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5篇

时间:2024-01-23 作者:Anonyme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经历的人生阶段的回顾和思考,写心得体会是我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5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1

湖北省相对于甘肃省在扶贫开发方面,不论是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上,还是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贫困程度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但要实现到20x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攻坚任务目标,还必须学习甘肃、贵州的经验和作法,在“精”和“准”上做好结合文章。

一是学习甘肃省扶贫攻坚的精神。

这次到甘肃参加扶贫开发培训班,所见所闻给我映象最深刻的是“真扶贫、扶真贫”。

主要表现在:宣传氛围浓厚,所到之处的公路两旁、政府大院、村部门前、小组湾落均看到各类扶贫工作宣传标语,营造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浓厚氛围;

机构设置健全,县、乡、村三级分别设立了扶贫开发指挥部、指挥站和指挥所,将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常态化工作来抓;

组织领导到位,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实行主要领导挂帅、县乡干部到贫困村驻点,并且对贫困村状况和基本信息能够“一口清”,充分体现出领导的重视度和干部的参与度;

目标措施精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制定扶贫目标措施时,明确了“三不原则”,即不现实的目标不说、不切实的任务不讲、不实际的办法不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户一策;

信息资料齐全,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均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贫困村、贫困户信息资料,包括贫困原因、扶贫措施、脱贫目标和计划,同时开发了一套精准扶贫工作网络平台,通过点击某个村某个贫困户,就能直观地看到该户的人口、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脱贫计划和进展等详细信息。

虽然甘肃与湖北在贫困程度、贫困面和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截然不同,有些方面不能照搬照套,但甘肃省在推进扶贫开发上的信心、决心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是精准产业项目支撑群众脱贫。

贵州省海雀村之所以能把风沙四起的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关键是找到了科学发展、生态富民的精准路子;

甘肃省平凉市之所以能在干旱贫脊的土地上发展苹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就是因为因地制宜找准了扶贫项目。

因此,我们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而化之地大水漫灌,在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资金安排和规划措施等方面,要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之策。

三是从解放思想上实施精准扶贫。

一位曾经在甘肃部队工作过20x年的朋友讲过这样两个事例,其一:某村支部书记到县里开会回来,自豪地对大伙说,我们今年又把贫困村的资格给争回来了!其二:部队到当地结对村去扶贫,给某户贫困户送去两头优质种羊,鼓励他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

再去时发现羊没了,已经被农户宰掉吃了,问及原因,农户理所当然地说道“你们送来就是给我们吃的嘛!”。

在我们当前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认为戴上贫困村的帽子,肯定会给村里带来真金白银和项目扶持,宁愿守着这顶帽子不愿摘去;

有的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

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脱贫计划的实现,必须要在实施精准扶贫措施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贫困村和贫困对象转变思想,树立干中求助、积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建档立卡对象要算好收入账,达到脱贫标准的要予以标识,及时退出贫困之列,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目标。

四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涉及到土地开发、利用和资源配置上,不能盲目冒进,不能单一地追求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还应兼顾环境和土地资源保护,做好科学规划,决不能以脱贫致富为目的而私开乱挖、毁坏地形地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决不能为了当前脱贫摘帽的目标而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确保扶贫攻坚与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既要顺利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又要做到科学、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2

一、施行“双带”工程,表现党安排和党员的引领效果。

二、施行“双服”工程,提升党安排和党员的效劳水平。

1.支部效劳。充分表现乡村党支部战役堡垒效果,以驻村作业队和村“两委”班子为首要力气,以屯为单位实施分片担任制,在行政村自然屯建立扶贫扶贫攻坚党小组,实在将党安排建在扶贫攻坚战前线上,充分表现底层党安排与大众触摸最广、了解当地状况,交流交流容易的特征,依据就近准则,担任本村、本屯、本小组贫穷户脱贫使命的指导作业。

2.党员效劳。依照“三必访”(建档立卡贫穷户必访、乡村低保户必访、零工作家庭必访)、“四满意”(作业风格大众满意、帮扶方法大众满意、效劳内容大众满意、效劳成效大众满意)请求,悉数推动党员效劳工程。拟定“一牌一栏双卡”效劳制,即制作共产党员标识牌、机关“三亮三比”形象栏、扶贫攻坚党员举动效劳卡和党员方针责任理解卡。经过效劳卡架起党员和大众交流桥梁,及时方便给大众供给效劳,防止大众就事找不到人、找不对人;经过理解卡,建立党员责任认识,担任认识和效劳认识,将悉数从严治党详细执行到党员身上;党员挂牌亮明身份,建立激烈的党员身份认识和荣誉感,并承受大众监督,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和效劳认识,x乡村党安排凝聚力和战役力不强、党员履职和效劳认识不到位等疑问;在机关展开党员、干部亮身份比形象、亮责任比效劳、亮许诺比业绩“三亮三比”活动,建立健全效劳流程和大众作业准则,严厉履行首问首办担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准则,进步机关效劳效能,创造精干高效机关。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3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____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蒙古马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造就了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不畏艰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因而衍生出的“蒙古马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实践的熔铸,融入边疆各族人民的血脉,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重要精神源泉与纽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这场特殊的“___”承载着不平凡的意义。弘扬“蒙古马精神”,是时代之需,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铁蹄马”精神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蒙古马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深水期”。“船到中流浪更急”,啃下脱贫最后的“硬骨头”就要弘扬蒙古马不畏寒暑、不惧艰险,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穿沙漠过雪原,驰骋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的精神,拿出“钉钉子”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认真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延伸“产业链”,拓展“致富链”,既要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又要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等。以“铁蹄马”精神保障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最难一公里”。

