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年糕的作文参考8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Fallinlove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留下宝贵的回忆,作文是一个展示我们文学素养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文笔更加流畅和优美,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做年糕的作文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做年糕的作文参考8篇

做年糕的作文篇1

“开蒸喽!”随着三太公响亮的嗓音,一年一度的春节打年糕又开始了。大人的笑声,孩子的叫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顿时响彻云霄。里屋里有人高声应道:“来喽!”只见一位身戴白色大围裙的老伯双手提着一口木头蒸笼快步来到走廊上,把蒸笼里的米粉倒到一个很大的石臼里。霎时,热气弥漫了整个走廊,一阵阵糕香在风中飘荡。两个叔叔各拿了一个一米左右的大木榔头,你一下,我一下地打了起来。

我和奶奶也忙活起来了,我们量米,淘米,磨粉,然后把米粉抬到做年糕的地方。那里早就人声鼎沸,长凳上坐满了人,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本村的,还有外村的。放米粉的箩筐从灶间一直排到外面,我一放下箩筐,就跑到灶间去看,只见里面热气腾腾,人都快看不清了。一位阿姨把水和米粉拌匀后,由老伯把它倒进木头蒸笼里,然后拿到灶里蒸。

我又跑到外面,正赶上一个高个子叔叔在打年糕,只见掰糕的掰一下,高个子叔叔往手心“呸”一下,双手一搓,拿起木榔头,高高举过头顶,人远远地退后两步,又飞快地跑上来,一榔头打下去,整个人向上一擎,嘴里高声地叫着:“咻!”顿时引得周围一阵喝彩声。高个子叔叔越打越起劲,周围的喝彩声也越来越响。

一位叔叔把打好后的糕放在桌子上揿平,摊成圆形,然后用扎成把的竹壳在洋红里蘸一蘸,给年糕点花纹,许多人在给叔叔出主意:“这里点点!这里再点点!”。奶奶和几个老人坐在凳子上热情地攀谈,一个说今年哪家亲戚送几块,另一个说手工年糕就是不一样,又软,又滑,又香的。

下午四点多,我家的年糕做好了,一位叔叔还给我做了一块小年糕,奶奶挑着大年糕,我捧着小年糕跟在后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做年糕的作文篇2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因此大家在春节准备的菜肴也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相同的食材是年糕。吃年糕是中国人民的习俗之一,为的是寄托大家的美好愿望,祈求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年年高”,因此年糕是新年必不可少的节目食品。

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如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年糕、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寓意着新年发财!

外婆对做年糕很有激情,做年糕的时候全神贯注,眼底仿佛燃烧着一团团火焰。嘴巴总会不知不觉地唱着歌,身躯又不停地跳动着。听!这歌声是多么地坚定;看!这动作是多么地轻快。这一出显得周围是多么地生动、多么地潇洒、多么地自信啊!

经过我那么久的观察与记录,断断续续能把年糕的制作方法总结出来:第一步:先放红糖用水煮成糖浆备用。第二步:糯米粉与米粉混合,再倒入热水10公斤,搅拌成面糊。由于外婆做年糕的动作太迷人了,因此我看着看着就忘了要记录!

外婆说:下午四点到八点是最适合不过做年糕的时机了,那个时候太阳刚好下山了。周围是深红色,有点像红糖色。那时候做的年糕带有着红红火火吉祥的意义!

年糕“终于”出锅了。看起来晶莹剔透,蒸熟后糕面微微隆起,色泽鲜明,带红糖色,特别想咬一口

我连忙抓起一块年糕,当时年糕还冒着热气呢!真是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我便使劲吹等年糕不大热了后。我狼吞虎咽咬了一小口,年糕的香味在我的嘴里酝酿着。

它口感细腻,好吃又不腻口,吃了一口还想吃!软软的很有韧劲,多嚼几下,有浓浓的甜味呢!有一股红糖味,带着说不出的清香。可好吃了!它本身是可以吃的食物,又带有着吉祥的意义,谁能不喜欢呢!

吃年糕其实不仅是为了纪念这种美食,更是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寓意,表示着“年年高”的愿望。这种美好的寄托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无论是谁过年吃上一口年糕,都会步步高升,事事顺利。

做年糕的作文篇3

说到年糕,大家肯定都吃到过。可是,年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可能有一部分人就不知道了。

星期一,妈妈带我去一位叔叔的店里。他的店是做年糕,卖年糕的。我终于亲眼看到年糕是怎么做的了。

他们先把透明的大米磨成一粒粒又白又小的`米粉,再把面粉装进几个木头材质的桶子里,加热几分钟。加热完了,就把熟米粉倒进一个机器里,一个人拿着铲子,一个人拿着木棒,便开始工作了。只见拿铲子的人把熟面粉铲到拿棒子的人那里,拿棒子的人用棒子开始捶打。打好的米粉变成糊状,从机器的出口流出来,送进另一个机器。另一个机器固定形状后把米粉团子从出口挤出来,然后过几秒切一下,过几秒再切一下,这就成了年糕。他们做的年糕是一块一块的,不是一条一条的,做完一个,就往旁边的塑料袋里放一个,装不下了就换一个。很快,年糕就满了。叔叔负责搬年糕,年糕满了他就搬去附近一个小山坡上。山坡上全是塑料袋,塑料袋里全是硬年糕。原来,那些硬年糕是由刚做好的软年糕风干的。

听了我的介绍,你知道怎么做年糕了吗?

