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学习培训后把心中的感悟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体会是我们内心产生感悟后整理成的文章,你知道该如何写吗,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90后回信心得体会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1
今天介绍的是在抗击疫情一线感染新冠肺炎不幸殉职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
彭银华,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他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年仅29岁。
按照原本的计划,彭银华和妻子要在2月1日(农历正月初八)这天举行婚礼。他办公桌抽屉里还留着没来得及发出去的婚礼请柬。因疫情关系,他和妻子推迟了婚礼,主动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轮班倒,工作强度很大,虽然陆续有更多医生加入进来,共同抗击疫情,压力得到缓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彭银华再次选择坚守。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过门的妻子。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彭银华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
彭银华的同事回忆说:“当时任务非常重,老百姓蜂拥而至,我们如果不把病人尽可能地收进来,他们就会流到社会上去,又会导致疾病的蔓延。”“那几天,我们所有的医生吃住都在医院里面。”“当时的状况是,如果有一个人休息一下,就意味着别人更累。”
那几天,彭银华与其他同事一起,忙着接收病人、办理住院、开医嘱,还要安抚惊慌失措的病人,忙得连轴转。他一度连续值班长达48小时。很多同事介绍说,彭银华为人很热心,经常冲在前面。在他们的印象中,即便平时,无论医生还是护士,只要说“彭医生,来搭把手”,他就会放下手头工作来帮忙。
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倒下了。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银华在医院里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网友曾在2月2日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出“胜利”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
2月20日晚,彭银华经抢救无效去世。如今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永远无法举行了……
?人民日报》官微推出悼念彭银华医生的文章,深情地说:“29岁的彭银华,还那么年轻,但在紧急时刻,这个小伙子的作为,值得所有人敬重,彭银华,失去你,我们真的很心痛!”
悼念彭银华医生
麦和幸
一声霹雳似雷惊,未待凯旋竟牺牲。
请柬改期传鼓角,婚纱除下换袍征。
忘身已成惯用语,舍己赢得身后名。
雨后彩虹犹灿烂,人生最美是逆行。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2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段新修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学子们,以怎样的姿态步入社会?以怎样的选择标注人生?118名毕业生立志奋斗基层的决心成为新时代青年的响亮回答。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名警察,国家有恙,必须第一个冲上前去。从派出所民警、交通警察到刑警、特警,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警察出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警察战斗“。是啊,大家都怕的时候,警察不上谁上。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是警察在困难面前扛起了重任,在危险面前挺起了胸膛,他们从未停下逆行脚步,于是,有的人停在了冬天,有的人留下了遗憾,但,会有人守护住安康,有人去战胜苦难。疫情面前,警察不?
在思考中沉淀,在沉淀中成长。“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上警服,学着向前辈一样勇敢”。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还需要付出很多。“忠诚”,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选择了从警之路,就是选择了一条忠诚之路;“严谨”,端正自己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都以严谨的态度,确保无误;“团结”,无论什么,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没有什么过不去,众志成城才能保山河无恙;“奉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甘于奉献,用青春书写自己的藏蓝故事……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终将会走向胜利。这段日子我将永远铭记,让我知道了何为警察,何为使命感,也清晰了自己以后的定位,定会义无反顾走上自己的藏蓝之路,做一个优秀的人民警察。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总有一天,春风会吹开武汉的樱花,人们走上街去,世界又变得热热闹闹。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4
你们好!
