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观后感1000字5篇

时间:2024-03-02 作者:Lonesome

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真挚和情感深刻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电影带给我们的震撼,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南京观后感10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南京观后感1000字5篇

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1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2

不知道南京南京在这边是什么时候上映的,但是我昨天去看了,电影《南京南京》。

作为年轻人,我也觉得成天在网上发泄反日情绪并没有什么用。毕竟国际上永远只相信实力而不是弱者的血泪控诉,国际政治永远不会温情脉脉,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为我们的后代不再遭受外敌入侵的折磨,只有拼命壮大我们的实力。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历史就是历史,真实地还原是对历史的尊重,我们厌恶战争,不代表我们就能遗忘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对于七十二年前南京的那场浩劫,更是每个中国人民心底永久的伤痛!黑白的影像、地道的方言一下子拉进了我们与那段历史的距离,残垣断壁、灰尘夹杂着炮火带来的硝烟让这座六朝古都成了现实版的“人间地狱”,而安全区真的能成为一把能为难民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吗?不是!什么人道主义、国际舆论丝毫没能阻挡日军侵略的铁蹄。

角色需要塑造,而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相信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是被还原出来的,从日本兵角川到誓死保卫南京的陆剑雄,从唐先生到姜老师,甚至是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小江,无一不在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影片以一个日本兵的视角拉开了序幕,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告诉了我们,他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又不得不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挣扎、彷徨、无奈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都被这场劫难放大了,当他无意中射杀了躲藏在门中的妇女时,一句“我不是故意的”饱含忏悔,足具震撼力,而影片结尾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的压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再以难以承受,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结束了......那么快就结束了,也许在他死的那一刻,他希望这一枪是罪恶的终止符。

唐先生?我该怎么去说这样一个人呢?虽说范伟以前所扮演的大都是一些喜剧角色,而这一次你很难把他跟喜剧一词联系起来,作为拉贝的秘书,身份是一般百姓所不能及的,也许正是这一点他过分地相信了自己对家人的保护能力,当他亲眼所见日军的暴行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作为一个父亲,面对女儿被活生生地扔下楼去,绝望的眼神与呐喊怎能让我们不为之动容呢?出卖了安全区里的伤员换来的是什么?舍大家保小家换来的又是什么?只是一张废纸!而面对跟随拉贝离开地狱的机会,却又义无反顾地放弃机会,走上刑场,留给日军一句“我的`太太又怀孕了!”发人深省......生命还在接力!

小江和姜老师可以说是片中的女性代表,小江不愿剪发让人联想到《泊秦淮》中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当日军索要慰安妇,为了保证安全区的片刻安宁,她举起手,踏上那段耻辱的不归路......那时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的顶峰。姜老师为了解救更多的壮丁,一次又一次充当家属,被发现后依然不屈直至庄严地倒下。

电影只是缩影,两个多小时的片长经历了导演四年的磨砺,承载的是一段不堪回首又不能忘却的往事。

支持更多人去看这部影片,支持大家的愤怒,有愤怒我们才会有力量,才会让我们中华民族更为强大!

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3

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

军队溃败了,大屠杀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屠杀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担着难民营的责任,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进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幸免于难。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两个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它让给了另一个急于求生的人。后来唐先生即将被押赴刑场,他看见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本军官说:“你晓得吧,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这是他临终前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4

看完;>;我落泪了。我为那些死去的国人而落泪,为危难中的祖国而落泪。;>;将我内心中对祖国的爱从心灵的大海深处搅动开来,变得清晰而明确,让我对爱祖国这种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心中只有父母亲,他们是我的一切。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无微不至地爱护和照顾我,一刻也不离开我。他们让我认识了我的家族中的亲人们,让我成为其中活跃的一分子。他们让我熟悉着家乡的一草一木,让我与邻居们友好地相处。正是有了他们, 我才不孤单不害怕, 内心中对他们既是爱又是崇拜。由于我是如此地爱我的双亲,我也深深地爱上了他们生活的那片土地—我的家乡。

家乡,当我离开她去异地上学的时侯,这名词变得多么温馨。在家乡,有我的亲人、

邻居、伙伴和老师以及那一草一木,我是多么想他们呀!思乡、思人,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温庭筠说:“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糖”;白居易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古人心中的故乡是沉甸甸的,对我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在异地上学,接触到了更多的新事物,获得了更多的新知识,我发现祖国与我的故乡是那么紧密的连在了一起。过去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在近代,在二战的时候,中国遭受着列强残暴的侵略,整个神舟大地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那时的我的故乡何尝不是处在这样不幸之中并且更加深重呢!我还清楚地记得;>;中的中国军人陆剑雄,他誓死守卫南京城,即便临死也喊出了“中国万岁!”的口号。他不正是想着祖国沦陷了,哪有他的故乡呢?现在呢,中国富强了,而我的家乡也悄然在发生着变化,我的亲人们也逐渐地过上了好日子。这,这使我怎能不爱我的祖国?爱祖国,这是无数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的中国人的共有感情,怎能抛弃?我记得历史上为了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不惜一切的人都有这样的壮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记得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也不正是我想说的吗?

