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对我们已经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总结,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编写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我们的教学能力,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苹果红教学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苹果红教学反思篇1
上完《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感觉心里空空的,到底上的怎样?我不知道,但总觉得和自己想要得效果差得挺远。后来,师傅说了一句话:你的课少了点火候!
少了点火候?哦!少了点火候------ 是的,少了点火候。
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品读文本,体会重点。在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超越。
但是,我处理的并不理想。现针对本堂课的教学作以下反思:
一、本人对文本的钻研程度不够,还浮于表面,缺少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教研员陈道佩老师第二次跟我说了,但一直苦于没有深刻领悟。)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心里明明知道哪里是关键,哪里要重点说,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实现。《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我知道重点应放在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上,但听课的老师认为,没有讲透彻。
二、关注学生的发言,顺势推舟,做好追问。一节好的课不光是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就可以的,还要做到,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一些我们教案中涉及到的,要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再思考。
三、知识性错误不可原谅。板书时,写到:(金字塔)重 230万块 2.5吨,这是欠妥的。第一,只能说埃及金字塔的石块重,而不能说金字塔重;另外,2.5吨不是总重,而是每块的重量,所以,可以纠正为:230万块×2.5吨;还有,我在拓展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时光倒流,你可以回到古埃及时代,面对金字塔的建造者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其实,把听话的对象集中在您上,是不对的,因为,前面已经说到是他们在,这里又要用您,不对啊!
四、无关紧要的话摈弃。如,本课关于数字的确指和不确定指根本没有必要说。(这里我多花了时间,导致结束有点仓促。)
五、先备好课再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有时候,面对一摊材料,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看来,还得多下点工夫了。
本节课或许在你看来是失败的,但是,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还是很高兴的,继续努力,做好自己。
苹果红教学反思篇2
"快乐的家园"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开端,学生将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体会数的意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数的认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数、读数的过程中,渐近理解数字的代表符号。
对 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字符号的呈现是十分抽象的,他们很难理解这些数字符号与他们所认识的生活中直观物体的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创设生 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感;在数数、认数、读数的过程中,要重视实物操作,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 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这节课,我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利用电子白板,呈现电 子课本,利用动画让学生在小鸭子的带领下,进入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感,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同时重视了实物操作,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 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情境,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操作性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 上。
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倾听的意识,习惯于自说自话,再加上各自在不同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学习习惯、学习基础都不同,课堂纪律也 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都要多加注意。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地方,更应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 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苹果红教学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4、让学生懂得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告诉学生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实物说话、揭示课题
1、完成课后练习:红艳艳的露珠
痛苦的苹果
晶莹的病人
甜蜜的微笑
2、你能用“苹果”说一句话。
3、出示苹果,练习说话:
这是一只()的苹果
苹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看得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苹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做个快乐的苹果,一同走进儿童诗《我是苹果》。
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苹”(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符号。
2、课文中描述的是一只()的苹果呢?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学习生字:艳
3、说话练习;
我是(),我是一只()的,()的()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喜欢做这么一只苹果吗?那就读读第2节,说说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试着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
学习单:(1)合作朗读第2节。
(2)学习生字:饥、漠、恢、复、健、康
理解词语:充饥、恢复
(3)思考:苹果给()带来帮助。
2、苹果给那么多人带来了幸福,觉得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研读第4节:
(1)过渡:苹果为什么愿意做这一切?它在感谢谁?
请你读读课文第四小节,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试着提出问题。
(2)媒体出示第4节内容
(3)学习生字:共、凝、跃
(4)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苹果是太阳和大地共同的女儿?
为什么说苹果是跳跃的希望和热情的火?
