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的写作可以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想法,学生们在上学期间一定经常写作文,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鲁智深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鲁智深作文篇1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受到了古典名著的熏陶,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这本书大致讲述了:北宋末年,皇帝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在山东北边,有一处水泊梁山,那里聚集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替天行道,兴盛一时,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只说吴用的足智多谋,就令人叹服。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他在宋江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行刑时,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他在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准备第三次攻打时,利用双掌连或建立镜像#环计攻克祝家庄;他在宋江闹华州时,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字“义”。义就是正义,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水浒传中的英雄,哪个不是义字当头,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古人舍生取义的人很多,如:文天祥、岳飞。他们不怕死么?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在现实生活中,义同样无处不在,给老人让个座位,给父母洗一次衣服,看到有人跌到了扶一下,这都是义。刘备说得好:勿以已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
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
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
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
鲁智深作文篇2
?水浒传》中,作者通过精彩的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文中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如史进在出庄迎战陈达时,“身披朱红甲、上穿青锦袄、下着抹绿靴、腰系皮搭膊”,以色彩的差异,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衬托出史进的武艺高强,准备充分,为他的战胜作铺垫。再如柴进的“皂纱转角簇花巾,紫绣团龙云肩袍,玲珑嵌宝玉绦环,金线抹绿皂朝靴”,看出柴进身着的华丽,家世显赫,位高权重,也为他的仗义疏财奠定了经济基础。
除了色彩描写,还有与其相对的白描手法。在写卖宝刀的人时,“头戴”“穿”“手拿”“插个”“立”等词,简洁明了,烘托出卖刀人潇洒、豪迈、不拘小节的气质,让人一眼望去就觉得这是一个行走江湖人士,也让林冲成功上当买下宝刀。
文中还用比喻的手法来写人的外貌。在描写九纹龙史进时说“银盘也似一个面皮”,把史进的脸比作面皮,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他的肤色之白,表现史进的年轻英俊,俊朗,武艺也十分高强。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作者把镇关西鲜血直流比作开了个油酱铺,把他所受的伤比作彩帛铺,生动活泼,让人读起来有画面感,也从侧面反应出鲁提辖的力量之大,镇关西毫无还手之力。
正是作者用丰富多趣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他们,才圆了大家的一个英雄梦。
鲁智深作文篇3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一个提辖,号称鲁提辖。他经常行侠仗义,后来上了梁山。
当初,有一个老汉的女儿被当地的恶霸郑关西逼婚,鲁智深知道了以后,非常愤怒,就去寻找郑关西。鲁智深先是假装买肉,然后一拳打过去,把郑关西打得鼻青脸肿,第二、三拳打过去,郑关西咽气了。郑关西是个无恶不作的恶霸,连官府都管不了他,最后被鲁智深打死,是罪有应得。
鲁智深因为杀死了郑关西,被官府通辑,最后他的亲戚给五台山的智真长老写信,让鲁智深去那里当和尚。鲁智深当了和尚以后,智真长老给他起了一个法号:“智深”,因为他以前在背上刺有花纹,所以绰号“花和尚”。
过了几个月,鲁智深在山上呆得很无聊,便下山去玩。他看见一个卖酒的,就要买。卖酒人因为见他是个和尚,所以不卖给他。鲁智深非常生气,一脚把卖酒人踢开,把两大桶酒喝完了,喝得大醉,一步一跌地往山上走。守门人看到他喝得大醉,不让他进去。鲁智深一脚把守门人踢开。寺庙管理知道后,叫了二三十个寺工去制服他。鲁智深以前是军官,看到这么多人过来,非常高兴。这些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都被他打伤了。长老也没怎么责怪他,说明长老还是很尊重他。
鲁智深第二次大醉后,长老只好安排他去别的地方。鲁智深非常讲义气。答应朋友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朋友有难,他拔刀相助。他的结拜兄弟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因为被奸臣高俅陷害而被罢官,发配到边疆充军。高俅命令押送林冲的两个人在路上杀掉林冲。当这两个想杀林冲的时候,鲁智深从树林里跳出来,打了押送的两个人,然后一路上护送林冲去充军,真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由此可见,鲁智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好汉。
鲁智深作文篇4
?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矗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矗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鲁智深作文篇5
读了《水浒传》,我从中认识了许多英雄好汉,他们不畏强权,除暴安良,成为了当时和现在人心中的英雄。其中,我最喜欢性格豪爽的鲁智深。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具有高大的艺术形象,他的脾气与行为,为《水浒传》增添了几分趣味,他的一系列故事也深深打动着我。
记得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他为书里的人物——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为了救他们,竟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但聪明的他却乘机逃跑。也许深知官府的黑暗与皇帝的无能,不愿接受他们的牵制,最终选择与官府作对,上梁山泊落草。他的气概让我很钦佩,他不仅有粗犷豪迈、嫉恶如仇的品质,同时他也是一个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人。比起鲁智深,杨志就不如了。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牛二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他虽然成为了敢作敢当的人,但是他报案自首,无疑是自己逼自己走上绝路,自投罗网,决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说他欠考虑,不像鲁智深那般粗中有细。
之所以说鲁智深侠肝义胆,是因为他不但为金氏父女抱不平,还为他们凑盘缠。他将身上所有的钱都交于了金老,觉得不多,就又向史进、李忠借。史进极为爽快,拿了十两银子,可李忠只拿出二两。鲁智深主张救人彻底,而李忠的作风让人很看不起。鲁智深宁愿为老百姓,也不愿屈服于官府,他的胆识让我极为敬佩,
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喜欢的人物。你们所喜欢的《水浒传》人物又是谁呢?
