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五年级作文5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Indulgence

为了保持清晰的写作思路,我们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将提纲列好,作文的字数我们需要更加题目要求来完成,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过年了五年级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过年了五年级作文5篇

过年了五年级作文篇1

我先给大家介绍春节习俗,再给大家介绍元宵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压岁钱、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守岁和爆竹。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桃符等,它以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做成各种图案的。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过年了五年级作文篇2

春节将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才算是真正值得一过的“年”,于是乎即使不是在体力上、至少也是在心理上开始忙碌起来。在一片过年气氛中,却有不少人在问,这个年该怎么过?

如何过年,竟成了问题。

这个问题对游子及游子的家庭来说,是极易解答的。风尘仆仆地在除夕前赶回家,把自己作为一份大大的年礼献给家人。家人盼回游子,想着法子给他以温馨。忙忙碌碌中,年就饱满而充实地过去了。这是年的经典过法,上过无数次银幕荧屏的。我等平凡小市民,象棵植物一样地生于斯长于斯,极少挪窝,无缘如此过年。

看那些进城的民工,带着给家人的礼物,兜里揣着刚领到的人民币,挤上归家的春运专列。“回家过年喽”,他们欢天喜地叫着。这才叫过年,这才象过年。他们辛苦一年,换来这份过年的喜悦。这是他们应得的喜悦,让人羡慕。

也有人说,过年嘛,就是弄点吃吃。做主妇的最听不得这种说法,她们会说,这是“吃的灯草灰,说的轻巧话。弄点吃吃,这是容易的?”确实,如今的饭桌上,哪天不是鸡鸭鱼肉、时鲜菜蔬?再弄点什么新鲜的吃物以讨得大家的欢心竟成了难事。总不成另向珍稀动植物开辟新的食源?别的且不说,食性过杂,也不合现代文明呀。

倒回去二、三十年时的过年,似乎有套程序,而组成这个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孩子们带来大大的欢喜。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大人们就开始备年货了。数着手里的那点定量供应的“票子”精打细算,家禽只有一只,买了鸡不能买鸭,鱼一斤蛋半斤,还有精确到以两计算的炒货糖果。但大人们总有办法再弄到点什么,末了总会有一顿一年里最丰盛的年夜饭操办出来。过年前几天,大人象赶小猪似的带着家里一群孩子到公共浴室或单位澡堂去洗刷一清,暖堂堂的蒸汽和充足的热水让孩子们的脸红得象苹果。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新鞋,可能只是旧棉袄外的一件花布罩衣,就能让小丫头美得“骨头没有四两重”。还有在年里面各家影院剧场都是满座,黑暗中能听到看客们嗑瓜子的声音……

那种纯朴的快乐,真是不可得了。

现在我们的舌蕾对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过于稀松平常,家里的纯平大彩电不仅让我们懒得上影院剧场,甚至已经让我们懒得看电视节目……

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从食物、衣服、沐浴、看节目中得到的快乐,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你看,那边就有个先生,蹙着额,象哈姆雷特般地在为难:怎么过年,这是个问题……

过年了五年级作文篇3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路灯上远远挂起了火红的灯笼,喜气洋洋,我看着心中暖洋洋的。家门贴上了春联,让我嗅到了来年的气息。在这种浓浓的气息中,我们急切又期盼地等着,等着舅舅一家的到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们早早地在家门口等着、盼着,看着一辆辆来往的汽车。有时,我们叫着:“来了来了!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有些沮丧。就在这时,舅舅的车子停在了家门口大家满面笑容互相问候着。盼了一年,这一刻终于来到了。一年没见,却一点儿也不生疏,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

除夕晚上,我与妹妹玩起了鞭炮。小心翼翼地点燃,从一个小火苗瞬间变成一个闪亮的火球,我们兴奋又害怕。小小的鞭炮放射出绚丽的色彩,染红了四周的黑暗。火星跳动着,像淘气的孩子一样。鞭炮放了一支又一支,我们的快乐一波有一波。那笑声,那燃烧的滋滋声中包含着多少我们对新年的向往呀!带着兴奋劲儿跑进窝里。电视上正放映着热闹的春节联欢晚会。风趣的小品、激情的演唱、热烈的舞蹈……它们带领我们走向新的一年!直到了晚上十一点,我们还没有睡意。

初一早上,外婆神神秘秘地从背后抽出几样东西,说:“发红包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接过红包,看看里面的“毛爷爷”,那种快乐与兴奋是无法形容的。

