣,歌舞升平,而如今,吹箫的玉人不在,茂盛的芍药不开,空留下一座寂寞的二十四桥,伴随着它的,唯有无声的冷月和几代人的漫嗟荣辱。美人逝去了,繁华逝去了,历史逝去了,唯有悲恨相生的爱国诗人的赤诚之心留下了,伴着二十四桥,永生永存。
生命悠悠,宛如奔腾的大江,让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挽着你跨越生命中的大桥。
2024高考作文篇4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板凳,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小板凳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坐的。父亲从不和母亲坐一条板凳,也从不和我们孩子坐一条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边上其实是有另外的板凳的。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据说村里有个男人走亲戚,就因为亲戚没和他坐一条板凳,没谈几句,就起身离去了。他觉得亲戚明显是看不起他。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坐了一会,我就找了个借口,起身走开了。
不过,从那以后,只要我们父子一起坐下来,父亲就会让我坐在他身边。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而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往一边挪一挪。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会儿,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城里生活很多年后,每次看到城里的父子俩在一起亲热打闹,我都羡慕得不得了。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可父母明明答应这次是要住几天的啊。后来还是妻子的话提醒了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对我的工作内容,他基本上一点也不了解。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勃勃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当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任时光穿梭。
在德国病房
今年3月中,一个平常的下午,在德国慕尼黑的一所居室里,我突发腹绞痛。丈夫弗洛还在上班,孤单的我只好蜷在沙发里忍着。
“应该是阑尾炎。”弗洛回到家,皱着眉头说,同时责怪我没有早点给他打电话。那时已是晚上9点了。
他的判断跟我的一样。只是我们都太大意,以为经过物理处理会缓解,当然更主要的是,我内心根本就非常抗拒上医院。
我的父亲,最后几年就是在医院和家这两点一线间度过的。那时候,我们一家人最熟悉的东西就是药,就是一点一滴进入血管的冰冷液体——有时5个小时,有时8个小时,有时连续一周从不间断。
那双陪着我长大的手,变得越来越冰凉,斑斑瘀痕越来越触目惊心。
我无法责怪医院没能挽救父亲,但那苍白的环境、痛苦的呻吟、度日如年的煎熬,至今仍萦绕在心,让我难以承受。记得后来清理父亲的房间,那剩下的整整一抽屉的药令我失魂落魄地呆立了好久。
这世上,并非只有泪水才刺痛人心,有时候,一张相片、一枚硬币、一粒药丸,也能让人颤抖不已……凌晨1点,弗洛再也坐不住了。在他的执意要求下,我最终还是捂着肚子上了车。
那座三层楼的医院,已算是居所一带规模相当大、条件相当好的了。
一个多小时后,血液分析出来了。没错,是阑尾炎,只不过多了“急性”二字。医生让我住院观察。而事实上,他们应当立即为我做手术的,阑尾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阑尾穿孔,若那样,所引发的急性腹膜炎会是致命的。
不幸我属于后者,更不幸的是,不知是医生太过乐观还是人手实在不够,直至第二天上午11点,我才被推进手术室——不仅阑尾已穿孔,炎症也已在整个腹腔扩散开来。若手术再晚一两个小时,这些文字估计就永远没机会写出来了。
虽然手术做得有些迟,虽然出来时我身上多了三道口子和一根腹腔引流管,但我活了下来。中国的一位好友发来短信:“在德国做的手术,就完全放心吧。”
当时没人知道,我们都高兴得太早。
我住的是普通双人病房,病友是位72岁的老太太。
她英语说得很好,擅长与人交谈,虽然脖子上的淋巴瘤手术伤口让她有时呼吸困难。
她曾是个服装商人,由于多年来缴税完整,因此可以享受所有医保。那种我从头穿到尾的围裙般的病服,她在术后当晚就扯下来了,她有自己花花绿绿的漂亮睡衣。每天早上洗漱完毕,她必须做且放在第一位的事就是化妆——卫生间的壁柜,根本就是一个小型化妆品专柜。她的裤子永远笔挺,皮鞋擦得一尘不染。
我不知道手术那天,她是不是也带着一脸妆容进去的。
她从没结过婚,也没有子女。我从没见任何人来探望过她。偶尔,会有一些电话打进来。“都是些以前的老友,能说话的已没几个了。”她说。这里的“能说话的”,指的是还活着的。
化好妆,等医生查完房,用过早餐,她便雄赳赳地到楼下花园——抽烟,哪怕晚上她经常咳得惊天动地。一咳,伤口就痛,可她不在乎,只要有一点可能,她就紧闭双眼努力入睡,就像吃饭——每次吃饭她都犯恶心,可哪怕上一秒刚吐出去,下一秒她又会继续往嘴里塞食物。那段时间,我的那些动也没动的鸡腿或猪排都是她帮忙解决的。
她这种顽强的生命底质真是令人吃惊又钦佩。
某天,护士前来为她换药,她突然有些顾忌地看看我。我们都知道,在医院是极难维护躯体隐私的。可当时我哪儿也去不了,只有闭上眼睛。
但最后还是看见了——另一位护士前来为我做肌肉注射。那真是刻骨铭心的一瞥:对面的那个躯体,所有能够看到的地方都布满了横七竖八的疤痕,不同色泽的新老肉芽四处突起、扭曲,很多地方的皮肤由于缝合拉扯,就仿佛被用力揉搓再展开的牛皮纸……原来,她不是顾忌裸露身体,而是顾忌裸露那些可怕的伤疤。
“没办法,我的身体从不肯老实,总要折腾点事出来。你也看到了,因为这丑陋的身体,所以我没办法找男人。”她带点儿自嘲地说,一边迅速穿上衣服,涂好口红,并围上一条浅黄色丝巾。
这一生,她共做过20多次手术:胃、肠、乳房、子宫、脖子、脊柱、大腿……她又下楼抽烟去了。我的脑袋里却一片凌乱,那可怕的伤痕累累的躯体仍如此清晰。我不知道,要有怎样的力量,又要有什么样的豁达才能每天面对这样一个身体,这千疮百孔的人生。也正是那时,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她在吐过之后依然能心平气和地继续进食,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探视,妆容仍是一化再化——对一个时常面临死亡的人,还有什么比“举重若轻”更好的药方呢?
一个晚上,我突然被阵阵呻吟惊醒——她正坐在床上,费力地大口喘气。
她没拉铃。也许她太了解自己的身体,也许那些总是跟她谈天说地的人在她的经验里并不能给予她真正的帮助。总之,她就那样,任自己像缺水的鱼般沉重地呼哧作响。
2024高考作文篇5
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啧啧,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
上饭时,热情的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要文雅一点。”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又在耳边回响了“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才让他离开。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
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