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8篇

时间:2023-04-13 作者:loser

当我们的内心积累了很多的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时就要先准备好心得体会,现在一般人们接触到心得体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8篇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1

读完了《草房子》这本书,我的脑海里还在不断浮现出书中的一幕幕情节。

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在草房子里经历了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书中的许多人物,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天生秃顶的秃鹤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而演出的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在孩子眼中显得扑朔迷离的少女纸月的身世之谜;……其中,“红门”这个故事中的杜小康的经历最令我感动,他虽然从一个整天穿着干干净净的孩子,一夜间,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从此穿的简简单单,破破烂烂的,可他从不把悲伤写在脸上,每天还是照常过他的日子,如果换做其他孩子,肯定又懊恼又伤心,可他会勇敢面对,不退缩。杜小康哭着对父母亲说自己要上学读书,可是家里已经没有钱供杜小康上学了,杜小康从此没了精神,我觉得杜小康很可怜,也对杜小康没钱读书感到很可惜,想想我们这些大城市里的孩子哪用得着愁没钱读书呢!后来,杜小康竟偷了同学的书,我觉得又生气又不可思议,杜小康竟然干出这种事情,我还是不相信,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杜小康偷了别人的书,是要读书,我先是一惊,慢慢的又被杜小康的爱读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书中还有一个孩子,令我哭笑不得,那就是书的主人公——桑桑,他为了引起同学们对自己的注意,在炎炎夏日,穿着厚实的棉衣棉裤,因为他认为“秃鹤”的秃顶抢了自己的风头,从此经常捉弄“秃鹤”;因为没有渔网捕鱼,就三下两下拔掉了父母的蚊帐,做了一个精致的渔网,用他的“渔网”捕了好多鱼,回到家,母亲打得他鼻青脸肿;……

在草房子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令人欢笑或令人悲伤。这就是桑桑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美好童年。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2

在假期,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先生的名著——草房子。这本书反映了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我被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

故事里有一位主人公叫桑桑。他曾把碗橱改成了鸽子窝,偷家里蚊帐做渔网捕鱼。他的生活如此的拮据,但他的童年却充满了乐趣、充满着难忘的回忆。记得他也曾三伏天穿起棉衣、棉裤、戴上棉帽,成为校园里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正与现在的我们成为了鲜明的对比:现在的我们渐渐失去了同去,假日里补习班排的满满。我们曾多么渴望桑桑那样的生活

还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人物就是细马。他是邱二爷和邱二妈从江南领养回来的孩子。可是他们的房子被冲走了,养父也不幸地患癌去世了,他明明有逃避这个选择,但他却艰苦奋斗,努力赚钱,给养母盖了一座房子。杜小康也是如此,他放弃读书,去和父亲放鸭子。我想,这都是因为这都是由于他们勇于担当家庭的责任—用他们还稚嫩的肩膀扛起来家庭的重任。这让现世纪娇生惯养的我重新反省了一下我自己。

在陆鹤身上我懂得了,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欣赏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读完了以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是那么纯真、善良,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再次回味书中的人物,我越来越觉得羞愧。我想我应该像纸月一样拥有纯净的美、像陆鹤一样拥有执着、倔强的美、像杜小康一样拥有勇于承担,坚韧无比的美……在生活中,面对挫折不退缩、微笑着面对生活。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3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美的,如曹文轩在笔下描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中美的东西有太多:喜悦是美,忧伤是美,欢聚是美,离别也是美。

那里的每一颗沙粒,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是可以进入文学世界的。在喧嚣的都市里,在一个近傍晚的下午,读一读《草房子》,想一想乡野纯净的天下:微风卷着荷叶,又把香气吹得四散。懵懂的少年牵着长长的风筝线,奔跑在一轮硕大的红日里,美得近乎不可思议。

岁月的波纹荡漾开去,情感依旧鲜活。现今每每读起《草房子》,心里总像被故乡奶奶冲的红糖水浸润,那么暖,那么甜。

书中铺开的是油麻地的画卷:校园是金色的草房子,风吹过会有金属的声响:油麻地朴实的守地老人,和那落在竹丛与艾地的野花:渡船边嬉笑跑过的孩子与渡人的吆喝,自行车吱呀吱呀地行过晒稻场正搭建的戏台……在主人公桑桑并不连贯的记忆里,似乎记得最多的只有这些了。

在桑桑得病的日子里,有太多人的关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药寮里的那些日子。几只烧得通红的泥药罐,缓缓溢出药香,无词歌的曲调总留下淡淡的伤感在心头萦绕。桑桑无端地变得脆弱、文静起来。