二零二零年的春节假日是多么特别,当新年钟声敲响时,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欢欣却又带着丝沉重。当然,对于我和妹妹来说,那五彩的烟花更让我们向往,对于大人所说的新型冠状病毒,似乎离我很遥远,直到,遇到你们。
二月三日,我们回到南京。一路上,高速畅通无阻,我们沿途被测量了几次体温。爸爸妈妈说到回家会被隔离,我不禁暗自担心:隔离?那不是不能出去玩吗?太可怕了吧。事实上,比我担心的更加可怕。我们不仅要被隔离,而且家里还要被贴上封条!那天下午,我们第一次见面了。敲门声响起,爸爸去开门,我从书房里探出了脑袋。我以为,来封我家门的人会是非常严肃的工作人员,却没想到是那么年轻的你们。你们俩都是中等身材,叔叔戴着一幅眼镜,阿姨扎着一个马尾,看着就像是两个大哥哥大姐姐。你们轻柔地说着:“暂时就在家里休息哦,生活物资我们会准时送来的。”这温柔的话语,让害怕隔离的我突然觉得“隔离”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两天后,你们如约送菜上门了。满满两大袋菜,你们轻轻地放进我家门口,在你们弯腰的瞬间,我瞥见了阿姨脸上的汗水,看到叔叔那被勒红的手指。这样的情景,在后面一再重复着。有一天晚上九点多了,妈妈正要我们去睡觉时,敲门声响了。门外站着微微喘气的你们,妈妈不禁问道:“这么晚了,你们怎么还没休息?明天也可以送啊。”你们居然笑着道歉说:“真不好意思,我们来晚了。小区里需要送物资的家庭比较多,确实有点忙不过来。请谅解。”在家隔离的时候,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好像很可怕,所以我越发不能理解你们:为什么所有人待在家里,而你们却到处给住户送物资?那么脏的垃圾,你们为什么毫不嫌弃地帮大家带下去?你们一家一户地奔波,难道不累吗?你们和无数的人接触,难道不害怕吗?……太多的问题在我脑中盘旋,我不知道看上去那么年轻的你们,那么瘦弱的你们,是有多么勇敢才能抛却自己的安危为大家服务。
日子在煎熬和期盼中走过,二月十七日,我们家终于解除隔离了。门合上,大家互相说“再见”的那一刻,你们留给我的依然是那淡淡的笑容。其实,我现在并不记得你们的面容,但我却记得你们那温暖的笑容,给了被隔离的我们一家人太多的温暖和关爱。在病毒肆虐的危急时刻,我们记得白衣天使那坚定的目光,我们记得警察叔叔那忙碌的身影,可是我们同样也记住了你们的微笑。
叔叔,阿姨,在和你们短暂的几次相处中,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你们用自己的言行给年幼的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你们在平凡中透出的伟大深深地震撼了我。原来,在危难中逆行的人最美!我向你们致敬,也要向你们学习,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5
谋事在人,有“敢”赴基层的决心。“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基层的发展需要注入年轻一代“源头活水”,正处于朝阳时期的你们,劝君惜取少年时,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之势奋勇拼搏。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内生动力,选择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补足“精神之钙”,以坚定如磐的姿态为基层建设奉献青春。要敢于干事创业强化担当作为,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在基层建设、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线阵地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坚定前行。
我将无我,有“敢”入基层的勇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象牙塔到社会,从“校门”到“基层门”,是你做出的人生抉择,愿你有无悔的勇气、拼搏的勇气,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续写人生新篇章、交出无悔青春答卷。有适应基层艰苦条件的勇气,从学校“小”课堂到基层“大”课堂,可能没有优渥舒适的环境,没有配备齐全的学习设施,你要适应基层工作条件、工作节奏,在田间地头、桌边炕沿的交谈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有直面自我挑战自我的勇气,作为青年毕业生,有干劲有拼劲有闯劲,但在面对困难和复杂问题时却容易自乱阵脚,要攻坚克难勇前进、挑战自我提高度,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愿你们在基层之路勇敢地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安营扎寨,有“敢”驻基层的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了就不要想着走,干了就不要想着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毕业生们,选择了基层,就要敢于扎根基层、奋斗基层、奉献基层。要敢于吃苦磨毅力,在基层工作岗位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吃苦”精神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吃苦中磨练毅力、扎根基层。要久久为功长奋斗,日积跬步,终行千里,毕业生们,请牢固树立永久奋斗观、奋斗幸福观,在砥砺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扎根基层中升华人生境界,在突破自我中书写青春答卷。
善文能武,有“敢”干基层的能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崇尚实干、学以致用是基层工作的不二法则,“干成事”需要相应的工作能力与经验积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适应新环境、新挑战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毕业生们,请让学习成为工作常态,让能力提升作为基本工作追求。在坚持学习中积淀知识,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在砥砺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在干事创业中沉淀经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初入基层的你需要真抓实干来积累经验。在一线攻坚中磨练心灵,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到群众身边去,在田间地头、桌边炕沿转一转,在一线攻坚中为心灵寻找“诗和远方”。毕业生们,愿你背上行囊,以无悔的目光、坚定的步伐在基层之路行稳致远。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6
这个题目很大,给人一种感觉我好像很成功,其实不然。实际上自己水平不高,甚至很低,但是做过了一些曲折的学习道路,同时把自己真实的学习历程表达出来,希望对后来者有借鉴的意义,甚幸!
