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参观作文6篇

时间:2023-11-28 作者:tddiction

现在学生们越来越重视学会写作文了,积极向上的内容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要具备的,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博物馆参观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博物馆参观作文6篇

博物馆参观作文篇1

听导游说秦兵马俑在被发现的时候,一个将军俑身下有一把弯曲的剑,而当考古人员在把剑拿出来的时候,剑又瞬间“腾”地飞起来,一道寒光闪过,剑忽然变直了。现在那把剑已经转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去了。这么一听我心痒痒了,迫不及待想去一睹这把剑的威风。

一进博物馆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耸立在我的眼前,它张着血盆大口望着迎面而来的人们。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并不陌生,有些人西游记都是伪造的,可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唐玄奘这个人,唐僧一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吐蕃、大食、伊吾……来到天竺(今印度)求取真经。

在古代,有许多国家要定西安这风水宝地为首都。有西周、秦、东汉、西汉、西晋、大夏等十四个王朝,建都与陕西有些帝陵也建于陕西呢!例如:骊山的秦始皇陵。

看,那边的人在干什么?我带着好奇心跑过去一瞧,哇!那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口纯金的鸳鸯莲瓣纹金碗。它的外壁上雕着许多的莲花花瓣,每片花瓣中间都有一对鸳鸯,真是活灵活现啊!

在今西安市南郊,这个叫做何家村的地方,发现了一处窖藏。出土的两瓮一罐中,装满了宝物,其珍稀罕有,举世皆惊。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家村遗宝”。这批遗宝达千件之多。材质昂贵,有美玉、宝石、金、银、玻璃等;造型与纹饰,大气典雅,富丽堂皇,极具皇室风范,又蕴含域外之风;工艺精绝,堪称天工巧作,尽显盛唐气象。

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我真是感慨万千,上千年的秦风唐韵,留给我们这么多的回忆,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吧!

博物馆参观作文篇2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铜陵博物馆,使我受益匪浅!

走近大门,就看见一块刻有“铜陵博物馆”的石头,很古朴,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

“今天由我来带领你们参观博物馆。”就这样,我们跟着解说员阿姨开始了参观。解说员阿姨戴着耳机,像发报员。她一边给我们讲解,一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成果展(纪念第42个世界地球日)的宣传单。在一楼展厅里,我们主要参观了今年世界地球日的资料和铜陵的缩小沙盘。看了这个展厅,我知道了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我也知道了我们铜陵的区域分布及大小,真是不错的知识啊!

接着,我们去了二楼的展厅。首先,我欣赏了蓝铜矿。这块蓝铜矿通体发出微蓝的亮光。我想:在夜晚,这块蓝铜矿一定会更漂亮!我们还看了很久以前古人制造的兵器。虽然我不像班上的男孩子对那些兵器那么感兴趣,但我观察了兵器,有:铜勺,铜剑等。这觉得古人的确很聪明,尤其是懂得把一把剑分着做,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复合剑”!展厅里还有一些现代的铜工艺品,做得十分精美,尤其是那个神采奕奕的仙鹤,做得十分的逼真,不能不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

参观了铜陵的博物馆,我觉得铜陵也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呢!

博物馆参观作文篇3

20__年6月30日上午,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

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

此刻我感觉到时间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 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大刀可是真家伙。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

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

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博物馆参观作文篇4

今天,妈妈带着我去了常熟博物馆,让我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

一进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卧在大门口的两只大狮子。一只张开了血盆大口,凶神恶煞似的;另一只则温柔可亲,笑眯眯的,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径直来到展厅,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根艺品。这些根艺品都是唐祥元伯伯收集的。展厅门口的“海底世界”赫然跳入我的眼帘,它可是用产于武公山的木榴雕刻而成的。千变万化的海底世界令人心旷人怡,那万紫千红的珊瑚和那神情悠闲的金昌鱼动静相宜,丰富的海底世界,在艺术家的精心耕耘下沥沥展现在我的面前。

