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6篇

时间:2024-01-23 作者:Youaremine

多写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我们的文字更富有吸引力,作文是一种培养自我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方法,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6篇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正月里,中国农历的春节,在这个万众欢欣的时节,各种各样的香味在这个月份里集中释放。有水仙花、兰花等散发出来的香味;有祭祖拜佛烧香的香味;有烟花爆竹的火药香味......

依稀记得前几年的春节,我们在老家过年。年夜饭后,大家开始放烟花爆竹。我觉得很好玩,但又胆小,害怕那火苗,尤其喜欢又怕那一声“砰”。父母亲便陪我一起,我们手里提着爆竹来到空旷的院子里,父亲先点燃一根香烟,并告诉我只需要借着这小小的火苗就可以引燃。父亲边说边慢慢地弯下腰,手中的香烟稳稳地伸向爆竹,碰到火线了,咦,没点燃,父亲非常镇定地又点了火线,然后不紧不慢地移开脚步,燃了,“砰”一声响。

而这时,母亲已紧紧地捂住着我两只小耳朵,爆炸声也变得没那么响亮,但我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吸着鼻子狠狠地捕捉那一丝爆竹燃放的气息。父亲熟练的放了一个又一个,过了一会儿,他喊着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我过去放一个。我一步一步的挪过去,心里害怕极了,父亲的鼓励给了我胆量,爆竹的魅力也使我加快脚步走到父亲身边,他耐心地弯下腰再一次示范给我看,用肯定的语气说:“没危险,别怕,我在!”父亲的话不多,却让我内心不再慌张。点燃爆竹时爸爸就站在我身边,手伸开着,好像时刻会把我拉进怀里。我小心翼翼把颤抖的手慢慢地伸向引火线,又快速缩了回来,没点燃。再一次,火苗刚接触上我拔腿就跑,咦,没声音呢。又再一次,终于,我点燃了爆竹。

父亲脸上绽开了鼓励的微笑,母亲走过来温柔地搂着我并夸我是个小男子汉。在这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高兴、紧张、兴奋都混合在了一起。随着浓浓火药味的散开,我在这种味道里像是找到了勇气和幸福。

浓浓的年味依旧,爆竹和烟花在不停地燃放。抬头仰望星空,绚丽灿烂的焰火,伴随着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还有父亲那一双大手,这种场景在回忆中长久留存,而那年节的香味,在正月里始终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的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的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的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春节”对于咱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大家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一派祥和。

“放鞭炮,吃年夜饭”可谓是过年的“重头戏”了。瞧,现在才下午五点钟,奶奶却已经忙活起来了。再看看客厅里,大人们正开心地谈天说地,小孩们则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随着一盘盘佳肴陆续上桌了,咱们才意识到准备放鞭炮了。看着爸爸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大卷的鞭炮往门外走去,我赶忙拦住爸爸,说道:“爸爸,这回让哥哥来点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却见哥哥正使劲地摇头摆手。爸爸看着他说:“一个男子汉,这么怕死干嘛!”说着,把手中的鞭炮递给他并把他往门口推。见他那十分无奈的样子,我不由的觉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动作:还没点燃就跑的远远的。第二次点鞭炮时,几分钟过去了,怎么还没点燃?原来啊,这紧要关头打火机却“掉链子”了。第三次终于点燃了,只见哥哥早已跑到一棵大树后面,探出颗脑袋远远地望着那鞭炮。咱们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鞭炮声渐渐消失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原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满桌的菜肴,数了数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惊呆了,入座后,只见爷爷拿出了一瓶茅台酒来,与大家品尝、分享。只见大人们纷纷拿出了红包递给咱们并送上祝福,咱们也互相的道谢、祝福。然后,便美美的吃着年夜饭,其乐融融。

瞧,这就是咱们家充满欢笑的春节。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今年,我和父亲、母亲一块去昆明过的新年。

除夕的晚上,桌上的菜很香、很多,虽然只有七个人,但大家还是非常高兴!桌上是最美味的是八宝饭,八宝饭是我的外公做的,上面还用红豆摆着几个大大的字:牛年大吉!

非常快,年夜饭就吃完了。大家立刻打开电视,都在期待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有哪些漂亮的节目呢!晚会开始啦,今年在现场看新年联欢晚的观众可真不少,不只1号演播大厅人不少,而且2号演播厅也同样热闹。

或许是由于今年是牛年,所以春节联欢晚会的吉祥物也起名字叫“牛牛”。几个精彩的节目过后,主持人说:“打开手机微信,开始摇一摇,快来抢红包!”摇了一会儿,我就已经感到,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微信摇红包太火爆了,大伙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摇红包,最后,只有我很幸运的摇到了全家唯一的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微信红包。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喜乐街》,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小尼扮演小品里的导演,节目也编排的特别搞笑!真是让我兴奋!华仔的《回家的路》、李谷一的《难忘今霄》,还有《歌曲串烧》,都很精彩!

我发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寒假快结束了,祝大伙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我们所说的过年指的是除夕、春节、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

除夕那天,一大早妈妈给我换上了新衣服。吃过早饭,我就帮爸爸妈妈贴春联、福字、门神。因为要去爷爷家,所以我们上午就把春联贴上了,妈妈和我去买了鞭炮、巧克力和好吃的。

接着我们就去了爷爷家,到了爷爷家之后,我看见爷爷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饭菜。吃过饭后,爷爷把饺子馅端过来,我就去洗了手,像大人一样带上围裙,我帮她们擀饺子皮。我又试着把羊肉馅放到饺子皮上,再把饺子皮合上,哇!一个饺子就这样包好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天黑了,我立刻拿着烟花去放,首先我放的是旋转升空类的,看着它在天上飞行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春天,蝴蝶像喝醉了似的。喷花类的我不敢放怕烧到了手,就让爸爸放,我来看,哇太漂亮了!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了,吃着我包的饺子比她们包的饺子还要好吃。

我回到家之后,妈妈准备了好多甜品,爸爸打开了电视,我们边吃边看着春节晚会,太精彩了!睡觉前,妈妈给我了一个大红包,说是给我们小孩压岁的,希望新的一年我能平平安安。我打开一看,哇!是1000元,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回我可以买我喜欢的洋娃娃了。

过除夕真好,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