……
*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
(a)是太阳、大地、叶子、花儿一起造就了苹果的生命。大地给苹果生长的地方,太阳给了苹果温暖,在叶子、花朵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结出苹果。
(b)苹果像月亮、星星、珍珠、贝壳一样美好、可爱。
(c)苹果的'生命还是农民辛勤劳动赋予的。苹果想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
(5)师:苹果在广阔、和谐的环境下孕育生命,缺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很难生长结果。苹果非常感谢大家,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让我们用感激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节。(齐读)
(6)小结:是啊!无论是苹果还是大地、太阳、叶子、花朵和劳动者,他们都有奉献自己的美好精神。他们深深懂得——板书:给予是一种美德(7)齐读课文。
学习生字:共、凝、跃
4、朗读全文。
5、挑选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四、仿照课文,说几句话。
1、分层练习:
(1)以“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开头,说几句赞美的苹果的话。
(2)仿说练习,例:我是月亮,
我是一轮弯弯的、小小的月亮。
我给在夜路行走的人们带来光芒,
我给远行的游子送去故乡的问候;
……
板书设计:
32、我是苹果
快乐和满足大地
带来生存和希望感激太阳
身心的健康叶子
花朵
给予是一种美德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时,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第四节,然后让学生提问。由于先前让学生读文时间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如:为什么是大地和太阳共同的女儿?为什么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为什么是凝固的汗水和结晶的露珠?……我没有马上去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而是因势利导,让孩子小组讨论,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哪个问题?等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我进行了交流。师:为什么感谢太阳?生:因为太阳给了我们温暖。生:太阳给了我充足的阳光。生:应该感谢大地,大地让我安了家。生:大地给了我水份,让我快乐地成长。生:应该感谢叶子和花儿。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叶子把养份输送给我。生:叶子还随着风儿唱歌给我听,天天陪着我,没有花儿就没有我。师:难怪说你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啊!生:没有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就没有我现在这样红艳艳的果实。生:果农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顾我,我才长得那么好。师:是啊!苹果们,是大地给了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太阳给了我们足够的温暖,有了叶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贝壳般美好、可爱的小小身躯,我们的身上凝聚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我们,是他们用汗水浇灌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躯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内心是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下课后,有孩子还特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让我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当我能自己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我觉得很快乐,有种优越感,成就感。
苹果红教学反思篇4
忐忑不安中教完《苹果里的五角星》,聆听王领琴科长一席精彩的评点,顿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突破难点。本教时的难点是:明白什么是“拦腰切”,理解“横切面、清晰”。教学中,我没有包办学生的认知过程,而是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切苹果,后交流:你是怎样切苹果的,你有什么发现?在切一切、议一议中,难点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直接的体验。
2、朗读指导也要重过程和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指导朗读,通常的方法有:
(1)抓重点词句。
(2)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
(3)教师适当地补白,提示学生用一定的语气去读。
(4)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
根据文本特点,教师要灵活机智地采用有效手段,,切实指导学生读好书。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实施教案的过程,而应心中有学生,做到“以学定教”。如:课堂上,有学生质疑“不理解循规蹈矩”时,教师就要大胆调整教学思路,以“理解循规蹈矩”为主线,按“找找通常人们是怎样切苹果的?——人们为什么不打破这种常规?——打破常规的切法又是怎样的?——动手切一切!”这样的探究步骤,使学生在对比两种切苹果的方法后,自主领悟到:遵循通常的切法(做法、想法……)去切(做、想……),不作丝毫变动,就是“循规蹈矩”。
课文最后这样说: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我想说,所谓“创造力”,往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愿和我的孩子们共勉,做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苹果红教学反思篇5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战友们对苹果的传递上。首先,在讲授第一次传递时,我让学生们在文中找出每个战士都非常需要这个苹果,也渴望吃掉这个苹果的相关语句,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带着情感去品读,体会文中每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战友们在忍受着极其饥渴、辛苦、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心里却还想着别人,把苹果传给别人。然后再联系本单元学过的《生命与水》课文,回顾人在缺水的情况下的生命极限是多长时间,进而体会到战友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心里只想到别人的深厚情谊,一种关爱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一种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高尚境界。
其次,我再通过“苹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口气能吃掉十个二十个。”与“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引入第二次传递“动员”的重点讲授。学生通过为两个句子的对比和感情朗读,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了此刻这八位异常干渴的战士是依靠顽强的意志,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的崇高的友爱精神来抵挡这个苹果的诱惑的。从而进一步地明确了主题思想。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的思想情感,升华主题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最后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上甘岭》电影的剪辑片段,重温了当时的感人画面,进一步地升华了主题思想,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使他们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整堂课上下来,总体的感觉还是较好的,学生们的朗读、理解和感受都很到位。而且感觉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们入情入境,体会深刻。
苹果红教学反思篇6
学习本课时,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第四节,然后让学生提问。由于先前让学生读文时间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如:为什么是大地和太阳共同的女儿?为什么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为什么是凝固的汗水和结晶的露珠?……我没有马上去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而是因势利导,让孩子小组讨论,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哪个问题?等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我进行了交流。
师:为什么感谢太阳?
生:因为太阳给了我们温暖。
生:太阳给了我充足的阳光。
生:应该感谢大地,大地让我安了家。
生:大地给了我水份,让我快乐地成长。
生:应该感谢叶子和花儿。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叶子把养份输送给我。
生:叶子还随着风儿唱歌给我听,天天陪着我,没有花儿就没有我。
师:难怪说你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啊!