工作三年、几成废人!
我xx年毕业于华中地区的一个理工科大学,专业是机械电子,我当时已经签了一家内陆某个省级机关工作,家里八辈是农民,并且很偏远,能够进入这样的地方是祖坟有风水。但在毕业前夕有个进入it的机会,我本想进去的,家里人极力反对,阻力可想而知。同时要交4000元的违约金,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大学里的费用很多是借的,几乎将近一半的费用是在大学勤工俭学挣的,为了省钱,高中一个学期回家一次,大学一年回去一次。并且我个人也有特殊的人生背景(悲景更确切),这里不多说了,写十篇也写不完,同时偏离主题。这样我就参加了工作。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日子,几乎下班后有种很空虚和恐慌的感觉。在工作中虽然是与自己专业有点关系,但是很少。专业几乎荒废。我自己也思考,如果再不出去,自己将会成废人,只好让国家养了。两年后决定出去,但是几成废人,谁要呢,只好到学校去镀金。这是中国教育和社会的悲哀!
至于专业就改为计算机方面,听说好找工作,我说实话不是很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生存第一需要。不要笑我,哈哈!
考研成绩出来,超过了国家线几十分。那个方向要两个,我第三,但是那年非碘,不面试就按分数来排,自然我落选了。其实给我面试机会也不一定要我,哈哈,自己几斤几两很清楚。
最后调剂到另外一个学校,交钱,咬咬牙,交吧!现在仍然债台高筑!
进入学校前夕
为什么要把这段列出,看后就知道了。
单位有网络,经常上网查些英语资料,在那里唯独英语没有丢很多。于是我就在网上查资料,学什么好呢,最后确定学嵌入式把,听说跟硬件相对比较紧密!而我在大学里多少学习了数字电路,单片机等,所以多少也有所利用,不会真的一无所知。当然在这之
前也自学过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c 语言在大学就学了。哈哈这就是我的家底。
我知道自己的基础差,于是我就拿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结构、c++来看,机关有这个好处,空余时间多,于是平常就看书,很痛苦,没有人请教。
另外就上网到论坛上去,我就到各个专业的技术论坛,其实是电子论坛和嵌入式论坛。我几乎没有发帖,几乎把几个大型的出名的论坛的帖子翻遍了,虽然有很多重复的,我才知道嵌入式是个什么东东。这些帖子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最关键两点:1、嵌入式是什么?
2、嵌入式需要哪些知识?
知道了这两点,好办!我就开始规划学习路线。计算机的基本理论不能丢,于是重点看组成原理,数据机构,操作系统、c++。同时论坛上了解到,实时操作系统ucos是一个很好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对初学者很好。于是我就买了一本书,但是代码在电脑里调不通,网上也有很多相同的问题,我就看书,分析代码,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这样才看了入了门,才知道什么是进程。原来看操作系统书时,根本就不知道进程是个什么东西。
在这段时间掌握的东西不多,但是,对我以后的影响很大,我想起了大学时一个同学跟我说过了一句话: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大概是这个意思。
进入我的避难??
