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我们更加敏锐地观察世界,我们的作文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脚步,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喜欢历史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1
记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他的思想和论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却以自己的成仁取义让后人景仰。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最初了解他是因为六百年前的那场杀戮,那时便认为他是一个杀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后又读了一些书,才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他。
唐代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写得很好,而方孝孺,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乡人称为“小韩子”,可见其天资聪颖。父亲方克勤对他一生的为人立世有着深远影响。父亲清廉简朴,体恤百姓,言传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死后,方孝孺又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开国之臣之首”的宋濂学习。宋濂称赞他是百鸟之中的凤凰,认为他才思敏捷、端庄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超过自己。
一介书生,一代才子。在我看来,他应该在自己的家乡过着闲适的生活,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与名人隐士谈古论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又渴望着有所作为。正是这样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记得他在洪武朝就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料两次碰壁,最终也只落得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难同少年,功名谢时辈,心事愧前贤”便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到了建文朝,他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可这却是一条不归路。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步入仕途,或许我们现在就能读到他更多的学术著作。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他当初安心在汉中府学教书,或许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夺取了皇位,可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就想让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以装点门面。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对于朱棣的篡权很是不满。他没有理会朱棣,存心要为建文帝鸣不平。他在要写诏书的纸上写下了“燕王篡位”四个大字,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问他怕不怕诛九族,方孝孺却说诛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听到方孝孺这么说也很生气,就把方孝孺的门生故旧也算作一族,全部杀掉,造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
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
“降乱离兮孰知其由?三纲易位兮四维不修。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这是他临行前的《绝命词》,诗中悲愤的心绪令人不忍细读。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方孝孺是中国封建社会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却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一介书生为了正义和自己的信念,无惧残暴的统治者,坦然走向死亡。他死时只有46岁。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握,但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扩展。满腹经纶的才子,成仁取义的英雄,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2
我对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印象非常深刻,这本书中塑造了好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与崇拜的那就要数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早年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作军师。
诸葛亮有很强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游说,使得孙刘结成同盟。诸葛亮在孙权面前谈论战事时的精细,与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参军校尉鲁肃等人不谋而合;再有是军事才能,想必《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大家都不会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杀了曹军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心中很是得意,但他又担心这件事情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诸葛亮,于是派鲁肃前去试探。谁知诸葛亮不仅知道蒋干中计、曹操上当的事,还对鲁肃的来意也一清二楚。鲁肃回去如实向周瑜汇报。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实料事如神。诸葛亮在军事上是长于治军而短于计谋。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领商议军情,请诸葛亮也来参加。周瑜在会议上请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诸葛亮这下死定了。
诸葛亮对鲁肃说:“周瑜让我三天之内造十万之箭,分明是想让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诸葛亮让鲁肃帮他准备二十条船,每只船配三十个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盖严密,船两边各扎五六百个稻草人。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鲁肃很疑惑。诸葛亮传令让军士把船全力向北岸进发。这时,江上大雾弥漫,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船队悄悄驶进曹军水寨。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开,就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绿了,忙说:“快停!快停!曹军要是一出来,我们都没命了!”