关于看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废和绝望的气氛。在淞泸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般的残兵败将。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大量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却无意抵抗,麻木呆滞地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倒,一起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的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后队长陆建雄无力地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过胸膛的那一刻齐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这伟大的一幕让我想起了张自忠将军死前的一句话:只要我等坚决抵抗,以我五千年浩瀚中华,绝不会亡于三岛倭奴之手。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头像的士兵和平民从各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潮水般倒下,画面残酷,简直目不忍视,南京真正的地狱。南京已经死了,安全区是唯一一块苟延残喘的地,拉贝从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大量女人便前来索要一百个,姜老师和拉贝先生无奈答应。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地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出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式顽强的。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已经被唤醒,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大量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角色,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逃避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人生的救赎,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知道角川的悔过,但比起我们死去的三十万同胞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让中国沉睡的雄狮永远咆哮!

关于看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2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

军队溃败了,大屠杀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屠杀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担着难民营的责任,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进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幸免于难。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两个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它让给了另一个急于求生的人。。。。。。后来唐先生即将被押赴刑场,他看见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本军官说:“你晓得吧,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这是他临终前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有一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现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己的主权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五篇)百科。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关于看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3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关于看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4

看了《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1个小时40分钟,但是我深感压抑。

刚开场的时候,枪声、炮声。惨不忍睹的杀戮,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不能忘记国耻,我们要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强大我们的祖国!

关于看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5

穿过被炮弹炸得支离破碎的城墙,走过散满砖石杂物的大街小巷,五个经过三个月战争,脸上盖满灰尘,早已疲惫不堪,衣衫不整的日本士兵,无劲地端着步枪,慢慢的走着。忽然间,他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已被削去半边屋顶的教堂,他们小心翼翼推开门,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教堂里挤满了没来得及逃出的难民与中国士兵,他们眼里充满无限的恐慌,双腿向后退,缓缓地举起了双手,画面定格在一个孩子身上,她左右看看周围的大人,也将双手举了起来,甚至还微微露笑,这笑流露出一个孩子的幼稚与天真。其实几千号人就全冲上去,也可将日本兵压死。此时日本兵也很紧张,他们根本不知道面前的中国人会做出什么,但中国人却放过了这唯一的机会,心中不由为当时祖国的软弱无能而感到心酸。

日本兵叫来了大部队,将教堂里的中国士兵抓去与街上抵抗日军最终被俘的中国士兵集中在了一起,一同押到郊外。在即将被屠杀之际,中国军人的脸上见不着一丝惶恐,只有当代军人的沉着。面对眼前先走一步的弟兄们,看看这座即将让自己献出生命的城市,突然,他们都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哒哒哒”机枪声响了,先辈们倒下了,嘴巴却仍张着,想多喊几句。

那一声声呐喊在我心中回荡。这呐喊是他们对已踏鹤西去弟兄们的哀悼;是对还充满活力后生们的激励;是对一个还未完全灭亡民族的期待。我想流泪,却又想起郭沫若的《屈原》:“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是啊!哭确实没用,在那个时代没用,这个时代也没用。如今,祖国强大了,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从唐山到汶川的顽强拼搏,再到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召开,都表明中国在逐渐强大,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脑中的近代史资料,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中,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让我们一同从历史的河流中吸取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更美好,让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巅上。

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5

时间总是流沙般的飞逝,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幸福。可有谁还会想起那些被残杀的30多万同胞?有谁会去批判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啊,南京,我为你祈祷。

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今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了。那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制造的惨无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人的手段残酷,30多万的中国同胞被无辜杀死,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日本人却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扭曲了史实,这是多么可耻的!可是我们中国人呢?有多少中国人记住了这段历史?

黑白的影片,抖动的镜头,一座沧桑的古城将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我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做为一个士兵,做为一个中国的士兵应有的职责!可是,当“小米加步枪”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他们成了待宰的羔羊,等着死亡的来临。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枪打死……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我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枪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都能够为了自我肩上的职责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齐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当他最终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他欲哭无泪,在万念俱灰的情景下,他最终明白了:日军是靠不住的,中国人仅有靠自我!所以在拉贝的努力下,能够带一个助手和一个助手的家人离开时,他毅然将生权力让给了另一个渴望生存的人,他留下来了,结果当然是被拉到刑场,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了一丝的畏惧。他临死前那从容的姿态,连那个执行任务的日本军官都不敢直视!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经历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后,中国重新站立了起来!

如今,我们已有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们此刻完美的生活却都是那些爱国英雄用自我血肉之躯拼下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保护国家而牺牲的伟人们。同时我们也要时时鞭策自我,激励自我,不要让此刻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我们的斗志。我们要奋发图强,让中国在世界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