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大家有所感悟时,用文字形容出来的一种应用文体,心得体会就是将人生经历中的领悟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材料,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教育为生命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育为生命心得体会篇1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组关于防溺水知识的图片和视频,看了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同学们都感慨万分。那些揪心的画面,悲痛欲绝的哭泣声,萦绕在我的耳边,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炎炎夏日,清凉的河水会诱惑很多的同学去痛快的洗个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看似平静温柔的水面却暗藏杀机。那淙淙的河水诱惑着你,当你跳下去的时候,却又张开血盆大口准备把你吞掉。如果你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有没有想过你们的父母?
俗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前几年,在我们村里就发生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一群孩子在无防护措施,没人看管的情况下下河游泳。
突然一个孩子,慢慢的沉下去,当岸上的孩子找来大人施救的时候,那个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了。不管怎么摇动,怎么做人工呼吸,孩子就是不醒。孩子的父母伤心欲绝,在一旁的我忍不住哭了。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是他们自己缺乏安全知识,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惨痛。
同学们,有时候危险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发生,所以酿成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事件。现在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无比美好的未来。
所以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认真听老师和父母的教诲,减少悲剧的发生。我们不愿意看到一个个的生命被无情的流水带去,我们更不愿意看到那悲痛欲绝的一幕幕。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欢笑!
教育为生命心得体会篇2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考试的优异成绩,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教育依靠学生。他把教育深入到生命层次,鲜明地提出教育不应控制生命而应激扬生命。走向生本教育体系的过程,也就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遇到这样的困惑:当一个调皮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扰乱了课堂纪律,或者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首先想到的便是批评教育,而这种看似及时的具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往往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内心似乎本能的有一种想要控制该学生不再犯错误的冲动,而忽视了该生平时表现出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比如帮老师倒一杯解渴的水,帮班级挂起撒落下来的窗帘等等,这些细节看似不足挂齿,但毕竟能证明该生并非一无是处。读了《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我想,如果将“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激发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令老师、班主任头痛的事情了。
生本教育认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推动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和提升,而不是将学生当做“待加工品”被动地改造、塑造和设计,学习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能才能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真正代替,这符合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生本的方法是依靠生命,生本教育就是强调对学生生命力量的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一种有益的学习,亦是对自我的一种提升。
理论上讲,生本教育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构建了一个理想的蓝图,关键是我们如何克服现实中的困难。面对个别特别调皮的学生,甚至思想上变得坏坏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去激发他们,从而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进而“影响生命”。
教育为生命心得体会篇3
一日,我正躺在床上时,忽然感觉到背后一阵骚动,回头一看,只见一只硕大的老鼠正在窗户上东看西看。它探起脑袋,谨慎的向上爬,当遇到分岔口时,就选择右边一点的分岔。后来,他顺利爬到了窗户的最上方,再跳到1条钢丝上,然后从3米多高的地方跳了下来。“轰”的一声后,我本以为老鼠已经摔成肉泥了,哪知一看,老鼠竟然毫发无伤!!顿时,我被老鼠那般生命力所震撼,于是决心去查查老鼠的资料
我先去问老爸,可是老爸的回答却那么的不尽人意,老爸说:“老鼠的身体那么小,当然摔不死。”于是,我只好请教电脑了,我去查了一下关于老鼠的资料,得出来的结果更加得令我惊奇不已。电脑上说:鼠是因为他尾巴的平衡性所以才可以在5米多高的地方摔下去都没事,而且鼠的繁殖力也十分惊人:鼠性成熟早,怀孕期短,产仔数多。大多数鼠类每年产仔数次,每次可产仔4-8只。母鼠受孕不到3个月,即可产仔,仔鼠2-3个月成熟,即可繁殖后代。鼠的寿命一般为一年左右,由于较强的繁殖能力,通常灭鼠达标后半年内,又会恢复到达标前的鼠密度。而且,我还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埃尼斯托克环礁的恩格比岛和其他岛屿上试验原子弹,炸出一个巨大的弹坑,炸断了所有的树木。蘑菇云不断散发出致命的射线。几年后,科学家来到恩格比岛进行调查,发现岛上的植物和暗礁下的鱼类以及泥土都有放射物质。但岛上的老鼠既没有残废,也没有畸形,而且长得特别壮。
老鼠的生命力如此强大,连科学家现在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老鼠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假如人们掌握了老鼠生命力强壮的原则,我想,人们肯定会长寿百年的!!