诸葛亮笑着说:“放心!曹操虽有谋略,但疑心太重。他看见大雾,很是担心会有伏兵,绝不会轻易出击。”
在说曹军突然听到擂鼓和呐喊声,吓得乱作一团。曹操到江边一看,只见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江中长长地一只船队,似有千军万马。曹操说:“不许出击,只用乱箭射击。”于是曹军一万多将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万箭齐发,好像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曹军越射越起劲,不一会,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满了密密麻麻得箭。
天空渐渐发亮,浓雾散去,诸葛亮下令开船返回。又让船上士兵齐声呐喊:“谢谢丞相送箭!”曹操这才明白上了当,气得要死。
怎么样?你们也都十分佩服诸葛亮吧。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纵观历史舞台,有多少英雄人物名垂千古,倍受世人景仰。
然而在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中,我喜欢的有三人,他们便是潜心教育事业的孔圣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才女林黛玉以及千古词帝李煜。逝者如斯夫——孔子《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告诉人们,“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的第一步也是学习求知,只有学习求知,才能明白世间的道理。毫无疑问,你——孔子深刻地理解并践行了这个道理。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潜心求知,其伟大精神超凡脱俗,旷世罕有。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提倡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你潜心钻研,总结了温故知新,学思相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你门人弟子3000,其中贤人七十二,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
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你生于乱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你的求知精神,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无不倍受世人推崇,人们尊称你为“孔圣人”。红颜薄命——林黛玉你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体弱多病,才情甚高。你虽父母双亡,进入贾府寄人篱下。但仍保持坚贞品格,孓然一身。你虽尖刻但心地善良,众人皆盼宝玉入仕,只有你从不向宝玉提哪怕是一句让他入朝做官的事,宝玉视你为知己。你敢于向世俗挑战,忠于宝黛的爱情。但尽管爱得真挚,仍难逃当时社会制度的掌控,在弥留之际亲见宝玉迎娶薛宝钗,最后含恨而终。
后人对你多有误解,认为你尖酸刻薄,不善交际。然而我却喜欢你,喜欢你的坦率热诚,喜欢你的绝代风华,喜欢你的多才多艺。南唐后主——李煜你本名从嘉,才华横溢,本无心于皇位。然而造化弄人,最终还是被推上后主之位,改名为“煜”。你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生性软弱,不善治国,后被赵匡胤所灭,过着阶下囚的生活,你忍辱偷生,委曲求全,但还是难逃一死。我同情你的遭遇,却更喜欢你的词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极言你的亡国之痛与无限哀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尽你的心酸血泪史。
你被世人铭记不是因为你是南唐后主,而是因为你是千古词帝,你的词打动了千万人的心,也深深打动了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越来越多的英雄人物浮出水面,然而我还是喜欢潜心教育事业的孔圣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才女林黛玉以及千古词帝李煜。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历史如何变迁,我心依旧,情依然。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4
把神话揉碎了,才能闻到花香!——题记
提到诸葛亮,多数人想到的也许是“王者荣耀”中的那个法师,还有些人想到的则是《三国演义》中那个独坐城头,挥手舞琴而退魏国大军的奇人,这无疑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错过了一个与历史对话的机会。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一桩桩功绩能出现在这样一个人身上,已是伟大,况且他还能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到现在,走到我们面前。
“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鞠躬尽瘁……诸葛亮被神话了。从此,人们遇到的只有卧龙了。
他的确有智谋,二十七岁时的《隆中对》已可见一斑:火烧博望坡时候的镇定自若;而后追随刘备所经历的,让他更成熟,更大气,更稳重。“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临终托孤的话语,更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前出师表》,所有人都借这篇古文看到了诸葛亮的决心与毅力,可又有多少人看到他的愧疚与疲倦。
我想到他一幅老迈的身体,不断率领大军深入,死前还想着北伐事业;我想到他内外交困,朝中能臣凋零,和只想守成的君王阿斗……内外的夹击,逼迫他榨干自己,五十四岁死于军中。
我看到的是一个老人,吊着最后一口气,让人推着轮椅,看着周围将士泪洒大地,心里想着:北伐终是未完成啊!然后无奈地闭眼了。他的疲惫,在此时一览无余。