鲁智深作文篇6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写得语言生动,把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写得有声有色,好像他们就在我边上一样。
虽然水浒中的人物大多都较粗鲁,但作者写人的粗鲁更是使人称奇:如鲁达的粗鲁是性急,不容得半点怠慢、史进的粗鲁是任性、李逵粗鲁是蛮横、阮玄的粗鲁是悲愤无说处,而焦挺的粗鲁是本身的气质不好……在这本书上还至少出现了十一二个个性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这一百零八将中,及时雨宋江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他待人温和,有义气。被他捉住的敌将,欣赏的,就劝他入伙,不是很喜欢的,就放了他,从来不会命令手下杀人。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的经典片段,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让我印象深刻。但不只是他打虎。他和两个差人在十字坡酒店用巧计,救了他自己和两个差人的命。
总之,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而这一个个经典而有特色的人物正是在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笔下诞生的。
鲁智深作文篇7
我一天晚上我翻开的那本《水浒传》,这本书我已看过几遍。但还是被深深的吸引进去,因天色渐晚,所以我只看了前十回。
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回忆我刚才看的内容。这十回里讲的最多的人物,一个是林冲,再一个就是“花和尚”鲁智深了。
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是经略相公府里的一名提辖,一直被人称作“鲁提辖”。
因在与兄弟喝酒时,意外得知同在经略相公门下的一个姓郑的肉铺户,换作郑屠,他干了一些非常不耻的勾当,鲁达忍不了,便在下一天去找他了。鲁达先让他切下十斤精肉,又让他切下十斤肥肉,随后让他切下十斤软骨,把他戏弄了一番,郑屠气不过,便于他打起来,可是没想到,鲁达竟然只用了三拳就把郑屠打死了。这鲁达也很机智,看出郑屠死后,一面叫着“你竟然装死,我明天再来找你算账”,一面赶紧逃,当时围观的人们以为郑屠真的在装死,等反应过来,鲁达早就跑远了。这就换作“拳打镇关西”。
随后鲁达便出家做一个和尚,取法名为“智深”,唤作鲁智深。后因不像和尚那样做事而被众僧排斥,随后鲁智深便离开了。
后来鲁智深终于到了东京大相国寺,听说因一棵杨柳树上有了个老鸦窝,搅的百姓不得安宁,这鲁智深竟直接把那棵垂杨柳连根拔起,让在场的众人惊叹不已,这便是“倒拔垂杨柳”。
后来,鲁智深遇见了林冲,下文便开始讲林冲,不再讲鲁智深了。
想着想着,我竟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天明,不由得心中感叹一声:鲁智深真是个本领高强的好汉呐!
鲁智深作文篇8
我想大家一定知道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吧!在这本书中,每个梁山好汉都向我们生动的展示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心高气傲的“豹子头”林冲,英勇无畏的“行者”武松,力大如牛的“黑旋风”李逵,机智聪明的“智多星”吴用……一百单八将个个都各有所长,神通广大。然而,我最喜欢“花和尚”鲁智深,更喜欢他拳打镇关西时的那一份疾恶如仇精神。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花和尚”鲁智深为了给金老妇女报仇,便到镇关西——也就是郑屠的肉铺去找他,把镇关西按倒在地上之后,在他的鼻子上,眼框边,太阳穴上各自狠狠地打了一下重拳,把镇关西打得鼻青脸肿,乌珠迸出,鲜血直流,这一块青,那一块紫,最后一拳就直接把他活活打死了。读到这里,施耐庵如此形象地描写了镇关西被打时的丑样,使我十分爽快。
如果要我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花和尚”鲁智深的话,“疾恶如仇,拔刀相助”这两个成语是最形容不过的了。镇关西和他无怨无恨,但他为了让一对卖唱的金老父女不再受到镇关西的反复折磨,就把镇关西活活打死。虽然镇关西并不是他的仇人,但是鲁智深面对他这种无恶不作的地主恶霸,便“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把他活活打死才能把心中的恨解掉。“花和尚”鲁智深,他那疾恶如仇,拔刀相助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敬佩,并让我好好学习这个精神。
生活中,时不时地会发生不法的事件,可是许多人都袖手旁观,不理不睬,随便那些不法分子在哪里放肆。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出好多像“花和尚”鲁智深那样疾恶如仇,拔刀相助的人,那么这个社会上就不会有地痞流氓、小偷强盗等这些社会上不应该出现的“牛皮癣”,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