在“海底世界”左侧,一位悠闲垂钓的老者把我的视线吸引了过去,不用说他就是《封神榜》里的那位足智多谋的姜太公了!他正悠闲地坐在河边垂钓。看着他那坦然自如的神情,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展出最多的根雕品要数套椅了,下面我就说说“香樟木套椅系列”吧!这组套椅系列是由产于九万大山的一级黄香樟木雕刻而成,是根艺组件的一个整体,融观赏和使用价值于一体。我情不自禁地坐上了沙发,感觉好像是被拥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觉得心旷人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茶几的两端。茶几的一端铺有一张大荷叶,坐着两个穿着肚兜笑容可掬的胖娃娃,一个娃娃两手捧着莲蓬,另一个娃娃右手扶着扛在肩上的大莲蓬,左手却牵拉着一串铜钱。茶几的另一端活跃着一条正在滔滔海浪里跳跃的大鲤鱼。

唐伯伯收藏的根艺作品还有许多,有“万花聚瘿”、“冰峰”、“海浪”、“牡丹仙子”等。每一件都令我赞布绝口。

从博物馆出来,我暗暗为自己感到庆幸,唐祥元伯伯的根雕艺术收藏展为我提供了一次接触艺术,亲近艺术的机会!

博物馆参观作文篇5

11月10日,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铁路博物馆。铁路博物馆见证了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历史。它在我们眼前展现了火车从蒸汽机车发展到高铁的整个过程:

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斯托克城至达灵顿之间,划出了一道全长21公里的曙光—人类历史上第一条运营铁路通车。

50年后的1876年,中国的第一条运营铁路出现在上海的大地上—英国人建造的吴淞铁路开通,全长14.5公里,机车命名为“天朝”号,时速30公里。

1898年,上海淞沪铁路竣工,全长16公里,时速也是30公里。

蒸汽机车在中国运行了100年,至1975年因铁路动力革命的结果,由内燃机车取代了蒸汽机车,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上海到南京只要4个小时。

2007年,动车将时速提高到了200公里。

2010年,沪杭高铁创造了世界运营铁路最高时速416.6公里。同年,这个记录被京沪高铁先导段的486.1公里刷新,上海到南京缩短为72分钟。

在今天这个高科技时代,铁路运输事业进入高铁的时代也象征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参观铁路博物馆后,让我看到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今天的社会也是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则无法赶上时代的需要。我在心中勉励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再学习。

博物馆参观作文篇6

期中考试完毕,期待已久的秋季考察活动又开始了。这次,我们的考察地点是上海航海模型博物馆。一大早,学校就炸开了锅。瞧!同学们可兴奋啦:有的讨论着活动内容;有的拿着数码产品,给同学拍照……

8点15分,我们发车了。坐了近两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临港新城的航海模型博物馆。进了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高大雄伟的镇馆之宝——郑和下西洋乘坐的“明代福船”。它高约9米,帆高27米,船舱内挂着灯笼,两头微微翘起。福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船体高大、操纵性好,适合于海上航行,郑和七下西洋途径太平洋、印度洋、直至波斯湾和东非岸所驾驶的正是这种船型。

接着我们走进了六大展馆之一的海员馆。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打“旋圆双半结”。更刺激的'在后面,我们戴好眼镜,走进了“4d影院”。4d影院就像一条船的驾驶舱,各种设备样样齐全。我和同学们瞬间明白了,我们是坐在“航行”在黄浦江上的一条“船”。我们站在那里,好像坐在真的船上那样,摇摇晃晃的,两边还有东方明珠和中国馆。

最令人难忘的是球幕电影,电影院真的像三年级课文里所描写的那样:“电影院是半球型的,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地面上”。电影介绍了恒星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还介绍了天蝎座α星和猎户座β星;天狼星会在近几十年内发生超新星爆炸……

上海航海模型博物馆体现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强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午一点,我们带着欢乐与满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