教育为生命心得体会篇4
读了杏林子《生命,生命》后,深深被她的不服于命运摆布的倔强精神所感动。“她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后来“病情恶化”情况下,她仍然能“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与病魔作斗争,勤奋不辍,创作有成果,具有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的可贵品质。正常人尚且难得,何况一个饱受病魔缠绕之苦的女子呢?她的生之勇气、“发挥有限生命的无限价值”之精神,无不让人肃然起敬。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从来处来。要到去处去。”“我从娘腹来。走到哪里算哪里。”“两情相悦结爱果。终身奋斗总不悔。”以上语句分别是哲人刨根问底而探本求源语、佛家精思妙想的玄奥思辨语、庸常人糊里糊涂的混世心语、正如文学家们经常讴歌的杏林子们珍惜生命积极进取心声语。这些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不同表述或者说实践感悟。
那么毕竟什么是生命呢?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得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什么是人生?人生其实就是从人出生到身体终结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命过程。也即生命伴随人生而行。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生,拥有生命才拥有人生,重视生命即重视人生。杏林子闲暇时也“常常想”“生命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她想到了什么呢?她悟出了生命大多遭磨难,正因如此便更应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对自己负责”并且“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她认为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才无愧于生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笔者以为全文最精彩的着力句就属该句。也许有人会说,雷锋同志早已经说过“要让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大致相同,都有“发挥有限生命能量创造尽量多尽量大的价值”的含义。然而仔细品味可以察觉:两个人奋斗的自身条件、个人能力并不尽相同。雷锋身体好做事方便;杏林子身体差干体力活不行,就是写文章也要时时与病痛抗衡。雷锋只要支出体力就可以帮人做事;杏林子则要历练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去写剧本、写散文。同样是创造人生价值,杏林子付出的代价比雷锋付出的代价更大,想必大家一准会认可。
明乎此,我们对杏林子《生命,生命》作为该文题目体现出珍惜的情感也就较好理解了。“生命,生命”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语气上的急促,强调了内心深处对生命本质的呼唤和重视。对整个人类的所有成员而言,人生以生命中国为中国,以生命终点为终点,而且是一趟单向行驶的不归道;再加上杏林子对生命有朝不保夕之感……所以杏林子产生一种对生命流程的急迫感、实现生命价值的庄严使命感,发誓要“自己掌握”人生并让生命“活得更为光彩有力”,不惧“遇祸”,“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生命难得、生命脆弱却又顽强,要好好赋予人生以价值,是杏林子长期思考所得,它同样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急迫、庄严和可贵。
教育为生命心得体会篇5
也许有人说:“生命,不就是血在流动吗?”或者有人说:“生命,不就是心脏在咚咚直响吗?”现实的人或许会想:“生命,不就是要经过生老病死吗?”诚实的人更会想:“生命,不就是有血有肉吗?”但自从我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后,我才发现自己对生命的见解〈几对生命的意识竟是如此浅薄。我开始悔恨我没有在我的生命上添上色彩,开始为我没有用时间在生命这本书上写下自己的辉煌而羞耻,我更讨厌自己没有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更加富有生活情趣……
我出世以来,甚至到至今仍未弄清楚什么是生命。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漫长的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部机器,那么时间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支撑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那广袤的田野,那么时间则是耕耘的犁耙,创作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盒多彩的颜料,为生命洒下色彩,描绘着人生……
“生命”,是一个不可思议,更是令人难以捉摸的词:生命的决定,更是令人出乎意料……
当我发现《生命生命》的女作家——刘侠的生命时,我更感到大吃一惊,一个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的人,居然能够操纵生命,在病情恶化中,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散文,这顽强的生命力量怎能不让人感到无地自容呢?
生命并不是没个人都能完全拥有的,你说我们能对生命不重视吗?
教育为生命心得体会篇6
在寒假中,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激扬生命》,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学习。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