他真的尽力了,以蜀国低于魏国五分之一的土地,低于魏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逼得魏国要调动四至六个州的兵力才挡得住,他对阿斗还留有一分期望。即使阿斗做错了,他也只是骂骂费袆、董允……种。种一切,让这个人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智慧与心力。
而我所要庆幸的,是我遇见了这样的诸葛亮,而不是卧龙。是那个父亲,那个弟弟,那个好为《梁父吟》的隐士,死前环看军营的孔明。而不是那个八千草船借箭,那个隆中笑谈天下的卧龙。“万古云霄一羽毛”,我体会到了在羽毛上看世界的爽,还有维持平衡防止掉落的艰辛。
时间从未停止流动,涌现出了李密、刘伯温、王阳明、张居正……这一个个都建下了丰功伟业,但像诸葛亮这样的,将人性光辉与神性光辉完美揉合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老杜的诗还是那么忧国忧民,他体会到了孔明的无力感,但却不懂他为何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最后还累死了。
遇见这样一个人,要先撕开他神话的外衣,去遇见他的家人、朋友、知己。“时势造就英雄”,不错的,可时势也会毁灭英雄,不要陷入对那些高尚品质的泥坑,而要去遇见这些平凡人被迫不平凡的一生。历史的夜空,总是群星闪耀,地上的人们举起手,自以为会碰到了星星,却没发现,他们仍在地上。孔明的累,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对信任的愧疚。岳飞的勇,不是精忠报国,收复失地,而是对忠孝的自私。
遇见诸葛亮,我懂得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5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沈园之中,微风和煦地吹着,小径两旁立着形态各异的石山,花红柳绿,古朴典雅,温婉美丽。礼部会试失利的陆游低头走在其中,如此的美景不能将他心中的忧愁排遣分毫,迎面走来一位绵衣女子,陆游惶惶然抬起头,正与那女子四目相接——那女子,竟是他的前妻唐婉。二人都怔住了,目光纠缠交错,一瞬间太多的情感徘徊在眼波流转之间,是依恋,是念旧,是惊喜,是感伤,是不舍,是痛苦。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像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唐婉缓缓回过神来,幽怨地望了他一眼,留下一声浓重的叹息,迈开了沉重的步伐,移向院子的另一边那里,有她现在的夫君赵士程在等着她。许久未动的陆游终于清醒过来,循着唐婉离开的方向飞奔而去,然而,却只能遥望池中水榭上,唐婉与赵士程说着话,红酥手勾住玉壶,浅酌慢饮。陆游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不觉满眼泪盈,一刹那,仿佛听到了有什么东西碎掉的声音,浑身软弱无力。他长叹一声,一步一步挪到粉壁之前,写下了《钗头凤·红酥手》,然后怅然若失地像池中小榭望了一眼,转身离去。"曾经沧海难为水",赵士程虽给了唐婉极大的抚慰,但陆游依旧在她心里的最深处,分量从未减轻,于是她看到陆游的词后,又在下面题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后来这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绝唱。
陆游极重情义,对国家忠心耿耿,对爱情始终从一,我最喜欢他这一点。他坚持抗金,对收复中原矢志不渝,尽管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他还是坚定不屈地努力着,中年终于得以入蜀抗金。晚年他尽管退居家乡,但依然通过诗词创作来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陆游如此的努力,却终是没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陆游关心百姓疾苦。淳熙七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的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陆游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百多首,内容十分丰富。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十分真切感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的身上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他走完整个人生旅途,这种信念来源于对国家、对百姓的爱,这种爱可以感染他人,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6
在中国历史中,名人传记数不胜数。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有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宋濂;还有终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但我最喜欢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在平常的人眼中,她并不出类拔萃,但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她挺身而出,起兵抗元,几次大捷,但都被胆小懦弱的皇帝出卖,最后自刎而死。在南宋无力反抗之时,是他,将国抗战,最后壮烈牺牲。