做年糕的作文篇4

从小打到,我在很多地方过过年,湖州、杭州、青岛、兰溪……,许多地方过年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年的内容基本没有了太多的区别,而在兰溪——我的老家,因为融入了很多农村的习俗,让我尝到了浓浓的年味。

听家里的老人跟我说,过去过年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有很多现在都没有流传下来,光听他们说也感觉不出来什么意思,但打年糕因为我自己参与体验了,觉得特别有趣。

在过年吃年糕是很重要的,代表年年高,但是要想吃到,就要自己亲手去做。今天,我到了兰溪的乡下,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做了一次年糕。

首先是把两种米按照比例混合在柴灶上蒸熟,然后就要放在一个石臼里打一打,一个人打另一个人负责翻动石臼里的米团子,我也是在从大人手上接过打米的石锤试了试,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抬起来,举高的时候差点都把自己压垮了,逼得我立马放了下来。这是,迎面走来了四个肌肉男,他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配合很是熟练。一个小时过去了,年糕打好了,很是q弹,大家把年糕放在砧板上慢慢冷却,不一会,我们就可以尝鲜了。

我小心地用小刀切下来一块吃,第一口我的心就被那软软的口感融化了,感觉整个人都沉浸在软软的海洋里,太好吃了。

打年糕,咚、咚、咚,吃年糕,一口香喷喷,打年糕真好玩,又体验了浙江农村的习俗,有乐趣十足,我以后还要打年糕。

做年糕的作文篇5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临近年关,村上每年都会打年糕,特别热闹,吃个年糕头,讨个好彩头!

临近冬至,奶奶家到处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马上到打年糕的日子了!

到了冬至,寒风凛冽。我坐着车回到了奶奶家。奶奶早早地在门口等着,当然,来迎接我的不只奶奶一人,还有我儿时的宠物狗咪儿。一进奶奶家的院子,便能一声瞥到那巨大的石臼和常年放在里头的那根粗大的木锤。

进了屋子,我异常兴奋,稍作休息,便和奶奶一起着手准备打年糕所需材料;先将清洗干净的糯米磨较细的糯米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水,边加水边搅拌,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略微多些少些,都会影响年糕的口感。然后不停的揉,和和面是相差无己,待糯米粉变为黏乎乎的一团时,便可进入第三步。将和好的糯米粉团,整个放到锅里,下面添一点柴禾,倒一点水,盖上锅盖,用小火蒸着,五分钟打开一次锅盖,待水全部蒸干亦被糯米粉团吸尽,便是出锅之时。刚蒸好的糯米粉团比方才更黏,好奇的我忍不住用手捏了一点。不想它却调皮的黏在我手上,任凭我如何拔,它就是不下来。没办法,我只好把拉出来的长长的一条丝都挑下来,然后用水洗掉。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便是“打”!把糯米粉团放到石臼里,便该爷爷上场了:举起大锤头,用力往糯米粉团上砸,一次又一次,砸了大约五十下,用奶奶将糯米粉团翻个身,然后爷爷接着砸,砸了大约三十次,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上前去,让爷爷让我打一次。爷爷笑着说:“好,让你打。要用力打呀!”我接过大木锤,举过头顶,大叫一声:“呵!”使尽全身之力,向石臼里的糯米粉团砸去,然后再举起,再砸下,举起,砸下,举起,砸下……重复了近二十次,直至我筋疲力尽。可惜这二十次中,有七八次都砸在了石臼上,没砸到糯米粉团。看来这打年糕,也是讲究技巧的。我把木锤还给爷爷,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又过了好一会儿,打年糕的“壮举”总算是完成了!

我乘机拿了一小块,撒些糖,吃起来,味道还不错!美味!

打年糕,年年高!