后来,桑桥四处寻访名医,几经挫折,终于把桑桑得病治好了。然而,一切也在冥冥之中变了。纸月和老僧人走了,回了故里江南;杜小康家出了变故,红门被拆走了抵债;桑桑的父亲桑乔升迁调走,桑桑离开了……油麻地变了,似乎又没变,命运继续推着岁月的齿轮不断向前。人来过,又走了。再正常不过的离别却忧伤得令人心痛。

纸月如画,杜小康如诗,细马和秃鹤也怀着少年独有的美好的梦,桑桑的伤痛也在淡淡的文字中显出了美好的特质。

一场欢聚,终究是离别的结局。少年们都在光阴的十字路口走远,向自己的人生。最后,那一艘大船载着他们远去。我想那一定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吧。但,但请那曾经奔跑在夕阳里的少年啊,一定要记住这段年华,这段最美的少年时光,记住那个落日曾辉煌过的夏天。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遇,畅谈从前。仿佛不曾离开,不曾改变。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4

暑假里,我认真的读了《草房子》这本书,虽然它讲述的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它却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也有许多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在书中,我看到了父爱。书中主人公桑桑被诊断患了绝症,桑桑的父亲走南闯北,四处寻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功夫不负人心人,在父亲的坚持下,终于找到了“名医”治好了桑桑的病。陆鹤的父亲为了让儿子不被人们嘲笑,希望尽快长出头发,他到处跟人打听秘方,还亲自为陆鹤擦生姜,虽然最后还是没能长出头发,但为了让孩子能体面一些,父亲给陆鹤又买了顶帽子。这两个情节都透出了父爱的厚重与坚实。

在书中,我看到了理解与关爱。说实话,刚开始,我并不喜欢秦大奶奶这个人,她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一直居住在学校的西北角,成为学校里“破坏分子”。有时她会像一个孩子样的在学校的苗圃上打滚;有时她会放出她的鸡、鸭、鹅扰乱整个学校的秩序,她和政府、学校抗争了几十年就是不肯搬出学校。但是后来,我慢慢理解她了,这块地是她和丈夫秦大辛辛苦苦赚钱买下来的,秦大不在了,这块地更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坚持不搬,并没有错。

再看到后来,我开始敬佩起秦大奶奶了。当乔乔落入水中的时候,乔乔喊出了一声“奶奶”,秦大奶奶不暇思索的跳进水里救起乔乔,还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这件事后,她试图搬离油麻地小学,想还给油麻地小园一份清静,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多年的相处,她对孩子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她搬走,也是对孩子们的关爱。理解和关爱是相互的,学校和孩子们也渐渐理解和喜欢上了秦大奶奶,后来相处的特别好。只是好景不长,最后秦大奶奶为了去捡回一只落水的南瓜,永远的离开了,读到这里时,我几乎是泪流满面。

在《草房子》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快乐和悲伤,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生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经历些坎坷也许才会更好的成长。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5

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载着桑桑和他的家,静静地离开了,永远地告别了与他朝夕相伴的那片金色的草房子……

桑桑离开了,我却还沉浸那《草房子》里,难以自拔。《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的一部纯美小说。它主要描写了一个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让我结识了一群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陆鹤、纸目、细马、杜小康……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一方胜景,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油麻地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出一幕幕有声有色、耐人寻味的悲喜剧。每一个故事都耐人寻味,但其中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故事是——《红门》。

主人公叫杜小康,他父亲经营着当地唯一一家杂货店,家境富裕,家门口是两扇红得发亮的大门,格外引人注目。杜小康成绩优秀,年年当选班长,父亲对他有求必应,同龄人中常常高人一等。后却因父亲进货时不慎翻船,欠下了很多债务,父亲也因落水得了重病,家境一落千丈。在他生病的日子里,年幼的杜小康不得不舍弃学业,时刻待在床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为了让爸爸更快康复,他甚至独自一人撑着小船带着爸爸到处求医。父亲康复后,决心重振家业,却又遭挫折,家境更加衰败,最后红色的大门竟被讨债的摘去了。杜小康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得不放下自尊和骄傲,在学校门口摆摊为同龄人贩卖杂物。

这时,我突然联想到了我自己。我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养大,最好吃的东西都留给我,生病时对我细心地照顾……这一切,我都历历在目,而我自己呢?有时草草完成作业,敷衍了事;也很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对一直勤勤恳恳的他们表达感恩之情。

想想杜小康,我感到很惭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做再多事,都无法和父母花在我身上的精力心血相比,但我仍然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有可能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有可能是工作后的一次按摩,让感恩在我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6

