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叶子教案反思5篇

时间:2024-03-20 作者:Iraqis

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教学时间,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和连贯,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找叶子教案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找叶子教案反思5篇

找叶子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叶子小屋的过程中感知秋叶的变化。

2、用树叶任意组合拼搭,尝试拓印,体验助昆虫朋友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已欣赏过文学作品《叶子小屋》;

2、课件《叶子小屋》

3、各种形状、颜色、小不同的树叶100片左右;颜料:深淡绿色、橘黄色、等;操作纸、毛笔、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欣赏“叶子小屋”

图1、这是谁?她盖了一间什么样的屋子?

解说:一天下起了小雨,滴答滴答,小雨滴敲在小馨的叶子小屋上,可是小馨不怕,因为她有一间又漂亮又安全的叶子小屋。

2、秋天了,小馨的叶子小屋有些什么变化?是不是所有的叶子都变黄了呢?哪些树叶不会变?

解说:秋天了,空气中的水分越来越少了,小树叶为了减轻树妈妈的负担,他勇敢的离开了妈妈,但是他告诉妈妈,明年春天还会回来的。

过渡:看看小馨忙着干嘛呀,小馨忙着把落叶打扫干净,好让她的虫子朋友进来躲雨。

3、找找哪些昆虫朋友到小馨的叶子小屋中躲雨呢?

4、原来他们都躲在了树叶后面,把他们都请出来吧。雨一直下,天都快黑了,小馨找来了一片树叶,猜猜这片树叶有什么用?

5、树叶除了可以做叶子小屋里的灯,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6、雨下个不停,许多朋友都到小馨的叶子小屋中躲雨,小屋里再也挤不下了,小馨想请我们一起来助朋友们造叶子小屋。

二、观看课件,了解制作过程

图7:前几天我们把昆虫朋友请来了,今天我们为他们设计一间漂亮的小屋。(出示作品)

演示拓印:在叶子上刷上油漆,这样就算淋到雨叶子小屋也不会坏。

三、为昆虫朋友做叶子小屋

1、将树叶粘帖成小屋,屋子盖些(树叶尽量粘在两边)。

2、选择不同颜色涂上油漆,用力印一印。

3、为朋友的小屋再设计一些家具(及时演示有创意的作品)。

四、展示交流(延伸到区角)

1、你的小屋里有几个朋友?他们是谁?你还想邀请哪些朋友来你的叶子小屋做客呢?

2、为小屋设计了哪些家具?

附故事:

小欣在院子里玩耍,忽然一滴雨点打在她的脸颊上。拍拍拍,雨点又打到小欣的鼻尖和手脚上。“哇好凉呀。”不过没关系,小欣有个可以躲雨的小房子“你看,叶子做成的屋顶,很棒吧!”螳螂先进了小屋子,小欣:“螳螂,你先进来啦?”金龟子和小蝴蝶也来到了小房子。他们说:“在这里不会被淋到了。”小欣:“原来是小金龟子,下了我一跳!”小欣正和金龟子说话,一只瓢虫“嗖”地飞过来,停在小欣的头上。“小蚂蚁,”“你也进来躲雨吧,不然面包会被淋湿哟”“玉婷了,我要会我真正的家里鹅,家也回去吧,妈妈在等着你们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积极主动的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找叶子教案反思篇2

设计思路:

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哮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找叶子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较有感情。

2、对做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

活动准备:

配乐的诗歌朗诵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教师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参观,碰一个小朋友正在弟弟妹妹穿衣服,我问他:“你是哪个班的?”他自豪地对我说:‘我是班小朋友!’我夸他真能干,他说‘这些是我应该的’。他还朗诵了一首诗歌给我听,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两遍。

3、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诗歌里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4、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两遍,学习新词“夸奖”

5、分句练习。老师一句,幼儿一句,也可过来。

6、将幼儿朗诵的进行录音,并欣赏。最后请声音响的声朗诵一遍。

找叶子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能基本理解诗歌所展现地想象意境,感受诗歌中小朋友热爱生活、感受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朗诵磁带、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快乐的小屋》。

活动过程:

1、激发导入:

(1)教师出示背景图配上音乐,师生共同交流对森林美好的感觉。师;“你觉得森林美吗?你们喜欢森林吗?”

(2)教师提问,幼儿想象交流。师:“小朋友用鹅卵石搭了一间小屋,你们说会是什么样的呢?”

2、欣赏理解

(1)幼儿边听录音边看图片,欣赏诗歌。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内容,教师用诗歌语言概括、表述:

“这间快乐的小屋是什么样的呢?”

“这间小屋快乐吗?你认为快乐在哪儿呢?”

“为什么用萤火虫做灯,用蜘蛛网做窗帘?”

(3)再次欣赏,幼儿可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快乐的小屋。

(4)尝试和着音乐朗诵诗歌。

3、想像表达:

(1)教师出示快乐小屋的整体图像,幼儿欣赏感受。

(2)启发想像,胆交流:“快乐的小屋里都会发生哪些快乐的事情?”

(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想像中快乐的事。

找叶子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灵。

2、节奏训练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谱的过程中,感受3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

2、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铃鼓、双响筒、圆舞板、木鱼(人手一件)。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图谱一幅、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听》,初步感受3拍子乐曲的旋律。

2、熟悉音乐《会跳舞的叶子》,进一步感知3拍子乐曲的旋律。

(1)倾听音乐《会跳舞的叶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尝试用身体动作感知音乐。

3、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并表现3拍子的节奏特点。

(1)观察图谱,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幼儿看图谱拍出节奏,重点指导休止符。

活动反思: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节大班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大班的课程,开始上课时自己是有些胆怯的。一是本次从来没有教过大班,对大班的课程体系,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太了解。二是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老师来说,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优质课,心里有些底气不足。但是,每一次机会都很难得,既然没有,既然胆怯,何不就抓住机会试一试呢,做好自己,关注过程,只负责将过程走好,结果暂不考虑。

就这样,经过一次小组集体研课磨课最后形成了我们小组内部的教案。教案虽然有了,但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还会发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第一次上课时由于时间仓促之前没有试课,课后河师大的王老师及与会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自己再一点一点推敲试想上课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再想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二次上课,孩子的画画效果不错,但是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还有教学技巧上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于是,开始逐字逐句地斟酌上课时要说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听课的姐姐们也给我提出了想法和建议。在综合了建议之后,我又一次修改自己的教案,最终形成了最后的文字。园里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贾老师还把自己的经验也告诉了我,就是把自己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背下来,上课的时候按照流程,做足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渗透着无数的汗水,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默默努力。蝴蝶破茧而出,背后是挣扎,是付出,是努力,付出和汗水从不欺人。

如果这节课,再让我上一次,我依然觉得还有地方能够做得更好。也许,就是这样上课、反思、再上课、再反思,能够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也正好验证了那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更加注重反思,不只是反思自己,还要反思过程,反思活动结果,反思孩子。反思,让进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