在敌人的压迫和威逼利诱下,是他,无视眼前的一切名利,一心只为报效祖国,宁死不屈。他的一颗忠心照耀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地上,熠熠生辉,让人为之一叹。我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他这样才能表现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伟大壮举。在被俘的一刻,他又在零丁洋不禁慨叹自己的孤苦无依,留下《过零丁洋》这首爱国主义的伟大诗篇,它一直激励着现代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的未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从此,就看出了文天祥的英雄气概,正气凛然,不与外敌同流合污。这也就是我为何会选文天祥作为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一他爱国,无私地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国家,至死也不与敌人同流合污。留下两首慷慨激昂,永垂不朽的诗篇,来告诫、明示后人的德行与品质,显现出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青史留名的生死观和价值观。他本身的品质和两篇脍炙人口的诗篇都是中华民族珍惜的文化瑰宝,直至遗传到今,也都没能引起人们的注重,认真研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反倒浅浅遗忘历史,这样不仅会将文化瑰宝的气质所遗失,更会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拥有的气概和精神丢失。在此,我想全世界的炎黄子松呼吁: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珍贵文化遗产,将它们发扬光大,不要因为岁月的流逝将它们遗失,集中你们的智慧,努力为国家的事业和国家文化再添上那绚烂的一笔,重现中华民族往日的光辉。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7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绝唱……他算尽一切,可无奈人算不如天算……
——题记
他,羽扇纶巾,手持鹅毛扇,居在山中,号卧龙先生;他自称一介匹夫,但却引得刘皇叔三次光顾,吓退曹魏千军万马,使得吴国群臣哑口无言,使后人敬佩不已。
他是谁?诸葛亮。
他,在草庐中与刘备大谈天下局势。他从未离开隆中,却能料到三分天下的局势,最终被请出草庐,大展宏图。
他“新官”上任,火烧博望坡,不费一兵一卒,引得曹军大将们落荒而逃;这一把火,烧得关羽,张飞心服口服,从此奠定了他在蜀汉中无人匹敌的地位。
他,舌战群儒,仅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使吴国大臣哑口无言;还用激将法,激得周瑜火冒三丈,与蜀国一起合作,对抗强大的魏国。
他,草船借箭。周瑜妒忌他的才能,令他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置。他不慌不忙,洞悉天象,几艘草船开向曹军水寨,便“借”了十万支箭,令曹操火冒三丈,又叫周瑜无可奈何。
他,火烧赤壁,夜观天象,唤来大风,让曹军战舰无处可逃,全都葬身江底。一把火,烧得大快人心,一举烧光了曹操的百万水军,为今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重要的贡献。
他,巧夺荆州,收复四郡,攻陷四川。周瑜想攻南郡,他不但不阻止,还全力帮助,结果趁周瑜攻得不亦乐乎时,先夺了一步,还用兵符引得曹军其他人马大乱,一举攻下了好几座城池;周瑜大怒,旧伤复发,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便英年早逝了。
他,空城绝唱。由于马谡的大意,街亭失守,他只有五千人马在身边了。可这时,司马懿正领着十五万大军向他扑来。他却不慌不忙,大开城门,让战士扮作百姓在城门口扫地,自已却立在城头,悠然自得地弹琴。司马懿一来,见这般情景,大惊失色,认为城中一定有埋伏。就这样,他只身一人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引得后人拍案叫绝。
他,火烧祁山。司马懿与他在祁山鏖战,可这时,蜀军全部退走,他命人放火,熊熊烈火包围了曹军。可就在这时,天空却下起了大雨,就是这场雨,将大火扑灭,使得司马懿死里逃生。他感慨万千:“人算不如天算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生都在与对手抗衡,可无奈他还是被时间打败了。六次北伐后,诸葛亮身体每况愈下,他想用长命灯续命,可最终失败了,享年五十八岁。他算尽一切,可最终还是没有算过天命啊!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绝唱……也许,历史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丝遗憾,但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却永不会忘却。
喜欢历史的作文篇8
历史中有千万个人物,各有各的长处。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莫过于汉昭武帝刘秀了。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只是一个假后代,因为当时刘秀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一般来说,农民当皇帝只不过是异想天开,然而,奇迹发生了——刘秀竟硬生生的从农民打成了皇帝!
不仅如此,刘秀当了皇帝后,把匈奴、蒙古等周围的贼收拾了个一干二净。让匈奴人一听见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名时就浑身发抖。也正因为刘秀爱打仗,暴打匈奴,才把自己给封为武帝。让我觉得哪怕汉高祖刘邦和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和刘秀相比也不过如此。
刘秀除了自身本领之外,刘秀用人也很厉害。正因为手下厉害,而又发挥在该发挥的地方,这才让刘秀能把匈奴给暴打。
刘秀的事业正如他的名字“秀”,一生中极少出现失误,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刘秀太爱作战了,经常亲自带兵与匈奴作战,这让很多刘氏皇族对皇位虎视眈眈。如果没有厉害的武将的话,恐怕刘秀会继续自己作战,自己作战的话,朝廷中必然有刘氏皇族偷偷争王位,那么刘秀辛苦建立起来的王朝就被毁灭。所以,君王厉害还不够,武将、文官也要厉害。
刘秀,这个凭着武力打出奇迹的皇帝;这个神一样的皇帝,就是我心中最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