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收获,它们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心得体会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全国表彰大会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1
20__年12月29日,疫情来的气势汹汹,人们毫无预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白衣天使们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以及72岁的李兰娟院士,也都全身投入到了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当中!
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类无疑是渺小的一方。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极快,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民接受病魔的折磨,也有医护人员为之牺牲。在我的眼中,抗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每当我看到一条条关于疫情的新闻时,每当看见新闻上报道医务人员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时,我也不禁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潸然泪下了,他们配得上“白衣天使”这个光荣的称号!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伟大的称号——疫情中的逆行者,并且,他们周围还闪耀着无数耀眼的星子!
他们在大年三十,正是吃团圆饭的时候,他们却奋斗在疫情一线,不喊苦,不喊累。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很朴素,但是却很有力量,他们坚守岗位、奔波一线,有的甚至主动请缨,希望投身战斗,只为了迎接当下最艰难的战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和疫情防控斗争的同时,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害怕,也会忐忑。虽说害怕,但没有人退缩,仍然抗战在一起一线,与新冠病毒作斗争。
他们当中是爸妈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团圆佳节,多少父母?多少孩子?盼着他们回家吃团圆饭。可是,他们为了守护人民的健康,他们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圆的时间,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没有怨声载道的感慨;他们脚踏实地的践行,他们身上拥有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工作精神。我坚信,有他们的坚守和辛劳的付出,再加上国家的保障和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个冬天一定很难熬,但是,雪莱曾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黑夜总是很漫长,但白昼也终将会到来。我也想为他们送上一首诗——“白皓月夜传惊梦,衣配整齐踏征程。天降疫情需灭除,使命在肩倾真情”!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全国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2
春节之际,一次悄然兴起、毫无预兆的疫情,让不少人为病痛所困,甚至失去生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很多人被隔离了,但是隔离,隔得是病毒,不是人心;封城,封的是通道,而不是爱的流传。人心所在,爱之所往,无坚不摧。大难当前,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才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
这一次的病毒疫情,比以往更难战胜,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让人心生敬畏与感动。对于传染病,最原始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从源头抓起。对此,武汉政府选择封城,不少武汉民众了解情况后,自发退票,自愿留在武汉,为抗击疫情尽己所能,令人泪目。他们没有选择想方设法离开武汉,以减少自己被感染的可能,而是选择留下,只怕自己携带病毒,感染更多人。他们用行动诉说着大爱,用留守诠释着担当,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中国人。除此之外,全国人民都把目光投向了武汉,胞密切关注疫情情况的同时,伸出援助之手。面对留守武汉成员的安置困难,长沙主动支援,政府组织,团结一心,尽力安排;针对患者无处就诊的问题,工程队有效组织起来,火神山、雷神山专门医院短短几天拔地而起;对于物资缺乏,不少医疗物资生产工厂主动加班加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远离一线的热心群众,自发组织捐款,加油打气,鼓舞着前线人员……一桩桩,一幕幕,令人震撼,无一不在彰显着我强盛华夏的强大凝聚力,这就是中国!