对我来讲,再次进入大学不再是大学,而是避难所。希望这次进入给我喘气和养精蓄锐的机会和时间。我是这样认为和实践的。
在学校我有三件事:上课,上图书馆,上网。
对于上课,学校开了很多课程,非常好,很多是名人名师讲解,于是很多同学都想学,都去听。我也考虑过,最后放弃。我是这样认为的,时间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成。于是我把我自己学的课进行了分化,一般的课程通过就行,重要的一定好好学。我希望不要什么争论学习课程多和少的问题,这仅仅是我的看法。所以我的成绩应该是很差的。分数低。好在后来的单位没有要我的成绩单,否则就惨了。
我个人感觉是上图书馆的效率比在寝室里高多了,这是我的经验。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7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主题微视频《星空》以时间主线,一帧帧画面深刻展现了一代代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和一项项航天成果,让人热泪盈眶,自豪感满满。我在基层,向每一位中国航天人致敬,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荣耀与自豪,感悟他们展现出来的航天精神,激励自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勇拼搏、再续荣光。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吃苦”的“你”致敬。
“特别能吃苦”是由载人航天领域的特别工作环境锤炼而成的。初期建设者们面对“大漠戈壁”,顶着“烈日风沙”,开建载人航天发射场;为了测试发射工作流程取得“零的突破”,十几个人组成的课题组全国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所有航天员在项目训练时,从来没有按过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为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身在基层要把眼前的“苦”和“累”当作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机会,积极适应“5+2”“白加黑”,在“埋头苦干”中享受成长带来的“甘甜满足”。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战斗”的“你”致敬。
“特别能战斗”源自每一个航天人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不管是杨利伟遭遇26秒“难以承受的痛苦”而面无惧色,还是翟志刚面对轨道舱“误报”,频频响起火灾报警声,毅然决然选择出舱完成任务,都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这是全体“航天人”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最根本原因。我们身在基层要强化政治思想,坚定“人民至上”理念,勇于“攻坚克难”,在基层一线成为“先锋旗帜”,让党徽光芒“持久绽放”。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攻关”的“你”致敬。
“特别能攻关”蕴含着中国航天人的“崇高使命感”。中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航天人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自主创新,奋力攻关,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过去一年,“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神舟十二号、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再次取得新进展。我们身在基层,要树立“高质量+加速度”发展,面对各种“急难险重”,要“俯下身”“沉下心”琢磨钻研,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高效顺畅地通过基层中的一道道“腊子口”“娄山关”。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奉献”的“你”致敬。
“特别能奉献”是中国航天人的一贯品格。从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到航天科研工作者潘仁瑾、从13位登入太空航天员到23年备份英雄邓清明,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汇聚了数十万人参与其中。他们不计名利得失,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一个共同“航天梦”,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强大合力,终将“逐梦飞天”。我们身在基层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把“集体光荣”看得最重,爱惜基层一线的岗位,努力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向中国航天人致敬,汲取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其“内化于心”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在基层一线扎根生长,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奋发作为,为党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贡献智慧汗水。
90后回信心得体会篇8
以不变初心始终为民服务,坚守信仰之“红”。“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将那一抹“中国红”深植在心中。立志扎根基层,就是选择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选择用自己的人生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从此初心便镌刻“人民”二字。初心易得,贵在坚守。作为踏上基层的青年,不缺的是一时的斗志和激情,如何能在条件艰苦、角色单一的工作中,保持长久的精神和动力,那就需要时刻重温初心、感悟初心,把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谋复兴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的政治道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初心与人民交互指引,让精神永固,让青春力量不竭。
在街头巷尾引导社会风尚,修炼德行之“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青年应在基层修炼如莲般洁白无瑕的德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良行为引导社会风尚。“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身处基层,联系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日复一日地走街串巷,这都是“大事”,更是“大志”,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合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用品格凝固坚守,用志向光照前程。以高尚的品格为基础,以高远的志向为牵引,则事必成、功必就。
在田间地头躬身劳其筋骨,积累实践之“黄”。风吹麦浪,遍地金黄,翻涌着丰收的喜悦,也是实践积累的硕果。当前,决胜全面小康时不我待,决战脱贫攻坚重任在肩,广大奔赴基层的青年,应尽快转变角色,克服骨子里的娇气与惰性,主动走出过往的“舒适区”,走向基层、冲向一线,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情怀与功成必定有我的雄心壮志,在各项工作中勇挑重担。在工作中当好“追问者”,勤思好学,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去学习、精通每一项业务;在联系群众的走访中,既能走得了田间地头,讲得来群众听得懂的话,运用得来各种先进技术,用所学所通解决群众所思所困。
于荆棘坎坷之中茁壮成长,磨砺奋斗之“绿”。破土而出的嫩芽,生于荆棘丛,长于风雨中,在永不言弃的奋斗中磨砺出鲜明的绿色。“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对青春最高的礼赞,乃是奋斗。从“太行山愚公”李保国到“人民的樵夫”廖俊波同志,从舍小家为大家的沈浩同志到草帽书记杨善洲,从健康的守门人武美萍到真情为民的胡明……他们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的平凡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奋斗在基层的道路上,会荆棘密布,有道路险阻,即使满身伤痕,我们依旧只管奋斗,用青春之志高扬奋斗的风帆,向着浪高风急、冲破逆折处勇毅前行,在乘风破浪中练就一身强健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