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会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3-19 作者:Indulgence

为了更好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大家应该及时写好心得体会,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将我们的内心感悟得到抒发,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茶书会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茶书会心得体会7篇

茶书会心得体会篇1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颇深.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实,学生学习也是在从事一种脑力活动,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却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也累得筋疲力尽了;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只需5分钟就能解答出来,而有的孩子需花半个小时以上,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一样,也应因人而异,个别对待.对后一种孩子应以特别的关照,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脾气,家庭背景等原因,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设计出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这也是教学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也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就像苏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他认为不存在什么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

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注意的不够,尤其是大师文中提到的分层教学法,分层作业法,我在教学中很少运用,觉得麻烦,大量的时间是在对一部分学生讲课,而对于学习没有困难或是学生困难的学生关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把指挥棒也交给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给学生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会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也有遮这样的一些"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比如在给一些后进生布置作业时,也减少了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但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养有关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数时候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真是太可悲了.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读着《给教师建议》这部教育著作,并不断地把其理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给教师建议》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我想,当你了解他那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生,领略他的卓越成就,你也同样会产生敬仰之情,他可以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教科书.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茶书会心得体会篇2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茶书会心得体会篇3

以前,除了《西游记》之外,我没有接触过四大名著,这个暑假没有作业,我就用这些时间攻读了四大名著。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册是《水浒传》。

没有接触这部书的时候,我只淡淡的了解到《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并没有什么感受。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终于有了自己对《水浒传》独有的见解。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什么兴趣,因为这是一部古书,有些词不大理解,读起来枯燥无味,就因为这本书中不认识的字太多,翻字典就翻了无数遍,以至于一些常用部首的页码都记得滚瓜烂熟了。

但后来,我逐渐对它有了兴趣。那些好汉当中,我最喜欢李逵。李逵粗心大意,直爽豪迈,只要一出去就必定惹祸,但我反而喜欢李逵这样的性格。在宋江等受到招安之后,李逵打仗时,折了一名助手,虽是一个悲惨的场面,但是在描述李逵时有一个词—“哭奔回来”,让我哈哈大笑。我在前文之中,从来都没见过李逵哭过,在这里李逵却洒下了对他来说极为罕见的泪水,也可见其重情重义的性格。

其次,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品质,也使我为之动容。每次有一位好汉落难,宋江必会竭尽全力,救其还寨。而每次,有哪个好汉被抓,都是始终不屈,求其一死,这种对宋公明的忠诚,我想,也是宋公明的义气所换来的吧。

书至末尾,也带上了“悲剧色彩”。本来百战百胜的宋江带好汉们去讨方腊时,却每每折将,读到这里时,我流过不止一次泪。

但最感动的章节,当属小说的结局—第一百二十回。卢俊义被奸臣用水银毒死,让我十分气愤。宋江最后也没逃过这一死。后来,李逵、吴用、花荣随宋江而去,更是让我潸然泪下。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描述得当。

而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一百零八个人,各有各的性格,难度很大,但是,作者施耐庵却把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令我佩服之极。

?水浒传》,彻彻底底的把我折服了。

茶书会心得体会篇4

昨天孩子回家给我说,明天她们班级将举行“班级读书会”,请各位家长去观摩。本来月底了,正是最忙的时候,但看到孩子渴望、期盼的眼神,我答应了。

今天上午我安排好工作,准时来到学校,刚好是孩子们在做课间操的时候,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操场上随着音乐,拉起手儿跳着圆圈舞,我顿时感到身心年轻,有一种被孩子们的朝气和快乐的所感染的感觉。

和家长们一起来到阶级教室,找好位子坐下,看到教室前方的投影上写着“《小王子》班级读书会”,原来今天是读《小王子》这本书。一会儿,老师和孩子们也来了,一个个很快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安静地等待上课开始,特别是女儿,看到我坐在前排那儿,笑得好开心,还悄悄地对我打个“胜利”的手势,对家长的到来她看来是非常满意!

