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后大家在回顾的同时一定都有不少触动,应该及时记录在观后感中,观后感是看完作品后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毁灭的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毁灭的观后感篇1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建造圆明园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园内既有模仿的各地风景名胜,也有按古人想象而建造的,还有很多非常珍贵的宝物。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疯狂地掠夺园内的宝物,并放火焚烧。
我对此感到十分震惊,并无法忍受当时清政府的无能和懦弱,而最可恶的,是那些侵略者们。我很想问他们:“你们在我国各地烧杀抢夺,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如今还把圆明园的宝物抢走,并放火焚烧,把我国的文化瑰宝都烧成了灰烬。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损失,你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法律是不会容忍你们这样做的!”
愤怒之余,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一件事,它差一点就要被我遗忘。
一年暑假,我像往常一样睡懒觉。突然一阵声音,把我吵醒了。我一边想着这吵闹声从何而来,一边拉开窗帘。在拉开窗帘后,我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到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正方形方阵,他们一边高声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一边向西边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迈着整齐的步伐回来了。我看着他们的身影,不禁感慨:“如果中国再多一些像这样的人,祖国就会更加强大了吧!”从此以后,我每天就听着他们整齐的口号声起来。
“如果当时多一些像他们那样的人,当初圆明园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吧!”我陷入了沉思。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再也不会被人任意欺凌了!
毁灭的观后感篇2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圆明园》的纪录片。
灯熄灭了,我斜斜地靠着椅背,一副悠然的模样。看着一个奇迹,一点点成形,一点点成长,直至毁灭。灯重新打开的时候,我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右手竟一直是呈握拳状的。不很长的指甲,早已在掌心留下了五个深深的红印。有一些仇恨,我们真的不应该忘记。有一些仇恨,我们必须放在心底,以另一种骄傲,另一种自豪,去宣泄我们心中这一份传承的仇恨。
仇恨是无法用血液来记忆的,真实的画面给人的印象会异常的深刻。圆明园不应该被重建,有一个地方寄存着,一个民族的仇恨与屈辱,不是很好吗?这一部纪录片所投入的巨资很值得。他若唤醒了中华民族心中的仇恨。这无法被血液所传承的仇恨。怎样的巨资都是物超所值的。只是我不知道,在看见画面里的毁灭那么残酷的进行的时候,我为什么可以听见笑声,不是一声,是一小片带着令人心痛的爽朗的笑声。
那一刻心莫名地觉得好冷。原来,这就是鲁迅当时的感受啊!他们对这个国真的会爱吗?多少人信誓旦旦地宣誓着自己对祖国的爱。成年礼的那一天,我清楚地记得我无法念下“热爱祖国”这一句话。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否一直一直,一刻不忘地深深爱下去。这一句话的承诺,有着一生必须付诸行动的重量。爱是否可以放弃,那时仇恨是否也一起消失了?仇恨不再被记得,爱也是否就此中断了?若是我无法做到,我不愿轻易许下承诺。我无法说爱,因为我无法保证我可以把这份爱永远放在心里,永远记住这一份不可遗忘的重量与承诺。
仇恨不应当被遗忘,以往的同时多少耻辱也一并被淡化,被遗忘?也许以德抱怨被所有人所推崇,但这又是否是对与你有恩之人的不公?遗忘仇恨的同时,难道不是也遗忘了感恩吗?没有对比的世界是虚无的空洞。恩怨必须分明。仇恨不是用来报复的。以战止战,只会带来新一轮的仇恨与灾难。我们用另一种方式,用我们自身的强大,用我们自身的骄傲,去宣泄我们心底的仇恨。那一份恨应当被永远放在心里。
毁灭的观后感篇3
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一片电影——《圆明园的毁灭》,看完电影,我的心里有说不尽的仇恨与惋惜。
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古代名人的书法名画,也有稀世罕见的青铜礼器。因为有了它才变得更加令人神往。
可是,正是因为圆明园的美丽,一双双贪婪的眼睛盯上了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于是,一场激烈的抢夺,就这样开始了。
英法联军开始了他们所谓的“文明”抢夺。他们把园内的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一些瓷器太大,拿不动,侵略者们就无情的把它们砸碎,就在砸的这一瞬间,我的心也仿佛碎了,这些瓷器是花了多少人的心血才造出来的呀!
抢走了珍宝,英法联军却还不肯罢休,为了毁灭罪证,他们又派出了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疯狂吞噬着美丽的圆明园。我国这一片人间奇迹,一片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在侵略者的无情的爪下化成了一片灰烬。
可恶的外国侵略者,他们就像一群群无用的畜牲,就像一只只贪婪的恶狼,就像一堆堆肮脏的垃圾,他们破坏了我们的文明,侵犯了我们的祖国!他们仗着自己的洋枪大炮,随意的掠夺我们的财产,在我们的领土上胡作胡非。
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毁灭的观后感篇4
一个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艺术的结晶,就这样在我的眼前由小慢慢发展壮大,达到顶峰,然后极速的毁灭。强留在脑海的是这座旷世皇家园林带来的震撼和褪不去的浓烟滚滚。
谁也不会想到曾经那座小小的牡丹园会成为日后震惊世界的的圆明园,让国人魂牵梦萦,为失之而痛心不已。圆明园历时一个半世纪之久,规模之大,建筑之多,宝物之丰是世界上其他皇家园林加起来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联军中的一位牧师看到圆明园情不自禁的说:"这是《一千零一夜》中才能出现的幻境",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圆明园的旷世之美。她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大清帝国的缩影,甚至神话中的仙境都能在其中看到。她集东方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政治思想,园林艺术和庞大的财富于一体。雨果曾经这样形容过她:"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十二生肖喷水池。之前属于我国的珍宝,现在却要国人花费巨资买回。当我得知我们以高价从外国买回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该欣慰,该羞愧还是该愤怒。
当大清还在以两千年前的模式运转,当乾隆下令废弃西方的提水机械,当大清还在自诩为天朝上国,不屑与西方蛮夷互通有无,当西方列强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工业革命,殖民地扩张时,这个制度僵化,政治,闭关锁国,科技落后的大清帝国注定要为自己的保守和自大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悲剧性的历史是无法避免的!马嘎尔尼爵士说的很准确:大清帝国就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她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于是不愿看到的情景出现了,在英法联军的相对先进的炮火攻击下,我们几乎没有能力反击,看到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以极少的伤亡人数像入无人之境一样攻破大清的第一道以及最后一道防线时,我的心在滴血,看到我们的战士勇往直前,用生命护卫自己的国家我很感动,看到英法强盗抢去和毁坏圆明园中的物品时,我很痛心,一个历时一个多世纪空前绝后的东方博物馆就这样毁于一旦。看到他们毁坏圆明园,我多么想冲过去去阻拦他们,我突然想到余秋雨和余秋雨笔下的敦煌石窟。
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个场景,当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他们发现了一个仓库,里面是马嘎尔尼爵士赠于大清皇帝的礼物,其中不乏西方先进的武器,他们不明白大清为什么从未设法改变他们落后的武器装备,我不想知道答案,我只知道那是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重温这一段历史,是每个国人的骄傲和也是每个国人的伤痛。圆明园,这座旷世的皇家园林,昔日的奢华不再,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她时刻警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激励我们科学发展自己,不再重蹈历史覆辙。
我们要铭记,在中国,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她的名字叫圆明园。
毁灭的观后感篇5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当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能够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以往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此刻是如何的面目!可是能够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礼貌古国赢得过荣誉,以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此刻的英国和法国应当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此刻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职责为了以后中国完美的将来奋斗。从此刻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当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必须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努力奋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