我是城里的孩子,整日在娇生惯养中度过,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一点小脾气,总爱以自我为中心。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我才了解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最纯洁的友谊。

桑桑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调皮、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一个小男孩,他叫了许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文静聪明的纸月、想获得别人尊重的陆鹤、家庭富有的杜小康、年事已高、善良的秦大奶奶、撑起家庭重担的细马,个个都是勇敢的。

乡下的孩子们都很淘气,动不动就要打架,来回抛砖头,在我看来非常危险,特别随便,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纯真,那么可爱。 用诗一般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百看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纯净的美。文弱、恬静、清纯、柔和的纸月,不仅学习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么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

陆鹤是个秃顶的孩子,常常被人戏弄,陆鹤十分苦恼,孤独,常常坐在河边偷偷的哭泣,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但他从不放弃对自己尊严的守护,勇敢的承担了学校参加汇演的秃头角色,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杜小康家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但是一夜之间,父亲病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一起到离家很远的大芦荡里去放鸭。 杜小康,他没有自己怜悯自己,更没有让别人来怜悯他。他用稚嫩的肩头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诉我,富有的时候,不能浪费,不能高傲自大,贫穷的时候,也不要自卑,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难关。

这就是人性之美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草房子》用这些最纯真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草房子,洗涤人们身心的书本。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7

?草房子》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纯净而美好的情感。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无须绷紧神经字斟句酌,也无须埋头苦思个中深意,更无须反复推敲语言特色……只要随心翻阅,就能发现文中处处流淌着诗意的美,充盈着淳朴的爱。

?草房子》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很普通,随处可见,但却让我感动万分——

陆鹤,一个天生秃头的孩子,被孩子们戏称为“秃鹤”。同龄人的嘲笑让秃鹤自卑万分,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对其他的孩子进行了报复,但也因此造成了他和别人的疏离。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他渐渐认识到外貌的美丑不是最重要的,心灵的美丽才是最可贵的。当他重新抬起头来,敢于面对自己的缺陷时,他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桑桑,一个纯真、调皮而又善良的男孩。桑桑幼小的心灵中总是装满了稀奇古怪的念头,他的调皮捣蛋常常让人啼笑皆非。尽管村子里、学校以及家里都被他搞得鸡犬不宁,但他的调皮的外表下却装着一颗善良上进的赤子之心。他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帮助弱小,也敢于面对疾病,并且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苦难。桑桑的故事,总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忆起许多童年趣事,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苦,无论事情多么糟糕,我们一样可以轻松面对。

秦奶奶的故事却让我印象最深刻。无依无靠的秦奶奶,花去了大半光阴,终于得到自己的一块土地,但她还来不及拥有就要把土地归还国家作为建校之用,她的消极抵抗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悲。然而飘零凄苦了大半辈子的秦奶奶又是一个多么善良、慈祥的老太太。在孩子们纯真、热情、友善的包围中,这位行将就木的老太婆用生命的余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堂:她,在寒冬中救起落水女孩;她,甘愿离开打拼一生的房子;她,用生命拯救滑水的南瓜……秦奶奶的离去让人忧伤,她的音容笑貌却深烙心中。

还有胆小而多才多艺的纸月,命运逆转的杜小康,追求爱情的白雀等等,他们都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向我们诉说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实平凡的生活中,时时演绎着美丽的故事,处处彰显着善良的人性。曾经有人说:“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只要留心生活,人间处处有真情。

草房子的心得体会800字篇8

俗话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跟一位高尚的智者谈话。”我读过数不胜数的名著经典:《爱丽丝漫游记》、《西游记》、《三国演义》、《爱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欢北大博导曹文轩的《草房子》。它的纯朴纯美,它的至真至情,深深打动了我。

该书描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忧伤,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的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短暂而又漫长,快乐而又伤感,顽劣而又进取,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感悟世情、逐渐成长、刻骨铭心的六年。

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在老师、同学们的眼里,我是一个乖巧懂事、活泼可爱、勤奋进取的好女孩,好像没有任何缺点。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们并不知道,我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家里,我就是一个无拘无束、有些任性的“小公主”。虽然懂事,但也很调皮,做事常常拖拖拉拉、丢三落四的。而且,我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爱发驴脾气!爸爸妈妈发现我的问题时,耐心地跟我讲道理,可脾气上来的我总是想着要顶嘴。其实,我也特别讨厌这样有些叛逆的自己。现在,有些追悔莫及!

一卷在手,获益匪浅。通过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我有颇多收获,感悟深深。从今往后,我要痛定思痛,竭尽全力改掉身上的缺点,在校在家一个样,始终向上向善,勤奋进取,全面发展,做一个堂堂正正优秀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