读书会开始了,老师先简单地把这本书的内容做了介绍,然后选了重点的几段让孩子们朗读,她把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提炼出来,让孩子们说自己的感受,不停地启发孩子自己的思维,比如:当她提问:小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孩子说他有爱心、责任心,有的孩子说他很勤勉、认真,也有孩子说小王子很忧伤、单纯;这本书我也看过,可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感到对小王子性格的理解,还没有孩子们透彻。老师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充分想像,把一个个问题回答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我越听越感慨孩子的思维真是不简单,他们的小脑袋怎样会有这么多的想法呀?老师很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引导孩子的发言,采用鼓励,表扬,适当地总结,哪怕哪个孩子一时回答不上来,她也委婉地

提示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孩子们能畅所欲言又清楚理解,整个课堂很活跃但又集中。

最后老师还评出好几种“读书会”的奖项,几乎全班同学都获得表扬鼓励,并上台得到了奖状,孩子们可高兴了!最特别的是,老师还为一些家长颁发了“最用心的家长”奖,以感谢家长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并陪孩子“亲子阅读”方面的非常用心,我也荣幸的获得这个奖项,得到一次上台,并由孩子亲手给我颁奖的机会,哈哈哈,好快乐,特爽!

作为家长,我感觉孩子学校的这次班级读书会很不错,它一方面让孩子和家长共同知道了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知道了孩子在一所怎样的学校里学习,老师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带领孩子们在这里学知识的。课堂不再是以前的那种死气沉沉:老师只管在讲台上讲,孩子们像木偶一样坐在下面听;现在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充分表现出来,最大化地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同时使孩子们的语言分析能力,自我表现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高,这很好!“自主课堂”,不正是现在的教学理念么?而我们家长也要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对看书,学习读书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人物特点,理解书的意义,让孩子在各种优秀读物中吸取各种成长的营养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贵校能坚持这种在学习中游戏,游戏中理解,理解中进步的教学理念,并充分融入课程中,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做事、诚信做人”,从各方面培养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听了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作为家长请允许我说一声:“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与付出,谢谢老师!”

茶书会心得体会篇5

根据大安市中小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安排,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经研究决定在我校教师中同步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这次读书活动,统一部署,努力营造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氛围。将教师读书活动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选定的赠送书目,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富有实效的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活动全校上下,积极行动,努力做到全员参与。从书目选择、书籍征订、下发等各环节,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前期,举行了由相关教研组长参加的教师读书活动预备会议,努力将这项活动抓早、抓实、抓好。

活动中,利用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时间,贾军校长就这次教师读书活动亲自作了动员。教务处结合本校实际,就读书活动制定了相应计划。做到措施到位,步骤科学,讲究实效。

除了集中学习,还充分发挥教研组机动灵活的特点,做好分组活动。从小组计划、到活动开展、到时间保证、到资料上交,环环相扣,努力追求读书活动的实效通过心得、征文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有所收获。

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集中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相互交流讨论相结合,摘录与撰写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将读书活动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有所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围绕这次读书活动,努力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同时,积极做好校际交流工作,以开放的姿态,将读书活动推向深入。

我们将继续努力,将读书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特别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真正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茶书会心得体会篇6

你知道什么是读书会吗?原来,我也不知道,只是那天郝老师举办了一个读书会,我才知道什么是读书会。而这个读书会的名子还真很特别呢?叫“漂流瓶读书会”你想知道读书的具体内容吗?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读书会开始了,郝老师捧着一座小山似的两摞书走进了教室。那两摞书里面有科普书,科幻书,漫面书等等。这时,郝老师面带笑容的站在讲台上说:“现在就让我们来开展一次读书会活动。"这次读书会活动取名“漂流瓶读书会”,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收获都可以写在纸上装进我们的漂流瓶里,然后大家一起解决或分享好?老师的话音刚落,大家异口同声大喊出“好”。

读书会正式开始了,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去读。之后,我们都津津有问的看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的同学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边看边流眼泪,还有看得更入迷的,在那自言自语的说自己是王了要去救公主,还装着救公主的样子在地止滑,突然上不小心摔倒了。他摸了摸屁股说,好疼啊,看来救公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这个表演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混乱之后,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我们大家又认认真真的看起书来。老师看到这场面笑着入,我还以为这些小淘气不会看书,只会满地打滚,乱打乱闹哪,看来你们是真的长大了。说完,她也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啊!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这时,郝老师走到时讲台上说,同学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读书,你们都学到了些什么啊!现在大家来汇报一下,这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看了《三国演义》有的说我看了《射雕英雄传》还有的说我看了《意林》等等。听大家一说,我们更觉得这次读的书类型可真多呀!