生:没有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就没有我现在这样红艳艳的果实。
生:果农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顾我,我才长得那么好。
师:是啊!苹果们,是大地给了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太阳给了我们足够的温暖,有了叶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贝壳般美好、可爱的小小身躯,我们的身上凝聚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我们,是他们用汗水浇灌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躯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内心是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下课后,有孩子还特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让我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当我能自己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我觉得很快乐,有种优越感,成就感。
苹果红教学反思篇7
?一个苹果》是一篇老掉牙的传统课文,记得我们小时候就学过这一课。但小时候学的什么,当时老师是怎么教的,我的头脑中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工作后,自己也两次碰到过这篇课文,但总觉得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太远,学生会觉得没意思,因此每教授到这样的课文,包括《珍贵的教科书》什么的,我总觉得有些不知如何下手。这次,当我再拿到这样的课文时,我就一直在思考,我要通过这篇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呢?
当我静下心来,细读这篇课文时,却发现其实这篇课文并不像我开始想象的那么古板与艰涩,而是一篇无论从结构到语言都堪称典范的文章。于是,我便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法上。为此,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教学环节。
一、 据题质疑,体会作文拟题的技巧。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在预习时,你第一次看到课文的题目《一个苹果》后,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有的说:“我在想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苹果呢?”有的说:“围绕一个苹果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还有的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苹果呢?”……当然,学生如果真正认真的预习了课文后,上面的这些问题都将不是问题。因此我没有急于让学生互相解答这些问题,而是指出:“同学们,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文章的标题。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只有像这样能够引起读者思考的题目才能激发起读者更为强烈的阅读兴趣,才能算作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因此,我们每次习作,都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精心为自己的文章拟定一个好的题目。”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试着回答了这些问题,也算作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一个检测。
二、 巧设疑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外貌、心理描写。
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笔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你认为谁最需要、也最想吃这个苹果?”这个问题是本文的关键,当我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似乎知道是哪个人,但一时又说不清楚,这样读书的热情便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只有在认真的读读画画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认为最需要这个苹果,也最想吃这个苹果的人。同时学生为了说服他人,还需要说出自己充分的理由。当然这也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在学生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其实防炮洞里的八个人都需要,也都想吃这个苹果。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应该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
2、既然大家都想吃这个苹果,为什么苹果在他们的手中转了两圈还剩下大半个?此时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战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3、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对前两个问题的一个反刍。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八个战士需要苹果也很想吃这个苹果,而不深入到战士们心中去用心体味,学生的情感也就无法得到升华。提出这个问题后,因为有前边的学习做铺垫,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说得很不错,基本是先朗读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又结合他们不肯吃苹果的行为,以及自己现实的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注意抓住重点句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当有的学生提出伤病员小蓝最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小蓝受了重伤,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时,我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句子让学生读,理解小蓝嘴唇发紫的原因是因为极度干渴,让学生通过这些描写小蓝脸色的词句体会小蓝干渴极了,并通过“小蓝拿起苹果正要吃,忽然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体会小蓝的动作很干脆,简直有点“迫不及待”,他真想吃这只苹果。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真正感受到了小蓝的干渴,朗读的语感自然而然就有了。
4、作者是如何写得这么生动感人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还是回到了文中对人物外貌、心理的的描写上。文中“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是训练学生体会内心活动最好机会,这既可以让学生走进战士内心也可以通过这个句子训练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是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为此我引导学生想想作者这里连续用了三次“看”是不是重复,学生马上说“不重复,因为他看得对象不同”,我又引导说“他看的对象不同那他的想法肯定不一样,让我们用心去揣摩一下,他每次看都想些什么?”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用丰富的语言说明了小李当时的想法,既合情又合理,真正达到了与人物与作者的共鸣效果。
整节课,通过这四个问题让学生清楚了文章写了什么?这么写有什么效果?怎么写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应该说收到了课前预设的目标。
尽管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让文本说话做得还不是很好。其中文中对苹果的描写,特别是对比的写法,是引导学生理解连长需要也很想吃这个苹果的好机会,我没有抓住,而是突然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文本来体会效果会更好。
2、时代背景的穿插不是很到位。因为这篇课文写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学生对当时的环境可以说一无所知,上课伊始我就把自己掌握得上甘岭资料对学生全盘托出,虽然学生有所震撼,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把这些资料放在苹果在战士们手中转了一圈,又回到连长手中,再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时出示效果会更好。
3、整节课感觉还是我在牵着学生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的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