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四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4-06-17 作者:Animai

作为一名老师,小伙伴们肯定要经常性地做教学反思,要在教学反思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识字四教学反思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识字四教学反思模板5篇

识字四教学反思篇1

本课是看图会意识字,课文由6幅形象生动的插图和一首儿歌组成。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会意字,对识字有了一些基础和经验。我以旧引新导入教学,采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只手搭在眼睛上,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看”字。接着让学生尝试看图识字“笔”、“灶”、“尖”、“歪”、“尾”,通过图画和汉字的联系体会这类汉字的特点。接着,我借助一些谜语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比如“竹竿一端装了毛”、“上面小下面大”、“小手放在眼睛上”。接着我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现将儿歌中的生字拎出来,让小老师带着大家领读,再请学生说一说你识记的方法。再让学生将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自己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接下来分析课文内容,宁宁是个怎样的小画家?你从哪儿看出来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在一节课上,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识字这一环节上,我采取了小老师带读的方式一读到底,其他小朋友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读得机会,使得朗读的面更广、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尝试背诵,但这对部分没有预习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再多读几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要求可以放在课后。

识字四教学反思篇2

本课“词串”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1.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图画上所描绘的事物大体上和课文里的词语相对应。引导学生自上而下观察图画,让学生初步认识图画中描绘的事物,接着找到对应的词语,帮助学生认识了“骏马 ”、“杏花”、“椰树”、“牦牛”这些我国不同地区的动植物,又能促使学生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再引导引导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了解“骏马”、“杏花 ”、“椰树”、“牦牛”分别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2.引导诵读,读中感悟。

第一步,我放手让学生诵读,凭借拼音,把没一组的词语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结合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展现画面,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自然风光的美丽,。第三步,反复诵读,让学生体味、想象,从整体上把外握词串识字的特点,培养语感,增强识字的效果。

但在指导韵文诵读时不够到位,学生读得较平淡,感觉只是在读词语,没有读出韵文的意味来,没有突出朗读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一部分。

识字四教学反思篇3

在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是一块重头戏。至今,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学习生字的方法,再加上平时的课外阅读、生活识字、课前预习这些做铺垫,在课堂上的识字我们就主要以学生互测、合作交流为主。但由于每个孩子识字的起点不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学情,我在集中识字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难度渐进的梯度:第一关,伙伴互考认字;第二关,伙伴交流口头组词;第三关,用生字口头造句甚至连词成段。这样的设计就给了每个孩子充分展示的平台,起步慢的孩子可以选择第一关进行汇报,成绩较好的孩子都能顺利进入第二关,阅读跑得比较远的则可以较快进入第三关的展示。这种梯度给孩子们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讲。

在真正的有效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抱着这种理念,整节课我的设计都是力图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例如在解决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雨字头”“虫字旁”“木字旁放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中的不同变化”中,我使用给生字做了分组,并让孩子们思考从这些分组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入手,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另外,“对子歌”的特点也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而得出规律,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得出的结论相信比老师灌输几十次还要有效。

以读为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朗读。本课属于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子歌”,如何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书声朗朗而又不觉得枯燥呢?怎样才能让孩子通过朗读后能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呢?居于这一思考,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学习初的反复自读、学习中的合作对读、男女生的拍手赛读、配图感情读、学习后的拓展悟读……课堂上的多种途径的朗读,孩子们学趣高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教学目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识字四教学反思篇4

识字2利用词串的形式记录了国庆大典的盛况。里面出现的词语有一部分学生较难理解,例如“大典”“检阅”“神州”“腾飞”“中国龙”这些词语。因此,我就考虑着,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识字,在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呢。于是,我这样来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流程。

一、 恰到好处的教师语言走进“神州”

在进入教学时,我以教师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祖国的名字。学生都能说出叫“中国”。接着我告诉学生,其实我们的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的称谓,于是板书了这些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引导学生读一读。学生的兴趣很高,也许他们是第一次听说这些称谓,但孩子们却明显对自己祖国有着浓厚的兴趣。接着,我话锋一转,与孩子交谈,“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中华儿女常被称为什么?”学生左右猜测着,在下面窃窃私语,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这时坐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孩子在下面不很肯定的猜测“龙的传人”。我立马肯定了他的说法,是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并板书了这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觉得很骄傲。我告诉孩子们,因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我们的国家又叫“中国龙”。通过自然的谈话,看似都是老师的“告诉”,但学生同样非常的参与,非常的感兴趣,虽然教学过程简单,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之情已经萌发在各自的内心中。也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将识字中最难理解的几个词语突破了。

二、自主与引领相互交融

在第一个环节过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读读识字2,并结合插图,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学生细细读课文,认真观察插图发现,能够认识到这是在北京的天安门。究竟在做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并不能说明白,于是我指导学生仔细看看插图,有的学生就开始猜测了,这是不是“国庆节”呀,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是的,这正是一次“国庆大典”。你觉得这次怎样的国庆大典?在学生看图交流的基础上“热闹,隆重,庄严”便自然而来,学生也就明白了“大典”的意思。

三、领悟不同感受,读出不同情感

学生在已有的感受上,我着重学生进行朗读表现,读出不同的情感,独特的情感。例如“城楼 红灯 金水桥”引导学生感受天安门广场“张灯结彩”的 美丽,通过朗读表现这份美丽。“大典 检阅 海陆空”则引导学生读出“庄严”“壮观”;“礼炮 焰火 狂欢夜”则应读出举国同庆的热闹与欢乐;“神州 腾飞 中国龙”读出我们的自豪与骄傲。

识字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立足于几个词语,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因而我希望像这样的识字课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能从简单的几个词语中衍生情感,能有丰富的体验。

识字四教学反思篇5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也查阅了相关课文的资料,认真准备执教了《识字5》一课。

现针对《识字5》一课,做一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识字后感情朗读课文,本以为能读得很令人满意,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读出来总令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感知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面,红色的晚霞,相信朗读效果肯定会更棒!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跳课文教学,使他们难以“消化”。

?识字5》是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挑出来放在刚学完拼音后上,他们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课上我引导学生把“沙滩”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读得很轻很拖,以为这样就是“舒服的感觉”。而在生字教学“浪”字时,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怎么都摆不准位置,虽然我多次强调“左窄右宽”,学生写得也很辛苦,但写出来的字还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办公室,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一句话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还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领导对我说过: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方法多样,要适合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很活跃,一个问题问下去,抢着回答,或者举手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很好,但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安静的举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有些学生很内向,上课不敢举手,但是坐的很端正,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胆子大一些,勇敢的举手发言,就更好啦!有些学生回答偏离了问题,我就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试试看。经过老师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总结,我学到了许多教学中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