与此相比,有些人的做法我却不敢苟同,甚至让人寒心。有人绞尽脑汁离开武汉,甚至炫耀自己的“逃离计划”,将传染的可能带给了更多人,带给了更多同胞的人,可谓“抗击疫情你不在,传播病毒你第一”;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恐鄂排鄂”现象,从泄露武汉人的隐私,到“悬赏”举报湖北人,再到驱逐湖北人……尽管只是少数案例,但让人寒了心,也与当期防控舆情的氛围格格不入。
古人曰:“君子以仁义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同胞,这是最基本的道义,亦是最正当的伦理。一个人如果连同胞都不爱,谈何仁义?面对难关,需要的不是互相指责、互相排挤和埋怨,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应该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没有什么闯不过的难关,没有什么迈不过的坎,中国是一个英雄的国度,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终有风雨过后见彩虹的一天。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在灾难中相互扶助,历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病毒当前,阻止的是疫情扩散,流传开来的是如涓涓溪流般的爱。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炎黄子孙终将是最后的胜者。
全国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3
时间的步伐悄悄而逝,转眼间又是五月的到来,五月花的季节,缤纷的鲜花开满五月;五月也是劳动者的季节,辛勤的劳动贯穿五月。说起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提供给我们所需的一切生活来源,我们要感谢从事一切劳动的人们。当下新时代有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敬佩以及弘扬的,这种精神便是劳动模范精神。在这里也许有朋友会疑惑什么是劳动模范精神?顾名思义,其是指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的精神。面对如今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好好感受以及体会劳动价值,而劳动价值无论是在什么岗位都是不该有贵贱之分。我们都应践行各自的职业操守,维护自己的劳动尊严。
每个有机会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如何更好地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对于不同的人,那便是见仁见智了。但无论怎么存活都是离不开要劳动的,毕竟劳动创造价值,好好劳动,自身想要的一切才会有如愿的机会。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积极向劳动模范学习他们宝贵的精神。认真学习劳模精神,会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劳模“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改进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关爱的团队精神”,是各行各业、各岗位在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下不断前进的精神保障。所以努力学好劳动模范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尤为重要,人生价值最好的展现也是离不开自身的劳动创造,劳动创造让我们活着,甚是有意义。
其实你们知道吗?劳动模范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大力弘扬这样的精神,以及向身边的劳动模范学习,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我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相信我们会收获许多美好的人生意义和理想的果实。所以为了社会为了自己的国家发展得更加好,我们要继续弘扬劳动模范精神。毕竟这个时代无论怎么变化,都会有精神的支撑,尤其是劳模精神,极其重要,劳动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全国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4
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每个人不一定都成为劳模,但人人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的乐趣,结果却实至名归。我们不妨带着“问题”、“感情”、“镜子”去学,或许,我们更容易学到劳模精神的实质。
勤问好学,带着“问题”去学。我们学习劳模,就是要带着问题去学,学习劳模如何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劳模都是在我们身边的楷模,我们就是要学习劳模在处理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有学习才有进步,有问题才有进步。
尊师重教,带着“感情”去学。劳模的闪光点就在于他们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学习劳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劳模,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去学,带着真诚地心去学习,学习劳模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想学到真本领,腿就要跑勤一点,或许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
取长补短,带着“镜子”去学。劳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值得大家经常照一照,这样就能找到差距、发现不足,激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奋起直追,不断向劳模靠拢看齐;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劳模学习,做到常态化,不断克服“小胜即满”的肤浅认识,避免三分钟热度;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偏离角度对照,做到务实、求真;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习一种精神就是树立起一面旗帜,标示出一种导向。学习劳模精神就是在宣告,这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企业发展新需要、新呼唤的精神,这种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全国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5
脱贫攻坚换新颜 不破“穷根”终不还
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研究和部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脱他几层皮”的担当和“干成一番事”的拼搏精神,确保坚决打赢“最后一公里”的脱贫攻坚战。
坚定理想破藩篱,以“行胜于言”凝共识。要设身处地站稳贫困群众的立场,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帮扶举措。在以前的一些的扶贫工作中,部分帮扶单位和个人把扶贫工作简单理解为“给钱给物”似的“大包大揽”,可能会产生一时的成效,但细细思量,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如此“扶贫举措”,犹如“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岂能实现贫困群众的真脱贫、脱真贫,还易助长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因此,要转变过去陈旧的扶贫方式,建立可持续的扶贫长效机制,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要深入调查研究导致贫困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来“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通过入户走访,对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家庭情况、自身意愿和特长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切不能南辕北辙,造成帮扶帮扶“越帮越负”的误区,制定的各项措施更要符合政策要求,不搞大而化之、拍脑袋决策。
真抓实干见成效,以“授人以渔”谋发展。唯有产业发展,方可实现长久脱贫,真正迈上致富道路。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贫困群众有组织地参与脱贫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以扶贫企业、专业农民合作社为龙头,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推广机构进入服务链条,对有技术需求的贫困户,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提高贫困群众的技术增收能力。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等集体资源入股等方式,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获取收益,紧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实际要求,进行产业植入和技术帮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中,积极给予一定公益性工作岗位,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我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无论是“树信心”“凝共识”还是“谋发展”,都是为了打通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决态度,为贫困群众的小康之路“保驾护航”,让贫困群众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最终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