老师让读《射雕英雄传》的藏传龙给大家讲一段,藏传龙讲的'是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连连点头称赞,藏传龙一听老是的称赞讲得是更来尽了,还加上了动作,一会使拳,一会踢腿。看到此情景平时班级里比较淘气的几个同学可座不注了,也起来开始模仿,他们各办角色,装着你打我我,我打你的样子。这样一来教室里的秩序是一片混乱。老师怎么讲都听不进去了。老师只好拿出她的杀手锏大喊一声,谁在淘气就加作业了。我们同学一听加作业这三个字,教室里马上恢复了平静了。在看藏传龙,没有捣乱的小同学,他讲的更好了,我们全班同学都一起给他鼓掌。这时,徐洋站起来,给大家讲了一个她在《意林》里看到的一个非常感人的小故事,她在讲的过程中并没有回什么动作,只是感情丰富的陈述着事情的经过。等她讲完之后,在看全班同学的眼睛里都流出了晶莹的泪花,包括平常最坚强的老师也流下了眼泪。

最后,老师问我们经过这次读书会,我们有什么感想。有的说“我以为读书会没什么意思哪,没想到会这么有趣”有的说“我一定要军民一写一篇作文来纪念这次读书会”。还有的说“参加了这次读书会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开拓了视野”。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即然大家这么喜欢这个活动。以后我们班的读书会就经常开展,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我们同学一起喊“耶’大家高兴得简直手舞足蹈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参加的读书会,这个读书会活动让我回味无穷,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将记永远怀念这个小小的读书会———漂流瓶读书会。

茶书会心得体会篇7

昨晚有幸参加了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回校的时间已然太晚,又忙着准备女生节的事情,且第二天第一节有课,这篇记就拖到了今天。每次活动之后,总想写点什么留下,差不多像以前的日记习惯,不为别的,只是想着以后看起来会记起点滴。

活动室不大,人却都精神饱满,我算是比较闷的一个,一是第一次参加,矜持说不上,不过是想多听听大家的看法,二是忘记带水了,五点四十出门时只喝了一口,听着大家的滔滔不绝,自己也有点口干舌燥了,下次会记得。

这属于我很喜欢的社团类型,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不会存在尴尬的冷场。每人推荐一本书,发散出来的话题必然会五花八门,我觉得读书就是要随性的,千篇一律反而没意思,换另一种感觉来说,就是像老朋友座谈一样,很惬意。

散文写惯了,初中时老师教的“形散而神不散”,我总是只能做到一半——形散。所以看起来难免会语无伦次的,在日记中很好,天然加密了,拿出来也是给自己看的.,就没在意过。下面还是要切入主题的。

从推荐书目来看,每个人的读书爱好都是不尽相同,这样更能互通有无拓展延伸。一轮下来,发觉自己我读的书还是太少了,所以更多的还是学习和借鉴。没看过的,总没法妄加评论,所以多听多思考。引出来的话题有关于生活的意义,关于历史,关于孤独,关于爱,还有,关于木心……

关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不见得都会深入思考。往大了说是哲学的范畴,往小了说是对自我人生的定位,其实,我觉得这也可以算作人生观的一部分。首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生存和其他生物一样,为了繁衍和进化,这显然不是答案,因为人有思想。是的,只有人才会考虑为什么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人不例外,很多人对死亡怀有巨大的恐惧,这也会成为“活着”的原因之一。

作为个体,我们读书学习工作,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个舒适的物质生活,以及建立在它之上美好的精神生活,当然这句话部分正确,因为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的层面不同,有一些精神满足不需要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吃穿用基本保障除外)。回想过去,其实我们的生活是在一个个目标的指引之下进行的,比如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以至于不久将来的找工作。也许我们只在选择的问题上犹豫过,却也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有人会说,就是这样啊,因为其他人都这样,这似乎是一个较普遍的生活模式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可以说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出现的新目标而活。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也许要为社会和谐,为国家进步,为全球发展做贡献,这是所强调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很高很远。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思考会不同,这是很难统一的,也许,都是为了好好活而活。

关于历史,我不是历史专业的,所言所讲都只是“一面之辞”。个人觉得,凡是文字记载,多少都会带点主观色彩,也难免会存在片面性。而真实的历史如何,我曾经有过天马行空的想法,幻想着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像看3d电影一样,把历史亲身“走”一遍,也许会发现,很多的忠奸善恶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