“铁蹄马”精神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往直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的__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0.6%……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实干、苦干创造出的“减贫奇迹”。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将551万变为0;将0.6%变为0的任务还异常艰巨。唯有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铁蹄马”精神勇往直前,想法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脱贫攻坚的“硬战”。“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技术”,要持续推进“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招”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激发乡村活力,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

“铁蹄马”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恪尽职守。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而干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唯有发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蒙古马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显,不断满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坚决杜绝扶贫路上的“形式主义”,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始终把群众关切、群众期盼、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从实际出发,通过“电商扶贫”“直播带货”等新技术,将有限的资源、资金最大限度用到扶贫脱贫工作中,不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铁蹄马”精神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最终如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4

从“全面胜利”解读脱贫攻坚“精神密码”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充分彰显,是赓续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的生动教材,更是前进路上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中华大地已走过万水千山,未来仍需跋山涉水,身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勇开拓,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向着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创造更多奇迹、实现更大辉煌。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5

组织部推荐学习的《脱贫攻坚》案例读本,书中精选了37个脱贫攻坚经典案例,我省有两个案例。其中好的做法经验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作为一名驻村干部,针对盘州市今年脱贫摘帽背景,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工作得失。现结合自身工作环境,总结一下阅读感受,加强对今后投身其中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以期不断获取先进经验,提升进步。

xx省盘州市xx镇山寨村位于板桥以西红果以东,距离丹霞镇政府20公里,距离红果49公里,村庄四面环山,面积11.4平方公里,森林灌木覆盖面积广阔,全村共12个村民组,耕地10449亩,总户数862户,总人口2498人,xx年精准扶贫贫困户124户276人,其中低保户71户156人,一般贫困户53户120人。按照贵州省贫困标准属于一类贫困村,贫困程度较深,交通交通不好,制约了经济条件发展,良好的自然景观展示不出来,听村里老人说,以前的路不仅人走跌倒,连马走路不小心都要滚跌。近年来,各级单位都有派驻驻村干部帮扶,然而老百姓常说“年年扶贫,年年穷”。面对问题,各级政府部门、村支两委、驻村工作干部审时度势,改变思维,把“输血”的扶贫模式改变为“造血”模式,运用“三变”思维,运用好各级惠民政策,大力发展产业种植和交通扶贫项目建设,逐步扭转贫困落后局面。

二是大力发挥交通扶贫重要作用。(一)发挥好帮扶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扶贫优势,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干部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规划,争取交通扶贫政策倾斜到镇里、村里,有效推动丹霞镇通村通组公路全面动工。在市交通运输局、盘州市交投公司、丹霞镇党委政府合作帮助下,丹霞全镇的通村通组公路项目完成了基本建设程序,于xx年8月1日全面动工,全镇项目规模164.332公里,获得投资11503.24万元。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压力,做好工作安排,村里也对公路建设进行分工。山寨村今年建设20公里“组组通”公路,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这份红利将极大推动村级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二)在今年9月份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一些大型央企一起来村,共同做好帮扶工作。帮扶山寨村37000元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2600元用于xx年新进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慰问;(三)对接各有关部门,争取市交通运输局公路水毁修复建设资金10万余元建设镇村部分毁坏道路,力争8月底3个点的公路修复工程动工;(四)市交通运输局多策并用创新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扶贫。结合实际制定了《六盘水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细则》,实行省督查、市检查、县考核、乡镇管理、村负责的考核机制,加大督查检查,强化奖惩激励,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保证农村公路养护到位。全镇全村公路建设完成后,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公路养护扶贫工作,每户一年能收入4000元;(五)市交通运输局领导每月到村指导公路错车道、砂石料场、停车场、群众监督公路工程质量等工作的规划安排,按照产业建设到哪里,公路就修到哪里的原则,发挥交通扶贫的“组组通”公路建设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三是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线上线下工作资料工作做好分工,落实好入户核查。干部走访要有规划,每周完成多少,驻村日记本,群众困难事,都要心中有数,及时做好常规工作,夯实基础。

以上做法,以总结带动提升,以获得进步。但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要继续学好学透政策文件。对于政策文件不仅要背得,但关键是要能为贫困群众带来红利,核心还是在于增加村民实际收入,让农民幸福生活实实在在体现出来。比如建设的同时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山寨村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二是要有远大发展目光。公路建设、产业种植、水库建设发展起来了,会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一系列经济效益,而接下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要逐步努力实现。到时候将会有“高峡出平湖,绿水环村绕”的良好生态环境,但关键要做好管护。这里先要做好村民素质教育,这是一个艰巨的系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先行谋划、培训技能,打通思想的关口,必然目标是要带领群众走上“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生活上来;三是要做好产业、公路建设的核心建设的管护工作。创业容易,守业难,合作社人员、贫困户公路管护人员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牢固树立技术学习意识,对建设成果高度爱护,让摇钱树能长期为子生后代创造福利,从上到下压实管护责任,人人参与到管理工作上来,真正实现产业建设脱贫。