做年糕的作文篇6

时间的脚步走得飞快,转眼间,我们已经站在羊年的门槛上。随着羊年的临近,年味渐浓。在乡下,打年糕是每家每户过年的习俗之一。今年,我有幸和爷爷奶奶一起打年糕。打年糕要分几个步骤,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步:装米粉。在打年糕的前一天,爷爷就已经把糯米碾成了糯米粉,并且准备好了蒸笼。打年糕开始了!奶奶先在蒸笼上铺上了一层布,然后,拿起碗舀了满满一碗米粉,倒入了蒸笼里,再把它弄弄平。每个蒸笼里要倒四五碗米粉。

第二步:蒸米粉。在蒸米粉之前,先要把大锅里的水烧开,然后把蒸笼放到大锅上。在蒸笼四周,围一圈草绳。奶奶把火烧得很旺,这样,米粉很快就蒸熟了,颜色从白色变成了米色。

第三步:打年糕。奶奶把蒸熟的粉团放到桌子上,爷爷拎起那块布的四个角,用力一翻,把粉团翻到了桌子上。桌子上事先要铺上一层尼龙纸,还要抹一层黄蜡,这样,就不会被粘住了。爷爷把粉团揉来揉去,揉得均匀一些。然后,爷爷把这粉团分成两半,一半给我。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在桌子上揉起来,左揉揉,右揉揉,前揉揉,后揉揉。这团米粉被我揉得很有韧性了,已经变成了年糕。我又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圆圆的年糕压成扁扁的。年糕就这样打好了。

第四步:装饰、点花。我们把做好的年糕放到匾里。奶奶又拿小一点的年糕做出了鸡、鱼、元宝。一只年糕上,中间是鱼,两边是元宝,另一只年糕上,中间是鸡,两边也是元宝。这两只年糕是用来过年的。其他的年糕上就不用做东西了。奶奶又教我点花,用几根稻草做成的花,蘸上红色的颜料,点在年糕上就可以了。

我和爷爷通力合作,终于把年糕打好了。在打年糕的间隙,我还吃了个打糕圆子,中间放了白糖,味道真不错!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谢谢爷爷奶奶让我留存了这样一份对传统过年习俗的美好回忆!

做年糕的作文篇7

“打年糕喽,打年糕喽!”在今年的仓前羊锅节上,卖得最火的除了羊肉外,就是手打的年糕。我们村也在元旦期间自发组织了打年糕活动。前一天,奶奶就把米淘好了,晾干后爸爸又把米加工成了年糕粉。

打年糕那天,可真叫热闹呀!妇女们忙着杀鸡宰鸭,剖鱼洗菜。打年糕是真正的力气活,一定要用丰盛的饭菜来犒劳大家。爷爷他们几个年纪相仿的人负责烧火蒸年糕粉,年糕粉在蒸笼里蒸过后就成了松花糕团。刚出笼的松花糕团又香又软,可好吃了。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打年糕的场面:刚出笼的热气腾腾的松花糕团被倒在了石臼里,叔叔举起大木榔头朝松花糕团舂去;大伯在石臼旁弯下腰把松花糕团翻身。你舂一下,他翻身一次,如此循环反复。渐渐地,松软的松花糕团变成了柔韧的年糕。我看得手直痒痒的,也嚷着要试一试。可一举起木榔头,我整个人不由地摇晃起来,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蒸年糕打好了,就得把年糕用纱布裹起来,放在门板上。然后由两个人用一根大门栓把包着纱布的年糕压扁,直到它成了方方正正的一块。掀开纱布,大伯用线把年糕割成一块块。边边角角的年糕头,被我们这些孩子讨去吃了。热腾腾的年糕头蘸上白糖,别提有多好吃了!

打年糕还在继续,我们笑着,闹着,吃着。我希望明年村里还能这样打年糕,也希望城里的小朋友能来这里感受打年糕的乐趣。

做年糕的作文篇8

春节前,妈妈带我去做年糕。一路上,我很兴奋,在心里不断猜测:会是什么样的呢?过了一会儿,车还没到地方,就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

走近一看,人可真多啊!一筐筐米排起了长龙,等待打成粉。一颗颗浸泡过的白白的米粒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轮到外公了,只见他利索地拿起一筐米,一只手拖住后边,往“怪物”口上倒。说是“怪物”,其实是打米机器。只见米粒很快被“怪物”吞噬,不见了踪影,外公急忙把筐放在出口处,不过一会儿,洁白的米粉就缓缓地流了出来,满满的一大筐。大家齐心协力,把米粉又扛到另一边排队等候。

终于排到了。大家把粉倒到一张大萝筐里,一位师傅在粉中加入水和盐,搅拌均匀倒入蒸桶里蒸。“如果不蒸,就是生的,做不了糕。”妈妈告诉我。米粉在滚烫的蒸汽中“挣扎”,我也在静静地等待奇迹的发生。

等了一阵子,开始做糕。只见师傅把熟粉放进一个八公分大小的机器洞里,糕终于重见天日,慢慢地从洞口挤出来,不过一次还不够,糕又进入机器的“肚子”里进行一次“旅行”,这样挤出来的年糕才会又滑又嫩。年糕出来后,被师傅切成一条一条滑下来,外公用手把糕摆好在竹簾上,望着白白嫩嫩的年糕我不禁垂涎三尺,也迫不及待去抓一条,那糕可真烫呀。

外公在年糕中包了些红糖,我津津有味地吃年糕,那味道真是人间美味啊!

做年糕是玉环农村里的民俗,也是过年的象征,我爱做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