下午,我们全家包饺子。舅妈麻利地和着面团,柔软的面团在她手下像个乖宝宝,正练着瑜伽。我与妹妹争先恐后地把馅儿放入面皮中央,一捏面皮四边,一个饺子成形了。但我们的技术的确不怎样,一包拢饺子,馅儿就像虫子一样钻了出来。看看砧板上的饺子,有的肥肥的,很丰满,像大腹便便的军官;有的像半边儿饼,奄奄一息地躺在砧板上;有的像石榴,爆出半边儿脸;还有一些比较端庄。哎!什么时候,我们的脸上都白花花的的,都变成了京剧里边的大花脸了!晚上尝着自己包的饺子,高兴又自豪。

“哇!看烟花,多么美啊!”妹妹惊喜地喊着,烟花在空中绽放着、歌唱着!就像我们幸福的日子快乐着……

过年了五年级作文篇4

今天是星期四,妈妈告诉我要回老家过年,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来到村口,我发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大红的春联,门口都挂在喜庆的红灯笼。小路两边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有常州、上海、安徽等好些城市牌照的汽车,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过年。村里老老少少都穿着新衣裳,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欢笑。老爷爷老奶奶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儿一样。

刚进爷爷家,我就听到了两声奶声奶气的“咩咩”叫,我四处张望,发现爷爷家又多了两名新成员,小羊们聚在母羊身边,相互依偎着,好温馨的画面啊。我想,小羊们也知道要过年了,要陪妈妈一起欢度春节呢。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冒着阵阵炊烟,人们开始忙午饭了,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我闻到了阵阵饭、菜香,有浓浓的香米味、有让人嘴馋的红烧肉的味道,更多的是过年的味道。闻到这些味道,我感到温暖无比,也觉得热闹非凡。

吃完午饭,我召集了很多小伙伴儿,开始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我选了一个小伙伴当“猫”,让他倒数20个数,我们一帮子“小老鼠”们,一路飞逃,还真像一群小老鼠呢。我们躲进了鸡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虽然里面很不干净,稻草直往头上、身上掉,但是我们不在乎,一个个屏住呼吸,想笑的朋友,硬是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生怕被“猫”发现。“猫”翻天覆地找我们,都没有结果。最终,他认输,我们才从“防空洞”里爬出来。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游戏。

这年,真过得很开心。明年,我还会回老家看家乡的变化,闻年的味道。对了,在这里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过年了五年级作文篇5

在太原,春节临近,到处张灯结彩,一条条公路,披上了荧光布,路上的汽车像一颗颗流星,在银河里流动。在这个凛冽的寒冬,我顺着银河,流到了我的故乡。

除夕,爸爸与爷爷拿出备好的一大堆“年味儿”,堆起来好像一座被滚烫熔岩所覆盖的假山。我、妈妈和婆婆在厨房里备团圆饭,而厨房外却是一片叮铃哐啷的“战斗”声。

团圆饭好了,正要“闪亮登场”,一出厨房门,我被惊艳到了:窗上贴着窗花,天花板上挂着灯笼,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活像个大洞房。

团圆饭中,我们看着春晚,说说笑笑,桌上的饭菜也好像在心中默默的和我们一起欢度新春。

夜深了,山中仍旧灯火通明。

凌晨零点马上就要到了,所有人家忽然把家里所有灯打开,强壮的男子把早已摆满各种供品的桌子搬到财神图前,又把各种炮摆放在院子里。孩子们也拿着摔炮、小烟花、冲天炮等等,零点一到,整个山村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声音足以传数公里。持续了近十分钟,鞭炮声刚弱下去,爷爷又立马把烟花点燃了,于是又是漫天的烟花,大大小小,红红绿绿,十分壮观。山,顿时被点亮,星空梦幻般的美妙,被这红火喜庆的烟花,遮盖得一丝不留,孩子们手里的玩意儿也不多剩了,于是被供桌上的蜜饯勾住了魂。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便去询问爷爷为什么这次排场这么大?爷爷回答:“这种活动十年一次,你以前看过,忘了。先放鞭炮,是因为要先惊动天宫,这样他们才能往我们这边看,放烟花是为了吸引财神爷注意,谁家火花最大就先去谁家,越靠前分的财就越多。财神爷下来要先吃我们准备好的点心,好吃的话就发财;不好吃就跳过,分些碎银。”“怪不得婆婆这几天天天都钻在厨房里,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婆婆把拿给财神爷的点心当做早餐,说是可以沾口福。

我拿起觊觎已久的蜜饯。嗯,真甜呀!不知道财神爷会不会喜欢婆婆的手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